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通用16篇)
文化与社会 第1篇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7、综合探究: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p22)
文化与社会 第2篇
文化与社会
【教学要求】了解 文化的基本内涵。
了解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了解 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
了解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解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理解 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理解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知识梳理】
一、体味文化
1. 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
(2)文化现象:
(3)文化特色:
2.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的内涵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物质活动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2)正确理解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的形式
①
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①
②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反作用表现在:
a.
b.
c.
a.
b.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
②
③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
②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3)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典型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07广东)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08海南)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2—3题
2.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7广东)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o8广东)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6.XX年1月8日,总理在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富于科学精神的民族,才能不断的进步。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要求的依据是
①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根据这一论断,为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④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回答9—11题
9.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
①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②在政治基础上相互影响
③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 ④在对外开放中相互交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1.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二、简析题
12、有人认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条件好了,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好起来。
请评析这一观点。
13.(07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常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2)“小省区要办大文化”,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的思想方法,简要分析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1-3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 b.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就是人才和知识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6.依据上述材料: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发展格局,我们必须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以文化建设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简析题:
7.XX年5月21日,第三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功落下帷幕,参观文博会展览、参加文博会各种活动的海内外宾客就达170万人次,本届文博会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成果显著,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交总额比第二届增加70%。签约项目投资规模超亿元项目有58个,是上届的两倍多。文化产品海外订单和采购成交额39.8亿人民币,共提供文化职位6500个。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动? 为什么?
(2)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说明了什么?
8.人们谈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总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讲起;人们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总是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在中国古代,虽然曾经分裂为不同的政治共同体或者经济共同体,但是始终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从来不曾中断,从来不曾分裂。正是统一的文化这根红线贯穿中国历史。虽然历经三国鼎立、五代十国、南北对峙,但却一次再一次地走向统一。
人们对政治革命的讨论为什么要从文化讲起?这说明了文化与政治之间怎样的关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参考答案
【典型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a、8、a、9、c 10、d 11、b
二、简析题
12、(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题中观点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是正确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以为经济条件好了,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3.(1)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2) 从实际出发,就是以实际情况作为决策的根据,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本地区特殊的优势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c
三、简析题:
7.(1)它们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外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2)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是交融在一起的。各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8.(1)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的政治行为与文化密切相关。
(2)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社会 第3篇
课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重点
文化概念的理解
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要 内容
备注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探究提示: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课堂探究:(教材插图略)你能否用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探究提示: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课堂探究: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探究提示: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
(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
(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
◇探究提示: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课堂探究:根据上面的材料(见课本,此略),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
板
书
设
计
练习
文化与社会 第4篇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2年级:高二级 学科:政治 使用者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 1、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知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3、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4、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课上研讨、随堂练习、课后巩固。 一、 课前阅读完成以下练习。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 、 、 。其中,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又 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 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成为 的重要标志。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握先进文化的 ,优先发展 ,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 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尝试把握课文纲要。 参考提纲: 文化与政治、经济 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 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2) 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2)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文化建设对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意义。 三、 重点辨析: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我的记录: 老师点拨: 四:疑点讨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揭示了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我的记录: 老师点拨: 四、基础巩固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 ) a、经济、政治、文化 b、物质、精神、文化 c、经济、政治、哲学 d、生活、学习、工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b、鲜明的多样性和荣誉感 c、鲜明的阶级性和责任感 d、鲜明的世界性和自豪感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科学发展观 ③先发展经济,再发展政治和文化④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⑤以发展经济和政治为主,以发展文化和科技为辅 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4、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② 随着民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重要 ④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⑤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⑥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5、XX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有四分之一是文化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部大片在中国的单片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这说明(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b、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经济发达,文化产业一定发达 非选择题: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霸主地位,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它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至连其盟友法国朝野人士都说:“如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将不是欧洲人。”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四、 课后拓展选择题:当代人类正在掀起的以计算机、互连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们的有机结合为代表、以人类科学创新为标志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可以定位为历史上“第三次产业革命。”其显著标志是生产中心的转移,即人类社会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也即是文化经济时代。据此回答1-3题。1、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密不可分d、社会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2、人类社会进入文化经济时代,要求适应和服务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行变革,也要求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的客观现实。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 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3、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综合体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充分的表明( )a、文化由经济所决定 b、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力量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举措,在文化消费过程中对人精神层面所产生的渗透力、提升力和引导力,使人们的知识力转化为道德力。从而形成循环互动,使德治成为治理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据此回答4-5题:4、之所以要强调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a、 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b、 文化消费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过程c、 文化消费的过程是提升人格力量的过程d、 文化消费的过程是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5、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应提高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b、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人们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食粮c、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d、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判断分析题: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领域。学后记:
