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路旁的橡树(精选16篇)
8路旁的橡树 第1篇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28页至第2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挂图、一些环保资料、报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板书:
修路
路旁的橡树
保树
课后反思
学生懂得植树造林的意义,有保护树木的意识。
8路旁的橡树 第2篇
课 题
8、路旁的橡树
课时类型
讲授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刚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学生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最后是让学生锻炼口语交际: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那些事。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大部分学生深受感染,环保意识增强。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辅助工具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
讲有关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齐读课题
二、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后消失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人和树木的故事。板书课题8、路旁的橡树
可以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来历。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检查预习直接出示。
四:充分体验、品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通过对话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回顾知识 总结提高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
板
书
设
计
8* 路旁的橡树
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大家沉默——深恐伤害橡树 高尚的心
想好办法——绕开橡树修路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简单是对上一课的延续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更能体现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
8路旁的橡树 第3篇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已学过的课文,梳理学习收获。
2、运用前三课的读书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体会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学习比喻句,感受语文的丰富和表达方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能将前面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形成的学习能力迁移动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及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中。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写“我的发现”中的句子。
2、“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交流,梳理学习收获。
1、这些课文都是围绕什么专题来写的?分别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
3、引导学生分段读已学过的三篇课文: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把你觉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略读课文”,迁移学习能力。
1、激qing导入,板书课题: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知道吗?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全篇内容。
2、启发思考:你准备怎样读课文?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吸取好的方法。
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启发表达情感: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展示:点名接读课文。
4、延续情绪。集体交流。
5、朗读品味,表达情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分小组读读、说说,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6、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新词、好句。抄在采蜜本上。
三、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凤生命的新生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呢?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习《园地》中的“我的发现”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2、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画出这类句子。
3、在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一说。
二、学习《园地》中的“读读认认”
1、出示文中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从带点的词体会“筑路工人对自然环境的爱惜与保护”。
2、出示“读读认认”的词语卡片,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说说带点词组成一对后的意义关系。
3、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再读带点词置于句子中,读一读,体会它们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4、开火车比赛,看哪列“火车”生字认得准。
三、拓展延伸
组织交流学习收获。
围绕“保护环境”专题而进行课外阅读时,积累的诗词、文章或阅读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等。
四、教学小结
做学习的有心人,阅读时学会发现,学会感受,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8路旁的橡树 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
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8路旁的橡树 第5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修路工作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学会运用词语说话。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强调突出对词语的教学,有很现实的教学意义。】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
2、画一画。为课文增添几个小泡泡,或者发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问题。
3、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学生交流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怎么利用略读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从默读,到画小泡泡,然后反馈问题,质疑问题,交流对学习课文体会与初步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在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坚持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1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分支问题: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舒婷《致橡树》
c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在说的时候,提高说的难度,这样就与前面对橡树说些什么有区别,有难度。可以让学生用“它是那么……,就像……”这种句式来说,但也不必限制,让学生放开胆子说,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3)补充空白。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体验“高尚”二字。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理解这句话吗?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愿意怎样赞叹?
3、如果你是这条路的承包商,你会怎么做呢?
