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通用14篇)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篇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
13.寻蒙国恩 (古:不久;今:寻找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⑤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2.于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②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实为狼狈
5.本图宦达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被……缠绕)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四)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
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
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
(五)固定句式
1.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既……终……:既……又……;既……也…… 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2篇
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法建议】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预习思考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 ) 应( )门之童 猥(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
(2)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合作探究:
1、参照注释,翻译全文,并把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整理在下面。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达标检测:
1、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义: 今义:
不许: 古义: 今义:
②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
③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④臣之辛苦 古义: 今义: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
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险衅(xìn) 夙(sù)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
b.床蓐(rù) 茕(qióng)茕孑(jié)立 猥(wěi)以微贱
c.逋(pū)慢 陨(yǔn)首 犹蒙矜(jīn)育
d.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终鲜(xiǎn)兄弟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外无期( )功强( )近之亲。
b.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c.臣以险衅( ),夙( )遭闵( )凶。
d.寻蒙国恩,除臣洗( )马。
e.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
f.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
4、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臣以险衅,夙( )遭闵凶( )
b.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
c.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
d.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
e.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f.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g.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h.臣之辛苦( )
i.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6、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7、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 。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
8、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一).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 )(2)不跻大位( )
(3)盈其箱笥( )(4)为时所排( )
(二).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四).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
(五).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参考: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一)(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
(二)b
(三)(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四) 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 委婉拒绝
(五) 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3篇
一、课文悟读
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本文交错出现了几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满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如奉诏,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如顺私情,又陈述苦衷而不被允许。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出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但理在情中。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常“侍汤药,未曾废离”。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对这种感情作了照应:“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此情之下,要让李密撇开祖母远去,实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这样将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在人听来既合乎情,又达于理。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所以,“愿乞终养”。即先尽孝后尽忠,亦合情合理!晋武帝阅其表后,竟赞扬他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但停诏,而且给予优厚待遇: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从这惊人的效果中,足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二、亮点探究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探究学习:陈情,述说自己的心情境况。表,向皇帝上书陈述请求的一种文体。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三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如“猥以微贱”“犬马怖惧”“伏惟”等,以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特别到结尾处,简直是含泪哀求的语气,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忠爱之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语言骈散并用。
探究学习: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地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例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又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为主,间以长短句。
探究学习: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作者在写到应诏与奉亲的矛盾时,一连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催促甚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刘病日笃”,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处在“欲奉诏奔驰”和“欲苟顺私情”的“进退”之间,状况“实为狼狈”。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三、选题设计
“忠”“孝”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请同学就当今社会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谈谈自己的看法。
研究方法:
(1)比较法。可将本文与《郑伯克段于鄢》《狱中上母书》等作比较阅读,从中揭示规律。
(2)情境探究法。可联系具体的背景和情境进行分析。
参读书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狱中上母书》。
(3)《家训粹语》。
(4)《汉书·董仲舒传》。
(5)《礼记·礼运》。
[1]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4篇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xi僴)兄弟期功强(qi僴g)近常在床蓐(r?/font>)猥(w噄)以微贱岂敢盘桓(hu俷)庶刘侥(ji僶)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总摄作用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投影问题,逐条解决)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6、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一词多义:(略)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修辞方式:比喻,婉曲,对偶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语训练: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五、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六、结束本文学习。
附:网络教室教学设想
1、一读课文,弄清字词的读音。然后点击以下网址,先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疏通本文文字,弄清大意:
2、朗读课文第一段,看《“人性”与“奴性”之间的“陈情”》一文。
3、学生讨论: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看看老师的看法:
4、分组朗诵课文2-4,讨论交流疑难,理清全文思路,弄清: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如弄不清,可参阅“《陈情表》赏析”:
5、背诵或默写全文:输入电脑中(老师巡视或通过“监控”了解情况)
6、探讨分析艺术特色及本文的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详见《明师对话》中的“学法指南篇”)。
7、口语训练:设置情境,由学生自选一则作答,直接在网页上留言。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具体内容请看相关网址:
8、布置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可参考任继俞的《谈谈孝道》:
或
[1]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5篇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预习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本文的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字词
4、正确断句,能借助于字典翻译文章
5、把握每段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二、预习内容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正字音
险衅( )祚薄( )茕茕孑立( )床蓐( )拔擢( )优渥( )猥劣( )陨首( )希冀( )逋慢( )
4、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预习思考
①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②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
③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
2、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
3、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并且鉴赏手法
学习重难点:把握文章大意、体味情感、鉴赏手法
二、学习过程
(一)理清文章思路:
1、问:本文题目是《陈情表》,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
2、问:所陈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讨论,分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内容。
(二)探究文本内容
1)、探究第一段
1、思考:哪八个字总写自己的坎坷命运?