文化与社会 第5篇
XX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设计之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考点导航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文化的形式3.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文化与综合国力二、知识网络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力量 文化具有普遍性: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的特点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继承性或传承性(传统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与社会 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p9) 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p10) 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p11) 文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武器(p22)三、考点疏理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园、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再如,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2.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注意】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u常生活中的青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足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叮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巾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刚,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大成就;今天,我们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XX年中央文明委把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注意】
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注意】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足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占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闲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义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其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就会极大地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就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工具的效能,从而提高使用这些工具的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帮助人们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在新的世纪里,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的世界经济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现在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主要资源不再仅仅是埋在地下的煤、铁、油,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即使教育事业很发达的西方国家,也遇到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经济兴起的今天,资源争夺已从“物”转到了“人”。有实力的国家,早就开始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猎头公司”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 中国要实现自己经济发展目标,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多培养人才,同时更要注意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争夺战。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已经成为进行政治斗争、国际斗争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文化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争夺票房价值、争夺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对受众对象的争夺,对受众注意力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的占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因此,失去文化市场就意味着失去政治优势,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边缘化乃至萎缩或丧失。这一点,从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战争”,可以看得非常清楚。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注意】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四、典例解析【例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例2】(09福建卷31)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例3】(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XX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c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b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d )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 )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c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8、“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9、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b )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10、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二)非选择题
11、(辨析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6分)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5分)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2、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答案】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答案】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社会 第6篇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知识目标①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本课重点文化的内涵
本课难点文化的力量XX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本届运动会的主题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承办本届全运会是济南的荣耀,同时也是对济南市民文化素质的严峻挑战。我国体育名将邓亚萍曾坦言:“济南市民要用行动为全运会加分。”[思考] 请你为济南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献计献策。提示:(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济南市民应该自觉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知识素养,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济南市民应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的良好素养。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 文化、 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 文化等。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校园社区网络文化环境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 、 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其中,既包括 、 、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 和 、 和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人类社会所 的现象。文化是由 所创造、为 所特有的。纯粹“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 的产物。经济政治精神活动产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特有人人自然人们社会实践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 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 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精神产品离不开 。社会生活文化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物质活动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 、 、 、道德、教育、科学、 、 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 、 、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 力量。2.文化作为一种 ,能够在人们 、 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中,而且表现在 中。理想理论信念信仰文学艺术生产传播积累精神精神力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物质力量社会发展个人的成长历程民族和国家的历史1.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赋予多个定义,“文化”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多义性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广义的理解,将人类有意识参与的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均理解为文化,提出文化就是人的非生理部分的总和,即除了人的生理本能之外的所有要素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种广义的“文化”同“文明”的含义相近,如大汶口文化、周口店文化。(2)狭义的理解,认为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3)“文化生活”中使用的文化概念,是介于上述两个观点之间的,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组成部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注意:(1)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2)我们所讲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2.文化与文明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1)文化与文明的区别①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②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手段。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结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2)文化与文明的联系文化与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具体化。注意:“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内涵不同、外延有异的概念。“文明”的涵义比“文化”广泛得多。一方面,“文明”具有与“文化”相同的内涵,即指精神或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外延与“文化”不同,比“文化”的外延大。3.文化的力量党的xx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今时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越来越大。(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延续发展的中华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中华文化蕴涵着很强的创造力,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断去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华文化又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注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具有两面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制约和阻碍社会和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例1] (·广东)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解析]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著名的音乐作品,一经问世即产生持续广泛的影响说明a是正确的。