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设计之第四课(精选2篇)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设计之第四课 第1篇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考点导航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知识网络 含义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的继承 表现形式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文化的 继承性 与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 在今天 传统文化的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传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社会制度的更替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三、考点梳理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我国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保存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② 传统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
(2)传统建筑的继承:
①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几大部分,这些建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都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或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代表类型。四合院以南北方向为主轴线,坐北朝南的北方成为正房或者上房,在正房前面东西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与正房相比,厢房的进深和高度都小,以强调正房的中心地位;坐南朝北称南房;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大门里面都建有山墙影壁,以遮挡视线。四合院房院比例合适,室内室外活动都有足够的空间,而封闭的围墙又保障了院内的安静与生活的隐秘和安全。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四合院成为我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满、白等许多民族所使用,遍布全国城镇乡村,又因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3)传统文艺的继承:
①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种类繁多,作品浩如烟海,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名著;刚劲有力的书法,绚丽多彩的绘画,旋律优美的音乐,威武雄壮的雕塑,轻盈飘逸的舞蹈,无不给我们以美感、以力量、以心灵的震撼、以感情的升华;中国传统文艺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有自己独特的光辉,是东方文艺的代表。
注意:教材“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我国传统文艺的情况,说明我国传统文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4)传统思想的继承
①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沦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足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3.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但传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别是因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注意】
教材“相关链接”说明台湾同胞的各种文化活动,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说明了两岸文化同根同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3)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呢?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屯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例如,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又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注意】
教材“相关链接”列举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中国占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注意】
教材“相关链接”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例如,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一批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史学的编纂方法出现了突破,唯物史观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注意】
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差的爱,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4)韩非子崇尚法,强调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必须遵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四、典例精析【例1】(09江苏21)XX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精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②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②③的选项,故本题选b项。【答案】b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提取题干和题肢的有效信息,如文化发展的源泉等【例2】(09合肥一模)《云南映象》是一台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优秀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持久力的深层原因。这种深层原因是a.它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又植根于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b.因为有杨丽萍等优秀演员的精彩演出c.全国观众对云南少数民族浓郁民族风情的好奇d.歌舞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的吸引力【精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对联强调了关注民生、勤勉善政的理念,并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④符合题意,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②强调执政为民,行为主体是党,故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③的选项,本题选c项。【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文化创新的体现。考生需要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例3】(09蚌埠一模)xx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精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理解。a、b、c项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备考复习,回归教材是关键。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c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5. 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 d )
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d )
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
a.①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b )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二)非选择题
1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设计之第四课 第2篇
XX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设计之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考点导航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4.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5.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6.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二、知识网络
依法行政的含义
政府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依法行使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必要性
对政府权力的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
制约和监督意义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权力的行使:行政监督的意义
需要监督法制政府基本要求
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三、考点梳理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政府依法行政
1、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注意】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范畴不同。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属于政治文明。
③依靠手段不同。以德治国主要依靠道德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依法治国以法律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
(2)联系:两者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3、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1)合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时,应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2)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公民,不偏私、不歧视,管理措施恰当,避免简单、粗暴,甚至暴力行政。
(3)程序正当:公开行政管理内容,遵循法律程序。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各项权益。
(4)高效便民: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不推委拖延,不互相扯皮,更不能不管不问。
(5)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6)权责统一:政府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责任的统一。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1、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种事务。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政府的职权和责任义务依法律形式予以届定,政府才能有章可循,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管理行为。
(2)建立责权明确的执法体制,促进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这是要求理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依法明确各自职权,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行使程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导致互相推委、扯皮。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关乎政府形象,要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观念,加强法律培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是要求根据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政府工作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做到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意义
1、必要性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要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掌权者办事有统一的规范可遵循,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合理运行。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等。
