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精拣1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4周前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通用13篇)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3篇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 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教学例4: 72-(47+16)=

  ①读题,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例3是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而例4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教师提问: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括号怎样改变题目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做括号里面的计算,再做括号外面的计算。

  ②说说例4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先做括号里面的47+16,然后用72减去47+16的和。

  ③按照刚才所说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例4,要求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想一想: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

  72-(47+16)=9

  教师说明: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种式题的竖式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写两个竖式。

  ④完成下面两题:33+(55-46) 76-(13+42)

  教师订正答案:

  说明,在加减混合的运算中,能口算的不用写竖式。

  教学意图:这两个例题的教学,全是采用学生试做的方法。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完全可以解答这两道题。教师要对学生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课堂练习。

  (1)计算。

  (教师订正答案 72 21 98 47 72

  31 97 79 82 65)

  (2) 把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改正过来,想一想错在哪里?

  ①64-(17 + 28) = 19 ②26 + (86 -59 ) = 5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①小题是错的,第②小题是对的,26+27得53,用27+26也得53,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而第①题把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变换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被减数是整体,减数是部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确不是任何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都能用简便写法来计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加法,可以用简便写法;如果括号前面是减法,就不能用简便写法。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组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竖式的正确写法,加深学生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竖式写法的认识。

  4.课堂。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给学生和质疑的条件与机会,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4篇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 ],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1.2+0.5)´5]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5篇

  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科

  年级

  教学目标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车上有8名乘客,随着刹车声响,汽车到站。这时老师问:“汽车到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通过切换、演示功能,把学生操作后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原来有8个人,到站后,上来×人,下去×人,车上还剩×人”。接着老师请学生们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刚才交流的结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6篇

  探究过程十分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和推理思维教学。如我在教《连加、连减》时,在学生看图(左边3只小鸡,中间2只小鸡,右边1只小鸡)讲图意并列式计算后,我让学生观察3+2+1这个式子里有几个运算符号,3、2、1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表示什么?从而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而这种加法式子我们叫连加;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3+2+1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最后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在探究教学中,我用思考题启发学生说话,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或补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在教连减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式子(3+2+1)我们把它叫做连加,那这个式子(8-3-1)叫做什么呢?此时,我紧扣“旧”知识,捕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教学设计综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一册中的“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一节计算教学课。它是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计算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点: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教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以往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以上情况,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1)情境激趣,引发思维2)网上探究,协作交流3)强化练习,拓展运用4)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呈现了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撑下的数学基础性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牢固地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 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科 年级

  教学目标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分 步 策 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车上有8名乘客,随着刹车声响,汽车到站。这时老师问:“汽车到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通过切换、演示功能,把学生操作后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原来有8个人,到站后,上来×人,下去×人,车上还剩×人”。接着老师请学生们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刚才交流的结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

  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

  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7篇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至万以上数的读法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读数中的相关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1.复习。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

  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教师可以抽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千百十(一)个

  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完图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

  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

  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适时板书完善表格)

  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这里需特别强调表示的具体意思。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认识数位。

  借助已经填好的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介绍什么是数位。

  完善数位顺序表: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明确这里的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并熟记。

  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十位是什么位?

  ①认识数位分级。

  教师介绍: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

  ②观察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引导总结:

  个级、万级、亿级都有四个数位;每个数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

  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二)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教师:刚才通过对数位顺序表的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原来的读数知识来正确读出下面资料上的大数呢?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学生尝试读数。

  自己独立试读或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可质疑并完善答案。

  尝试方法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抽学生读出教科书例1中的大数。

  学生再次正确读出例1中3个大数,并把正确的读法写在书上。

  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尝试,抽学生回答,全班总结。

  62和620000读作:六十二和六十二万。这两个“62”所在数级不同,所以读法就不同。309和3090000读作:三百零九和三百零九万。虽然都有“309”,但后一个“309”是万级的数,所以读完后要加“万”字。

  580和5800000读作:五百八十和五百八十万。

  全班总结方法。

  抽学生归纳,全班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要正确读数,一定要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级。

  先把大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三、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一第1题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明错因。)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2,题(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汇报。

  学生自我纠错。

  五、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完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2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_、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下面

  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忘记了。

  课件出示:781

  抽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完善答案。

  你们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回答。

  教师引导小结: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复习数位顺序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位顺序表。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二、自主探索新知识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多位数都能准确读出来,下面再看这几个数,它和上面的数又有什么不一样?它的正确读法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例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快速写出例2中的3个大数)

  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050006读作:

  307000490读作:

  读作:

  学生尝试读。

  学生看黑板上的数据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读,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上提示,修正自己的答案,把例2补充完整。

  小组交流。

  组长关注组员的答案,组内修正答案,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请小组汇报组内统一的答案,关注这样读的理由。再请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小结读法。

  从高位读起;乙级读完加“亿”字,“万”级读完加“万”字;乙级和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

  上的数的读法来读。

  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不读?学生尝试归纳。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教师适当板书。

  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页例2的“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

  亿位万位个位

  1374689读作:

  120900085读作: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小组交流,修正组内答案。

  错题汇报,关注学生错因分析。

  7回头总结,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8位同学各自拿着课前准备的其中一张数字卡片上黑板前排成一排,抽下面同学读出这个大数。

  再让9个同学各自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排成一排,抽学生读。

  小组游戏,抽出数字卡片读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单。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位数,它的

  最高位是百万位。

  70385600的最高位是位,这个数中3表示3个(

  )。

  选择。

  320600000读作。

  A.三亿二千零六十万B.三亿二千六十万

  C.三亿二千零六十万零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A.计数单位B.数位C.七位数

  用数字3个0和4,5,7,按下面要求写出七位数。

  一个零都不读。

  只读一个零。

  要读三个零。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全班交流。

  学生纠错,交流错因。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修正答案;小组内修正答案;各小组错题汇报,关注错因分析。

  四、反思总结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8篇

  混 合 运 算

  ——三步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的例1、例2,练习二十中的有关练习。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使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教学例1

  师: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拿了压岁钱,最想买什么?