题中不能体现文化形式的“丰富”,不选b。文化的发展虽由社会实践推动,但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并不一定同步,不选c。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知识分子作用虽然重要,但也仅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不能以部分替代整体,故不选d。[答案] a[例2] 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并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文化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a项错误,d项正确。纯粹“自然”的东西一定不能称之为文化,但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项不应选。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c项错误。[答案] d[例3] 几年前,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亚洲某国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通过传统节日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传统节日随着社会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因此④是错误的。[答案] a[例4] 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解析] 文化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在实践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a错误。文化不仅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还会对个人产生影响,故c片面。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故d错误。[答案] b[例5] XX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1周年纪念日。在建军节前后,全国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壮大史。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要继承革命先辈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立足岗位、齐心协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承与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解析] 为什么要继承与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因为先辈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文化力量,对社会、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题的实质是考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并不难作答。[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科学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3)革命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文化,深深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1.文化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
( )a.是广义的“文化”b.是狭义的“文化”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d.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答案] c2.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d.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答案] a3.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②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③购买私人小汽车热潮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会议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a4.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a.描述宏伟蓝图来实现的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的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答案] c5.简答: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答案]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你具有老板心态吗老板心态不是当老板才有的心态,不是老板的专利。有些人听到别人叫他老板,他也以老板自居并洋洋得意,其实,他不一定具有老板心态。有些人并没有老板的头衔,甚至在从事着十分平凡或简单的工作,但他可能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因为他具备了当老板的基本要求和素质——老板心态。所谓老板心态指的是一种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指的是一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精神,指的是对效率、效果、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持续的关注与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
李嘉诚的一枚硬币有一次,一枚硬币从李嘉诚的口袋里掉了出去,在他弯腰准备捡时,门卫已经眼疾手快地替他捡了起来,并把这枚硬币交给了他。李嘉诚将那枚硬币小心地放在口袋里,又从另外一个口袋掏出一百元钞票奖励给这个门卫。在场的人很纳闷:“他只是帮你捡了一块钱,你却给了他一百块钱,这是为什么?”李嘉诚说:“这一块港币,如果不把它捡起来,它可能掉到水沟里面,这一块钱的社会财富就消失浪费了,所以我们不能让人们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和价值白白地流失。这个门卫不仅知道珍惜财富,还懂得帮助别人,应该奖励。”心态和心思不同,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决定就不一样;作出的决定就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成为成功的老板,而有的人成不了老板,或者成为一个失败的老板?李嘉诚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寒碜”的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是中国台湾富豪之一,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新台币。人们谈论最多的除了他的经营谋略外,恐怕就是他的勤俭节约了,他曾经告诉工人说:“你们所戴的工作手套,如果一个掌心磨穿了,不妨翻过来,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这便是节约能源。”而王家所用的肥皂在剩下一小片时,不会将它们扔掉,而是把这些肥皂碎块黏附在大块的肥皂上继续使用。王永庆每天做操所用的毛巾,一用就是37年,到今天还在用……真是够“寒碜”的。王永庆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是否与他的节约有关系,只有他自己能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细微的习惯炼成的。
一美元和八颗牙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常常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们每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就会使自己在竞争中抢先一步。”为了赢得这一美元的价值,沃尔玛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大量进货,低价购进,廉价卖出。“为顾客节约一美元”是沃尔玛从高级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据说,老沃尔顿从不讲求排场,外出视察时总是驾驶着最老式的客货两用车,从不坐飞机头等舱,不住高档星级宾馆。他总是告诫他的下属:“我们多花一美元,就意味着顾客要多掏一美元,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为顾客省钱。”现在,沃尔玛总部仍然设立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北部的本顿维尔镇,办公大楼是一座褪了色的红砖楼房,从外表看简直就像是书库。老沃尔顿的长子罗伯是沃尔玛的董事长。他的办公室只有储藏间大小。罗伯十分自豪地说:“我的办公室长3米宽3米,没有窗户。”在沃尔玛公司,所有的办公室都很小,而罗伯的办公室与其他大部分高管人员的办公室相比就更小了。沃尔玛另一个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售货员亲切的笑容。原来,沃尔玛的售货员都要经过一种特别严格的微笑训练,微笑时必须露出八颗牙齿才算合格。据说只有把嘴张到露出八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表现得最亲切、最真诚。
共 赢 心 态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不过离开水的时候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不停地吐泡沫来弄湿自己和伙伴。一只螃蟹吐的沫是不大可能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但几只螃蟹一起吐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大的泡沫团。它们也就营造了一个能够容纳它们的富含水分的生存空间,彼此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21世纪的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促进了合作。在一个共荣共赢的时代,没有共赢思维和合作能力的人,最终将失去生存发展的机会。共赢是互利与互惠。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它是土豚的最爱。然而土豚并不是吃了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它还要把自己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那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甜瓜种子。就这样,土豚“种”下了很多甜瓜,那些种子有土有肥,来年会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彼此都得以繁衍生息下去。淡水龙虾被捉住后放在高高的直立而光滑的桶里,但要是不盖上盖子它们还真能逃走。为什么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原来它们一个顶着一个组成了一架长长的“虾梯”,齐心协力地摆脱即将成为人类盘中餐的噩运。在职业生涯的进程中,一定要牢记与人合作共赢的道理。看着这些自然界的例子,我们不难理解,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我们自己那颗不肯与人方便、不肯与人共利的心。
不合作的两只鸡乡下来的表弟送来两只活鸡,因为没工夫宰杀,就想暂时把它们拴在一个固定的东西上。正在寻思拴哪儿合适时。表弟却说:“看我的!”他把一根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一只鸡的左腿和另一只鸡的右腿上,说:“这样它们既能活动又逃不了。”再看那两只鸡,一只往右奔,一个往左挣,忙得不可开交,可惜还是在原地打转转。这办法还真灵!其实如果这两只鸡能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的话,它们就可以轻易地逃走。由此看来,束缚住它们的并不是那根短短的绳子,而是它们不团结、不合作的心态。人知道利用鸡的这个弱点,但是自己却不自觉地犯着类似的错误。比如,一些创意天才分开来看每个人都是高手,可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合作,却并没有搞出堪称天才的创意来。因为他们互不服气,或是自视甚高不屑于配合别人,或是怕自己的创意被别人利用,于是不把自己的真本事全使出来。再比如绿茵场上驰骋的健将,也许每一个都身怀绝技,但是组成了一支队伍却未必会出什么好成绩,因为他们没有团队精神,只想着表现自己,不愿意成就别人的成功。本来应该是人多力量大,可有的时候手脚反而施展不开了!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思考] 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比一百种智慧更重要、更有力量。纵使你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心态,整日消极抱怨、患得患失,又怎么能实现自己辉煌的职业梦想与人生目标?积极端正的人生态度不仅仅有益于企业和他人,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与社会 第7篇
文 化 生 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1)内涵
①从本质上看: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③正确: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概念,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是是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 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特别提示】
(1)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界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们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赏自然的时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可见,文化离不开人的参与,为人所特有。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4)文化与经济交融
表现在: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文化与政治交融
表现在: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特别提示】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但之所以更多地称综合国力,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它不是指单个的某个方面的实力,而是指综合性的实力。
文化与社会 第8篇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知识整合】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⑴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 、 、而言的人类全部 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非意识形态部分 。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的产物, 是 特有的现象,纯“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 ,特别是通过 、 逐步培养出来的。
