《上下》教案(精选17篇)
《上下》教案 第1篇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上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 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 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上下》教案 第2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上下》是学前班中班数学课本的一个内容,只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对上下的空间方位有个初步的感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歌曲《生日快乐歌》、玩具“生日蛋糕”、玩具、花、自制教具小熊柜子、水果贴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画有柜子的A4纸、水果贴纸)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在组织本次活动时,我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游戏、操作等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上、下方位。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感受上下空间方位;
难点:能清楚的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给大树爷爷过生日;
教师课件出示大树图片,相继出示老鹰、小兔、小松鼠、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1、老鹰在小松鼠的什么位置?
2、老鹰在小白兔的什么位置?
(一)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观察课件,比较小动物的位置,用语言准确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1、老鹰在小松鼠的下面;
2、老鹰在小松鼠的.上面;
吸引幼儿注意,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上、下方位;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鸡蛋、苹果、面包、牛奶、青菜的位置。
2、教师出示“生日蛋糕”引导幼儿说出蛋糕的位置;
3、教师播放歌曲、与幼儿一起唱生日歌,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
(二)认识上、下
1、观察课件,准确说出鸡蛋、苹果、面包、牛奶、青菜的方位;
2、幼儿观察,说出生日蛋糕的方位;
3、唱生日歌;
运用实物,以具体的形象向幼儿展示上、下方位,易于幼儿理解。
(三)游戏:鼻子、眼睛、嘴巴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帮大树爷爷整理礼物》,巩固幼儿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1、给幼儿发放操作材料,巡回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2、指名让幼儿上台汇报,检查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动手操作,《帮大树爷爷整理礼物》,巩固
1、幼儿摆放实物,把大树爷爷的生日礼物放到柜子里;
2、个别幼儿到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把这些礼物分别放在什么地方。加强、巩固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上下》教案 第3篇
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的方位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概念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完成学习内容,说出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引导生观察图,指出小兔,小熊所处的位置
1、引导幼儿用上下个说一句话
二、引导生观察树上树下各有什么动物?
引导生有树上`````树下练习对话
三、巩固新知说说图中的小动物都在什么位置小鸟……
小朋友……
鸭子……
四、知识拓展,引导幼儿说话天上有…
地上有…
五、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上下》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上下》教案 第5篇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
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窗台上抓到一只老鼠。
小结:我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1、师:但是、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锻炼我们的眼睛。(听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转一转。)
2、另一位老师扮演“一只耳”出现,东张西望,然后藏在桌子下,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哪里逃?”
五、结束活动。
我们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晚上我们共度老鼠晚餐,let's go!(警士们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上下》教案 第6篇
物质准备
青青草原图一幅、摆放各种家具的图一幅、喜羊羊和灰太狼中人物图片各一张、供幼儿玩耍和躲藏的物品每人一份、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主题曲
经验准备
能够熟练的操作玩耍教师准备的各种物品
能够初步的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听音乐做动作)
师:〈出示青青草原图〉美丽的青青草原上,一群快乐的羊羊在做游戏。(请幼儿跟着音乐来用各种物品和羊羊做游戏。)
要求:幼儿可将这些物品放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头上、脚下、肩膀、屁股……)
[运用操作法复习,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
二、借助自己身体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师:请幼儿演示并说出,刚才把那些玩具都放在了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出:放在上面/下面,
↓ ↓
物品 身体部位
上面/下面放着
↓ ↓
身体部位 物品
[通过个别示范,小结尝试让幼儿用完整话表述,并正确借助自己身体来区分物体的上下]
三、两个物体直接区分上下
师:“孩子们,灰太狼来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这些羊羊们都藏在房子里。(幼儿操作,将羊藏好,师帮助幼儿操作图片)
师:“灰太狼找不到羊羊,就走了”
请个别幼儿说出,刚才你把羊藏在地方?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地方主要指出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
[通过操作法让幼儿直接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
四、游戏:“灰太狼来了”
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
教师当灰太狼,小朋友当小羊,当说:“灰太狼来了”时,请幼儿运用各种物品将自己藏好,当“灰太狼走后”,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藏到了什么地方?并指明该地方是在上面/下面。
要求:在藏时要注意相互合作,不推也不挤。
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说出完整话:“自己藏到了上面/下面。”
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通过游戏法加深巩固幼儿对上下的区分,并说出完整话
五、结束
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材料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区别上下篇二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上下》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香蕉、苹果、玩具、图书等实物。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上下的空间位置。
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将上下位置描述出来,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的趣味。
3、指导要点: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说说东西摆放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金苹果、银苹果"引入活动
2、游戏"藏猫猫"引出活动主题,认识上下空间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
布置一个情境:桌子上放着香蕉,桌子下放着苹果。
(2)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请幼儿说说香蕉、苹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上下放放放》含PPT课件
(2)让幼儿自己放,放完后告诉大家:我把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导幼儿找找说说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说说教室里或教室外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什么的上面?什么东西放在什么的下面?
