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用12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1篇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习目标】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自学过程】
【学习过程】【问题设计】
知识梳理
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区别与联系
1、根据左侧的表格,概括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2、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强调的是________的地位。
整体部分
含义
地位整体居于________________部分处于_____________
作用及功能整体_____________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_________________整体.
联
系二者相互依赖:整体由_______________,离开了_________,_________就不复存在。部分是_________的部分,离开_________,部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相互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的。
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系统优化的方法论意义
3、方法论意义包含几层意思?与上面原理如何对应?
4、足球比赛,为什么场上每个队员的位置名称都不同?
5、教材的学习,打乱顺序可以吗?
6、田忌赛马赢在了哪里?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一样吗?
疑点解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自我检测:
1、强调,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XX年1月1日建成。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这则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事物的部分对整体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到XX年,甘肃省要逐步形成7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这些基地将以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的形式,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b、联系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联系能够被认识和利用
4、从XX年2月14日到XX年2月2日,为农历的“庚寅年”,俗称“虎年”。“庚寅年”没有立春,因此有人认为在这一年内结婚不吉利。这一观点:
a、承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b、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c、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5、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而4年之后,汉江将流淌长江之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自然 b、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c、我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固有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6、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新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努力分不开,也离不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省的无私帮助。这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
7、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到来前,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发表电视讲话,介绍西藏当前形势和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向全区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西藏解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离不开自治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启示我们:
①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 ②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④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中央组织部也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这4个文件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监督链条。为防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长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辩证的否定原理要求树立创新原理 ④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选人用人历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社稷安危。这表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日益显现。这告诉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
a、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b、统筹全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树立创新意识,解除一切传统和权威的束缚
d、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创造农村农业发展的新规律
11、西班牙在南非世界杯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就捧起了大力神杯。有媒体报道了西班牙夺冠的主要秘诀:
秘诀一:“三线均衡,阵容整齐。”西班牙的阵容整齐,后防、中场、前锋人才济济,搭配合理,在比赛中能够达到最佳的比赛效果。
秘诀二:“强大的头脑和激情”。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球风也同样的“西班牙”,激情不仅使他们赢得了观众,同时也赢得了比赛。
秘诀三:“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西班牙队每天科学的合理安排训练,让队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问题:从西班牙获胜的秘诀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哲学感悟?
1—5 b d d d c 6---10 d b a b b
【参考答案】(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要求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西班牙队正式考三线均衡、阵容整齐,讲究配合,增强了整体实力。取得了冠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西班牙队强大的头脑和激情帮助他们不断地赢得比赛。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西班牙队重视训练的科学性,尊重运动规律,为他们夺冠创造了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2篇
7.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系统的含义与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立足整体,又重视部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3.初步形成从案例中感悟提炼哲理并运用哲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学生探讨与教师讲解想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学过这两个成语: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副板书),谁能说说他们共同犯了什么错误?(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都用部分代替了整体。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
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板书)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板书):
(1)相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理解:
空间——事物的全局
整体
时间——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空间——事物的局部
部分
时间——事物发展的各阶段
【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整体哪些属于部分?
牵一发而动全身
画龙点睛
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独木不成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烈山中学高二(4)班
高中时期是人求学之路上的重要时期
(学生判断,教师点评)
b地位功能,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举例】a,以班级和同学的关系为例,班风学风好坏对我们每位同学有重大影响,每位学生的努力程度影响着班风学风,一个人的不努力会导致班级荣誉受损。
b,“国破家亡”体现的就是整体的重要性。
【思考】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了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典故】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思考】斩断之手,还是好手吗?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2)两者相联系:
a: 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密不可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举例】
【探究】“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直接技术原因是,这架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外脱落的一块重量不到两公斤的泡沫材料撞上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形成了裂孔,致使7名宇航员丧生。
问题思考: 材料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这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什么启示?
“热保护部件破裂,航天飞机失事。” 国兴则家昌 ,国破则家亡亡
影响影响
b
b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相互转化。例如:二(4)班对每个同学来说是整体,而对于学校来说她又成了部分。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板书)
【典故】据说山东有一位医生能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一驼背备厚礼求治。医生说:“包你背直”。就让驼背伏在地上,他在驼背上放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那驼背杀猪般嚎叫:你要踩死我呀?医生说:只要驼背能直,管你生死乎?
