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0第)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相提改善意见,共同进步。班内进行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演讲的兴趣。
同桌交换作文尝试互评互改。
通过交流习作,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
板书
二、日积月累
1、师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师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3、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
4、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同桌对读,分组比赛 尝试学习是学生进步的一个阶梯,让学生在探究
不懂中学习。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学生畅谈收获 评选可以激励学生进步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七
资料搜集
1、资料分类的方法 时间分类、项目分类、主题分类等 不屈不挠 烈士
2、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奋发图强 英雄
3、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教学反思
思本节课内容既有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又有对成语的进一步拓展掌握,另外还安排了加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抗战英雄故事会,内容较以前难度有所增大,在课堂处理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与认识。
2、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等。
3、能较好地复习或背诵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 —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给予是快乐的》
①、你是怎样理解“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句话的?
②、加深感知“车停后,小男孩……”这一节。
2、《黄鹤楼送别》
①、读课文有感情地读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
②、能熟背课文中的两首诗。
③、积累本课的对早春描写的词语。
3、《郑成功》
①、能大致讲一下这个故事。
②、让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描写收复的一小节。
③、说一说郑成功是一位怎样的人。
二、感知破折号的用法。
1、说说有哪些用法。
2、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
三、积累春联
1、每人都要积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对好上下联,以及字的正确书写。
四、默写词语
1、默写部分:
慷慨激昂 载歌载舞 街头巷尾 绵延
繁花似锦 烟雾迷蒙 融洽 慰劳 暂时
炫耀 橱窗 给予 礼物 轿车
2、根据学生默写的情况进行指导。
五、习题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郑成功》这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 的史实,歌颂了 。
②、年轻的诗人李白在 (时间) (地点)为大诗人 (谁)饯行。
2、写出一幅反映欣欣向荣的春联:
3、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教学反馈:
语文复习研究课——“修改病句”教案
复习内容:修改病句复习要求:
①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③让学生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④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分析病句的病因。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寄回给母亲说:“妈妈,我的线(钱)已经用完了,请快点寄点线来。……现在,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肚子(胆子)越来越大了。……”
二、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那个女孩子的信有什么毛病,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比如写信、写作文、写日记)说说出现过什么样的语病,最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①误用错别 ② 用词不当 ③词序颠倒 ④前后矛 盾 ⑤成分残缺 ⑥ 答配不当 ⑦误用标点 ⑧分类不当 ⑨重复啰嗦 ⑩不合事理
三、老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分析小黑板上病句,找出不当之处应用自己学过的修改符号(删、补、调、换)进行修改,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修改的。
小黑板练习题:
①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
②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③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④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数来。
学生说了之后,老师帮助学生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
④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语病,是还改了句子原意。
老师总结出方法之后,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给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修改。
四、老师出示小黑板已经修改好的病句,让学生说说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①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修改为: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五、总结复习内容、方法。
六、练习、巩固。 修改下面病句。(附练习)
练习
①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②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③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④儿童节那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
⑤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⑥ 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⑦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⑧ 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⑨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⑩ 由于坚持锻炼,他的体质增加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毕升的执著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
(3)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毕升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对世界印刷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的牢记:梦想的实现在于实践,在于执著的追求。
重难点与关键
1、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执著精神。
2、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读题质疑。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抽生回答)
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的一次伟大革命。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
(生答:毕升)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3、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师出示几种读书的方法:
(a)、一边读一边勾画,在文中找出所选问题的答案并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b)、一边读一边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你读懂了什么;
(c)、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和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抽生回答问题,老师告诉学生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艰辛和美好。
1、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升,看看他是怎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的?
出示句子“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
(1) 学生品读这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若有所思”和“丝毫没有”这两个词语。师板书:若有所思——雕版印刷不方便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毕升在街上若有所思,回到温暖的家里,他还是这样的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机械”“提醒”和“默默地”来理解。)
3、师导:为了能找到代替笨重的雕版印刷术的方法,毕升尝试了很多次。看看毕升尝试的方法好吗?为什么会失败呢?在文中找出失败的原因。
出示句子“为此,毕升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没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哪个词能反映出毕升在尝试失败后的表现?