《上下》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
2、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香蕉、苹果、玩具、图书等实物;幼儿操作单页37、38。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上下的空间位置。
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将上下位置描述出来,感知物体上下方位变化的趣味。
3、指导要点:在看看、说说中,引导幼儿说说东西摆放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金苹果、银苹果"引入活动
2、游戏"藏猫猫"引出活动主题,认识上下空间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
布置一个情境:桌子上放着香蕉,桌子下放着苹果。
(2)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请幼儿说说香蕉、苹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3、学习认识分上、下方位。
教师出示教具,并提问:这幢楼房有几层?
教师找开第二层的窗户,露出小动物,并提问:这是谁的家呢?小猴家搬来了新的邻居,你们猜猜住在小猴上面的是谁?住在它下面的又会是谁?
教师分别打开上、下窗户,请幼儿用完整描述"住在小猴上面"、"住在小猴下面。
4、进一步区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个玩具,请幼儿按老师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让幼儿自己放,放完后告诉大家:我把什么东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单页37、386、结束活动,找找说说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说说教室里或教室外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什么的上面?什么东西放在什么的下面?
《上下》教案 第9篇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图、电脑课件、题卡。
学生准备:胶水。
四、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知道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吗?老师的后面是什么?
同学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前后”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关系,大家学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请大家来听个小故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电脑演示动画故事:
屏幕上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屏幕上出现老树,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 设计意图 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提出的生活问题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与前面同样的图,
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哪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2)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3)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 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的方式多种:奖给发言的学生一朵红花;奖给小组成员每人一朵红花;为安排房间合理的小组鼓鼓掌……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确定出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创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识,判断小动物们各住哪一层最合理,再利用现有资源自己动手、团结协作,共同来安排房间,解决问题,发现上下这一位置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2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 设计意图 “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对学生而言,在理解认识和语言描述上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此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初步理解认识的环节,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己的体验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初步感悟“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
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经历个人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使“上下”这一概念真正纳入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系统中。)
3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看来,同学们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得不错,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咱们身边有许多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请你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书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书的下面。
②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③橡皮在铅笔盒的上面,铅笔盒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铅笔盒的下面。
④其他。
(在学生充分运用“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正确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愿望。)
( 设计意图 该片段的设计力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现实密切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实践应用
1运用新知解决疑问。
(1)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让学生根据书柜图中的现实情境,加深理解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会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生问,余生答。如果学生表达得不是很有条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
(2)听要求写答案。
老师发现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问题提的、答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有一道题想请你们做一做,行吗?(电脑配音显示: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会做吗?打开教科书第59页,每个数字只写两个。请看答案,你做对了吗?
(同桌互对答案。)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 设计意图 优美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灵活的动作让数学变枯燥为乐趣,放松学生的心理,真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
3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美景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上下”
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可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有序地描述。)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在大连也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瞧!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可让学生自己根据小动物们的要求安排房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再在全班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运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
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4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 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
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 设计意图 “分房子”“聪明屋”和“正反口令”等丰富多样的分层次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和累。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刚才做游戏的时候,同学们反应真快!可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指清楚左右,没关系,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种新的位置关系!
( 设计意图 悬念的创设,不仅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而且为下节课学习左右的位置关系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案例点评
“上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设计这一节课。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教师始终不忘创设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首先创设了“帮助小动物合理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教师在学生动手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明确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表述。紧接着教师通过形象的追问“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引发学生争论,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关系,体现了教师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律动时所用的儿歌以及练习题的故事情境设计等都紧紧围绕知识点进行,既巩固了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体味了数学。
2.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利用身边自己喜欢的事物,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应用数学。
3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利用声、形、象等创设优美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动画,教师适时、恰当的追问,动手、动口的游戏……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学生的思维在此自由畅想。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不强,教师有意在较复杂的问题上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合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上下》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用上下描述一下汽车,火车,轮船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课件)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上下》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数学书、练习册、铅笔盒、橡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位置关系——上下(板书课题)。
二、探究领悟
(一)想一想:
1、看一看,说一说。
这一天,大树爷爷家来了两只小动物,你们看是谁?
出示小鸟和小兔,谁愿意帮助小鸟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谁来说说小兔的位置?