(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可以通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5)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
(6)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部门是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督、执法监督、效能监督,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4、行政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保证清正廉洁,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3)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保证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4)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保证真正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二)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落实。
2、“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1)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证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3) 实施“阳光工程”,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性,便于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树立政府权威
1、政府权威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2、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政府权威的体现
(1)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4)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何树立我国政府的权威
(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尽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2)树立政府权威,从根本上要坚持三个方面:①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②坚持情为民所系。政府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
③坚持利为民所谋。政府要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
4、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四、典例解析
【例1】(09海南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
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④扩大公民的法定检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故①正确;但并没有扩大公民的权利,故④错误;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不一定会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故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例2】(09北京卷27)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上述立法的目的是
①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 ②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
③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表现,本题是问立法的目的。那我们要熟悉本法的大致内容,根据材料,这部法律是保障“民告官”的,所以约束的肯定是行政机关——政府的行为,保障的是公民的权益,同时也是为了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所以选③④。①的说法不对,本法目的不符,②和本法约束的对象不吻合,所以均排除。
【例3】(08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政治生活,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监督权力的行使。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权力应该依法行使,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的监督。③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障监督权的实现,使权力健康有序地运行,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④权力若不在阳光下运行,必然导致官僚主义,滋生腐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问属于是对“原因”类试题的考查。此题可以归类为是考查“为什么要去做某件事情”。这类试题的解答,考生一般可以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即“问题、要求、作用(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给出答案。
此题中,从问题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考虑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还客观地存在着,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从要求角度分析,我国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人民就权力进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接受人民监督。从作用角度分析,进行有力的监督,有助于权力的健康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合法利益的维护。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这句话主要体现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 b )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合理行政 d.高效便民
2.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必须( d )
a.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b.自觉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c.加强立法工作,公正司法 d.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 XX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实行“大部制”改革等内容。“大部制”改革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这一改革有利于( d )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政府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④改进政府管理,做到权责一致,提高行政效能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在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时,总理听到一位市民“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心上”这句话,马上说道:“这话要倒过来说,应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温总理的“这话要倒过来说”体现了( b )
①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 ②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③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行政执法部门的任何“不作为”和“乱作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坚持了( d )
a.民主决策原则 b.合理行政原则 c.诚实守信原则 d.权责统一原则
6.XX年6月11日,重庆巴南区3名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在茶楼“斗地主”,被网友拍照并在网上曝光。事后,“斗地主”的当事人受到严肃处理。这件事主要说明( d )
a.国家行使专政职能的必要性 b.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c.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d.加强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7.上海市政府的民生部门向市民开放有关文件、法规的查阅。媒体称之为“让政府在玻璃房中运行”。“让政府在玻璃房中运行”就是要( c )
a.让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b.促进我国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c.通过信息公开让人民监督政府 d.促使政府部门成为群众自治组织
8.XX年7月,中央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对对口支援救灾款物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对口支援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对口支援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材料包含的监督形式有( c )
①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②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③司法机关的监督 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9.为方便群众举报,中央纪委、监察部设立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对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控告、检举。这样做有利于( a )
①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防止滥用权力,杜绝腐败的出现
③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华网陕西频道XX年6月30日报道,陕西省林业厅、镇坪县政府及林业局在“华南虎照片”事件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和行政工作纪律与程序,严重违规违纪、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从政治生活角度看,陕西省林业厅、镇坪县政府等部门没有( a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依法行政 ④行使政府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群众上访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基层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不公道,甚至以权谋私,引起群众不满;二是因干部宣传解释不到位,造成一些群众对新政策、新规定了解不透彻,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材料二 XX年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大规模出租车罢运事件。重庆市委、市政府没有为迅速解决事端而乱用警力,而是运用“公开透明,以人为本”的行政新思维,公开、积极地面对事态发展,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发布信息,通过深入调研,加强监管,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最终缓和了矛盾,化解了冲突,树立了政府的权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答案】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联系材料说明政府应怎样树立权威?
【答案】①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②政府及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12.权力就像是一匹烈马。如果驾驭得当,它可以成为千里马,驰骋万里,造福于民;驾驭不住,则是害群之马,横冲直撞,祸国殃民。如何驾驭权力烈马,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靠教育;有的人认为靠法律;有的人认为靠重典;有的人认为靠高薪;有的人认为靠自律;有的人认为靠他律。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防止权力的腐败?
【答案】①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是防止权力腐败的关键。依靠民主和法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保证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
②建立并完善包括政协监督、人大监督、党的监督等在内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政府及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
④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