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精简14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4周前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精选14篇)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曾春玲

  六年制第六册《荷花》是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散文,它描写公园里一池生机勃勃的白荷花和表达“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教学时,我运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育”内容,努力从课文本身发掘美、渲染美、创造美的因素;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在课文美育因素的基点上,升华美、发展美。我从“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把学生引进课文的“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中去理解课文内容的美,语言内涵的美,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美育的熏陶,发展观察、想象和语言能力。

  一、营造教学氛围美

  放美的抒情音乐,以充满激情的优美的教学导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赏花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到公园欣赏荷花,亲身感受课文描述的白荷花的美丽迷人:

  首先,我展示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王冕学画》幻灯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画家王冕小时侯最爱雨后的荷花,因为他觉得大雨过后,荷花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景象最美。”以熟悉的事物唤起他们的感知。紧接着,贝多芬那优美的《月光曲》钢琴音乐响起,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迷人的白荷花,我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诵读:“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最爱月光下的荷花。月光下,碧绿的荷叶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圆荷叶之间,还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荷花,有婀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得打着花骨朵儿的。它们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微风吹来,还能闻到缕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荷花这么美,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儿去公园欣赏荷花,好不好?”听着有感染力的导语,学生审美情趣油然而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以赏花者的身份进入课文境界。

  二、感受课文情趣美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我巧妙地展开“品味词句”——“境中赏美”——“激发情感”——“导读激情”的教学过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境的美和情趣的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触发情感共鸣,掀起情感的波澜。如:

  1、

  引导感受荷叶长势美

  我采用了比较句子的方法:

  (1) 荷叶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一个个象碧绿的大圆盘。

  师: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生:都写了荷叶很多很大。

  师:哪一句写得好?

  生:第2句。

  师:第2句好在用上了哪些词语?

  生:用上了“挨挨挤挤、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课文里指什么?

  生:课文指荷叶靠着荷叶,荷叶之间的距离很密。

  师:(出示图画)你从“挨挨挤挤”知道荷叶长得怎么样?

  生:荷叶长得多、茂盛、生机勃勃……

  师:“一个个”( “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什么?

  生:……

  师:生意盎然的荷叶又大又圆,你们喜欢吗?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了荷叶颜色绿、形状大又圆、长势茂盛,令人喜不自禁。接下来,学生带着喜悦的感情去朗读,去体会作者看到美荷叶时的喜悦心情。

  2、引导感受荷花生长美

  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给“冒出来”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长出来(生出来)……

  师: “冒出来”这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谁来说说“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在课文中指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透出来。

  师: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生: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生气勃勃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地冒出来了!它们朝气蓬勃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了!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答后指导开火车读出喜悦的感情)

  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评“冒”,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长美,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

  3、 引导感受作者情感美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咀嚼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时,我抓住“活的画”来设疑:

  师:画本身已经够美的了,把这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池荷花很美。

  师:你从这个“活”字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生:这是一池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荷花。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活力呢?请大家联系第2节的内容,带着问题看录象。

  生:我从第2节中的……(略)

  师:是谁创造了这一大池充满活力、美如图画的荷花?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让我们来赞美那神奇而伟大的大自然吧!(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活的画”,我通过字面解词,借助课文录象,结合上下文思考,抛弃了脱离语言环境孤立、静止地进行词句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领略文字的韵味,感受课文情趣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在小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三、引导想象课文情境美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三种姿态时,我依次向学生展示了三幅不同姿态的栩栩如生的白荷花油画,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丰富的表情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引发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看!这半开半合的荷花多像个——

  生:含羞答答的小姑娘!

  师:这时,我们把鼻子凑近去闻一闻,哗——好香呀!你们喜欢吗?

  师:咦,这嫩黄色的小花托是什么?

  生:小莲蓬!

  师:瞧!躲在里边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个——

  生:胖娃娃张开笑脸在向我们打招呼呢!……

  师:看到这里,你们高兴吗?

  师:哟!将开的还是花骨朵儿!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儿?