【思考】此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板书):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举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探究】:田忌赛马故事中田忌是如何战胜齐威王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着眼整体性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遵循有序性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注重结构优化趋向
结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田忌获胜。
【思考】: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只有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动脑设计】: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
第一方法: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
第二方法,老和尚给三个小和尚制定新的规矩:谁挑的水最多,晚上加一道菜;谁挑的水最少,菜减半甚至吃白饭,直到逐出寺庙。于是,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把水缸挑满了。
第三方法: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往漏斗里一倒,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
【分析】:第一方法: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这说明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第二方法: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促使三个小和尚很快把水缸挑满,这说明适宜的规则(或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方法三个小和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引水上山,说明改造世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小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联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4、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3篇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含义、特征;理解和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的意识,培养和锻炼综合的思维能力,最终使自己逐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既看到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又要看到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既看到整体在地位和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又不忽视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首先,运用所学的关于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道理,剖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搞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就需要搞好班级中卫生值日的安排、运动会上各个项目的组织和运动员的调配等,从而在知识的应用中真正体会到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立足于全局,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其次,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选取恰当的实例,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知识点拨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本课第一框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了解了世界的联系图景。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了解和说明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所以,树立联系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必须掌握好以下知识。
(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思维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它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其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观念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例题:在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这一理念表明( )
a.要树立全局观念,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b.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
c.部分决定整体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引文式的选择题,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首先要搞清原文的意思。“和合故能谐”,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所以,这句话强调的是局部对于整体的重要性,故d是正确选项。笼统地说“部分决定整体”是片面的,故c是错误选项。a和b选项与题干无关。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第三,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例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跨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这一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要注意系统内部机构的优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c.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要求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油荒”紧牵“电荒”神经,“电荒”凸显“煤荒”窘境……持续难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众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观察家认为,煤电矛盾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问题。解决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赖于国民经济局部过热的降温,当然还有煤电价格的联动等。材料表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规划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体现了( )
①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从整体入手,寻求最佳目标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④部分决定整体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整个工程分别为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等七大系统。围绕七大系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全国有3 000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该项工程,共同铸起中华“神舟”。这一事实从哲学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团结起来力量大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④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近几年来,我国把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线,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期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合理发展。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③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想问题、办事情要有全局观点③不同事物互为因果④考虑问题切忌简单化和片面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长远之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生产沼气──废渣施肥──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割──产生秸秆”。以上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让石家庄一年“赚”了27亿元。由此可见( )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改造世界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③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④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无条件地联系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明显。推动这些行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任务。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简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班级工作或者个人学习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能力拓展
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它克服了只强调分析而忽视综合的传统方法的片面性,而是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系统整体的运动规律。美国“阿波罗计划”负责人韦伯说过,“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日本技术立国的奥秘之一就是优先发展“系统合成”型技术。为此,有人认为综合就是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单评价。
五、相关信息
(一)短板效应
又称“木桶效应”。它是指如果把系统比喻成一个用一块块木板箍起来的木桶,则每一块板代表了一个子系统,那么就存在短板效应:木桶中的哪一块板最短,木桶的装水水平只能达到最短的这块板的水平。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子系统薄弱,影响和制约着总系统的水平。与之相联系,还存在所谓高板效应,即木桶中的哪一块板最高,木桶的装水水平不可能达到最高这块板的顶端。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子系统最优,不一定达到总系统的最优。疏板效应,即木桶中各块板的水平一样,但板块之间有缝隙,木桶的水平也不能升高。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各个子系统配合得不好,也影响着总系统的水平。
(二)整体和部分
事物发展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会对该事物所处系统的未来状况造成巨大影响。我们可以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说明,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所以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会悔之晚矣。
(三)系统、系统论、系统方法的多方面作用
(1)系统(system)一词源于希腊文,表示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此可见,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整体性特征,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最后是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即系统的分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趋向于强化整体功能的特征。系统的上述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它启示人们要以系统论方法去观察和处理具体的事物。
(2)系统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的一般法则和规律的理论。这种理论把哲学上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具体化为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和达尔文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先驱。现代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系统方法已成为对复杂系统进行综合研究的有效工具。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对于研究对象出现的越来越庞大的复杂的系统,传统的单科分析方法已无能为力,而各种系统工程方法、运筹方法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上却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尤其是系统方法与控制论、信息论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提高了人们认识和变革世界的能力和效率。
(3)系统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第一,它是研究与协调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组织了2万多个公司、42万人员,动用了700多万个零件,耗资300多亿美元。其顺利实施是系统方法的巨大胜利。第二,它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的科学手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整个国家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一盘棋”,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共同进步。所有这些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大力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它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第四,它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教材新学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4篇
一、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能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能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知道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养成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够初步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能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初步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思维,树立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二(一)班是文科班学生,对哲学学习有较高兴趣;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
2、本班学生是年级中素质较好的班级,自我学习意识较强。但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
3、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4、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政治学科的思想和知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1、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性理解二者整体与部分统一性课件用网捕麻雀bf能够较易形成感性认识2分钟互联网2、系统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事物幻灯三个和尚没水喝gg能够掌握系统优化方法3分钟自制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播放:黄荃模仿钟馗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黄荃为何无法改动钟馗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整体与部分的事例。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2)
师析: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学校、水分子、金牌的获得等),这是从静态来看,即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人的一生),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即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进而影响整体。③注意“金牌的获得”和“人的一生”这两种类型的整体形式。
展示:《井底之蛙》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略)
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青蛙为何可笑?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典型事例,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多媒体显示(见注3):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结论参见课文p57。
师引导学生探险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可知,部分离开整体是无法获得的,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媒体展示《田忌赛马》
师问:1、田忌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2、说说田忌是怎样运用这一方法的?