2、思考:开头陈述孤苦不幸有何作用?
3、思考:本段是作者陈述不仕的唯一事实依据,分析作者是怎样以情动人的?
2)、探究第二段
1、思考:作者叙述了哪些“沐浴清化”(受恩宠)的事实?
2、在此情况下,作者处于两难境地——既想“奉沼奔驰”以报知遇之恩,又想“顺和情”,在家孝敬祖母。作者怎样陈述自己这种困境以消除皇帝疑心?
3)、探究第三段
1、本段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即原因是什么?找原句。
2、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
4)、探究第四段
作者怎样解决不能两全的矛盾,使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呢
(三)体味感情并鉴赏艺术手法
1、本文感人,连皇帝都感动了,是因以情动人。概括所陈之情。
2、找出相关语句,简析叙事陈情怎样步步深入,达到乞终养目的的。
3、用骈文写成:以四六言相间为主,多偶句,形式华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句式整齐,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壳,内容空泛,形成浮华之风的不良文风。而本文却是一篇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多四字句,对偶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诵读中注意这一语言特点(四)探讨对“孝”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三、反思总结:本文的重点的词语、文意及作者的情感
四、当堂练习
1.字音
臣以险衅( ) 夙( )遭闵( )凶 门衰祚薄( ) 茕茕( )孑( )立
床蓐( ) 猥以微贱( ) 洗马( ) 非臣陨首 ( )
责臣逋慢( ) 犹蒙矜育( ) 过蒙拔擢( ) 宠命优渥( )
2.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 ) 2、见背:慈父见背( )
3、夺:舅夺母志( ) 4、祚:门衰祚(zuò)薄( )
5、鲜:终鲜兄弟( )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7、婴:而刘夙婴疾病( ) 8、废:未曾废离( )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 10、寻:寻蒙国恩( )
11、笃:则刘病日笃( )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 )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4、听:听臣微志( )
3.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
(3)常在床蓐( )(4)四十又四( )
4.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 ) ②九岁不行( )
(2)矜:①犹蒙矜育( ) ②不矜名节( )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
(3)至:①至微至陋( ) ②无以至今日( )
(4)以:①臣以险衅( ) ②臣以供养无主( )
③谨拜表以闻( ) ④猥以微*( )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⑥臣具以表闻( )
(5)见:①慈父见背( )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 )
(6)亲:①躬亲抚养(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7)日:①日薄西山( ) ②报养刘之日短( )
(8)当:①当侍东宫( ) ②死当结草( )
(9)薄:①日薄西山( ) ②门衰祚薄( )
(10)拜:①拜臣郎中( ) ②谨拜表以闻( )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12)夙:①夙遭闵凶( ) ②夙夜忧叹( )
5.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 )(2)日:则病日笃( )
(3)闵凶:夙遭闵凶( )(4)微:猥以微贱( )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 )(6)终:无以终余年( )
(7)卒:保卒余年(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0)闻:谨拜表以闻( )
6. 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 ②今义: )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 ②今义: )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 ②今义: )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 ②今义: )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 ②今义: )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 ②今义: )
7. 特殊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 ) (2)而刘夙婴疾病( )
(3)则告诉不许( ) (4)且臣少仕伪朝( )
(5)急于星火( )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附答案
1、 (xìn) (sù) (mǐn) (zuò) (qióng) (jié) (rù)(wěi) (xiǎn) (yǔn) (bū) (jīn) (zhuó) (wò)
2.重点词语
1、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改变)4、祚:(福分)
5、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安慰)
7、婴:(缠绕)8、废:(止侍奉)
9、察:(考察和推举)10、寻:(不久)
11、笃:(病重)12、拔擢: (zhuó)(提升)
13、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4、听:(准许)
3.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4)四十又四(通“又”, 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5.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6. 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7. 特殊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3)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4)且臣少仕伪朝(介词省略)