理解“冥思苦想”这个词的意思,说明了什么?(“冥思苦想”说明毕升面对失败仍不放弃,仍在苦苦寻找办法,表明毕升的执著。)师板书:冥思苦想——木制单字效果差
4、 导读:执著的毕升遇到了思维上的瓶颈,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吗?看看,困扰他多日的难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从妻子说的话中你有何启示?(要留心生活,灵感就来自生活中)
5、 无意中得到妻子的提示,毕升是怎样表现的?学生品读有关句子,这句话表明了毕升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师板书:茅塞顿开
6、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7、 得到启发的毕升迫不及待地又冲入蒙蒙烟雨中,他要干什么呢?默读第六自然段,看看活字印刷术是如何诞生的。
抽生回答,师板书:黏土刻字窑中烧
8、师导:毕升的梦想实现了,新的印刷术带来了哪些好处?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1)、抽生说出有关句子。
(2)、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以往的印刷省时省工,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一本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开启了无数人的智慧,世界文化得到传播……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人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毕升梦想的实现靠的是什么呢?
(在于他不断地实践,在于他执著的追求。)
五、积累拓展
1、根据提示,复述课文。请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若有所思 、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2、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感受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说出“虚度年华”、“勤勉”、“悔恨”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学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条。
教学重点:
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三名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网上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
3、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可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延长为1课时半。)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引出课题。
1、出示鲁迅相片,师简介鲁迅。
(1)师述: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逝世,他一生只活了55年。但是——
(2)出示句子: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学生读句子。虚度年华的意思是?(白白地度过时光、年岁。)
(3)师述:鲁迅没有虚度年华,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创作了许多小说,如《狂人日记》、《啊Q正传》、《药》、《孔乙己》等等。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小说。你知道他一共写作多少字数吗?
(4)有人作过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示:鲁迅一生只活了55年,可是它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齐读句子。 老师手中的书约有22万字,640万字相当于这样的书近30本,从这句句子中的数字,你知道了什么?
(5)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鲁迅也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
2、生命短暂的鲁迅却能给我们留下极为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和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鲁迅与时间)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然后简要地说说鲁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板书:抓紧时间 善挤时间]
2、概括地说说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具体说明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课文中的第二、第三节分别以“鲁迅熬夜工作”及“鲁迅除夕坚持工作”两个事例把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写具体的。)[板书:熬夜工作 除夕坚持工作]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除了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外,鲁迅曾说过有关时间的名言,也能说明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
1、出示
①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能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轻声地读读。这两句话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找找它们分别在哪一小节中?用括号把它们划下来。 别看这两句普通的句子,里面可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呢!该如何理解这两句句子的含义呢?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本领。
3、学习
①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能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1)首先我们要读通句子。(板书:①读通句子)自己大声地读句子。指名读。
(2)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第二步就是弄懂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板书:②理解词义)在这句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以是:勤勉、懒散、悔恨。在书上的词语下面点上小圆点。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勤勉:勤奋;懒散: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恨:懊悔。)
(3)课文中哪些内容写了鲁迅勤奋工作的?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这就理解句子含义的第三步。(板书:③找出句子)
①我们可以在第三节中找到这样一句句子。出示句子,指名读。
出示:鲁迅除夕工作一览表 年代 所做工作 字数 1925年除夕 编成了《华盖集》,写《题记》 1200 1932年除夕 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题记》 1000 1934年除夕 翻译《少年别》,写译后附记 1935年除夕 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写《序言》、《后记》 10000 为了能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句句子变成了鲁迅除夕工作一览表,谁来口头填一填。
为什么从这句句子中能看出鲁迅勤奋工作呢? 为什么作者要例举鲁迅在每年除夕所做的工作呢?除夕就是——除夕你在做些什么?但是鲁迅在——(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般人们为了辞旧迎新总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不再工作。鲁迅照常抓紧时间,投入文学工作。写鲁迅除夕工作可以看出鲁迅有着勤奋,珍惜时间,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表格中有不少数字。我们同学平时写一篇作文的字数是400字左右,1200字就相当于同学们写3篇作文的数量;10000字相当于写25篇作文的数量。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鲁迅那640万字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这样一夜一夜、一天一天累积下来的呀!) 从作者以鲁迅除夕工作为例,从那些不一般的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对工作的勤奋,对时间的珍惜。 ②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别的反映鲁迅勤奋工作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吗?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鲁迅平日就很少休息忙于工作,就连“过年过节”也不休息仍然坚持工作,写出了鲁迅对待工作十分勤奋。) 读到这里每位同学都会对鲁迅过年过节时还在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赞叹。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
