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12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语文要素】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语文要素】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语文要素】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线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重点)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重点)
一、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2.这段录音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同样,很多优美的句子也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
3.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几个优美的句子,看看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4.任选一个句子,读一读,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5.学生读句子,并交流发言。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读《观潮》时,我们通过读潮来时的文字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大潮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场面,体会到了大潮雄伟壮观的样子。
6.师总结:我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想象描写的场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习惯。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小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8个词语)在预习时,我们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2.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成语各有什么异同?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异:第一行形容声音大,第二行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声音。
3.结合“交流平台”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到了什么画面?(点拨: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交流想象到的画面,或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
5.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
(二)第二小题
1.(课件出示第二题)认真观察加点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教师启发学生先想象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并及时作出评价)
预设:忽然,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它是那么绚烂夺目。一阵风吹过,烟花忽然发生了变化,顿时,天空中更美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难点)
一、书写提示
1.直接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范例书写)看看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这段文字的书写好在哪里?(整齐、美观)
3.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点拨:“柴”在这里读“zhà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
古诗大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进幽暗的深林,又照在青苔上。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4.布置作业: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反思]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词句段运用”这一版块的内容还需要我进一步点拨,逐步引导,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⑴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4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的、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5、通过认、读、说、写,做识字、积词、交际,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重点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难点进行口语交际。
教具生字卡片、学生收集的字词资料等。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过程:
一、出示一些简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赏、评。
2、导语:这些作品都是用卡纸、树叶、花、塑料瓶壳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二、动手做作品:
可以写、画、剪、贴等。
三、展示作品,评作品。让孩子的作品成为本月墙报的主角。
四、作业:运用方法认字、写字。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布置作业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
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
笼——龙(龙灯)梨——利(顺利)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我会写:植橘橙_______脖胳膊_______
苍菊著_______字宜察_______
我会读:娃娃胳膊光盘名片旅游团山峰巨石枫树菊花风景区翠鸟甲鱼高粱橘子降落伞
勤劳观察认识尤其奇形怪状
课后小结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系统地复习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我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识字的规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快就能找到规律。为了让他们学会运用,我让孩子们,把规律放到实际生活中所遇到过的字,这么一来,学生的识字兴趣不仅被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识字,通过这次的训练,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2、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
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 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 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 师生小结。
⑷ 再读。
2、练习:
⑴ 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 师生再读。
⑶ 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
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
逼真的描摹
多种修辞手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生自由读要求,思考: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2.生自由分组交流。师提示: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奇在何处?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3.生推荐生一名参加全班交际。
4.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5.全班评议。
(二)习作
1.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4.生拟定草稿。
5.师初评:
(1)语句通顺。
(2)没有错别字。
(3)有条理,有顺序。
(4)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6.生根据提示,四人小组评议。
7.定稿,抄习作。
同步作文
彩虹
每次雷雨后,都会出现彩虹。彩虹很好看,由红、黄、蓝、绿、紫、粉红和淡蓝组成的。
为什么雷雨后会出现彩虹,因为雨后,太阳蒸发掉了雨水,光透过雨水就出现了彩虹,但过一会儿彩虹就会消失。因为彩虹很好看,一到下雨时,我就会跑出来,到屋檐下,等雨下完我就走出去等着彩虹的出现。我最喜欢彩虹中的红色,因为它代表的是中国,是我们的国家,所以我很喜欢彩虹,不光是这样,彩虹里还有我最喜欢的颜色,绿色和蓝色,我永远喜欢彩虹。关于彩虹还有一个神话,每次雷雨后,天上出现了一座七彩桥,玉皇大帝便让雷公、电母、风婆、雨司把胆敢上桥的妖魔、鬼怪劈死,再向织女借来七彩玉衣,让成仙的人进入仙界。
现在彩虹已经不容易见了,因为人们污染环境,要珍惜彩虹出现的时刻。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9
【设计理念】
通过词语盘点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心,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所学的词语。会用所学过的词语。