  生:颤动着就要裂开的花骨朵儿!……

  师:眼看着花骨朵儿颤动着就要裂开,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时,想象的欲望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了。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加上动作朗读),把荷花的美和对荷花的爱从读中表达出来,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这种从美的角度出发所构思的教学设计,借助图画,努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课文语言的学习和品味,展开了发现美、升华美的导美、讴美活动;借助导语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美感,把学生的情趣、学趣激发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情境中去,这种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了语文学习。

  四、创设课文情境美。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我们对文章的理解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单纯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感情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便体会不出来。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抓不住文章的灵魂。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意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因素。在《荷花》一文的教学中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一个语言片断比较难懂,教学时,我以我的感情为主线,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之中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1.导语、音乐、范读创设情境美

  在教学“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节的开头,我带着梦幻的表情,用抒情的语调对同学们说:“看着看着,我们也陶醉了,陶醉了,展开了神奇而美妙的想象。请大家慢慢地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听,听——”于是,扣人心弦的《爱的谐奏曲》的钢琴音乐响起,加上我饱含感情的范读,学生沉浸在我所创设的赏花情境中。

  2.舞蹈创设情境美

  就在学生“赏花赏得入了迷”之际,我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们也翩翩起舞,好不好?”瞧,全班同学都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白荷花,在微风中摇曳,他们的舞姿多么迷人!这时,我走向一位跳得正起劲的同学面前,微笑着问他:“你为什么翩翩起舞?”顿时,“白荷花”纷纷变成了思维活跃的孩子,高高地举起他们的小手回答我的问题。“因为我看到白荷花这么美,心里高兴。”“因为我看荷花看得入了迷,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微风吹,荷花动,变成荷花的我也跟着动,就像在跳舞那样。”大家的发言,说明同学们理解了作品中描绘的“人和荷花融为一体,人和荷花共同欢乐”的意境,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创设美的情境,大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想象创设情境美

  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如在讲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时,我向学生发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小鱼在荷花脚下游过,会做什么好梦?”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他们争着讲述他们神奇的想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紧接着,旋律优美的《爱的谐奏曲》的钢琴曲再次响起,“现在,谁愿意变成蜻蜓和小鱼,分别向荷花仙子说说你的快乐和好梦呢?”通过这一提问,我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分角色表演,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再现情境,使学生对荷花的热爱在表演中进一步得到升华。这时的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将课堂气氛推上高潮,将讴美活动不断深化。

  四、渗透情感教育

  在《荷花》的课后总结中,我立足于“以美育德”。我用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号召性的语调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荷花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景物都是很美的,只要我们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就每天都能生活在长满鲜花的世界里,你们说,对吗?”这样的总结语言,使学生们为之动情,大有“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之势,使知识的掌握、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2篇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文重点:2—4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4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预习提纲: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书本上)挨、佛。

  4、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饱胀: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玉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结合前后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用“冒”字?

  (2)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

  7、课文的语言真美,我要把课文背下来,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8、我也搜集了许多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图片,咱们上课时再来交流吧!

  教学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

  荷花、清香、碧绿、莲蓬、破裂、挨挨挤挤

  仿佛、衣裳、舞蹈、蜻蜓、饱胀、翩翩起舞

  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挨打、挨揍、挨挨挤挤、挨

  仿佛、佛像、佛珠、佛主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荷花的什么?

  二、精读感悟

  1、出示句子“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1)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2)从“赶紧”一词看出“我”想看荷花怎样的心情?(急切)

  (3)带着急切的感情读

  2、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说说描写了荷花的什么?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以及荷花荷叶的颜色。

  (2)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露、伸……)

  为什么用“冒”字?(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3)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象他们都会有怎样的姿势?

  (4)师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为什么把一大池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这是活的画。)

  (3)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3、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

  5、朗读第二节,再读第三节。

  (1)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2)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3篇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把握课文以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传神的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究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味读了孙犁的《荷花淀》后,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情节概述:

  《荷花淀》故事情节:

  送夫参军(开端)——寻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尾声)

  “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描写的是战争题材,那文中的“战争”是不是显得很悲壮呢?