(4)最后,我们结合重点词语和课文的有关内容想一想,就能体会出鲁迅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板书:说清含义](一天的时间虽然短,勤奋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做出贡献;而那些懒惰散漫的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4、学习
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四步,分别是——,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鲁迅说的另一句话。
(1)指名把句子读通顺。
(2)重点词语是:挤,“挤”是什么意思?(抓紧时间)
(3)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鲁迅抓紧时间的内容,并说说理由。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①出示: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鲁迅白天十分繁忙,要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他常常在晚上工作,他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夜晚10点到12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从刚才读的数字中你看出什么?(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位夜以继日工作的鲁迅,出现了一位善挤时间的鲁迅。) 出示鲁迅熬夜工作图。这幅图画的就是鲁迅深夜伏案工作的情景。指名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紧抓时间 善挤时间]
②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个盹,醒来以后又继续工作。 打个盹的意思是——很短时间的睡眠。
鲁迅为了抓紧时间,挤出了自己睡觉的时间来工作,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读句子
(4)教师做从海绵中挤水的试验。
(5)想想句子的含义。(海绵里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间。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只要抓紧时间,就能挤出时间。)
5、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勤奋工作的人,他曾说过——;他还说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常不知疲倦地熬夜工作——;为了工作他挤出了自己睡觉的时间——;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 ——;鲁迅在短暂的55年生命中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他高度评价——;
6、学习句子。出示: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别看这句句子不长,但里面也包含着深刻的含义。按步骤四人一组自学这句句子的含义。
(2)学生交流
①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巨大贡献、争取。巨大贡献:极大的贡献;争取:主动、积极地力求获得。
②交流句子。
③句子的含义:鲁迅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这跟他善于挤时间分不开的。
四、总结全文,学生质疑。
1、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紧抓时间,善挤时间,他常常孜孜不倦地熬夜工作,不知疲倦地在过年过节勤奋工作,因此“时间老人”给了鲁迅智慧与力量,让鲁迅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给人类留下了惊人的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让他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板书:巨大贡献]
2、齐读最后一小节。
3、学生质疑。
五、课文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课后收集几条珍惜时间的格言。
板书设计:
鲁迅与时间
熬夜工作
紧抓时间 打盹 继续工作
善挤时间 写作 翻译 编集 巨大贡献
除夕坚持工作 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1、导入课文。
2、解题。
二、初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1、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
2、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
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
读后请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作者联想到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三、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思考:“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读出感情的变化。
四、总结
五、作业
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林海。
(板书:林海)
2、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写了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以及作者的联想等几个内容。并且学习了第1小节。第1小节写了什么内容呢?
(板书:大兴安岭亲切、舒服)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和联想的部分。首先,我们来学习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板书:景色、联想)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生快速地阅读第2小节,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岭)
2、生默读第2小节,问:哪一句写了作者看到“岭”?
3、理解“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句子。
⑴ “疾驶”什么意思?“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什么?
⑵找出“看不完”的句子,“看不厌”的句子。并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板书:多、温柔)
4、指导朗读“多”“温柔”的句子。(板书;喜爱)
5、过渡:课文第2小节,作者描述了岭“多”“温柔”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⑴找出第2小节景物(岭)及其(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⑵品读(多)(温柔)特点的句子。
⑶体会文中(喜爱)的感情。
出示幻灯片:
学法:①找出重点词句;
②品读重点句子;
③体会文中感情。
三、学习第3~5小节
师:出示图片,配乐范读第3~5节,生看图欣赏。
师:生轻声读第3~5小节,把句、段读通顺、流利,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1、学习第3、4小节。
⑴默读第3、4小节,问:看到了什么景色?(板书:林)
⑵品读第3小节:
①理解“目之所及”的意思。(板书:绿)
②理解第3句,弄清两对反义词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比赛读)
⑶品读第4小节:
①写了哪些林?(板书:如海)
②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并体会2个反问句的用法。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引读)
⑷过渡:课文第3、4小节,作者描述了林之大──“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中有波浪──“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林中有浪花──“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可见,林之大之美,只有“海”才能与之相比。我们是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的: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
2、自学第5小节:
⑴品读“多”“美丽”的`句子。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读──自由读──女生读)
⑷过渡:这里,我们和作者主要欣赏了兴安岭“林”“花”的特点,作者写的非常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读3~5小节。并根据老师提示选择一小节背一背。
3、指导背诵:
⑴学生练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作者深入林中欣赏了岭、林、花,这么诱人的景色怎么不令作者浮想联翩呢?