(树爷爷的建议: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自己看提示再说说小鸟和小兔的位置。指名说。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 为什么? 小组讨论,报结果。
4、教师小结:
这两种说法都对,只是因为一个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 得都是对的。)
现在小兔的上面有谁?小鸟的下面有谁?指生回答。
5、试一试:大家讨论得太好了,小蝴蝶知道了也来了(出示),你会说它的具体位置吗?同桌练习说。指名说。
6、放松小游戏:说一说自己鼻子的位置。
7、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8、说见闻: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物品,它们之间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如:家里、教室里、校园里物品的上下关系等)
三、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
p58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小书架,看一看书架有几层?这里除了书还摆了哪些东西?谁能用“上下”来介绍这些物品的摆放位置?
(2)变动物品的位置,我提问题你来答。(如:小熊在哪里?)
(二)变式练习
1、p59 练一练第3题。
宝物在哪个盒子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p59练一练第4题。
观察图,房子有几层? 哪是第一层……哪是第四层? 谁来给小动物们分房子?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指生分房子并说出位置关系)
提示:大象住一层较合理。
3、数学故事:
看图说故事,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不上坏人的当……)
你能用“上下”来说说狐狸和乌鸦的位置吗?指名回答。
(三)拓展练习
p59练一练第5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实践应用:
课后到商场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有上下这种位置关系,讲一讲、说一说。
《上下》教案 第12篇
一、 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养成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是学生会用自己的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是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为小动物找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确定了小鸟,小兔和松鼠的位置。这一情境的创设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上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揭示主题,探索新知
课件先出示两只小动物,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用“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说话。由于上下关系具有相对性,当出现三只小动物时,学生可能就不会准确描述它们的位置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接着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当小松鼠跟小兔比时,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当小松鼠跟小鸟比时,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这样就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对性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说,如果三只小动物比时,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反馈,我把小鸟与小松鼠位置调换,再让学生说一说,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当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时,要清楚它是跟谁比,在说的时候应该具体说出它在谁的上面,或者它在谁的下面。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先解决小鸟和小兔两只动物的位置关系,再解决小鸟、小兔子和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就地取材,先根据我的提示,让学生动手摆好数学书、作业本、铅笔盒,并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小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点脸谱的游戏,用一首儿歌:“点子点兵,点到谁当兵”跟学生一起做,然后随机选择脸上的一个器官,让学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来说说刚才点中那个器官在脸上的位置。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维习惯。开心寻宝,我把解题的各个步骤设计成锦囊,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的思维方式解开谜团。首先第一锦囊;(课件出示)这样学生排除了1号盒;然后(课件出示)第二个锦囊:最终让学生找到宝物。设计意图:用寻宝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寻宝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知识
(四)学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后一个节目是快乐分房,拓展提升;这一活动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都在早已准备好的“房子”上贴上动物的头像,在小组内先用“上下”练习说说动物的位置关系以及这样安排的理由,接着,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体验,完善认识
学会总结与反思是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结束前,我设计这样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总结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明白要养成待人有礼热情好客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六)评价方式
最后让我说说本课的评价方式和板书设计,整节课我采用了师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师评上我设计一棵爱心圣诞树,在树上挂满礼物,因为众多的的礼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关系,我让表现好的的同学摘下指定礼物上面或下面的礼物,如我会对孩子们说:“请你摘下这个圣诞老人下面的一个礼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七、 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力求简洁明了,把知识的重点展示给学生。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会学、乐学,寓学习于活动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中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好。
《上下》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1、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小黑板出示——神奇的箱子)
生:(兴致勃勃)愿意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争先恐后)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生1:2号盒子。
生2:3号盒子。
师: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下(教师板书上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树爷爷非常好客,邀请小鸟和兔子来家里做客。(在树上粘贴小鸟和兔子)谁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生:小鸟在兔子的上面,兔子在小鸟的下面(师在小黑板上填写上下)。
师:小松鼠也来到了树爷爷家(在小鸟和兔子中间粘贴小松鼠)三只动物的位置又发生哪些变化呢?
师:小鸟的下面有谁?
生:小鸟的下面有小松鼠和小兔。
师:小兔的上面有谁?
生:小兔的上面有小鸟和小松鼠。
师:小松鼠在小兔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师:小松鼠在小鸟的哪面?
生: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为什么小松鼠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
生:因为小松鼠跟小鸟比就在下面,跟小兔比就在上面。
师:对,物体的上下位置是有相对性的,所以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时候要说完整话。
师:从上往下数,小松鼠排第几?从下往上数小鸟排第几?
生:从上往下数,小松鼠排第2。
生:从下往上数,小鸟排第3。
师:现在老师把松鼠和小鸟调换位置,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有关上下的数学问题并回答吗?现在就请同桌之间合作互相提问题并回答。
生:合作完成此项任务。
2、游戏
师:为了奖励大家刚才出色的表现,老师现在和大家做一个“我来问你来答”的游戏。(师一边用手指一边问)鼻子在眼睛的--?