(5)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茕茕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日薄西山:靠近
c.寻蒙国恩:不久 听臣微志:听从
d.刘病日笃:病重 夙婴疾病:缠绕
4.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c.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消句子独立性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d.圣朝以孝治天下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实为狼狈 d.举臣秀才
8.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崇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翼。
能力素质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吕,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览无不该通。 该:完备。 b.此书既行。 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 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 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都有活用,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远迈不群 ②康友而善之
③康友而善之 ④康不为之礼
⑤以淳风俗 ⑥康将刑东市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远迈不群 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 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 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4.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并,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稽康为证,于是稽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京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5.翻译下列句子(4×5分)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③康乃与涛书告绝。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附参考答案:
1.a(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1.c 2.d 3.a 4.c
5.①嵇康谈吐优雅,风度翩翩,可是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不能修饰美化自己。
②山涛将要离开掌举的官职,推荐嵇康代替自己。
③嵇康就给山涛一封宣布绝交的信。
附翻译: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担任治书侍卿史职务。嵇昭早亡,嵇康靠母亲和兄长嵇喜抚养长大。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非长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的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的水平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晋书—嵇康传》称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然自成。”这个可以说嵇康是个美男子了,见到他的人都说:嵇康风度潇洒,晴朗挺拔。还有人说:潇洒的象松林中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山涛说:嵇康的为人,刚正如孤松独立,他的醉态如玉山崩塌。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一见到嵇康和阮籍,就趣味相投,山涛的妻子发现丈夫与这两个人的交往不比寻常,就询问山涛,山涛说:“我一生中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这两个人罢了!”“我也想观察观察他们,可以吗?”山涛的妻子问道。山涛答应了。过了几天嵇康和阮籍来了,山涛把他们二人留在家里住下,亲自安排酒席招待。晚上,山涛的妻子偷偷的观察其二人,
直到早晨都忘记离开了。山涛问他的妻子:“这两个人怎么样?”妻子道:“你的才气比他们差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和度量和他们教朋友。”山涛说:“你说的对。”
嵇康二十岁的时候,被曹操的儿子曹休看中,把女儿长乐公主嫁给了他。从此嵇康成了魏朝皇室的宗亲,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嵇康的仕途非常顺利,不久就做了郎中后来又做了中散大夫。入京为官,令嵇康非常兴奋,他知道,理想壮志的实现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实现。但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当时,魏明帝曹睿已死,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典型的浮华派公子哥何晏当了吏部尚书。曹爽和这些人混在一起,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为所欲为。
嵇康看清楚了,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失去了早年的雄姿英发,变得飞扬跋扈。他更明白,司马懿决非庸碌之辈,而是一个老谋深算,内藏祸端的人物。他预感到一场撕杀将不可避免。为了避开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但是当时思想分歧较大,后来又各走各的路,差距就更大了。但是当时他们都没有参加政治斗争,被世人称为清高之世。
正始十年,司马懿突然发动了“高平岭之变”催跨了曹爽集团,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但是这不等于曹氏和司马氏的矛盾得到解决,而是新的斗争正在酝酿,一些拥有军事实力的亲曹的人,先后起来反抗司马集团。
嘉平三年,太尉王凌首先在扬州发难,企图推翻司马集团,废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为皇帝。但是,机密泄露,司马懿首先发难,迅速领兵征讨王凌,王凌兵败自杀!