四、学习6、7小节
师:快速阅读6、7小节,用横线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1、学习第6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空洞”什么意思?“并不空洞”呢?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板书:建设)
2、学习第七小节:
⑴指名生说。
⑵理解句子:
出示幻灯片: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邦”什么意思?“兴国安邦”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板书:兴国安邦)
⑶过渡:同学们,作者描述兴安岭真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感受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五、学生练说,体会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运用“找出重点词句、品读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感情”的方法,理解了兴安岭景物特点和作者联想的内容。仔细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作者把满腔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写得生动、形象。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林海
岭温柔
林绿
花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6
一. 教材分析
习作七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子,说明观察晴朗夜空的有趣现象,能激发有意思的想象。第二部分例文,介绍一位同学产生离奇想象后的文章,为自由表达提供了生动的范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 能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学会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重点:
1.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通顺、具体。
2.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四 .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时,无论开课还是写作前说话的训练,始终贯穿一个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从例文来看,这是一篇关于星空的想象作文。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关于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二)关于联想
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联想方式很多,常见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善于想象和联想,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此次习作教师提前给学生习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收集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大胆让学生提前收集写作材料,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写作的建议:
①夏夜遥望星空,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②遥望星空,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
③遥望星空,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短暂与永恒。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④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
这次习作课上也有难点:如有些同学平时的积累太少,只会用别人的素材或老师给的素材,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写的作文干巴巴,东抄西抄,有的还搭不上调,更别谈美感了,这怎么办呢?如果考试,估计连语句都不通顺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研究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
2、浏览课文,交流:本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5)朗读体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
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拓展延伸。
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
【作业设计】
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水
雨中洗澡 痛快
水 最珍贵的东西
一勺水洗澡 舒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所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物事迹。
【教学时数】
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今天,我们写一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
2、指名汇报各自收集的资料。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激趣。
师: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1、导语: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2、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⑵、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⑵学生自评。
⑶师生评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他人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3、归纳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拓展《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使学生在读法和写法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1、重点感受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及目的。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渗透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体会黄河象的“完整”
1、在比较中找到两文结构的不同
(1)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题 目
《黄河象》
《奇异的琥珀》
体 裁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
提 纲
1、化石的样子
2、假想化石的形成
3、化石的发掘
1、假想琥珀的形成
2、琥珀的发现
3、琥珀的样子
(2)看看这两篇文章,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预设:《黄河象》先写了骨骼化石的样子,而《奇异的琥珀》在最后一段才写了琥珀的样子。
(3)为什么《黄河象》在第一自然段就比较具体地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2、要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黄河象骨骼化石样子的句子。
2、黄河象骨骼化石有怎样的特点?(特点:高大、完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画批
(3) 交流中,有重点地引导体会
出示: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100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这句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说明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它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越大越不容易保存完整,可是除了尾椎骨以外,其它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由此可见其完整程度。
“甚至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说明,那么高大的骨架却连这么小的舌骨、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真是完整,真是太不可思议、太罕见了。
(4)看,这具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图片)就实实在在的陈列在离我们不远的,地处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里。
引读——“这架黄河象骨骼化石高4米,长8米……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3、回到刚才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始就写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是很少见的。
补充资料: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剑齿象骨骼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是人们了解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预设:黄河象骨骼化石高大完整,太少见了,很珍贵,非常有价值,作者太想让我们了解它了,所以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引读——“这架黄河象骨骼化石高4米,长8米……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4、刚才我们对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较,从中找到了它们的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是同类文章,因表达的'需要又会有所不同。这正是共性之中见个性。
二、读故事,体会科学小品的合理、有趣
1、从比较入手进行阅读
我们再来看这两篇文章的提纲,有什么相同吗?(都有一个假想的故事)
题 目
《黄河象》
《奇异的琥珀》
体 裁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
提 纲
1、化石的样子
2、假想化石的形成
3、化石的发掘
1、假想琥珀的形成
2、琥珀的发现
3、琥珀的样子
2、评价科学家的假想
(1)读一读科学家假想的故事,请你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个假想的故事?
(2)集体交流
当学生说到可以用“合理”这个词来评价时(板书:合理),追问学生:从哪儿看出这个假想故事合理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天气炎热,疲劳饥渴,脚踩砾石……
有依据
科学家的假想很合理,那么科学家假想的依据是什么?
……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就在原地没有被移动过……
小结:科学家就是依据黄河象出土时的样子,想到……想到……有依有据,合理严密,这就是假想,
这是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态度。
3、在归纳中明确科学小品的共性特点
(1)从科学家假想的这个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你以前不知道的科学知识呢?
预设:
化石的形成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只有封闭起来才有形成化石的可能——这是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
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知道远古时期的地理、地貌,知道远古时期有哪些动物、植物)
(3)小结:通过生动形象的假想故事,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这就是科学小品的特点(板书:讲科学知识)
三、梳理认识,拓展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
1、《奇异的琥珀》和《黄河象》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科学知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科学小品都有假想的故事呢?
2、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是电》《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边读边想这两篇科学小品是用什么形式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的呢?(自述的形式,就是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自己)
3、科学小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讲故事和自述这两种,还有对话、描述等其他的形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陆续的接触到。
四、作业
继续阅读《我是电》和《尘埃的自述》这两篇科学小品,想一想通过他们的自述你都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呢?
篇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