探究与争鸣:是否整体的功能总大于局部?
媒体播放:三个和尚没水喝
课堂小结:展示本节课的逻辑结构图。
学生探究活动:
(1)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2)根据(1)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课文p57探究题)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或短剧“管中窥豹”,揭示成语所蕴藏的哲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了解系统内优化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哲理内容,并自主以表演单位按不同等级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优化系统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逻辑结构七、教学评价设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二)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等级
优
良
中
一般
概述
5
说明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
5
3~4
2
0~1
学习目标分析
15
从学生角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5
3~4
2
0~1
结合新课程标准,知识、技能、过程和情感体验并重,重视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
3~4
2
0~1
处理好课标要求和拓展之间的关系
5
3~4
2
0~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0
分析学习者起点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特征分析、认知结构分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5
3~4
2
0~1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5
3~4
2
0~1
教学策略分析
15
有创新,符合学科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
3~4
2
0~1
教学方法和策略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5
3~4
2
0~1
目的明确、阐述清晰
5
3~4
2
0~1
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
媒体容易获得,媒体选择与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的要求
5
3~4
2
0~1
教学过程设计
20
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5
3~4
2
0~1
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强
5
3~4
2
0~1
各个教学环节描述清晰,能反映教学策略以及师生的活动
5
3~4
2
0~1
格式规范
5
3~4
2
0~1
教学评价
10
注重形成性评价
5
3~4
2
0~1
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提供了评价工具
5
3~4
2
0~1
教学资源
20
资源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目标的教学
5
3~4
2
0~1
资源内容丰富,并且正确、科学
5
3~4
2
0~1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
3~4
2
0~1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5
3~4
2
0~1八、帮助和总结
1.、“三个一”(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提纲、一个事例和一个问题,并在课内优化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实践性和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点评:石老师对课题的来源和内容描述清晰。但是,缺乏对课题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所教内容的价值分析。还忽略了教学所需的课时数。点评:石老师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了一个完整描述。尤其是对“过程与方法”的描述中,突出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点评:石老师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可能的学习困难做了细致的分析,为接下来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这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点评:石老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坚持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缺少对教学策略选择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也没有进行分析。点评:综合利用课件、幻灯片等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化”的基本特色。但是,对比后面的“教学过程”内容,发现存在一些出入。如播放:黄荃模仿钟馗图、展示《井底之蛙》、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和媒体展示《田忌赛马》等,未在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中得以体现。点评:石老师对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设计目的进行了详细、清晰的说明。结合教学流程图,可以感受到石老师这节课安排的教学环节连贯、媒体选择恰当、活动形式多样,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也能够很好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石老师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按照教育技术理论的要求,对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规范化的设计,突出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整合,很好地证明了教育技术理论不仅是科学的、可行的,而且是具有很强的实际可操作性。这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的信心。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立足整体,又重视部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3.初步形成从案例中感悟提炼哲理并运用哲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三、教学难点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
师:(音乐停)同学们,从刚才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七巧板的神奇。其实,七巧板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可以拼接组合成各种图形,而且在这拼接组合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借助七巧板,一起来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框题。(板就课题)
师:刚才每个学习小组都拿到了一个装有七巧板的信封。现在就以七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各执一板,完成右侧拼图。
我请一个小组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小组在座位上完成。比一比哪些小组拼得既快又好。
生:指名一个小组上黑板拼图,其它小组在座位上围成七人小组,完成拼图。
以下环节解决整体部分的含义
师:(手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幅由七块板拼接成的少女舞帕图。图案中,每块板就是整个图案的一个有机组成——
生:部分(板书:部分)
师:而整个图案就是一个——
生:整体(板书:整体)
师:整体与部分的内涵是不同的。请大家结合图形和拼图的过程说说对整体、部分内涵的理解。
生:首先我们从图形来看,每块板是图案的局部,整个图案是全局。再从拼图的过程看,整个拼图是一个过程,完成拼图要先看懂图形,整体把握图形,然后把板子分发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顺序拼图,然后对图案修改完善,的每个步骤就是拼图过程中的阶段。从数量上看,一幅图形由多块板组成,完整的拼图过程是由多个阶段构成,整体是一,部分是多。
师:因此说,整体与部分在内涵上是相互区别的。(点击)
以下环节解决整体地位、作用、功能高于部分
师:少女舞帕图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其中任何一块板能够单独表现这个主题吗?