(2) 文化活动是一种离不开 的精神性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 [注意] 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等同的。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指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的教化作用),(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注意]:①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1)经济是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所决定。(2)、文化___________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 的影响不同,对 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 。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特点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 b: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国际竞争的实质: 归根到底:
2.文化的力量 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于
2、文化影响人们的 (1)影响因素:
(2)文化差异见诸于 (3)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的价值观念不同,
3、文化影响人们的 (1)影响因素:
(2)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文化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 的特点(1)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 而且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的过程。
2、文化影响具有 的特点
(1)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三观”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是 的结果(2)“三观” 一经形成具有 。
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丰富精神世界(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 文化,文化 人(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 的途径;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 的追求,也是塑造 的过程;③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1、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 和 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文化
【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这样做是由 决定的。( )
a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b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d 我国文化事业的落后状况
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该“双百”评选活动已经尘埃落定。有人说:“优秀的英雄形象,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缩影。”据此回答3~4题。
3.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4.中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逆势前行,不仅在于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 ( )
①文化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晚会开始,4028棵多彩“发光树”组成9 000平方米的“光立方”交替组合出“国庆”“祖国万岁”等字样和金色的五星、枝繁叶茂的森林、巍峨壮观的长城等图案。壮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媒体,传播至世界各地,并深深打动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这体现了( )
①文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决定、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现代大众传媒超越了时空局限,显示了强大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人喜欢懒羊羊,说要学习懒羊羊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作风;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精神。这说明( )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无形的、强制的
8.XX年9月1日 ,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很多学校利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好机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10.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军事题材、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陆续上映。《建国大业》《风声》等影视作品,颂扬的革命精神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主要说明( )
a.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d.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4.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使命与责任”、“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材料表明( )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 )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
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16.“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17.在一次中美校长论坛上,一位美国校长说:“美国学生忙着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美国父母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为全能全才的人,而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一位中国校长说:“中国的孩子被学业压坏了,中国父母要求孩子各科成绩优秀,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这种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b.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
18.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逆境,走出光明的前途。对此,我们如何理解: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XX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 ②XX年12月,河南省举办“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 ③XX年9月9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部门主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大赛④XX年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比利时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文化工作的特殊作用就在于采取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用潜移默化、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征服对方。正如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言,这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是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1)如何理解“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2)这对当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何启示?
答案:daadc ccaab cbbda dcccb
17、答案:(1)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文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活动起支配作用。不同文化的影响,可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所以,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12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防止国外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14分)
文化与社会 第9篇
一、考点整合:
第1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理解文化的含义:(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即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⑦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06潍坊)XX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例4: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第2 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 潜移默化的影响;(2) 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判断:
1、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先进文化的作用)
1、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例1、长城是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例2、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这主要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例3、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这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例4.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例5、(06聊城)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
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二、巩固练习
1、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美国曾经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动画片并出口我国在全国热播。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塞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幼
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5.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6.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7、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告诉我们( )
a.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b.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d.要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9.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喜欢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
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1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表现在( )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 ②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
13.“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 )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15、今东方的园林讲究阴阳错落、曲径通幽、十步一景,西方园林讲究的是开阔、一览无余的、公共空间的厂场风格。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说明格。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8期末南通四县联考)就业是民生之本。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就业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走访、问卷等方法,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同学们了解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不少人特别是大学生毕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给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前些年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吃苦和敬业精神。
对此,有部分农民认为,现在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读书已经没有用了。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部分农民的这种认识。(8分)
2、材料一,网络文化的兴起,这本来是一个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拓展文化空间、丰富文化内容的极好工具,然而我们却在网络上发现了黑客,发现了迷信,发现了黄色网站,发现了色情文学;而一些人对此还趋之若骛,百看不厌。
材料二,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请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14-18岁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因受网络色情、暴力诱发的犯罪占的比例
70%70%70%
上网浏览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的比例患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占中学生的比例向家长隐瞒上网情况的孩子占上网学生的比例
22.8%54%
材料三,美国《新闻周刊》对“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65名全球未来领袖进行了民意调查,征求他们对技术与年轻人的看法。下面是这次调查的部分情况:
①迄今为止,你认为哪种技术对年轻人的正面影响最大?
认为是因特网的占92%;认为是手机的占50%;认为是即时聊天的占3%;认为是电子游戏的是0%。
②迄今为止,你认为哪种技术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最大?
认为是电子游戏的占78%;认为是手机的占8%;认为是因特网的占3%;认为是即时聊天的占6%。
(1)网络文化对人有何影响?
