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设计,编写教案设计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设计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1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鸭蛋(片段)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 篱笆( ) 鸡;( )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
黄焖鸡( )扳尖( )炽红(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3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 (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u) 密匝匝(zā)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跳读课文 赏析语言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交流点拨】“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交流点拨】“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步骤四 文本精读 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贴,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
作者在第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写作:略)
【附: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
与“雨”有
关联的物、
人、事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对昆明的
怀念、喜爱
(以小见大)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
3、对比阅读。
学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
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
(1)新鲜肥美。(鲜腴)
(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
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
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事;酒店小酌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5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人希望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温暖的感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奇妙的感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给人冷寂的感觉。
有一位诗人说: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书写标题作者)
过渡语: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语:同学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带着这种热情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知其人,论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
过渡语: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家给他点掌声。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三)基础字词
鲜腴(yú)菌子(jùn)密匝匝(zā)
择净(zhái)炽红(chì)绿釉yòu
评价语: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齐读这些生字词。
过渡语:同学们充满热情,带着这份热情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事、人?
(四)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季”写了哪些景、人、事?
预设:昆明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评价语: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围绕“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写了哪些景、人、物呢?
预设: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买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与友人的小酌……
师: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吗?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师:大家说的真好,汪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自主学习一分钟,小组讨论,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
(五)读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笔下它(它们)或她们是怎样的.?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找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讨论成果:
“我选择的是第()段,我认为本段中作者笔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从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从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预设: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让人想念的,从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从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极多,种类丰富,味道各异的,从菌子极多,各种菌子有不同的形态和味道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圆,颜色黑红,味道很甜。从”昆明杨梅很大……火炭梅“,读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卖杨梅女孩是娇美的,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缅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东母女是热情、慷慨的,充满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馆是静谧,安宁、闲适的。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过渡语:通过描写常见的景物、鲜腴的滋味、质朴的人情、闲适的氛围,表现出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虽然很散,但一直不变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写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请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六)描绘画面体悟美感
细细品味文章,脑子里突然会涌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过渡语: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传递美好与诗意的汪曾祺。让我们齐读汪曾祺的这段话。
(七)小结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师结语:只要心里充满着热爱,那么,阳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细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美的,就连那骄阳似火的日子、暴雨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独特的美丽。生活中的美与趣味,充满热爱的心灵总能发现它们,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灵。
(八)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九)板书
昆明的雨
景物美形
想念滋味美散
喜爱人情美神
氛围美聚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7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散文类型多样,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中学语文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体验情感,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富于表现的语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感悟有限,要想深入体悟散文的美丽,还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把品味诗意的语言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获得一些方法、品味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和通过细节描写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考。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
教学策略:启发点拨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资料。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3.词语解释
乍zhà:忽然:乍冷乍热。乍暖还寒;刚,起初:新来乍到;
辟邪: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新鲜肥美。
格调:(1)指风度;仪态。(2)指文章的风格。如:格调不高。
吆喝:大声喊叫或叫卖
暮年:晚年;老年。
情味:情调;意味。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朗读,思考: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昆明的雨季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充满绿意,让人很舒服。
2.除了雨,作者还描写了昆明的哪些事物?
明确:还有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杨梅,缅桂花,卖杨梅的女孩,房东母女,友人.....
四.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1.对于昆明的雨,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原文回答)
文章中有两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成段,请反复诵读,挖掘文章的深意。
2.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
资料助读:
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昆明生活学习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结识了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也正是在昆明,汪曾祺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是1984年5月19日写下了这篇散文。
明确: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五.体会感悟
汪曾祺对于生活7年的昆明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对于你的故乡,你有何感想?
六.布置作业
写出自己对故乡的感想(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汪曾祺
物
景
雨人想念之情
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和通过细节描写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汪曾祺对昆明的怀念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品读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选读课文,体会风格
1.(课件展示)汪老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写作诗赋的才华极高,在文中,诗一样的语言信手拈来,镶嵌在普通文字里,熠熠生辉。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来补充证明以上结论。
教师示范:如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时,用了“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典雅别致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水分充足,植被茂盛的情景。
最有古典气息的当属结尾的那首诗了,是作者怀念40年前雨中喝酒情景而作,用诗句寄托情思,这份闲情雅致,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得出。
学生充分交流。(以读为主)
2.(课件展示)汪老不仅将诗赋融入写作当中,还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他总是在绘人状物的时候,不经意间写活了一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又让他的感情抒发得更加真挚。
请同学们选读课文相关段落,用文中的语句来补充证明以上结论。
学生充分交流、明确:
(1)文中有很多过目不忘的细节,“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避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倒挂在门上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在雨季为它的主人祈福驱邪。
(2)再如卖杨梅的苗家女子,她们的着装,坐在台阶上的动作,让人听了发软的吆喝声,都是如在眼前,似在耳畔,使人对雨季的杨梅充满向往之情。
(3)最细腻的当属在莲花池畔的酒店吃酒的情景,酒店内就着猪头肉、喝小酒的朋友,几只一只脚立在檐下的鸡,院子里淋着雨水的一架木香花,每一种情景都描写得生动有情。
3.(课件展示)《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并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学生充分交流、明确: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
三.拓展阅读
《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
四.布置作业
选取身边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仔细观察品味,尝试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写一篇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片段。(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诗意语言
昆明的雨细节描写美的享受
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方法探究: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场雨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
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
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
大屏幕显示《孤独之旅》片段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
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提问1、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2: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10
课文内容分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
(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
(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活动二:
【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
【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
【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汪老总用最动情的文字记录平常生活里的诗意,记录普通人身上的美与善,虽然他也历经坎坷,毕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杀,文革更是饱受摧残,但他始终以达观从容、诗意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味,他曾说:“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七、课堂总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味欣赏语言、领会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作为三大重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自读课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理性发现,学会一种读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把文本盘活了,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文本的价值,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