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素材来辅助教学,教案素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教案素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1
说教材: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对百分数的学习,十分关注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说学情 :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都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衣服标签、饮料瓶等生活物品中存在着许多的百分数,报刊、电视中也经常出现百分数,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百分数的生活基础。
小数、分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通分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能够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
说教学目标 :
1、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会解释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3、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培养学生抽象、归纳、比较、分析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重难点 :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说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情境
(1)出示张杰、周杰伦、曲婉婷的照片
(2)出示相关信息
曲婉婷是一位创作型才女,她的歌90%以上都是自己写的。
20xx年以来,在张杰开的8场演唱会中,上座率都达到了100%。
有65%的青少年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有73%的青少年喜欢他的《青花瓷》。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2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二)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二)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五)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3
教学目标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
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2、口答:(1)1角=(——)元=( )元
(2)3角=(——)元=( )元
(3)9分=(——)元=( )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利用旧知识继续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1角是0.1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
是同一数量,那么十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一位小数)
那么百分之几的数用小数表示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2)通过观察米尺,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都可用小数表示。
先想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观察米尺。提问: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写成分数是几米?写成小数是几米?
学生观察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
3分米是多少米?用分数、小数怎样表示?
师生共同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②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
学生观察米尺后得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写
怎样把7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启发学生想:15厘米怎样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 经小组
第一位写1。所以15厘米是0.15米。
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在尺子上是多少?(1毫米)
千分之一米怎样用小数表示?
启发学生推理得出:千分之一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写作0.001。
9毫米、63毫米以米作单位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米?
63毫米是0.063米。
根据上述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
教师提出,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IO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3)启发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
启发性提问:
①上面例子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②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所以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
师指出: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阅读课本:95页结论。
反馈:95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明意义,计数单位。
(4)强化概念。
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
1、练习二十第2题、第5题。
2、填空(投影)。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作业
练习二十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第七册中已初步学习了小数,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小数的意义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理解小数的意义,分两个层次。第一层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第二层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刻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深入一步。
第二段:抽象概括、明确小数的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的联系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巩固概念,并针对易错、易混题,让学生在正误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4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经过一系列的不一样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构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明白了些什么。
3、还想明白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忙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一样,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我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能够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供给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一样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能够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一样,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一样。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坚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教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趣味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一样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5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比、比的意义和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以后进行学习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比的性质以及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生活提供了帮助。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类比等能力,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复习利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为后面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我先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并介绍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提问: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cm,宽10 cm。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我预设学生会有如下答案。
预设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预设2:长是宽的几倍?15÷10
预设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追问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
在学生充分回答了以后,我介绍“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用比来表示。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比较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根据学生的讨论,我们共同总结出。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接下来让同桌交流:谁能归纳一下,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总结:比的概念以及各项的名称,什么是比值以及如何求比值。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为了让学生对于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问:大家现在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举几个生活中的“比”的例子?
屏幕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2:0。
追问:这是比分,这里的2:0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追问: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那前项呢?比号呢?
共同总结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改理念,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钱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2.3:( )=24 ( ):8=0.5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
(四)小结作业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课后练习1、2、3题。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介明了突出重点部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6
一、知识点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有两个:
1、理解由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含义。
2、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基本概念
整体的几分之几: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其中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学习策略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孩子在低年级已经学过了除法的意义,知道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6÷2”来计算,也会表示分得的结果—每份3个桃。这是从“整数”的视角来研究分桃问题的。如果从分数的视角来研究,则一定要摆脱“具体数量”的思维定势,尝试把“整体”看成“几份”物体,而不是“几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不用物体的具体数量表示,而是用份数来表示。例如:把一盘桃(共6个)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要知道其中一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该怎么思考呢?
把一盘桃的总数量看成“2份”而不是6个桃;把涂色的3个桃看成“1份”,涂色的“1份”桃子跟桃子总数“2份”作比较,得出涂色部分是这个整体(一盘桃)的1/2。下面这个图示可以很直观地帮助大家理解上述这段话。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只要孩子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到位,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就不是难事。
例如:妈妈买了18个桃子,把这些桃子的2/3送给奶奶,送给奶奶几个桃?