(2)就“网络技术与青年”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根据。
(3)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请就如何克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三条以上的合理化建议。
1①经济决定文化。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用人需求、农民的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等是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4分)
②部分农民的这种认识具有不合理性,是消极的。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只有不断“读书”,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读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4分)
说明:学生能辩证分析的给4分。阐述理由其他说法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2(1)文化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网络文化也是如此。先进文化对社会、对人生有促进作用;而楼后、腐朽文化则会起阻碍作用。网络文化的兴起,其先进的内容能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出现了楼后和腐朽的文化,毒害着青年一代。因此,我们要用先进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2)课题一:网络与犯罪。根据:网络传播的有害信息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课题二:网络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双重影响。
(3)①就国家来说,应加强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经营行为,并依法打击违法经营和利用互联网从是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②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应加强对互联网营业场所的监督,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③从未成年人本人来看,则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
文化与社会 第10篇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知识整合】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⑴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 、 、而言的人类全部 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非意识形态部分 。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的产物, 是 特有的现象,纯“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 ,特别是通过 、 逐步培养出来的。
(2) 文化活动是一种离不开 的精神性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 [注意] 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等同的。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指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的教化作用),(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注意]:①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1)经济是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所决定。(2)、文化___________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 的影响不同,对 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 。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特点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 b: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国际竞争的实质: 归根到底:
2.文化的力量 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于
2、文化影响人们的 (1)影响因素:
(2)文化差异见诸于 (3)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的价值观念不同,
3、文化影响人们的 (1)影响因素:
(2)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文化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 的特点(1)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 而且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的过程。
2、文化影响具有 的特点
(1)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三观”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是 的结果(2)“三观” 一经形成具有 。
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丰富精神世界(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 文化,文化 人(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 的途径;②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 的追求,也是塑造 的过程;③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1、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 和 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优秀文化
【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向世界说明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这样做是由 决定的。( )
a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b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d 我国文化事业的落后状况
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该“双百”评选活动已经尘埃落定。有人说:“优秀的英雄形象,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缩影。”据此回答3~4题。
3.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4.中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逆势前行,不仅在于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 ( )
①文化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晚会开始,4028棵多彩“发光树”组成9 000平方米的“光立方”交替组合出“国庆”“祖国万岁”等字样和金色的五星、枝繁叶茂的森林、巍峨壮观的长城等图案。壮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媒体,传播至世界各地,并深深打动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这体现了( )
①文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决定、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现代大众传媒超越了时空局限,显示了强大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人喜欢懒羊羊,说要学习懒羊羊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作风;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精神。这说明( )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无形的、强制的
8.XX年9月1日 ,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很多学校利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好机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10.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军事题材、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陆续上映。《建国大业》《风声》等影视作品,颂扬的革命精神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主要说明( )
a.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d.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材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4.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使命与责任”、“奥运与中国责任”、“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材料表明( )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 )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
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16.“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17.在一次中美校长论坛上,一位美国校长说:“美国学生忙着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美国父母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为全能全才的人,而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一位中国校长说:“中国的孩子被学业压坏了,中国父母要求孩子各科成绩优秀,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这种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
b.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
18.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逆境,走出光明的前途。对此,我们如何理解: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XX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 ②XX年12月,河南省举办“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 ③XX年9月9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部门主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大赛④XX年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比利时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文化工作的特殊作用就在于采取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用潜移默化、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征服对方。正如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言,这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是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1)如何理解“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2)这对当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何启示?
答案:daadc ccaab cbbda dcccb
17、答案:(1)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文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活动起支配作用。不同文化的影响,可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所以,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12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防止国外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14分)
文化与社会 第11篇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与经济和政治相对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提示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课中讲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与第二框题中所讲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是一致的,因此须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略)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题:
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⑦园林雕塑
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07潍坊)XX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例4: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辨析: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作用。)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试题演练:
一、填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______。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一定的经济、政治_________一定的文化,文化又_____________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古代四大发明 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⑤千年古树 ⑥园林雕塑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⑥
2.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4.下列有关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文化素养的高低,关键要看先天的遗传因素
c.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是( )
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②载人航天精神 ③学雷锋活动 ④拜金主义 ⑤“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6.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 ( )
①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⑤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b.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c.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
8.下列活动,一定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
b.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c.到银行贷款买房子
d.旁听一次“听证会”
9.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
a.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0.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 )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精神活动 产品 交融 表现 决定 反作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5 ddaba 6—10 dcbdb
文化与社会 第12篇
第1课:<<文化与社会>>学案
第一框:体味文化
【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识记 :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 ◇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重点难点】 文化的内涵
【自主学习】
一、文化“万花筒”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
2、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 。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
包括 部分和 部分.
2、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
才有文化,文化是 的产物。 。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 中形成的。
(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 中。
4、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 .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 .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 中,而且表现在 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的文化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我的发现】
【问题探究】
1.你身边的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电视上的人物)是如何理解“文化”一词的,他们认为怎样的表现就叫“有文化”?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2、课本上认为什么是“文化”?你赞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吗?
【要点透析】
1.文化不只是艺术。
像音乐、戏剧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文化不只是艺术。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内涵不同、外延有异的概念。“文明”的含义比“文化”广泛的多。一方面,“文明”具有与“文化”相同的内涵,即指精神或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外延与“文化”不同,比“文化”的外延大。
【真题再现】
1、改革开放30年来,各种新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事实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在xx大报告中强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和国家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 , 和 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 是基础, 是 的集中表现, 是 和 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 ,给予 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 、培养 、提高 越来越重要。
(3)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
(2)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在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另据了解,XX年蒙牛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超过1亿元。
材料二 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导人。//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他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年10月7日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原任民主党州长戴维斯被罢免,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则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副州长巴斯特曼特而当选为新州长。
探究1 “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探究2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要点透析】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高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的方向保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文化软实力.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真题再现】 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福建卷31)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XX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自我归纳】请结合两框的学习列出本课的知识提纲。
【自我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悟?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参考答案:1框:1b 2c
2框:1d 2b 3.【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文化与社会 第13篇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纲考点解读】
明确考纲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备考指要
本单元高考的考查的知识主要有:文化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所以复习要全面把握。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文化与社会 一、知识梳理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具有双重性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是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其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文化修养水平并不必然提高。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一定的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地域上的区别、性质上的区别)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温馨提示】 (1)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是与文明等同的“大文化”,也不是文化部所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等狭义的文化,而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经济发展是文化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促进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典型例题 1.(海南,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是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文化产业的崛起对现代经济的拉动作用。 【答案】b 2.(江苏,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答案】d 3.(福建,31)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解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答案】b 4.(福建,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故选c项;但认为源于时代的智慧是错误的,排除d项。文化是主观的,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排除a、b项。 【答案】c 5.(201福建,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 【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6.(全国新课标,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XX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解析】第二问考查文化的影响。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但没有看到文化对政治、对人、对综合国力方面的影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第三问是文化和哲学的组合题,涉及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答案】 (2)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化与社会 第14篇
【课标再现】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文化与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资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生活、边远地区文化生活等,展现了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 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现着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
¨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
¨ 调查: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况。
¨ 资料演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序:
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
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凝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二、正文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学生活动:结合“福娃”的分析和教材p4的图片,你还能给大家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形式(现象)吗?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举例:“超女”、“莱卡好男儿”、话剧、舞台剧、杂技、舞蹈、曲艺、音乐、社会主义荣辱观、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仰韶文化”、“玛雅文化”
学生活动:判断“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不对,艺术只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学生活动:请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与大家分享。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a.从社会的角度,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的存在
举例:如原始社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封建社会的“祭祀文化”、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化”
b.从个人的角度,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文化的存在
举例:出生前的生育文化(中国的多子多孙到优生优育,西方的人本和生命尊重,不许堕胎)、出生时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三朝、满月、百露、抓周”、西方的洗礼等宗教特色)、成长中的文化(中国是严教、呵护,西方的自由成长)、婚姻的文化、死亡的文化等等。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举例:从一个人的生活中也能看出,早晨在家有小区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逛街有商业文化、回家有社区文化、晚上偷偷地来个网络文化。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学生活动:参照p6的内容,选择你熟悉的区域谈谈它们留给你的文化记忆。
举例:城市的市井文化、农村的乡土文化、山村的村野文化
学生活动: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环境,你能举例吗?