生:不能。
师:图案中的任何一块板都不能单独具有整个图案的表意功能。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整个图案是由七块板相互联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组成它的各个部分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每块板在特定的图案中有特定的功能,离开了具体图案,就失去了其在图案中的功能。每块板都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每块板都处于被整个图形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师:请举例说明
以下环节解决整体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师:(取下图中的正方形拿着板晃动),这块板在图案中表示的是人的头,离开了这幅人物图案,我们还能说这块板表示的是人的头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板离开了图案就不具有在原图案中的表意功能了?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师:拿掉一块板,会对人物图案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说明了什么?(拿不同的板,影响不同)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师:(把正方形的板贴在另一位置,变成乌鸦喝水图)这还是一幅人物图案吗?它觉得他像个什么图案?
生:不是。更像乌鸦喝水图。
师:在新图案中,这块正方形的板表示的还是人得头吗?
生:不是。代表的是石子。
师:一块板位置的改变使整个图案表意功能发生了变化,图案的变化也使各块板在图案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的。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初步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我们借助于一张图表来归纳小结一下。懂得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生:既立足整体,寻求最佳方案,努力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又重视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师:能结合实例说说吗?
以下环节解决系统优化的方法
师:过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板书:系统 要素)那么,什么是系统呢?(板书:含义)
生:系统是……
师:整体就一定是系统吗?
生:只有具备了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的整体才能成为系统(板书:含义 特征)
师:怎样才能把一个整体优化成一个系统呢?(板书:要求)
生:(师引导回答)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师:系统优化的方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省泰中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同学们上学途中可能都会碰到一个问题:路难行,安全隐患多,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交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人类梦想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分析思考,jd模式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的。
生:(引导分析)
师:
以下环节综合运用本课知识分析解决人生问题
师:知识归纳(注意完善知识体系):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七巧板拼图的分析探讨,初步懂得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初步掌握了系统优化的方法,这对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用本堂课所学内容分析一个案例:
某校高二学生小明的歌唱得不错,被校合唱团看中了,同学们也一致推举他参加。小明担心参加活动会影响学习、影响高考。而高考考不好,一生就毁了。小明不愿参加。
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对小明同学认识的看法。
如果让你去跟小明做一些交流,你准备给他哪些建议?
生:组内分析讨论。代表发言。
师:第一问引导学生分析说出:①“赢得高考就赢得一生”说法不科学。一方面他肯定“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关键阶段”。运用知识:人的一生是个整体,是全过程,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夸大了高考在人生中的地位作用。运用知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的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②认为“高中生的任务就是瞄准高考考试科目认真学习”的看法是片面的。一是他对高考的认识不够全面,现行江苏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考查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二是他把学习看成了高中阶段生活的全部,忽视了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全面素质,搞好学习仅仅是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一个部分,而非高中生活的全部。参加艺术团的活动有利于锻炼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③小明拒绝大家的推举,不愿意参加,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人,走向社会,会漠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很难与人合作,很难融入社会,很难赢得一生。运用知识: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应服从服务于集体,应有全局观念。④小明把参加活动与学习对立起来,忽略和系统优化方法的运用。
第二问引导学生说出:①应树立全局观念,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把自己锻炼培养成素质全面、眼光长远、具有集体观念的人。②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处理好学习、工作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统筹考虑,科学安排,优化组合。
师:课堂小结提升,布置作业:人生是一个整体,规划好人生,可以让我们人生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可以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更加美好。课后,请同学们请尝试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一份人生规划。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6篇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 讲授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 看完录像后,我们为那壮观的场面所震憾的同时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开幕式《击缶》中XX名乐手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的整齐,如此的协调,从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师问: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个框题的内容,现在同学们用一些时间相互交流讨论一下预习的成果。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多媒体显示 (开幕式《击缶》场面) 师问: 请同学们思考在《击缶》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生:答略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显示学生的分析。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略) 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学生结合事例分析思考并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分析 (1)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构成? (3)整体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4)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归纳总结。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归纳总结。 师问: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从而过度到方法论要求) 生:答略 生:举身边事例分析 师:同学们回答的相当好,做为奖励,我们听段音乐放松一下。 播放音乐《天路》引入西藏问题 师:分析归纳并结合西藏及海西建设的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 学生探究活动: 结合事例及录象探究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学生探究活动: 结合事例及录象去探究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学生探究活动: 引出方法论要求,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并提升。 欣赏音乐,并思考音乐所反映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及国内外时事,并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上升学生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欣赏音乐,并通过音乐所反映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 从实践方面看: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认识方面看: 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得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要素就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师:游戏《同舟共济》 宣布游戏规则 1.各组选一名组长组织 2.用2分钟讨论方案 3.在地上的圈子里以站立人数多一方为胜。 4.站立时间要持续3秒以上 5.双方各派一名监督员 6.站立时脚不得踩在圈外 学生游戏 通过游戏让学生分析获胜的原因。从而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生:分析略 师:对学生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是为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否完全等同? 学生游戏 并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获胜的原因。并让学生分析从而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培养学生读书、拓展思维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将学习生活化。 观察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准确等级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师引导探究并分析: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盘棋”,个别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统筹协调起来. 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 师:布置研究性题目: 9月29日,我校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15名,每位选手限报2项,请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班级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升华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知识体系(板书参考)设计 基本特征 内容 要求 实践 教学后记: 1.、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布置相应的开放性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7篇