生:(跟着老师指并回答)下面。
师:眼睛在嘴巴的--?
生:上面。
师:现在就请同桌玩一玩这个游戏。
生:同桌合作玩游戏。
3、找一找
师:我们的身体不但有上下,我们教室很多物品也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现在就请你们找一找。
生1:电视在柜子的上面。
生2:花盆在电视的下面。
生3:桌子在电灯的下面。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1、分房子活动
师: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老师想把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那就是给动物分房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并回答。
生:小组合作进行分房子活动。
师:现在我们请一个小组把给动物分房子的情况说一说。
生:小组汇报分房子情况。
2、猜猜动物的位置
师:你们可真聪明,树爷爷也想来考一考你们(出示小黑板上的提示)猴子在小象的上面,小象在小猫的上面,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生:猴子在最上面,小猫在最下面。
师: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1:我就是看提示分析出来的。
生2:因为小象在小猫的上面,那么小猫就在小象的下面,而猴子又在小象的上面,所以猴子在最上面,小猫在最下面。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现在老师有一首儿歌送给你们,儿歌的前两句在2号盒子的上面,
生:1号盒子。
师:儿歌的后两句在2号盒子的下面。
生:3号盒子。
师:(揭示儿歌内容)上面下面相对看,跟谁比较是关键。平时细心多观察,数学就在我身边。
点评:刘桂霞
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教材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具新颖,色彩丰富,游戏活泼,形式多样,让学生带着新奇上路,带着兴趣学习,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的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从事数学活动的喜悦。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巧妙合理的使用教具,将书中的内容全部体现在教具之中,变换形式,巧设悬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起到了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纵观全课,仍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继续培养、锻炼。
⑵在分房子活动中,有少数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⑶板书设计还不够巧妙,如改为就更好了。
《上下》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⒉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⒊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⒈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课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出示神奇的箱子)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师: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下(教师板书上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⒈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屏幕上出现老树,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⑴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与前面同样的图,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哪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⑵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⑶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⑷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 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的方式多种:奖给发言的学生一朵红花;奖给小组成员每人一朵红花;为安排房间合理的小组鼓鼓掌……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确定出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⒉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⑴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①小鸟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⑵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
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⑷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⑸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三、实践应用
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
⑴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让学生根据书柜图中的现实情境,加深理解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会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生问,余生答。如果学生表达得不是很有条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
⒉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⑴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⑵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⑶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儿歌的前两句在2号盒子的上面,生:1号盒子。
师:儿歌的后两句在2号盒子的下面。生:3号盒子。
(揭示儿歌内容,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
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
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
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
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收获?
《上下》教案 第15篇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继续在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看一看还能发现和学到什么数学知识。
(二)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1. 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看,眼前有一棵柏树,还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 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跳过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为什么?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4.教师小结。
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是因为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得都是对的。
5.放松小游戏。
说一说自己鼻子的位置。
6.说见闻。
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物品,它们之间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教师身边物品的上下关系等等。)
(三)拓展应用
1. “练一练”第1题。
出示小书架,请同学们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指名到前面摆一摆并提出问题,找同伴解答。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在班上交流。
2. “练一练”第2题。
先按要求写数,写完之后,自己说一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练一练”第3题。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多种说法和答案,只要孩子们说得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对只说一个答案的学生,教师也应鼓励和表扬。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4题。
本题答案不统一,先组织学生观察图,房子有几层?哪是第一层……哪是第四层?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即把小狗、小猫、小兔、小象的头像贴在相应的窗户里,最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关系与顺序。
5.“练一练”第5题。
本题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让大部分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思考,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只标出名字就可以了。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可以小组帮学、交流;还可以用人物头像试着贴一贴,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愉快呀!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课后到商场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有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用你的巧嘴巴讲一讲、说一说。
〖教学反思〗
由上节课的“森林运动会”设计情境,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由于低年级学生专注时间短,又爱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撂放书架、写字、鼻子在哪儿、分房子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的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案例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教师能够联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直接给出的三个小动物比较上下,改为先出示两个小动物,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再出示第三个小动物,比较三个小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这样设计,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符合《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接着,教师又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比如:指鼻子游戏、说生活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练习等等,在这一个个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很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如: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发表不同见解等,教师都能用准确的语言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仅如此,教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形式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上下》教案 第16篇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橡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参加森林舞会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新课标特别提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说相反的字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 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
第二环节: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再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儿?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课本,文具盒和橡皮。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课本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课本的上面,橡皮放在文具盒的上面等等。 给动物分房子。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寻宝。这道题不仅复习了上下关系的概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安排住所。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下》教案 第17篇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