嘉平六年,中书令李丰密谋锄掉司马师,也是因为机密泄露被杀。正元二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总镇史文钦,联合起兵讨伐司马师。这个消息给嵇康带来一线希望,他想起兵响应毋丘俭和史文钦。有一次他征求山涛的意见。山涛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劝告嵇康不要贸然起兵,否则就会大难临头。不久嵇康得到消息毋丘俭兵败被杀,史文钦狼狈的逃到东吴。
司马氏独断朝廷,擅自废立皇帝,对一些名士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逆者死,顺者生。嵇康坚决不顺从司马集团。为了免遭迫害,便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态度,轻蔑礼法,纵酒玩乐。放浪形骸。
嵇康的门前有一棵大树,长的非常茂盛,又有一条小河顺着门前流过,夏天,树下河边清凉宜人。嵇康常在树下河边生起炉子,架上铁砧,嵇康打铁的手艺很高。当时嵇康家中贫寒,常靠打铁来赚钱糊口。给他帮忙的是向秀。向秀拉动风箱,;炉火正红,嵇康脱掉上衣,抡起大垂炼击铁器,火星四飞。满身是汗的嵇康似乎丛中找到了乐趣,并不在意收入。有时候邻居来让他修理工具,他分纹不取。打累了,嵇康和向秀就在树下休息,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开怀畅饮。谈论一些无关政局的话题。
嵇康变了,增加了乖僻的行为有时后难以让人理解。他本来是个美男子,风度偏偏,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落魄的模样。他常常的额披头散发,毫不注意修饰,他的头发和脸常常一个月都不洗,天长日久就生了许多的虱子,有时候疡的受不了,便伸手往身上乱摸乱瘙,不顾场合,也不管他人的笑话,摸出虱子来就用手指把它掐死。 其实,嵇康把自己弄成这个模样,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保身之术吧!实质上他以这种土木形骸,作践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坚决不屈服司马集团的态度。这是一种无言痛苦的抗争。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6篇
[第一种]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
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
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
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
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
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
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
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
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
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
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
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
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
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
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
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
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
事?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
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
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
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
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
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
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
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
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
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
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
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
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
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
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
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
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
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
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
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
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
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
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
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
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
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
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6、小结: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
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
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
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
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
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
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第二种]
a.课时安排:XX年12月5-6日周三\\\\四共3课时。no.75&76&77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苦情、亲情、忠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c.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d.教学难点:动笔的勤奋。
e.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的新授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作者简介:
二、诵读提示:
1.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2.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柞薄、茕茕孑立、床蓐、猥以微贱、非臣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三、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1.第一段指导要点
(l)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利\\\'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与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戈祖母.尤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义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 的心消.使人读而生悲。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层 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这一层 是为下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
\\\'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待都是跟它相照应。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闽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2.第二段指导要点
(l)前一层叙朝廷 召之殷.是按时间 顺序记叙的.故有\\\'前r\\\'\'\'\'\\\'\\\'后\\\'\\\'\\\'寻\\\'等字眼。征召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这一层的叙述十分得体:[1].开头称颂朝廷的清明教化。
[2].\\\'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赶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
[3].表达了感恩心情。
本层是为下层作铺垫的,又为第三段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一句张本。
(2)后一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运。后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侧.动人心扉。
\\\'刘病日笃\\\'承上文\\\'风婴疾病\\\',又为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一句张本。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3.第三段指导要点
(1)本段须作一气读.但文势有三转:首先转入\\\'以孝治大下\\\'的大理.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其次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 谅解;最后转入正意.暗写\\\'孝\\\'宇.说明这是辞职的唯一理由。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伏推\\\'\\\'且\\\'\\\'\\\'但\\\'。
(2)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了至为恳切 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同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前段,又为下段\\\'愿艺终养\\\'\'\'\'\\\'一句张本。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4.第四段指导要点
(1)本段亦须作一气读:先以\\\'愿乞终养\\\'点明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听臣徽志\\\'请求皇帝恩准语意直贯而下。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卒保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四、鉴赏要点讨论: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五、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一题。设计此题目的,是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背诵时,最好结合诵读提示,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本题。
二题。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侧动人\\\'的效果。
三题。设计此题目的,意在使学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词,正确理解其含义。参考答案如下:
1.臣以险衅,夙遭阅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3.门衰柞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4.寻蒙国思,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6.听臣徽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四题、设计此题,意在提醒学生注意本课中至今还在使用的成语,以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口簿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五题、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提倡\\\'以求治天下\\\'的伦理观.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至今仍未过时。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第三种]
教学目标: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 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文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
2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
2 (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 废--停止 察--举荐
除--拜授官职 矜--注重、崇尚 擢--提拔
过--过分 盘桓--徘徊
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3、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麽?作者抓住什麽来打动晋武帝?