第七课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识记:(1) 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 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3)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2.理解: (1) 整体与部分的关(2)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3.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知识梳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 和 的辩证关系。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 的。整体是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不同。整体居于 地位,整体 部分,具有 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的地位,部分 于整体。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 的:整体是由 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 到部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 观念,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二是必须重视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系统,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遵循_______________的有序性;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化趋向。
6.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金融危机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a.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b.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c.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4.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5.“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至父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6.“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人的这段话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b.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把握事物的联系
7.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上,李婷和孙甜甜过关斩将,夺得女子双人网球金牌,再次演绎了“希腊神话”,彻底打破了该项目长期被欧美选手垄断的局面。在比赛中,她们二人的完美配合赢得了全场喝彩,这也是其最终夺得金牌的重要因素。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b.只有优化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才能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
c.必须克服个人主义 d.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8.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9.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10.我们考虑任何问题、干任何事物时,必须始终有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观念,倍加顾全这个大局,这是因为( )
a.搞好大局,就能搞好局部 b.局部会影响大局
c.整体决定部分,统率部分 d.大局观念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二)问答题
11.材料一:自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XX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 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XX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可以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
a.全局和局部不可分割 b.局部联系对整体联系会产生影响
c.局部离不开整体 d.整体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2. 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3.一只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水桶,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a.部分起关键作用 b.整体居于统率地位,部分服从整体
c.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 d.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4.专家指出,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帮教网。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有(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从整体着眼,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5.当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采取放活的政策,许多大型企业进行兼并。但是有的兼并后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不但没有改变亏损的状况,反而更严重了;而有的进行了资产重组,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扭亏为盈,焕发生机。这说明( )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b.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必须带动局部
c.只要把事物统一起来,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d.事物的联系是有序的有机联系
(二)问答题
6.辨题: 搞好局部就能搞好整体,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第七课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修)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ccb 6----10 dbccc
(二)问答题
11.①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③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还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大力加强改善民生的工作。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d d d
(二)问答题
6.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题目中的观点认识到部分对全局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也重视部分的作用。所以,辨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8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一则关于近期猪肉涨价的相关报道(注1) 讲授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 你能从猪肉涨价中看到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 师分析由于猪肉涨价: ①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提高 ②猪饲料价格上涨 ③中国由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 ④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 ⑤鸡肉、猪牛羊肉价格涨 ⑥农民收入增加,种粮积极性提高 ⑦猪肉与三年前同期价持平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2) 师析: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学校、水分子、金牌的获得等),这是从静态来看,即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人的一生),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即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进而影响整体。③注意“金牌的获得”和“人的一生”这两种类型的整体形式。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略) 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 (1)以上四组事物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构成? (3)整体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4)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多媒体显示(见注3):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结论参见课文p57。 