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精选2篇)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1篇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2)辩证否定法的本质;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理解目标
(1)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想的关系;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3)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运用目标
(1)分析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3)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辨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辨证的否定观并不是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扔掉书本,蔑视权威,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敢于怀疑,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培养学生破处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个人来说,创新意味着个人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念、新境界,创新实现了个人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变革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个专家坐在酒店前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不可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这位普通清洁工对电梯安装的建议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创新思维)
【讲授新课】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举例】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如种子发育为植物、鸡蛋孵化为小鸡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打碎杯子、踩死虫子、踩坏草坪、大风摧折庄稼不是不是辨证的否定。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最初,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就被肯定着。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方面总会由弱变强。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课堂探究】p75页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辩证的否定并不是外力的作用,不是人对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外力对它的否定,更不是外力对事物的毁灭或排拒,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
【举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举例】市场经济否定计划经济
【举例】改正缺点;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否辩证的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一笔勾销。旧事物是新事物的母体,新事物从旧事物那里脱胎而来,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发挥起来的。这样,在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举例】社会主义社会否定资本主义社会,抛弃了私有制、生产关系、腐朽的上层建筑,保留了先进的生产力、科技、生产经验、管理方法。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抛弃了外壳,保留了胚胎。
【举例】在数学上,0这个数是解决记数和进位问题而引进的概念,由于它不能表示实在的东西,很长时间人们不把它看作是一个数。认为0是无,是对有的否定。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这种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简单否定,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辨证否定。
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0是从无到有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无和有的桥梁。0又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界限,它既否定了任何正数,也否定了任何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但它又是联结正数和负数的中间环节。没有0,负数就过渡不到正数去,正数也休想发展到负数来。
数学中的0是对任何定量的否定。如果没有这一否定,任何量的发展都无从谈起。这个否定不是一笔勾销,而是扬弃。因为它克服了任何定量的有限性,成为其发展的环节。
在现实生活中,0作为辨证的否定,也体现出联系和发展的性质。如0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非常确定的温度。在标准气压下它是水结成冰和冰融化为水的界限,是连接水和冰的重要环节,也是两者之间发展的环节。在时间的流逝中,0点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它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标志着过去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到来的确定时间。
所以,0不是无,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确定的数字,它在数字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课堂探究】课本第75页 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我们应当怎样理解;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一切的否定观。我们理解的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主张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c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新事物抛弃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并把它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扬弃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举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数学和天文学,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铁路。他们写道:“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加以摧残。”以上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举例】对待文化遗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正确的方法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补充】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才能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之后产生的新事物也同样要被内部的否定因素所否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事物的发展出现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而否定之否定不是肯定阶段的简单回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复和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举例】种麦子
在适宜的条件下,播下的麦种生根发芽被生长出来的麦苗所否定,这是第一次否定。而经过出苗、拔节、结果,又产生了麦粒,麦粒成熟了,否定了麦苗,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这就完成了种麦子的一个周期。但经过两次否定后的麦粒,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同与以前了。
【举例】《三国演义》:“话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香港、澳门回归前与回归后);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
(2)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a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b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课堂探究】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他们能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迷信权威意见,勇于探索,刻苦攻关,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种做法符合辨证否定观的基本要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p77
【课堂探究】课本第76页 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为什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
【探究提示】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永恒的自然和社会,真理和人的认识永远不会停下它们的脚步,它们都是不断地发展的,人类社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依然会继续向前发展。
a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任何事物对它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就变成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举例】奴隶社会让位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
c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p77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b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p77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关注变化的实际
b突破成规陈说
c破除落后观念
d注重研究新情况
【课堂探究】课本第77页 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明确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我们常说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补充】辩证否定观对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l、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举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新时代。” 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将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举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人们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各种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迅速传送信息。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了。表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对人类社会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举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XX年,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生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当今财富增长的真正源泉是思想、智力,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与同步化,对生产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劳动者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劳动者,人们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不再被仅仅理解为四肢健全、肌肉发达的人,而是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人。
【举例】教育(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网上充电)
b科学技术创新更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使劳
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进而使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
【举例】医学领域的创新(先进仪器、先进治疗方式)
【举例】克隆技术、纳米技术
c科学技术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扩大了劳动范围。自然界中的许多
东西能否进入人们的实践领域而成为劳动对象,同样取决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
程度。
【举例】废物的再利用、太空星体(太空抗癌药物的研制)
【课堂探究】课本第78页 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科技创新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
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举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举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涌现出的新事物如承包制度、股份制、租赁消费、新的就业大军(月嫂、搬家公司)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探究提示】理论创新,能够带来制度的创新和变革。“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新理念,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带动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向,从而活跃了社会主义的市场,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发展。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探究提示】通过列举不同的实践活动相对应的三种思维方式,说明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举例】京剧被视为国粹,也是国戏,是中国最主要、影响最广泛的剧种,不仅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也深深吸引着海外的观众。它的前身是清朝初年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清朝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参加乾隆皇帝80寿辰庆祝演出。后来四大国班陆续进京,后世把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成为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它向京剧嬗变的过程,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光绪年间京剧之名确立。
【举例】《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你还能举出哪些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创新事例?
【探究提示】除了所列举的文化名著外,其他更多的文化产品,如雕塑、建筑、电影、艺术等也都属于文化进步的标志。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辨析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案提示】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正确的。
2、但创新意识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认为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发展是片面的。
【归纳本课】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实质
2、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有哪些要求?p76
3、如何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点)p78-79黑体字
4、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78
5、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努力?p77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2篇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例1、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例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例3、《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课堂探究:(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2)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探究提示:(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否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
例4、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例5、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5.辩证否定观的意义——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例6、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堂探究: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不唯书,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兼收并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反对复古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
例7、辨析:树立创新意识,必须不唯书,不唯上。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课堂探究:(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 (2) “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p77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课堂探究: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p78第一段。
例8、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p78框内)相吻合的选项是( )
a.: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b.: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c.: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时。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d.别林斯基: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第十课主要问题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深人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间 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
①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④认识不断发展的观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 规律,即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吸收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坚持了
a.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b.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c.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XX年3月14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5、近期全球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煤炭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层气,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煤层气,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7、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8、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内容说明
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
c.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须进一步发展
9、“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 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10、以下观点对创新认识正确的有( )
①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②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多项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12.(多项选择)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任重道远。党的xx大以后,农村基层民主一马当先,各地的民主实践如火如茶地展开。然而,民主的实现并非一路“鸟语花香”,在各地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依然让人不无担忧。这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要全面认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
c.要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与实现程度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13.(多项选择)((人民日报》报道,科学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地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14.(多项选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恰恰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这说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d.只要有信心,成功就不会向失败的方向转化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