  ——正好相反,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意表现在:诗意的景物描写,细腻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四、重点赏析:

  1、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课后练习二)

  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2、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课后练习四)

  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找出本文中重点景物描写片段:

  ①“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课后练习三)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五、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练习: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六、拓展提高

  1、写一段对话,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2、写一篇随笔(充分体现景物描写的作用)。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4篇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点拨

  《荷花淀》不侧重战争场面的描写。从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时代的重大主题——以人民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分析文章中几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①夫妻对话。妻子追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这里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忧虑、关切和责备,也表现出人物的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妻子赞同丈夫参军,说明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妻子应诺承担家里的千斤重担,说明她爱丈夫、爱祖国,把对丈夫的爱融注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中。

  ②探夫时的对话。她们想去而不明说,骂、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样,都是对丈夫的爱。

  ③伏击战后妇女们在回家路上的对话。她们商量回去也成立队伍,她们要和丈夫比赛打敌人,看“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表现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三、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环境以烘托人物形象。“月亮升起来”至“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如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分不开,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从而增强扫除伤心情绪的力量。又如作者写荷叶像铜墙铁壁,写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作者驰骋想象,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突出了水乡游击战战场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③为情节展开作铺垫。文章开头的夜景,暗示一场激战将在这里展开,水生嫂也将会在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水泊之中,在党的领导下,在丈夫的影响下,由一名普通的妇女,成长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游击战士。

  四、分析小说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开头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话别”一场的时间、地点,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从人的视觉、嗅觉来写荷花淀的夜景“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这样氛围中的水生嫂则具有勤劳质朴、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这样安静和乐的生活与后文的战斗场面又形成对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恶。这样美的家乡,岂容敌人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总之,此处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观情绪,又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意。

  ②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气氛,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③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层开;对荷花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这段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五、作业: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5篇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

  2、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

  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指名读)

  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

  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地冒出来。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预设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3、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荷花的风采,我想你们对荷花的赞美会更真诚,感受会更深刻。

  4、荷花那么美,让我们一起来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吧。(播放课件)看完后,师配乐范读这一段

  5、(配乐)生齐读第二段。

  6、让我们把这么美妙的文字记在心中,让我们把荷花的美刻在心里。(生试背这一段)

  7、这段写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色彩、形状)

  六、学习第5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板书: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板书: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七、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引入:荷花以高雅的美震撼了我们,以高尚的品质陶冶了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了我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让学生提写下要赞美的语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描写荷花的好词好句。

  3、做一张有关荷花的简报。

  【板书设计】

  大自然

  美

  荷花

  美

  清香

  形状

  色彩

  姿势

  【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在这堂课中,我想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播放课件,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另外,这堂课中,我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我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这堂课中做的不错的地方。

  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很多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如: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对在老师范读时,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这个环节犹豫不决,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这堂课上,我没有用上。上完课,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认为当时该用上中国环节,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6篇

  自喜欢的方式读书品味;第三段可组织竞赛性读,让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第四段则组织示范性读,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习得读法。读书至此,学生已能水到渠成地理清本文思路:闻香→观赏→赞美→想象→回归(现实)。

  [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精力、智力、心力等的主要投放地和施展区。课堂上要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

  二、潜心会文,品味语辞

  1、自由感悟。在学生对文本从“通读”到“读通”后,教师顺势切入:“作者眼中的荷花很美,请大家仔细读后想想,哪个句子写得最美?”对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师不宜平均用力,只对重点词句作必要展开。如研读“荷叶挨挨挤挤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交流片断如下——

  生:我认为这里的“冒”字很不一样,但到底好在哪儿,我一时说不上来。

  师:噢,那就请你先读读这句话,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此句)

  师:一时说不清楚不要紧,你们先想“冒”还可以用哪些字来替换呢?

  众生:露、探、钻、伸、长……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字而独用“冒”呢?

  生:只有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样子才叫“冒”。

  生:我想,这白荷花可能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吧。

  生:这“冒”出来的白荷花一定显得亭亭玉立、与众不同。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一个“冒”多传神啊!