举例:江南的婉约、山东的豪爽、四川的热辣;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
(二)文化是什么
学生活动:前面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请阅读p1/6—7,了解什么是文化,它有哪些特点?
1.文化的概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概念解析:
(1)动态理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举例:行为艺术它没有具体的静态产品,动态的行为过程就是文化、艺术表演、精神创作等。
(2)静态理解: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文化的理解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举例:知识-文化-素养-魅力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
学生活动〔探究作业设计〕请同学们自己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化现象,阐述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怎样的力量体现。
(三)文化的力量
学生活动:学生成果展示。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选取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出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来不及的作业,也可以改为课堂的随机发言)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学生活动:根据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举例:铁人精神、航天精神
2.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学生活动:选择你最爱的一本好书或是一个其他的文化现象,谈谈它对你的影响。
举例:黄色、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封建迷信的泛滥对人的斗志的消磨(如烧香拜佛、星座血型说等);博彩业的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超女现象、芙蓉姐姐现象等奢望一夜成名)。
(认识一个人,可以看他的朋友和他爱读的书。)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举例:同样是农民运动,“奴化思想”下是翻身做地主,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思想”下是翻身做主人,成为推动社会基本的动力。
希特勒的“人种净化”鼓吹日耳曼民族、消灭犹太人;“文化大革命”、袁世凯复辟、“补资本主义的课”的思潮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
学生活动:“练一练”,由文化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将于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网博会首次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的方针政策。
请用本课所学有关文化道理为打造“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学生活动:谁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吗?请举例说明。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学生活动:谁能结合中国经济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举例分析一下。
举例:小农经济产生的政治是封建政治的盲从愚忠,和小农的封闭文化、自大而狭隘;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是寡头政治,自由自私的文化;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政治是民主开放,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
〔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举例: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学生活动:阅读p-1/10,理清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交融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分析。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是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组成,它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举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在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重要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具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即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
举例:义务教育免费、高校招生扩招从本科到研究生等。
(3)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文化消费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下结,并补充事例。
举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杭州的“休(闲)博会”、深圳的“国际文化创业博览会”,人们的文化消费从书本、收音机到影碟机、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艺术演出消费等。据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统计部门统计显示,XX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到2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广州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XX年增长17.8%。宁波市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3190元,增长13.0%。济南市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同比增长19.7%。
(注: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举例:代表的提案权、审议权需要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明建设本身也有文化的内容,如听证会的民主参与、执政为民的人本主义文化思想等。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举例:文化大片的渗透(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所谓的暴力美学等)、网络文化思想。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过渡: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而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p3-4/1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举例: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中国以北大为首的汉语言文化、南京的“汉服俱乐部”……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学生活动:阅读p12的材料,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并举例分析。
(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生活动:结合前面的所学,你觉得我国当前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竞争力?