分析解答时首先可以让孩子说说“2/3”的含义,知道题中的“2/3”表示的是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送给奶奶2份。其实在理解分数含义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有了,即先把18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出一份有几个桃,算式是18÷3=6(个);接着再用乘法求出2份有多少个桃,算式是6×2=12(个),瞧,问题就这么解决了。总之,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是:先用除法求出一份物体有多少个;再用乘法求出2份、3份……是多少个就大功告成啦!
四、注意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单元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加减法,特别影响学生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那么孩子将来在学习分数这个知识板块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
理解分数意义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无论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是把许多物体看成1个整体平均分,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被分对象的具体数量,也不必知道平均分后每一份物体的具体数量,只要知道这个整体被平均分后,整体可以看作几份,部分可以看作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啦。
在表示一个分数时,还要让孩子知道,分母与平均分的总份数有关,分子与“部分”的份数有关,如果学生的认识达到这个层次,对今后的学习帮助可大啦。
下面给你介绍一个“猜分数”的小游戏,它能有效帮助你的孩子从本质上提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猜分母。
下面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的情况。
问:看到这幅图,你猜到了分数的什么?
答:我猜到分数的分母是4。
问:如果我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那么分数的分母是几?平均分成6份、7份呢……
答:分数的分母分别是5、6……
问:分数的分母跟什么有关?
答:分母跟平均分的总份数有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2、猜分数。
问:为什么三个分数的分子不一样呢?分数的分子跟什么有关?
答:分子跟“部分”的份数有关,涂色部分是几份,分子就是几。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的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比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等知识基础上,是后续学习比例、比例尺、百分比等知识的基石。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转换。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然而,对于“比”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比的概念,理解其实际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区分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转换。
难点:理解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非具体的数量;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比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篮球比赛中的比分、果汁与水的配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新知讲授: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比的意义,强调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授比的读写方法,区分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通过直观演示,讲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互转化的练习。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解题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比相关的例子,加深对比的理解。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比的定义、读写方法、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等。
八、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应用,旨在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8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的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比的意义》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意义及运算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学习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比的概念、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等内容的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比”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抽象理解,逐步构建比的概念框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灵活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班级男女生人数比、果汁与水的配比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知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情境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介绍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理解比的实质。
巩固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际问题解决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解题能力。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布置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如调查家庭开支中各部分的占比,撰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比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比的意义、读写方法、各部分名称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便于学生回顾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特别是学生在理解比的概念、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遇到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比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旨在通过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并能初步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除法以及初步接触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比等内容的基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认识到比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比”这一概念的直观理解和应用还相对陌生。他们可能对“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比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明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班级男女生人数比、果汁与水的调配比例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展示比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比的概念。
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索比的性质和规律。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篮球比赛中的比分、食谱中的配料比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新知探究
定义讲解:结合实例,讲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读写练习:通过例题,指导学生正确读写比,如3:2读作“3比2”。
探究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加深理解。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应用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有所收获。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比例配制饮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比的理解。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的意义、读写方法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强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布置作业
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记录并尝试解释其意义。
挑战性作业:设计一道涉及比的应用题,考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
比的定义
比的读写方法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典型例题解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比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素材 10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的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比的意义》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意义及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比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本节课的核心是理解“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强调比的“无序性”和“倍比关系”,区别于分数和除法的特定指向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实例,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过渡,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区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比的无序性,区分比与除法、分数的异同点。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班级男女生比例、果汁与水的调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比的概念。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直观展示比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国旗长宽比、篮球比赛比分),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特点,引出“比”的概念。
新知探究:
理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明白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除的关系,强调比的“无序性”。
比的读写:示范并练习比的正确读写方法,如5:3读作5比3。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异同点。
巩固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的意义、读写方法及与除法、分数的区别,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答疑解惑。
布置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如调查家庭日常开销的比例,撰写简短报告,既巩固新知,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板书设计
标题:比的意义
核心内容:
比的定义:表示两个数量相除的关系
比的读写:5:3(读作5比3)
比的性质:无序性
比与除法、分数的异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同时,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