  2、情境渲染。教师点击课件,学生欣赏喜气洋洋“冒”出来的荷花。同时,允许学生在观赏时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甚至可以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尽情体验“自主发展、享受课堂”之无穷乐趣。

  [教师以文眼“冒”字切入,意在让学生潜心会文、尝试探索,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水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互动表演,积淀语感

  第四段是本文又一重点,教师引入课堂表演形式。先将全班按座位划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组中各人分别扮演文中“荷花”、“小鱼”、“蜻蜓”、“风儿”等,再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边推敲边表演,以求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教师在此时不必指点过多,只间或以手势、眼神、体态语等略作调控。如——

  蜻蜓(挥动双臂):荷花姐姐,我们能在你身边享受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

  荷花(随风摆动):谢谢你们来陪伴我。你们给小蜜蜂带个信儿,让它也常来好吗?(蜻蜓:行啊。)

  小鱼(轻轻游来):荷花姐姐,真羡慕你住的地方。昨晚我去了别处,但我后来梦见这儿月光明亮,池子里又静又美……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7篇

  作者:成都市实验小学李红转贴自:成都市实验小学点击数:63

  关于《荷花》的教学设计

  成都市实验小学 李红【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jing-luo.com】

  课前设计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通过对荷花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了解荷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三、整合思考: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并能在中段教学较好地体现网络交互,我们特别制作了相关的学习网站(“自然物语”专题性学习网站)。希望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感悟其中的美好。

  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现在,先让我们一道来欣赏几幅有关荷花的图片。(教师播放幻灯课件)

  师: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看到的这些荷花?

  熊思雨:这些荷花真好看!

  唐聆博:我喜欢第二幅画面,真是姿态万千,挨挨挤挤的。

  张翰文:我喜欢有一只小蜻蜓站在上面的那幅,他们好象在说悄悄话。

  丁一苇:荷花很美。

  师:孩子们说得很好!来,一起读课题。

  生:21 荷花

  师:下面,请孩子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些部分?

  (学生自渎课文,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些部分?

  赵钦毫:课文介绍了荷花美丽的花瓣。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

  吴嘉庚:我觉得课文介绍了碧绿的荷叶,我也喜欢第二自然段。

  邓仁敏:课文讲了多姿多彩的荷花,我喜欢四自然段的小蜻蜓、小蝴蝶。

  张玥雨萌:这篇课文是从荷花的花、叶给我们介绍荷花的美。

  师: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得都不错。作者正是从荷花的花,叶 展示荷花的美。(板书:花,叶)

  吴月希:我有摄影作品。

  曹艺芝:我会画画。

  管英如:我可以朗诵。

  刘亚楠:我们还可以上李老师提供的“自然物语”专题性学习网站

  师:孩子们的办法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结合2、3两个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请上两位愿意画画的孩子上台现场坐画)

  十五分钟以后

  师:啊!能干的孩子们,你们都找到了丰富的图文资料,现在,是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赵钦豪:李老师,这是我的摄影作品,这是一朵已经的荷花,他躲在荷叶中,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因为是早上拍的,所以花瓣上有露水,大家喜欢吗?

  师:能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拍下自己喜欢的画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来就是一种享受。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赵钦豪同学。(同学们鼓掌)

  何明骏:我在李老师提供的网站中看到了好多好东西。有几幅图片我想和大家一道来看,(他开始展示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并解说):

  这是一朵名叫“金姑娘”的荷花,她没有开放,却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含苞待放,粉粉的,很好看!(全班鼓掌)

  师:看来何明骏同学喜欢似乎要开的那种荷花,他的确耐人寻味。

  文思:我们小组在网站上收集了一组照片。这一张的荷花还是个花骨朵,像个小朋友,(教师引导补充像个可爱、害羞的小朋友)。第二张的荷花快开了,微微张开花瓣。第三张的就全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我最喜欢第四幅,荷花不仅开了,还有小蜻蜓来了,它在休息,说悄悄话。我们小组的想法汇报完了。(全班热烈鼓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两幅画。(一幅体现了“挨挨挤挤”、一幅体现的“冒”)。大家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幅作品?

  程丽颖:我喜欢曹艺芝的,一朵荷花骨朵冒出来,很可爱,有动感。我想读给大家听?