  噢,你们买这么多东西,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强用压岁钱去买了什么?

  1、 电脑出示情景一:小强拿了压岁钱,来到北京华联超市。他先到电器类柜台,买了一台复读机,标价120元。又来到文具类柜台想买橡皮泥,小强看到橡皮泥正在特价:买5桶100元。他想了想,走到售货员阿姨处说:“我买3桶橡皮泥行吗?”阿姨笑咪咪地说:“行”。于是小强拿了一台复读机和3桶橡皮泥来到收银台结帐。

  师:从刚才的录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强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0+100÷5×3

  2、 (板书: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除法,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出示卡片: 315—60÷15×4 14+16×4—50

  72—45+121÷11 420÷7+86—54

  5、出示“做一做”第一题。(比赛谁得了冠军?)

  二、 情景导入,教学例2

  1、 电脑出示情景二:小强来到收银台结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复读机可以便宜20元。

  2、 师:你从录象中,又可以想到些什么呢?

  师:复读机的价钱是一桶橡皮泥的价钱的几倍?

  学生讨论,引导列式:(120—20)÷(100 ÷5)

  交流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师板书:有两个括号的,可以同时把两个括号里面的先算出来。

  3、 出示卡片:

  74+(96÷6—8) (15×40—360)÷6

  (26+19)×(49÷7) 480÷(96÷16+6)

  4、 出示“做一做”第二题(比赛谁得了冠军)

  三、 巩固练习

  1、 看看、说说、算算、议议

  在16—3×4÷2这个算式的不同位置加小括号(媒体出现)

  (16—3)×4÷2 (16—3×4)÷2

  16—3×(4÷2) (16—3)×(4÷2)

  2、 数学医生:

  45+55÷5—20 130+60—90×2

  =100÷5—20 =190—90×2

  =20—20 =100×2

  =0 =200

  3、 在下面O里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两边的计算结果相等。

  2+4+1=2O4O1 12—6—2=12O6O2

  2+8+3=2O8O3 1 3+2 4=1O3O2O4

  四、 小结:

  1、 今天,你跟着老师学到了什么知识呀?(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2、 师: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

  一审(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9篇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是一个棋类特色学校,下个月马上又要进行各棋类比赛了,老师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你能算一算,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指名交流,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1)分步计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算式:12×3+15×4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题。

  1、谈话:两位同学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综合算式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含义?

  (指名交流)

  2、提问:比较一下,12×3+15×4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那么这个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你能自己尝试一下吗?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说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 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完整板书: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二)练习。

  1、出示:240÷6-2×1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对。

  3、提问:这两个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交流。

  不同点:三个运算符号不同。

  相同点:都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加减法,计算原则是先乘除后加减。)

  (三)完成“试一试”。

  1、出示:150+120÷6×5

  谈话: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你觉得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不同算法的两个学生板演。

  4、指名说说自己计算时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对,及时纠正错误。

  (四)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板书:不含括号的)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说说运算顺序。

  全班校对。

  2、第2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改错。

  (2)指名交流,说说错在哪里,分析错误原因。全班校对。

  3、第3题。

  (1)学生一组一组进行计算,比较上下两题,思考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先分步计算,再根据分步计算的结果列综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分析:美术组:18人书法组:18人的2倍合唱组:比两个组多6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业:书本P36的第4、6题。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10篇

  1.混合运算

  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l、第10页例2、例3和练习三的第 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有乘法运算: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教师:在这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虽然乘法在后面,也要先算乘法。

  教师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要先把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0 —”照抄下来,再把6×3的积18写在“—”的后面。第二步再把“50—18”的差“32”写在第三行。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9页例1下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课间活动。

  4.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加、减和除法运算;它们都有除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教师:左边的算式要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强调虽然除法在后面,也要先算除法,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书上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纠正错误。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3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5.做例3 下面“做一做”的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先什么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问题。

  2.做练习三的第2 题,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然后共同讨论。

  3.做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11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

  (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

  (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接龙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混合运算顺序.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12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小学数学教案《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题。

数学教案-1.混合运算 第13篇

  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独立完成P3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四则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巡视学生练习情况,集体校对。

  做口算练习第一页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学习有关奥运的知识。

  (出示贺年卡)谈话:这是老师在假期收到的贺年卡,你认识它吗?(福娃)

  说说有关“福娃”的知识

  三、四则运算练习

  1、提问:

  你想了解更多奥运知识吗?

  正确计算结果就有答案了!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1。没有括号的计算题。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觉复习

  2。有括号的计算题。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3。小结计算顺序并练习。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齐读奥运知识

  2、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3、你们还想了解吗?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组织学生集体校对答案。

  学生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做完自觉复习

  交流自己检查的方法。

  齐读奥运知识

  将答案填入书本第一页,全班一起朗读有关奥运知识。

  四、课堂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拣15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精简14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精选14篇)数学教案-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 第1篇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第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精拣5篇)

《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通用5篇)《认识角》教案教案和反思 第1篇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精简2篇)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精选2篇)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1篇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二、教

笔算不退位减练习(精简2篇)

笔算不退位减练习(精选2篇)笔算不退位减练习 第1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一第4~10题  教学要求: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