2 (能够为祖母尽孝,拒绝征召,又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和谅解,免去疑忌和杀身之祸。作者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用“孝道”打动晋武帝,使晋武帝不得不承认他善于为自己辩护,并宽容了他。)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 (a、排偶句的运用,有不少是为了通过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内容,来强化情意的表现。)
例:“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循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将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强化,突出进退两难的处境。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通过上下、左右、内外的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情景。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通过时间“长”与“短”的比较,巧妙地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生”与“死”的对举,表明了一定要报大恩的决心。
2 (b.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连用,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诏书切峻,责臣 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如星火”一连 六个四字句,三层排比,短语迫促,一气呵成,造成一个上责下催,透不过气来的紧急气氛。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 张,将祖母刘危在旦夕的情势形容殆尽。
积累成语:
零丁孤苦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急于星火 进退狼狈 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气息奄奄 更相为命 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7篇
哈三中 韩冰
一、课前预习指导
1、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文言文阅读的语言关。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找出难点,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将难点字词的义项了解清楚,并通过对照课文,确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之后,分组归纳出公认的难解词语,师生讨论解决。自己动脑、动手尝试,学生们对词语的意义了解得更加清晰,对工具书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学习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词语及意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预习总结出难解字词如下: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臣之辛苦 生当陨首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语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学生汇报预习结果,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整理。
(三)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师: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学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2、请一组同学齐读第二段,其他同学准备对齐读的情况进行点评。
学生齐读。
学生点评:读得整齐,有节奏感,但是欠缺感情。齐读不易表现感情。
教师:肯定点评意见,并请同学在已经对文章感情基调有所把握的情况下,从第二段里找一节,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学生读:“诏书切峻……实为狼狈。”
教师: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学生:讨论得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教师: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学生讨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3、请一位同学诵读第三段。
教师:肯定学生感情的充沛饱满。
教师:第三段的感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学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教师: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请学生深入探究本段层次。
教师: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教师: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学生: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动武帝。
4、请一位学生诵读第四段。
教师: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请目的的语句。
学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教师: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请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
(四)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
教师: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第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小结:
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五)深入探究问题,体会文章构思艺术。
教师:思考,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得出结论:
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
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来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请。
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
陈情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真意切。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六)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附:板书
陈 情 表
李 密
陈情于事 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 晓之以理
[1]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8篇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陈情表》二. 教学目的:1.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 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一)作家作品: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三)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三. 文章简析:1. 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2. 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又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5分钟)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xìn) 夙(sù)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 日薄(bó)西山
b. 茕茕(qióng)孑立 床蓐(rù)
猥(wěi)以贱微 生当陨(yǔn)首
c. 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拨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d. 期(qī)功强近 终鲜(xiǎn)兄弟
除臣洗(xǐ)马 刘病日笃(dǔ)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 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 寻蒙国恩:寻找 除臣洗马:授与官职
d. 刘病日笃:病重 不矜名节:自夸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b.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c.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
d.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夙夙遭闵凶 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b. 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 见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薄但以刘日薄西山薄田五十顷
5. 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急于星火:像
b. 臣之进退:取独
c.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 下列所选成语中“是”的含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 是可忍,孰不可忍 b. 唯命是从
c. 是非曲直 d. 实事求是
7.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不矜名节
未尝废离 愿陛下矜悯愚诚
a. 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b. 两个“废”字相同,两个“矜”字也相同。
c. 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 两个“废”字不同,两个“矜”字也不同。