(提示:科技创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学习、文化产业化、本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
三、小结
本课做为全书的起始课,对整个文化生活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子作用。具体包括两个主要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为全书的学习起到“引子”的作用;第二层次则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种力量”,对个人、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作业设计:
1.完成《学习与评价》的相应内容。
2.收集本地的典型文化现象,分析它对本地经济、政治的影响;或是选择一本有价值的书,认真阅读后写出对你的启示。
3.例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与社会 第15篇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年级:高二级 学科:政治
使用者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习目标:
1、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知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3、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4、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课上研讨、随堂练习、课后巩固。
一、课前阅读完成以下练习。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 、 、 。其中,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又
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 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
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 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成为 的重要标志。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握先进文化的 ,优先发展 ,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尝试把握课文纲要。
参考提纲:
文化与政治、经济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2)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建设对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辨析: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我的记录:
老师点拨:
四:疑点讨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揭示了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我的记录:
老师点拨:
四、基础巩固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 )
a、经济、政治、文化 b、物质、精神、文化
c、经济、政治、哲学 d、生活、学习、工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b、鲜明的多样性和荣誉感
c、鲜明的阶级性和责任感 d、鲜明的世界性和自豪感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科学发展观 ③先发展经济,再发展政治和文化④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⑤以发展经济和政治为主,以发展文化和科技为辅 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4、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② 随着民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重要 ④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⑤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⑥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5、XX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有四分之一是文化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部大片在中国的单片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经济发达,文化产业一定发达
非选择题: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霸主地位,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它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至连其盟友法国朝野人士都说:“如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将不是欧洲人。”
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四、课后拓展
选择题:当代人类正在掀起的以计算机、互连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们的有机结合为代表、以人类科学创新为标志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可以定位为历史上“第三次产业革命。”其显著标志是生产中心的转移,即人类社会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也即是文化经济时代。据此回答1-3题。
1、人类社会生产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转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表明(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密不可分
d、社会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人类社会进入文化经济时代,要求适应和服务于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行变革,也要求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的客观现实。这主要体现了( )
a、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 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3、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综合体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充分的表明( )
a、文化由经济所决定 b、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力量
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大举措,在文化消费过程中对人精神层面所产生的渗透力、提升力和引导力,使人们的知识力转化为道德力。从而形成循环互动,使德治成为治理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据此回答4-5题:
4、之所以要强调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
a、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b、文化消费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c、文化消费的过程是提升人格力量的过程
d、文化消费的过程是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
5、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应提高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
b、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人们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食粮
c、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d、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判断分析题: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领域。
文化与社会 第16篇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是XX年9月开学后,某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学校办工厂为同学们生产练习本 ②学校举办运动会 ③学生会举办演讲会、辩论会 ④总务处购买蔬菜水果 ⑤同学们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校合唱团、舞蹈队进行表演 ⑦同学们在微机课上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⑧校工维修课桌椅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②③⑤⑥⑦ d. ①②④⑦⑧
2. (•汕头模拟)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①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 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 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长沙模拟)有种说法是“十个福建人,一人念‘茶经’”。这其中,安溪乌龙茶功不可没,“中国茶都”就是对它们最好的赞赏。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品味,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 XX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XX年9月是第七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做好XX年的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a. 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 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 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 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7. 以“轨道交通与长三角城市一体化” 为主题的“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于XX年3月18日在江苏常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长三角16个城市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济调节、市场监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XX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推进我们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加速全面推动我们的文化复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建设政治文明,同时也需要用文化的发展来建设精神文明。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持、动力和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回答8~9题。
8. 上述论断集中阐述了( )
a. 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 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 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9.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主要强调了( )
a. 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b. 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
d. 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
10. (原创)XX年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公众过圣诞节状况”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14个城市,电话访问了2 000名公众,近9成受访青年表示XX年会过圣诞节。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 )
a. 抵制外来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b. 弘扬先进,抵制腐朽
c. 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
d. 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文化竞争力
11. (•温州模拟)XX年12月7日,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山西13家文化企业找到合作伙伴,签订合作项目,签约总额达15亿元。这表明( )
a. 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生产力在现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d.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12. (•中山模拟)“企业是树,文化是根。”文化的发展根植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优秀的文化,企业的发展就很难登上更高的台阶。这表明( )
a. 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优秀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d.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13. (•合肥模拟)皖南菜肴讲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闻名,芡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弘扬“饮食文化”、“小吃文化”,拉动经济增长达4.27%。这说明( )
a. 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
b.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 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d. 经济与文化已经毫无区别
14. (•中山模拟)XX年1月20日,在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播放,引起美国热烈反响。这表明( )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发展决定社会发展
c. 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15.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XX年3月26日,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在郑州开讲。与会者对管子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展开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22分)
17. (•烟台模拟)电影《阿凡达》引发了国人对中国文化新的忧虑,山东省某校为了让学生感知自身肩负的文化责任,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我为山东文化振兴做贡献”的主题研讨会,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资料:
材料一 ——XX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信息?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山东省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原因。(11分)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2)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7分)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泰安模拟)与亚运会开幕式主要给民众带来震撼、惊喜有所区别的是,XX年12月12日的亚残运会开幕式则自始至终让人沉浸在“祝福”与“感动”之中。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汕头模拟)英国人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两国文化的差异
b. 两国政治经济的不同
c. 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d. 两国人的文化素养的不同
3. (•浏阳模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c.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主旋律作品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广泛喜爱,剧中的人物、故事、主题成为他们思考讨论的热点,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等严肃的话题又一次激荡起他们的热情与信念、理想与责任。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经典的儿童歌谣少了,被篡改的经典名句多了”,现如今由于受到各种动画片的影响,在青少年日常的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动漫语言和动漫名称,这说明(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d.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和思维