  师:完全可以。

  程丽颖:读课文2自然段表示花骨朵的那种姿态。

  陈爽:我喜欢杨俊黎的。许多荷花挤在一起,就象好朋友一样手牵手,互相拥抱,很友好!我也读读。

  师:没问题。好孩子,用心地读吧!

  师:(用幻灯给出课文地2自然段)。请学生齐读,体会“冒”和“挨挨挤挤”。

  生:齐读地2自然段。

  师:太棒了!荷花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看到你们能用这么多方式,把荷花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打心眼里佩服你们!

  诸润朗:李老师,我觉得第3自然段写的不够好,我重新写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

  师:哦,你说说,我们很想听。

  诸润朗:这边看,荷花像一个刚才睡醒的姑娘,蒙蒙胧胧,真美!那边看,荷花像一个张开大嘴的歌唱家,每片花瓣都舒展开了,也很美!

  张翔:李老师,我也有想法。第3自然段我是这样改的:看这边,一朵朵荷花昂着头,充满希望;看那边,风一吹,片片荷叶低下头,似乎在说着什么小秘密。

  师:哦,你们两个是觉得第3自然段写的不够具体,不知荷花美在何处!我很欣赏你们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创作精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首小诗《小池》,(教师用幻灯给出《小池》整首诗)

  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能否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想小蜻蜓在跟荷花说些什么?

  郑玎玉:荷花,快开吧!你真美!

  林森:荷花姐姐,我有点累了,在这歇歇脚。

  李淑仪:荷花,咱们一起照张相吧!

  师:啊!多可爱的小蜻蜓啊,有了他的存在,我们的荷花就更美了。最后,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篇课文。

  生:全班齐读。

  师:下课。

  生:老师休息。

  课后反思,

  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中段3年级的一次尝试。借于3年级的孩子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不够熟练,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了相关的学习网站,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并更好地体现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及优势。由于合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不仅对荷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在图文赏析中,极富创造性的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学习多了自主性、创造性。我相信,随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这种网络交互的优势会更加突出。我也有信息不断探索,使教学在网络环境更具实效性。让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8篇

  浅析《荷花》重点的艺术:如画?逼真?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叶老先生以精美的文笔,精确的语句,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公园一角婀娜多姿的水中白玉仙子——《荷花》,使人深受美的陶冶并生发对大自然美妙神奇的由衷赞叹。该文以其描写的形象性和艺术的精湛性,多年来,一直是广大师生读写的典范。前日,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优质课竞赛上,再次感悟了《荷花》给我带来的无尽享受,也再次引发了我对其重点的思考。

  该文对一朵朵白荷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后,笔锋一转,“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荷花》的精彩之笔,也是《荷花》的重点所在。把真的、活的荷花比作一大幅画(也就是如画);而这一幅画又是活的、真的(也就是画的真实、逼真)。

  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看到一幅画,赞美它好,说它逼真,用自己话说,就是画的像,跟真的一模一样,也就是“逼真”好。那么,是真的景物像作品好,还是作品像真的景物好呢?再说“如画”有什么好,“逼真”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作品上,描写风景,秀美如画,是好的;描写一个人,写的像,跟真的一样,也是好的。就作品来说,是“如画”好,还是“逼真”好,或是两者都好呢?

  如画,风景如画,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常为体现某一主题,而把同一主题的材料提炼到一起,抛弃非主题(或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如一幅为体现美丽景色的风景画,把美丽的景物提炼到一块,抛弃不美丽(或不能表现美丽)的景物。它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更集中、更理想,因此更带有典型性。那么,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多姿多彩,像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其它地方普通的更能体现水中仙子的美丽,并能反映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以如画好。

  如画,就是图画、雕刻等艺术品描写的好,同真的、活的一模一样,那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在《论逼真与如画》中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中的那个‘真’,即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唯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逼真就等于俗语中的‘活脱’、‘活像’,不但像真的,而且活像真的。”(《朱自清文集》三)一大幅画是活的,才有生意,有生机,所以好。所以只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只求外形相像,那只是儿童般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传神。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不但外形相像,而且有生意,有生机,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的如画、形象、有画意,并且这形象要有典型性;或写的逼真,同真的一模一样,把人或物写活了,写得有生意,有生机,这些都不容易。《荷花》一文的重点,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是说眼前这一池荷花比其它地方普通荷花更美丽,更集中;把荷花比作真的、活的画,那眼前这一池荷花不但美丽、婀娜多姿,而且有生意,能传神,意气盎然。不仅如此,这一重点还对前面一朵朵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白荷花那竞相开放景象作了照应,又对后文“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一难点作了铺垫。仅此一点,足见叶老功底之深厚,技艺之精湛。真是“书写如画,望之逼真”!