8.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至于成立 b. 则告诉不许
c. 臣之辛苦 d. 实为狼狈
9.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0. 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11. 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几个词,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这一组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是排比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奈之情。
1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 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 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根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 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说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益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明史·陶安传》)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临:莅临,统治。b. 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美,称赞。c.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对待。d.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本:根本,要害。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②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b. ① 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① 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②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d. ① 御史或言安隐过②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15.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其意在子女玉帛,(豪杰)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b.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四人)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c. 洪武元年,命(陶安)知制诰兼修国史。d.(居高位者)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16.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 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② 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③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④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⑤ 道不明,邪说害之也。⑥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②⑥1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就应聘留在他的幕府建言献策。b. 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c. 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明,也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d. 陶安认为,骄纵和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碍正道的建立,他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
试题答案1. d 2. c 3. c 4. c 5. a 6. a 7. a 8. d 9. d 10. b11. c 12. b 13. c 14. c 15. b 16. b 17. b译文:陶安,幼年时就很聪敏,广泛阅读经史,因为避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老儒李习率领城中的父老出迎。太祖接见他,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争夺,然而那些人的用意在于掠夺子女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杀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人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要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而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在谋略方面不如刘基,在学问方面不如宋濂,在治理百姓的才能方面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够谦让。黄州初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于是就任命陶安做黄州的知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 洪武元年,太祖又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及。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为害。”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美色使人看了晕眩。邪说不除去,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 陶安侍奉皇帝十余年,与其他读书人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送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一些过失。皇帝盘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9篇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身世及时代背景,理解本文陈情于事、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2、加深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
3、积累文言词语。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结合作者的身世及时代背景,理解本文陈情于事、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古代有“虞舜孝感动天”“郯子鹿乳奉亲”“仲由为亲负米”等故事,相传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孝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陈情表》,看看李密是如何选择的呢?
二、解题及有关情况介绍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
李密,三国时曾仕蜀汉。西晋时,武帝(司马炎)为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其中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召,但如果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必会招致杀身之祸。为了说服晋武帝,李密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召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父早亡,母改嫁,自己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诉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苦衷。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后很受感动,不但停召李密,还赏他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初读课文,正音
学生读课文,正音。
夙遭闵凶(sù mǐn) 祚薄(zuò) 期功强近之亲(jī qiǎng) 终鲜兄弟(xiǎn)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床蓐(rù) 供养(gōng) 猥(wěi) 陨首(yǔn) 逋慢(bū)日
笃(dǔ) 矜育(jīn) 拔擢(zhuó) 优渥(wò) 日薄西山(bó) 更相为命(gēng)
十有四(yòu)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shēng)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
4、指名朗读。
四、梳理文言知识,分析并理解课文
1、第1段:
(1)齐读。
(2)阅读理解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的。
提示:自己幼年丧父,失母,体弱多病,全靠祖母抚养成人;成年后家门衰微,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奉养。
2、第2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概括本段内容。
提示: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应召与奉亲处境两难。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练习四。
2、背诵第1、2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抽查背诵,齐背。
二、分析与理解课文。
1、第3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思考本文是从什么角度陈述不能奉诏的理由的。
提示:“圣朝以孝治天下”——治国纲领,自己不能奉诏合理;祖母危在旦夕,不能离开自己,自己不能奉诏合情。不奉诏不是“矜名节”“有所希冀”。
2、第4段:
(1)朗读。
(2)阅读理解文段,思考作者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三、理解本文诉情与陈理交融为一体的特色。
陈情于事、感情真挚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为何会有如此“悲恻动人”的效果?