师引导学生探险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可知,部分离开整体是无法获得的,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学生探究活动: (1)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2)根据(1)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课文p57探究题)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或短剧“管中窥豹”,揭示成语所包含的哲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哲理内容,并自主以表演单位按不同等级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得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可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因为: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就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讲,系统和要素及其关系比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及其关系在内容上要丰富一些。注意“一定意义上”的理解。 师引导分析指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对于这个事物的重要性,说明部分对于整体的价值。因为只有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结构优化合理,才能使整体获得功能最大化。 生活中实例如:接力赛中每一个运动员的良好表现将决定整体的成败,人们知识结构中的每一部分的状况将会影响其整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企业的良好信誉也会决定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形象等。 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师析:教材中叙述唐代韩愈和宋代苏东坡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的事例,和我们同学的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1>的道理。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5):《三个火堆》 师引导学生探究后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是吗?第 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是为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否完全等同?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完成课本木桶对话的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拓展思维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将学习生活化。 观察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准确等级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三个火堆,第三个群体发挥了优化组合的优势,他们在处理取暖与捡柴的矛盾时,采取了轮流制度,一半儿取暖,一半儿捡柴,既照顾了整体利益,又兼顾了个体利益,既考虑了长远利益,又照顾了眼前利益,他们办事情选择了最佳方案,实现了最优目标(让火与生命延续到第二年春天),他们的聪明之举不得不令人叹服!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请看看,第一、第二个火堆和群体,它们要么只顾取暖,无人捡柴,要么只知捡柴,不知烤火,不管哪种情况,对延续火与生命都不是最佳方案,最终都导致了可悲的下场! 师引导探究后析: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盘棋”,个别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必须共同进步,所有这些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大力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生探究活动:三个火堆,三个群体,在同样寒冷的的冬天里,为什么有的群体被冻死,有的群体却能够让生命与火延续,看了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探究:“多浆船”事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认为上述“猪肉涨价”的例子,是否运用了系统优化思维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观察学生的分析,并记录予以正确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升华 前后呼应,及时体现和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课知识体系(板书参考)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概念 特征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后记: 1.、“三个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 教学参考资料:
注1、《参考消息》引外电报道中国猪肉价格上涨: 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猛涨,政府忙于应付。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原因是玉米价格价格的上涨。中国由于玉米供给的不足,甚至有可能从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沦为进口国。同石油、铁等一样,这种情况有可能改变世界市场的需求平衡,导致出现新的“中国风险”。 中国市场的猪肉价格从5月中旬开始上涨。据中国各报报道,中国主要城市的猪肉价格与一年前相比上涨了4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上涨了一倍。钎肉价格的上涨甚至开始波及到牛肉、鸡肉和鸡蛋等其他食品。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也在3月份就超过了政府的预警线。中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 据业内人士讲,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的上涨与占猪肉成本80%的饲料的价格上涨有关。占据猪饲料主要地位的玉米的价格近两年来上涨了40%。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猪肉消费量猛增。况且,不仅作为饲料,作为能源多样化原料的玉米的用途也在扩大。因此,虽然中国的玉米产量在去年创下了1.43亿吨的历史纪录,但出口量与上一年相比却下降了64%。日本贸易公司认为,中国目前由于水资源枯竭,玉米增产已经很难,中国随时沦为玉米进口国都不奇怪,这必将给日本也带来影响。 不过,也有人对此次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的上涨持乐观态度。日本的农业相关人士认为,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也许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中国政府将三农问题列为国家的重点课题,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将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实尽管说是猪肉价格猛涨,但价格水平仍与3年前持平。 注2、分析这样一组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省、市、自治区,与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与各机关团体; (2)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3)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4)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 (5)金牌的获得与教练员、其他运动员、陪练员的劳动; (6)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注3、张网捕雀 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麻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来捕雀,结果一个雀也没有捕到。 注4、一举而三役济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遥远;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 注5、三人火堆 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烧,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被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久便熄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捡柴,这火迟早也会熄灭,其他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没有人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了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另有一群人点燃了第三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轮流捡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捡柴,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温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够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春天。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剖析生活实例;并能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方案,培养综合性思维能力。同时,学会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设计思路
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实例中提炼观点,通过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并播放奥运会各项目运动员团体图片。
这首歌大家很熟悉,北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听到这首歌大家会想到北京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人们对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期间倡导的中国加油文明手势大家会做吗?
(显示图示:中国加油文明手势。)
教师:请伸出你的双手,我喊1,2,3,大家一起做!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也用这个手势为国家的未来更美好而加油!为什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乃至13亿中国人都会有这个共同的愿望呢?