和学生一起算一算修成马蹄形后所需经费,然后谈谈是砍还是留,或者有别的方法。从而体会“高尚”的深刻含义,并且认识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拓展练习
假如要在这棵橡树旁竖立一块宣传牌,上面要写一句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句子,你准备怎么写。
【赏析】这篇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明显的阅读课教学特色,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交流,去合作。第二点是突出了学年段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要学会默读,学会在默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也许会幼稚,认识也许会肤浅,但他们会在简单与肤浅中慢慢会成长起来,慢慢深入去思考事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三是突出本班学生的特点。三二班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一直是个难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薄弱之处。我在设计教学时就突出字词,以词语为突破口,展开教学。说词语的意思,猜猜词语,写词语,收集词语,运用词语说一段话等,运用各种手段展开扎实的词语教学。
8路旁的橡树 第6篇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27人。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
二、教学内容分析:《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修一条路时,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三、设计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六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教学。
1.师板书“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路。
2.师现场调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既然生活有这么多路,那想一想,当人们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块巨石或一棵大树,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据现实说,师相机引入。板题:8※路旁的橡树
二、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在你不会认的字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或与同伴交流。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沥(lì)
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约而同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不愿砍倒拦在公路延伸处的一棵橡树而更改公路线路的事。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1.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橡树,能令工程师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请大家在认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次,体会体会工人们舍不得砍树的原因。(师同时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图文结合。)
句子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过渡:既然在工人们眼中、在工程师眼中、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一颗美丽的橡树,那不如把修筑这条路的计划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既然筑路计划不可以修改,那我们何必为了一颗树伤透脑筋呢?不如把树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读:“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激,助推教学。那把计划改了吧?(生齐:“不行,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树砍了吧?(生齐:“不行,橡树也不可以砍。”)
教师相机板书。引导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在如此反复三次中强化学生对重点片断的深度理解。
3.面对不能更改的筑路计划,面对粗壮挺拔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只能深深地叹气。但是,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到底怎么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师重点指导“马蹄形”是怎样的形状,从而突出笔直。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板画或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别看一个小小的马蹄形,却巧妙地解决了工程师和工人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我们为树高兴!因为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完美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齐读中心句)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引导学生体会:“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
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多项技能。
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得知了这件事,要在橡树旁边立一个碑,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写一写。
九、课堂练习:
引导学生朗诵下面的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十、布置作业:
1.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或写其他的树吗?试试看。
2.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或查找资料把橡树画下来等。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十一、教后小结: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十二、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8路旁的橡树 第7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8路旁的橡树 第8篇
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板书设计: 粗壮 工人 橡树 结实 工程师 挺拔 爱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2、板书课题:8 路旁的橡树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3.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画句子。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读文,找出答案。4、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5、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义。6、学生句子含义。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1、 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思考回答。3、有感地朗读课文。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8路旁的橡树 第9篇
内容
8路旁的橡树
(主备: )
共几
课时
共1课时
时间
第几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思维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
学
资
源
1、搜集橡树的资料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预
习
设
计
1、查字典,理解“高尚、楔子、沥青”等生词的意思。
2、查资料了解橡树特点,积累描写树木的好词佳句。
3.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学 程 预设
导 学 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朗读课题。
3.认识橡树,观察橡树的图片,说说树的样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练习读正确。
2.小组内解决不理解的词。
3. 读课文讨论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
三、自学检测
1、小组读,个别读
完成学案一题。
2.分段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评议。
四、探究学习
1、再读课文,依据学案阅读学习
2、交流汇报
①设计的路是:
修成的路是:
②读描写橡树的句子
抓住重点词体会橡树的生命力。
③读4---7自然段。划出描写筑路人反应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④联系课文交流工程师的话的含义。
⑤交流不同看法。
⑥读读8、9节
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五、总结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交流。
一、 比较导入 揭示课题
1、 第7课中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砍光了树木,毁灭了家园,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人和树之间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你了解橡树吗?出示橡树的图片。
二、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看谁认得又准又快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看谁是朗读小能手。
四、自主探究。
1、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阅读小能手。能利用学案来学习本课。
2、指导交流
①、筑路工人要修一条怎样的路呢?结果与设计的一样吗?这什么会这样呢?
②真想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呀?你能不能来说一说?
你觉得这棵树怎样?
③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④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⑤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⑥说说书中的人是怎么看的?
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总结延伸
1、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2、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8路旁的橡树 第10篇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1课时完成。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存疑
1、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二)、初读初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
板书: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马蹄形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
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
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
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交流研读体会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
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
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试写。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
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
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 )(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 ),( )地赞叹:( )
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板书: 8、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犹豫不决 工人们 保树 义无反顾
马蹄形
8路旁的橡树 第11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8路旁的橡树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8路旁的橡树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看法。
3、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一、课前交流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方面的课文?(环保、动物)
2、第7课,小村庄里的人们,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人和树的故事。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我们能知道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略读)
4、以往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略读课文的?(弄清导读问题)
二、学法迁移
1、明确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8课。
①自读导读:画出要解决的问题
②汇报板书:我们要思考什么问题?
a 主要内容
b 谈看法
2、回顾学法: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①主要内容——(谁 干 结)
②看法——(上下文 重点词句)
三、自学反馈
1、自学:
①问题清楚了吗?方法明白了吗?
