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7天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1篇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4分8秒)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1、课件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 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

  推

  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

  继承传

  统,

  ,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课件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课件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

  面 向 世 界 , 博 采 众 长 (过渡)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 课件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 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课件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 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 课件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 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课件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

  、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渡):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课件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创新?

  3、 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课件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2篇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课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

  2.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汉字源流》(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考汉字的来源和发展、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或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当古埃及的文明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当古印度的史迹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依然屹立于古老东方,在瑰丽的世界文化宝藏中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包容。悠悠文明古国,沉淀的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亿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斩不断的传统脉络,犹如山中林木,生长不息,悠悠大河,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犹如一位长寿的智者,沉稳包容,集聚精髓。中国人泡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深、四泡清冽、五泡幽淡,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茶真正属于底蕴深厚的东方。中国结的历史经历了几百年,织法变更了几百种。中国结永远是中国结,变的只是编织的方法,无法褪去的是中国人的情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

  糅合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就是中华文化。万世沧桑,潮起潮落。它依旧吐露着醉人的芬芳。因为——

  越是民族的,是世界的!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多媒体显示)

  活动一:展示文明------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学生活动:学生分四个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获取文字、图片、录像及多媒体资料。各组学生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和古印度曾经辉煌的文化成就。展示的时间为3分钟(用多媒体)。根据各组展示的效果,学生互评。

  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结合展示的内容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

  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活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追溯、比较这些曾经跟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了解她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活动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活动二:知识抢答——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课前准备5道反映中华文化辉煌发展历程的知识问答题,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抢答。总题量是20道选择题,答对5分,答错扣2分,不可补答。对每小组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之间可进行互评。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收集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学生设置题目的质量及回答的效果评出优秀小组及优秀学生,对其作精神上鼓励。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多媒体显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多媒体显示)

  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64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多媒体显示)

  活动三:收集资料——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活动:第一、二小组同学课前搜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或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材料,整理后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XX年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学生思考: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

  教师活动:教师对包容性作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多媒体显示)

  活动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媒体显示)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第三、四小组同学结合教材第65页框内内容搜集资料,整理后在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

  教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探究中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及时评价。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历史,

  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多媒体显示)

  活动五:畅所欲言——新时期中华文化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科代表或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发言的次数和效果,并进行总结统计,据此评定本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活动: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给学生提供文字及图片资源。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开放交流盛况空前,但文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也日显突出。

  一项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XX年,俄罗斯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近10倍。近年,国外团体来华访问演出项目来一个火一个,而我国表演艺术种类在英美艺术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却只有杂技、武术等少数几个。

  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曾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却在全球文化贸易中步履艰难?

  2、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新的辉煌呢?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活动目的: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通过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的新篇章。

  四、知识拓展(可介绍《中国文化掠影》一书)

  (多媒体显示)

  《中国文化掠影》对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介绍。它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时间的跨度是从远古直到鸦片战争。阅读此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显示)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3篇

  众望高级中学 杨旭

  课题: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 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验

  【难 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 自我检测 落实“双基” 预习达标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源远流长(纵向,从发展历程看)

  1、见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汉字为书写_____________,传承_____________,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

  (2)_ 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作用)。

  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     ,重视        。

  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为世界所仅有。

  (二).创造中化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现代的复兴

  2•发展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使之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保持     ,体现     。[来源:学。科。网z。x。x。k]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     和      ,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   力量,是中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

  (3)只有在       领导和       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合作交流篇

  师生互动 释疑解惑 拓展思维 明辨是非

  第一目《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材料)

  约公元前35XX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时代。后来,随着波斯人的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其文化传统逐渐丧失,在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统治之后,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探究1: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思路:1.这些文明是否传承下来?为什么?

  2.中华文明呢?这说明什么?

  (阅读教材第63页的有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发展的历程)

  学习阅读完后,教师布置分组讨论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完成下表来展示:

  时期主要文化思想成就

  殷周

  春秋战国

  秦

  汉代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探究活动):崇阳人世代相传的崇阳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同学们说一说家乡文化。

  问题情景2(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中国热”的兴起,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 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而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更达3000万人之多。“汉语热”呈现出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问题探究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什么作用?“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来源:z,,]

  (探究活动):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主张“汉字拼音化”甚至有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道理。

  问题情景3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小组pk) 问题探究3: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目《走进近代,文化衰微》

  问题情景4 观看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

  问题探究4:近代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内因:

  外因:

  结论:

  第三目《反思今天 喜忧参半》

  问题探究5: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请学生结合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所作的工作谈一谈(略)

  文化现状资料储备。

  喜的:

  忧虑:

  第四目《畅想未来,复兴文化》

  问题探究6: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课件展示)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三、学以致用篇[来源:学,科,网]

  探究创新 强化认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来源:z||]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较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考古学家在60XX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 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

  三、社会实践探究

  观看大型崇阳民俗歌舞戏《隽水天城》,深入了解崇阳文化的魅力;调查了解提琴戏《双合莲》的有关情况,了解乡土文化。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高二政治教案(精拣2篇)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设计(通用2篇)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设计 第1篇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设计  【三维

《《生活与哲学》第8课学案》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15篇)

《生活与哲学》第8课学案(精选15篇)《生活与哲学》第8课学案 第1篇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 高二政治教案(精拣12篇)

《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通用12篇)《生活与哲学》考点介绍及重要知识点分析 第1篇  专题二 探索世界与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二政治教案(精拣15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通用15篇)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1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   第 课时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教学

《《文化生活》第九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精简17篇)

《文化生活》第九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案设计(精选17篇)《文化生活》第九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案设计 第1篇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