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国家繁荣了,才能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能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才能使个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今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教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现在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视频:女子体操团体决赛),并体会其中寓含的意义。
1.播放:女子体操队队员图片及团体图片。
2.历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冲金回顾。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马艳红领衔的女队,由于在跳马和自由操两个项目上劣势比较明显,只获得了铜牌;1988年首尔奥运会,陈翠婷领衔的女队在优势高低杠和平衡木的比赛中失误不断,在弱项跳马和自由操上也发挥欠佳,获得了第六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杨波领衔的女队,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拥有了很强的实力,但是终因跳马和自由操项目的落后,获得第四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莫慧兰领衔的女队,实力较强,但她们在自己的强项上出现失误,与上届成绩一样获得第四名。XX年悉尼奥运会,刘璇领衔的女队在各个小项的比赛中,团结一心,共同战斗,获得了铜牌。XX年雅典奥运会,张楠领衔的女队一个接一个的发挥失常,获得了第七名,这是历史最差成绩。XX年北京奥运会,由程菲领衔的女子体操队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冠军,这个成绩也是历史最佳成绩。
请你说一说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
动态上 :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我们身边的整体和部分的例子来。
说出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1.播放视频片断《体操队员的选拔与替换》。
2.设置问题:江钰源、邓琳琳是否能自由选择进入国家队?是否能自主决定参加或者不参加哪个项目的比赛?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处于主导的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发挥着统率的作用,而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设置问题:体操队是由队员、教练、队医等组成,但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获得团体冠军,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你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归纳小结:整体和部分的区别表现在:含义、地位、作用、功能的不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设置问题:1.体操队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也不能够夺得团体冠军,这又说明了什么?
2.任何一个队员离开了这个团队就不能够参与团体比赛,也不可能获得奖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说明、回答。
小结:二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3.播放视频片断: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育代表队报告──杨威《团队成就了我》。
4.设置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杨威一步步走向成功?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体现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整个男团为杨威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影响着部分,杨威个人的出色表现也为男团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部分制约着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联系,二者还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形。比如说男子体操队在什么情况下是部分,在什么情况下是整体,请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体操队( )──男子体操队( )──杨威( )
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请用我们身边的成语、俗语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下面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例子,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设置分析说明题:生活中的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相互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部分离不开整体)
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部分离不开整体)
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对部分的影响)
5.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6.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7.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
我们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
刚才在杨威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让我在男团和全能上做出割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团体(因为男团这枚金牌承载了我们体操人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努力)。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这几年,教练组一直在后面使劲推着我们前进,就那么一脚一脚把我揣上了冠军的领奖台,那是不是意味着成绩的取得都是男团的功劳,可以忽视杨威的作用呢?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学生分析回答:不是,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把表格填写完整,并按照表格的内容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教材中明确下来。
整体与部分
区别
⑴含义不同
⑵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1)相互依存(2)相互影响(3)相互转化
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⑴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⑵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第二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下面同学们按照提纲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点,认真体会其中的方法,然后老师让大家设计方案,并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列出提纲: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要求
检验自学成果:
设置活动1:游戏《同舟共济》规则:每组可选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撑棒子,其他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须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离开棒子,离开了就得重来。
4.小组成员齐力将棒子从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组会有一位裁判,监督有无违反规则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获胜。
并找获胜的同学谈谈取胜的原因,是如何安排的?
设置活动2:设计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烧水沏茶?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用1分钟,烧开水用15分钟,洗茶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拿茶叶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用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学生分析,设计方案:
方案1: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方案2: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他们是如何安排与考虑的(系统优化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生归纳、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教师引导:
以上要求中整体和部分哪个有所强调,哪个没有强调呢,这就是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至于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没有。所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
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设置活动3: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
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
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
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技术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
我们今天教材的知识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
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实践上和认识上的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升华。
归纳总结: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我希望通过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同学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最后我说这样一句话: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希望每个同学能成为锁链中最坚固的一环,用自身的力量去为集体、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作业】按系统优化原则,请为班级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
整体上:如班集体的教育影响力是个体无法实现的。班风影响人的品格状态,学风影响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力。有序性:班级中主导作用是老师,教师中核心作用是班主任,班集体的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其中关键作用是班干部的核心力、“领头羊”的示范力;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班集体发展的趋向来看,是师师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帮越来越好,情感越来越深。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10篇
下面是一篇初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准备从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作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和指导!