②我们先来看看测试要求。
自学测试:
1、下面几句话是对主要内容的表述,选出你以为正确的答案。试着说说理由。(10+5分)
a、课文主要写:围绕橡树发生的故事。(太笼统,不具体)
b、课文主要写筑路工人与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圆满地完成了筑路任务。
c、主要写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来修路。
2、交流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每答对一点得10分)
温馨提示:
我的看法是( ),我是从第( )自然段,( )句话体会生活的,我抓住了( ),这个词(句),的意思是( ),从中看出( )。
答案:我的看法:
(1)①工人不想砍树,他们有环保意识。
②工程师不想砍树,他们也有环保意识。
③把路设计成马蹄形,既保护了橡树又完成了计划,足以看出工程师的聪明才智,考虑周全。
④路过的人赞同工人和工程师的做法,可见他们也有一颗爱护花草树木的心。
2、小组交流:
师:还有两分钟时间,第.2题在小组内交流,1号组长领着打分。
3、全体反馈:
(1)、检查朗读:
a指3人:谁给他们打打分?
b像这样,剩下的段在小组内接读,2号小组长打分。
总结:得10分举手,恭喜,闯过朗读关。得15分的同学可以当师傅了,教教同伴,你们几个共同进步。
(2)汇报试卷:
主要内容:b
我的看法:(开放)如果你是工程师,你想怎样设计这条路?(鼓励学生多种想法)
(3)累计分数(个人、大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有不少同学得了满分,说明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能对这些学习方法还没能完全掌握,希望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略读课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8路旁的橡树 第14篇
一、朗读课文
师:(板书 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 xiàng )树》。请同学们用铅笔,把课文中的生词圈( quān )起来。然后,每个生词齐读三遍。
说课: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拿铅笔看书,在课本上做记号,是一种很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关于《拿铅笔看书的思维科学》,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作文。还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语文笔记应该做在语文课本上》。学生写的这些作文,也是对我教学经验的总结。
生:齐读,教师领读:
橡( xiàng )树 延( yán )伸 挺拔( bá ) 楔( xiē )子
沥( lì )青 马蹄( tí )形 高尚( shàng )
说课:课文中的生字,是本课的难点。要首先突破。
师:在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前,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
说课:教师事先通过互联网搜寻有关课文朗读的录音,下载到mp3播放器里面,通过小型有源音箱播放,对学生了解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很有好处。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添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是教师就要费神了,在备课上要多花一些精力。
师:(录音播放完毕)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路旁的橡树》。
说课:读书的方法,有点某个学生读,有轮读、分组读、教师范读等。我认为,注重齐读,有很多好处。
生:(齐读)
路旁的橡树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 huà )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刚才,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了一遍,有几个字发音不大准,现在,校正一下。
说课: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我们的备课,不可能备得完美无缺。学生是一群有思维、有个性的个体,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机动。
师:(教师备有翻阅迅速的四角号码字典,立即在课本上作出记号,板书在黑板上。这时,教师要在课本上做记号、作笔记,这些事情站着做,显然是不方便的。这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他们:刚才朗读时,有哪几个字的音发得不准。请上讲台来写出发音不准的字和拼音。)
说课:要学生上讲台翻字典,写生字、拼音,这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把这当作是一种竞赛,看谁翻得又快又准,看谁是冠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养成翻字典的习惯。
二、讲解课文
说课:本部分讲解课文,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增长知识,丰富智慧,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课文的方式,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取启发式的方法。
师:
1、第3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为什么叹气?
2、第4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3、第5自然段:工人为什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
4、第6自然段:工程师拿出一根楔( xiē )子,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这样做?
5、第7自然段:公路有一个弯,好不好?
6、第8自然段: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以上问答,教师提问,学生自由竞答。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气氛热烈。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三、学生提问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完美。学生也不可能是机器,任你摆布。这里,设计一个“学生提问”环节,一是可以弥补教师备课之疏忽和不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在语文练习本上,把课文的生字和拼音,每个字和拼音写半行或一行。
2、学习了这篇课文,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感想,题目自己定。
8路旁的橡树 第1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8路旁的橡树 第16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五、 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