1、内容:
李密深知,要使晋武帝相信自己,必须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所以文章紧紧围绕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句话来写。首段从幼年坎坷遭遇写起,把对方带入悲怆酸楚的气氛中,以激起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第2段写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表现感恩戴德的敬意,以及“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种诚惶诚恐、圣恩难报之情,显然会极大满足皇帝的虚荣心和权力欲。先写恩,再写自己的难处,比直陈委曲更能打动“圣心”;“供养无主”和“刘病日笃”与上一段呼应,使悲恻之意、至孝之情与“实为狼狈”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收到悲恻动人的效果。第3、4段强调祖母“九十有六”,已是“日薄西山”,将不久于人世,令人为之动容。
2、语言
明显地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排比、对偶句式形成整齐而和谐的节奏,以四字句为主,间以长短句。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使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处理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段。
2、结合材料及现实,谈谈自己对“孝”这个问题的看法。(500字左右)
补充材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世之孝也。(《孝经•士章第五》)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0篇
陈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陈述情怀、表明心曲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上表达忠心和为国效命的诚意,要动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请求,又要从其心理需求出发晓之以理。小编在此整理了《陈情表》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陈情表 (元末明初)简祖英
①臣祖英九岁失怙①,惟慈亲鞠育,逮长知训,冀或用世,以酬罔极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为何左丞参佐,适值三山强寇②,剽掠广城,一门妻女,死节五人;而老母陈氏,为所拘囚。臣祖英隐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国③也多矣。
②兹遇圣朝维新,征讨不服,率土效顺,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婴铁锁,臣母得以生还,虽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难逃,而得以展区区乌哺情私者,陛下之赐也。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殒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顾自惭,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职在民牧。
③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释】①失怙:死了父亲。 ②三山强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据武装,被何左丞所灭。 ③石苞殉国:石指石奢,苞指赵苞。石奢:楚昭王相,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自刎而死。赵苞:鲜卑侵略汉国,把汉将赵苞的母亲置于阵前,赵苞仍按时进击,他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杀害,赵苞随后呕血而死。④甄录:甄别录用。 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陈情表》阅读题目:
24.本文借鉴了蜀汉末西晋初 (填人名)的《陈情表》。(1分)
25.第1段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对其分析不恰当是( )(2分)
A.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B.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
C.解释食元俸禄的原因。D.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26.对2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乌哺情思,陛下之赐”,表达对明朝饶恕自己罪过的感恩。
B.“母子离散复完”、“罪戾已深”,旨在说明不就任的原因。
C.“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深切表达对不孝罪过的惭愧。
D.“殒首效命之秋也”,表达死后也要为朝廷奔走效命的忠心。
27.分析第3段是怎样说理的。(4分)
28.“表”起先只用于“陈情”,以第4段为例说明这种“表”的特点。(3分)
《陈情表》参考答案:
24.1分李密 (李虔,字令伯)
25.2分C
26.3分B
27.4分
【答案示例】本段先摆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怀运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举如“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历史和“匹夫无有不获之愿”的普遮事实;在这个前提下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举及“母年愈耄、孤苦特甚”的现实情况;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这样,本段的说理,逻辑严密,有礼有节。(4分)
28.3分
“陈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陈述情怀、表明心曲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上表达忠心和为国效命的诚意,要动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请求,又要从其心理需求出发晓之以理。本段先把自己的年龄与母亲对比,说明尽孝时日短尽忠时日长。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同时,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语意凝练又感情热切,使陈情鞠尽其意,增加了说服力和抒情性。
按以下三个方猫评分:内容上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要是动之以情);形式上的特点
(对比比喻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1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晋武帝(司马炎)
陈情表 ↑
李密
一、“陈侍汤药,未曾废离” 难离之情
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为难之情
三、“更相为命,不敢废远” 相依之情
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爱之情
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教学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2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技巧。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导入:苏轼:“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一、粗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生字词: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 臣之辛苦 生当陨首
2、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点拨:重点研读第二段中体现作者上表陈情时两难处境的相关语句。
明确:臣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辞不赴命,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翻译:责备我回避任职,怠慢朝廷。郡县层层逼迫,催我上路赴任。州官到我家里,简直是十万火急。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本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本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补充相关资料: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二、品读|: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品读第一、二段: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身世?试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翻译并加以赏析 。
(翻译:我因为命运不好,早年遭到父丧,才生下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而逝世了。将近四岁的时候,舅舅改变母亲守节的志向,逼迫她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幼弱,亲自抚育我。我小的时候多病,九岁还还会走路孤单困苦,直到成人)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2.哪些语句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凄苦?