  索联波,男,现年27岁,十堰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课题组组长、十堰市语文学会会员,自18岁参加工作以来,在《中国教育信息网》、《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教育信息网》、《十堰青年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通讯等近百篇。

  电话:684

  email: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9篇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1、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边读边想象情景,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初步感悟把景物具体的写作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中心,重点指导学生读书,感悟重点词句,坚持“重感悟、重积累”的策略,《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上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荷花了解较少,,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理解抽象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法:让学生把观察、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语言之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共同提高

  2.探究学习法: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以求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教学过程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设境激趣,入情入境

  1教师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由畅谈,锻炼了口语表达

  2引入:“想再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吗?出示多幅荷花的图片,学生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同时开始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境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深度悟情

  在欣赏图画以后,我将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这一过渡语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

  A.默读,,找出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莲蓬),找出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感悟荷花的色彩美

  B指导朗读,感悟荷花的形态美

  C重点感悟“冒”的用法

  在“冒”字前填上一个词,想象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间冒出来的?它冒出来想做什么?

  D背诵这一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

  A想象填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B借助这样的想象说话,讨论领悟“一大幅活的画”的含义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中的想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意境(课件),然后抓住末尾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课件),孩子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锻炼到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练习

  我们要树立课内外联系的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课件),这样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板书设计

  碧绿雪白嫩黄色彩美。

  荷花看半开全开将开形态美}活的画。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0篇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1篇

  佚名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2篇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3篇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0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3.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好了: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对,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对于荷花你有哪些了解呢,给大家展示展示吧(同学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看来同学们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这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荷花的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看完这些美丽的荷花,你最想用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它:美(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荷花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看看他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遇到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师板书课题:荷花)

  2.(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了)出示词语课件,开火车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看来同学们都认会了词语,这些词语中隐含着两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两个多音字:挨佛

  4.看看,这些生字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分组开火车读)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

  5.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记生字词的方法,大家认真观察课本10页生字条中的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再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在练习的田字格中写一写。

  写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蜓、翩”书写好的,有问题的,穿插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它们写的更好。学生可以编儿歌记忆,可以换偏旁识记等。

  6.扫除了课文中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读课文了,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7.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师板书:闻看想

  课文先写了闻荷花的香味,再写了看荷花的姿态,最后写了作者的想象.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了.首先,作者一进公园,最先吸引他的是什么呢?(出示:清香),你是怎样理解清香这个词语的。(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不浓烈又让人感觉很舒服)

  1、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呢?

  2、学生回答,随机指导抓住重点词:一......就、赶紧、跑

  3、除了香味诱人,你还体会到什么?(一就)说明作者心情很急切。你能读出来吗?

  4、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作者观看荷花的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在公园.

  四、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作者一进公园大门就往荷花池边跑去,他要去干什么呀?(看荷花),那就让我们下节课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12荷花

  闻看想

论文_浅谈《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14篇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期末总结范文(精简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期末总结范文(通用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期末总结范文 第1篇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们就此告别了

《菩萨兵》综合学案(精简15篇)

《菩萨兵》综合学案(精选15篇)《菩萨兵》综合学案 第1篇  《菩萨兵》综合学案  (第一课时)  【目标诠释】&mda

《大作家的小老师》(精简17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精选17篇)《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1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简13篇)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作者:陆凤娟   教学目标:  1.精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教学实录(精简14篇)

《听听秋的声音》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4篇)《听听秋的声音》课堂教学实录 第1篇  课前谈话  1、猜猜我姓什么?赖  2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