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1、说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方法论》。因此它是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 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辨证法部分 都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价值观。
3、说教学重点:
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确立的重点的依据: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对青年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说教学难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确立难点的依据: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学好这一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教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说教法
根据新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漫画、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高二学生刚学习哲学,而哲学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很抽象,这使得大多学生对哲学心存恐惧,认为深不可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
2、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了评价思考法、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总结反思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设疑激趣)
播放成龙刘媛媛的歌曲《国家》
出示歌词,设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讲授新课
出示漫画:《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设问:两人共同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生讨论漫画,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二者都错误地把 部分当成了整体。实际上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a﹑含义不同。 告诉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张网捕雀的典故。思考: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一张网能捕到呢?
老师分析得出结论: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和部分
b﹑地位﹑功能﹑作用不同。
出示图片: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思考:钟表是由各零部件组成,但任何零部件都不具备计时功能,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引出
B﹑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a﹑二者相互依赖
学生分析成语俗语:“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老师归纳
b﹑二者相互影响
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出示名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学生思考:这一名句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A﹑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可能用同学有异议:
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指出:只有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田忌赛马反败为胜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反之如果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就是证明了这一点。
播放儿歌《三个和尚没水喝》,过渡到第二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前面已经讲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在这里直接给出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含义(略)
学生探究:“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原因在于虽然人数增加了,但部分没有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拆台,结果出现了1+1﹤2的效应。通过这一分析总结出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讲到这里,学生可能有疑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能不能理解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完全等同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呢?
教师明确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系统中强调层次性有序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不强调,所以只能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板书)
师生回到情景导入的歌曲《国家》,根据其设问,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总结一对关系,一种方法,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表,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课外作业)布置研究性题目:假设学校下个月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15名,每位选手限报2项。请你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11篇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
3、系统的基本特征; 4、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知识梳理】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他是一;部分是事物的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他是多。
地位、作用
功能 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
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和要素的含义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⑴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
三、易错点理解: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当部分以优化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合,但当各部分以无序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整体的功能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要区别对待两者的关系。
四、知识整合: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7%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材料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被列为中国经济发展重点之一。会议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2】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是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工程接口协调复杂,涉及领域广,参研参试单位多,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工程圆满成功的。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油荒”紧牵“电荒”神经,“电荒”凸显“煤荒”窘境……持续难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众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观察家认为,煤电矛盾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问题。解决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赖于国民经济局部过热的降温.当然还有煤电价格的联动等。材料表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近几年来,我国把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线,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期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合理发展。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 ③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这句话蕴涵着的哲理是
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正确的发展观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d.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
4.要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从辩证法角度看,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
a、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和部分有着严格的界限
c、只有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立足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d、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5、辨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之和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5、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6、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在总结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任务的经验时指出,参与测控任务的数十个单位,加强科学统筹,注重协同配合,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 )
①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②整体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③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材料二:某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但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比较落后,农民社会保险率比较低;为了发展经济,该县引进了几个化工项目,但由于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经常上访,县领导却认为这是农民闹事,影响经济发展而草草了之;兴建了一个大型的小商品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却带来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该县该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关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着就要求我们在强调部分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中部凹陷”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合作探究2】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工程,每一个单独的领域都不可能完成。它的圆满成功,是围绕整体目标、全国协作的结果。
(2)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工程有序、有效实施。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参加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以及科学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4)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体现了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既着眼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化组合,又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了对如何实施探月工程完整、准确的认识,保障了工程的圆满成功。
课堂有效训练
1—4:adac
5、(1)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指不谋全局,也就不能谋求一个部分,主要强调了把握全局的重要性。
(2)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课后拓展学案】
1—6:bbdbac
7、(1)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则是要素。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在建设和谐社会时着眼于其整体性,统筹全局,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又要做到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3)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和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该县建设和谐社会,要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经济要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注重政治文明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文化,讲究诚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12篇
第二框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课堂探究:(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探究提示:(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探究:(1)多桨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只性能的简单相加?
(2)冯湛为什么能造出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1)不是。是在其他船只性能的基础上趋向强化的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冯湛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造出了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启发是首先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课堂练习:17世纪70年代以前,几何和代数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它们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学科。笛卡儿对当时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j点和缺点,主张采取代数和几何中一切最好的东西。他把代数运用于几何,使图形的几何关系在方程的性质中表现出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法。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说明( )
a.分析的方法只适应于认识特殊事物,而综合的方法才有广泛意义
b.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综合的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d.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答案:c
解析:从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来看,是笛卡儿把代数和几何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思维方法应是综合的思维方式,故应选c项。
本课小结:本课从联系的含义人手,首先介绍了联系的特征等世界观原理内容,又分析了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特别强调了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课板书设计: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