点拨: 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明确: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
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
赏析: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二段:两难之情 。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学生讨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诉说自己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二段陈情于事,动之以情。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明确: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语言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寓理于情。。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明确: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再表白自己的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才能打动武帝。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
明确: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翻译:尽乌鸦反哺这一点私情而已,希望能给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机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
明确: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孝情)
沐浴清化
身蒙国恩(忠情)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情真意切。于恳切、朴实中见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达交流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请以“读《陈情表》,我看到了……读《陈情表》,我听到了……”语言形式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示例: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采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备课材料补充:
第一,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父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
第二,说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把真实情况摆开不可。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耳,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空出主意:“但以刘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年余,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3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习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晋武帝(司马炎)
陈情表 ↑
李密
一、“陈侍汤药,未曾废离” 难离之情
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为难之情
三、“更相为命,不敢废远” 相依之情
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爱之情
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教学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五《陈情表》 第14篇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学习时数:三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2.相关知识介绍
①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②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③《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人言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检查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言知识。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其它词语整理在空白处。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④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⑤而刘夙婴疾病 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⑦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⑧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⑩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⑾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⒀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⒃谨拜表以闻
⒄无以至今日 ⒅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辨析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臣欲奉诏奔驰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⑧臣之辛苦
4.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⑤臣具以表闻 ⑥则以刘病日笃
⑦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⑧历职郎署
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⑩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⑾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⑿谨拜表以闻
5.一词多义
舅夺母志 保卒余年
博闻强识 卒成帝业
志 寻向所志 卒 五万兵难卒合
项脊轩志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门衰祚薄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厚古薄今
戍卒叫,函谷举 犹蒙矜育
举一反三 矜 不矜名节
举世闻名 愿陛下矜悯愚诚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具以表闻
得复见将军于此 臣以供养无主
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以 谨拜表以闻
急于星火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吾祖死于是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余船以次俱进
6.指出下列句式类型
①臣具以表闻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而刘夙婴疾病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⑦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⑧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背诵1、2段。
二、文本研读
1.文章题为“陈情表”,思考:本文作者陈了什么样的“情”?
2. 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3.文章第一段的陈述?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4.第二段交待事态的紧迫和自己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5.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行不行?说明你的理由。
6.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以奉养祖母为由就能够得到皇帝允许可以不出来应聘呢?
第三课时
课堂能力检测巩固及讲评
《陈情表》课堂能力检测
命题、校对:刘霞 .3.1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茕茕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日薄西山:靠近
c.寻蒙国恩:不久 听臣微志:听从
d.刘病日笃:病重 夙婴疾病:缠绕
4.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生孩六,慈父见背 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c.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②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消句子独立性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d.圣朝以孝治天下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实为狼狈 d.举臣秀才
8.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崇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翼。
选择题答题栏
姓名 成绩
附参考答案:
1.a(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
附参考答案:
1.a(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听:准许)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