2、学习词语分类记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整理所学的词语。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所学的词语,然后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久,词汇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词语盘点。
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
2、同桌讨论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
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
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
1、读一读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突兀森郁
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
描写名称的词语:
描写形状的词语:
带色彩的词语:
描写山的词语:
描写水的词语:
3、写一写,说一说。(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4、抄一抄,记一记
翡翠 凉爽 高耸 山洞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马蹄 柔嫩 锦缎 绵延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设计意图]
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忆和积累词语,用说话的方式来理解词语,从而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四、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
白皑皑 ────────────────────────
────────────────────────────────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反。
水平如镜→ 扩散→ 高耸→
白皑皑→ 凉爽→ 蜿蜒→
3、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近。
波澜壮阔→ 连绵不断→ 水平如镜→
寂静→ 扩散→ 凉爽→
4、 写几个带山字的成语
5、写几个带水字的成语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拓展练习,达到积累词语,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的目的。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积累。比如写作文,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语言材料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好比良庖之于各种原料,厨房中有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储藏和品类齐全的佐料供给,高明的厨师才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做出令我们常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的美味佳肴。试想,仓储空空如也,佐料山穷水尽,任是手段再高明的厨师不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巧妇般的`窘境吗?因此,要使小学生成为结构和组织语言文字的烹饪高手,生活中悉心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语文,就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积累。先是对字的积累,再是对词的积累,直至句、段、篇的积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不管是好是糟,他都在写的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积累的字、词、句等内容。积累得多的孩子往往语言丰富,作文生动优美,作文结构合理,构思也巧妙。而积累得少的孩子写的作文往往苍白简单。如果一个学生腹中空空,要让他把作文写好,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学生把语文学好的基础就是进行大量的、科学的积累。语言千日功,靠得是积累。语文教学窍,积累最重要。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如何想象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1
【教材简析】
“我的发现”抓住了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阅读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第二项趣味活动是读回文句。
【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想象画面,积累诗句。
3.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积累对联。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读课文边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启发学生: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
3.说说自己的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另外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读,说说读后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熟读
(1)自己读一读“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2)指名读,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①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②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如:单个字相对,雾—天,锁—连;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对应,绿水—青山,皱面—白头;还有叠词的对应,处处—时时。)
2.读读背背
(1)赛读
(2)背诵诗句。
3.扩展
(1)师: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
(2)选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如:风吹杨柳千门绿, 润 万树 。(雨、桃花、红)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植树造林绿大地, 。(栽花种草美人间)
(1)相关链接
第一副对联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回文联是楹联中的特殊手法,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这副对联正读、倒读字序不变,且有对称美。
第二副对联出自浙江宁波天童寺,对联的字面意思是说:绿水本来有何忧愁,只因风一吹,才愁眉苦脸;青山怎么会老,但是雪一下,愁啊愁,愁白了头。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人看来却是含意万千,用拟人手法写景,手法独特,别具一格。
第三副对联出自浙江杭州西湖,是叠字联,也是回文联。联句立意新颖,用字恰切,放在西湖这一特定的景观中,非常贴切、自然。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人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第四副对联是清朝学者俞樾做的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联,用叠字的形式,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丁冬、高下”做了特殊处理,景深语绝,读来余味无穷。
三、作业布置
背诵并抄写对联。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观察三幅图画,体验观察的乐趣,进行口语交际。
2.回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什么事物,有何发现?把它写出来,完成习作。
3.完成“我的发现”;完成“日积月累”,通读、背诵。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画面,用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完成“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把自己仔细观察到的事物清楚、具体地写下来,完成“习作”。抓住重点,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本挂图、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观察三幅图画,把观察到的事物加上适当想象说出来
一、导入: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发现都是建立于观察的基础上的',只有细致观察,我们才会有所发现。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比比眼力,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二、投影画面,观察画面
1.学生自主看图。
2.教师指导看图。
(1)要一幅一幅地看图,看的时候要仔细,边看边想。
(2)图一上面有哪些内容?(树、人)
(3)图二如果看明亮的部分像什么?看暗的部分像什么?(明亮的部分像一只杯子,暗的部分像两个人的脸)
(4)图三上有些什么?(一个女孩在放羊)
三、指导交流
1.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各代表在全班交流时,要注意说出从图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四、评价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是否把图上主要内容说清楚、说明白了,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富有情感。
作业设计:
将口语交际内容写成一段话。
篇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