6. 山东省近日启动XX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要求XX年“三下乡”把成效落实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落实到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落实到解决农民就医难题、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上。上述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健康向上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7.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以及产品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虽然以前我国只把春节设为公众节假日,但中国人历来也十分重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是因为文化对人具有________的影响。( )
a. 深远持久 b. 潜移默化
c. 积极向上 d. 消极被动
近日,文化部精心组织国家京剧院、中央歌剧院等10个艺术团体,分赴北京、天津、辽宁等百余所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据此回答9~10题。
9. 把优秀文化经典送进校园,使学生“足不出校”地享受高层次艺术盛宴,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这表明( )
①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文化可以促进人的成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0.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经典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萌生了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却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a.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11. (•厦门模拟)“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多么豪迈”……每当这些红歌旋律响起,总会让人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这说明( )
a.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2. (•淄博模拟)XX年9月份山东省在全省开展了“经典伴我成长”圣人故里诵读中华经典系列活动。安徽省开展了“经典美文明心智”读书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
a. 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 传播祖国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13.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 )
a. 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c.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4.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15. (•温州模拟)XX年9月23日,在第7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展了“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感受祖国变化”、“我为祖国服务”等活动。之所以在中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是因为( )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 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截至XX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网络文化建设问题展开探究调查,并搜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
某市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表
患网络成瘾症的中学生占中学生的比例54%
受网络暴力影响诱发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14.8%
受色情文化影响诱发的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57%
材料二 强调指出,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结合材料,请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12分)
(2)有人认为,只要国家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青少年一代就能健康成长。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17. 探究题: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安徽安庆市某中学高三(1)班学生为了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来到怀宁县月山镇对当地农民文化生活进行调查研究。
材料一 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文化户”赵方向,利用自己学到的摄像和光碟制造技术在周边村民们举办庆生、婚娶等喜事时为他们提供文艺表演和礼仪服务,为他们摄像并制作出精美的vcd光盘,成了当地的农村文化带头人。
材料二 同学们发现,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前那种放下农活、除了吃饭就是打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村民大都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去,生活水准日益提高。
材料三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同学们发现,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秩序混乱等许多问题正困扰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6分)
(2)材料体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哪些作用?(8分)
(3)请就上述问题给当地政府提出建议。(8分)
参考答案
第一课
7. a 【解析】建设“信用长三角”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文化软环境,以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通俗地讲,“信用”的目的在经济。因此,这体现的是信用建设的作用,故①③应选。
8. d 【解析】材料的总体思想是强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进步,三者缺一不可,故a、b、c三项,无论选哪一项都是不全面的。
9. c 【解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这表明文化是“灵魂”。
10. d 【解析】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排除a。此题没有体现落后与腐朽文化的影响,排除b。文化交流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强调中外文化的融合,排除c。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应该通过发展本民族文化,提高本民族文化的竞争力,故答案为d。
11. c 【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排除a。此题没有凸显文化的超前与落后发展,排除b。此题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故c正确。此题没有凸显文化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排除d。
12. b 【解析】文化植根于企业发展之中,同时又反作用企业发展,可见文化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故答案为b。
13. a 【解析】只有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多种文化,故c脱离题干。经济与文化有着明显的界限,故排除d。饮食文化,拉动经济增长,可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14. a 【解析】通过国家形象宣传片,沟通中美关系,可见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故答案为a。文化只能反作用社会发展,排除b。此题没有凸显文化的实质,排除c。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排除d。
15. c 【解析】本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题必须把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民创作经典音乐,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同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错误的。
16. 【解析】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因此,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绝对化。
【答案】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也有不同步的情况。(6分)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此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8分)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8分)
17. 【解析】第(1)问主要立足文化的实质与意义。图表主要反映了文化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可见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山东提出文化强省战略,我们可以从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的关系来分析。第(2)问,此题属于评析类的材料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出钱,因为经济决定文化。更好地加强文化建设,因为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答案】(1)反映信息:①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提高。(1分)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XX年国内生产总值走低,但是文化实现了逆势上扬。(1分)
原因: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强省战略能够为山东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强省战略有利于带动山东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3分)③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文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科技进步。(3分)
(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分)②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4分)
第二课
6. d 【解析】题干主要讲了文化对经济及对人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①④尽管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d。
7. d 【解析】①表述不完整,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d。
8. a 【解析】“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方式来说的;“深远持久”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效果上说的,传统节日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应选a项。
9. 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把优秀文化经典送进校园,使学生“足不出校”地享受高层次艺术盛宴,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表明了自觉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对于育人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文化有性质的不同,其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①④观点错误。故选b项。
10.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材料分析了不同的人对文化感受存在着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人的自身因素,而不是文化影响人的形式、特点,排除a、b、d,选c。
11. b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不具有强制性,是人主动探求的过程,故排除a。此题没有涉及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排除c。任何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排除d。红歌给人以力量,可见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故答案为b。
12. a 【解析】诵读经典属于一种健康的文化活动,这一活动能够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故答案为a。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对腐朽和落后文化的整治上,故排除b。诵读经典是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故排除c。此题没有涉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排除d。
13. b 【解析】体会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不同作用。一定要注意设问要求“从人的发展”看文化的影响,可排除a、c、d项。
14. a 【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b、c、d三项排除。
15. d 【解析】优秀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排除a。此题只涉及我国文化建设,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排除b。只有参加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故排除c。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生,故答案为d。
16.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此题可以立足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来分析。第(2)问,属于评析类的材料题,此题主要立足正反两面来分析,一是肯定良好文化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作用。二是要看到文化对人影响是人自觉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
【答案】(1)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和传播健康的网络文化,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播和发展健康网络文化,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3分)③文化可以影响人,传播和发展健康网络文化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3分)④文化塑造人生,传播和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利于以优秀的文化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青少年只有主动感知和学习优秀文化,抵制腐朽和落后文化的侵蚀,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成长。(3分)
17.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影响,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第(1)问从宏观上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第(2)问从微观上考查文化对人生的影响;第(3)问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村民们举办庆生、婚娶等喜事时举行文艺表演和礼仪服务活动,体现了农村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6分)
(2)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使人们落后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前那种放下农活、除了吃饭就是打牌的日子一去不返的现象体现了这一道理。(8分)
(3)比如,可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投入必要的资金;对“文化户”进行技术培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整顿农村文化市场等。(8分)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