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李贺小传》教案(精简4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李贺小传》教案(精选4篇)

《李贺小传》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2.【提问】怎样认识小传这种文体?

  【明确】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

  另外还有一种小传,是指在汇集刻印诗文总集之时,附于书的前后或分列于作者姓名之下的略述作者字号、籍贯、生平、著作等情况的简要文字,如清代钱谦益所编《列朝诗集》中的“小传”。

  小传通常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不详述人物生平而只撷取轶事片段等特点。

  3.【提问】李贺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写作?

  【明确】贺诗歌创作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反对得题为诗、思量牵合者;二是善于及时捕捉灵感,“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提出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的捕捉灵感的方法是一致的;三是坚持适时整理;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之语与段首写李贺“能苦吟疾书”相对应。

  李贺的诗歌创作方法和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来说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捕捉灵感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当然不必像李贺那样“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但也应该像他那样注重对灵感的及时捕捉。李贺作诗重在情真、“为情造文”的写作原则,为文用心的写作态度以及坚持及时整理的写作习惯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三、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非常详尽完备地描写了李贺的“奇”,李贺的事迹由此广为流传。李贺的嫁人王家的姐姐描述李贺的事迹更加完备。

  长吉身材瘦削,两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够苦吟疾书。最开始他是被韩愈所知道了解。李贺所交游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交往密切。每天早上出去与众人交游。李贺从不曾有了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写诗,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总是带着奴仆,骑着驴,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所制的袋子,一旦有所感悟,便把它写下来,放到袋子里。到了傍晚回家,太夫人让奴婢把袋子里的诗稿倒出来,见李贺所写的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亮灯,吃完饭,李贺让奴婢把书稿拿出,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书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放人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和吊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的,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有时候来看看,将诗稿拿走或抄写带走。长吉常常独自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不时有写成的诗作,随意丢弃处置,所以沈子明家里所保存下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而已。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有角龙,手里拿着一块板,板上写着远古的篆体字和石鼓文,那人说要召长吉。长吉全部不认识,忽然下床叩头说:“我母亲年迈而且有病在身,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道:“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没过多久,长吉气绝身亡。他平常所住的居室的窗户里,烟气袅袅,往上空升腾,也听到有轻微的管乐器的声音。太夫人急忙叫人停止哭泣,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这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人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看见的确实就是这样啊。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苑圃、宫室、楼阁等建筑、器物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以天空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物文采超过世上的人啊,为什么唯独要特别顾恋于长吉而让他短寿呢?唉,难道又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奇才,不仅地上的人世很少见,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在世上二十七年,所任的职位不过奉礼太常而已,当时的人也大多排挤诽谤他,难道像他这样的奇才,只有天帝看重他,而世人反而不重视吗?又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省:阅览。

  b.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记:记录。

  c.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探取:摸取。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造作:编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之,长吉气绝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 /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 夫子何哂由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李贺“苦吟”和“才而奇”的一组是

  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②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③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⑤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  ⑥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

  d.本文围绕“奇”字展开。先写李贺形貌之奇,再写他作诗方式之奇,接着写他临终之奇,最后就“才而奇”却不容于世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得的惋惜和同情。

  【参考答案】

  1.b(记,名词,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这里活用为动词,写记)

  2.d(疑问副词,为什么。a.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指示代词,这,此;b.表并列/表修饰;c.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已然或发现。)

  3.b(②④表现“苦吟”,③表现“才而奇”,⑥借绯衣人之口侧面表现“才而奇”;①尚未涉及“苦吟”和“才而奇”,⑤是绯衣人所持版上所书,与李贺无关。)

  4.b(“思量牵合、规定程限”是“他人”的作诗方法,李贺与之相反。)

《李贺小传》教案 第2篇

  李贺小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了解课文中古汉语现象,准确把握古汉语常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人是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黑暗本质,从而激发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二、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思,不必在生僻词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注意小传的写作特色,如小传的“小”以及是怎样小中见大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把握和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看在写法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一词多义的准确知识运用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体现的“小传”的特点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提问】本文在构思和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2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2.【提问】怎样认识小传这种文体?

  【明确】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体式,是指简略地记载人物的生平或轶事的篇幅短小的传记,有别于正史的长篇大传。小传都是专为一人所作,可采集多人小传总为一书,如明代江盈科所著的《明十六种小传》。

  另外还有一种小传,是指在汇集刻印诗文总集之时,附于书的前后或分列于作者姓名之下的略述作者字号、籍贯、生平、著作等情况的简要文字,如清代钱谦益所编《列朝诗集》中的“小传”。

  小传通常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不详述人物生平而只撷取轶事片段等特点。

  3.【提问】李贺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否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写作?

  【明确】贺诗歌创作特点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反对得题为诗、思量牵合者;二是善于及时捕捉灵感,“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所提出的“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的捕捉灵感的方法是一致的;三是坚持适时整理;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之语与段首写李贺“能苦吟疾书”相对应。

  李贺的诗歌创作方法和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来说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捕捉灵感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当然不必像李贺那样“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但也应该像他那样注重对灵感的及时捕捉。李贺作诗重在情真、“为情造文”的写作原则,为文用心的写作态度以及坚持及时整理的写作习惯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三、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非常详尽完备地描写了李贺的“奇”,李贺的事迹由此广为流传。李贺的嫁人王家的姐姐描述李贺的事迹更加完备。

  长吉身材瘦削,两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够苦吟疾书。最开始他是被韩愈所知道了解。李贺所交游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交往密切。每天早上出去与众人交游。李贺从不曾有了题目然后再根据题目写诗,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总是带着奴仆,骑着驴,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所制的袋子,一旦有所感悟,便把它写下来,放到袋子里。到了傍晚回家,太夫人让奴婢把袋子里的诗稿倒出来,见李贺所写的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亮灯,吃完饭,李贺让奴婢把书稿拿出,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书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放人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和吊丧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做的,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人有时候来看看,将诗稿拿走或抄写带走。长吉常常独自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所到之处不时有写成的诗作,随意丢弃处置,所以沈子明家里所保存下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而已。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有角龙,手里拿着一块板,板上写着远古的篆体字和石鼓文,那人说要召长吉。长吉全部不认识,忽然下床叩头说:“我母亲年迈而且有病在身,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道:“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没过多久,长吉气绝身亡。他平常所住的居室的窗户里,烟气袅袅,往上空升腾,也听到有轻微的管乐器的声音。太夫人急忙叫人停止哭泣,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这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人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看见的确实就是这样啊。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苑圃、宫室、楼阁等建筑、器物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以天空的高远、天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物文采超过世上的人啊,为什么唯独要特别顾恋于长吉而让他短寿呢?唉,难道又是因为世间所谓的奇才,不仅地上的人世很少见,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在世上二十七年,所任的职位不过奉礼太常而已,当时的人也大多排挤诽谤他,难道像他这样的奇才,只有天帝看重他,而世人反而不重视吗?又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李贺小传》教案 第3篇

  一 这篇文章没有详记李贺的生平,只写了几件轶事。细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围绕着李贺的哪些方面来写的。设题意图: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结构及内在层次,并注意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参考答案:本文以一“奇”字贯串全文,整体上是围绕李贺之奇对材料进行取舍和剪裁的。文章开篇写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此引出自己对李贺之“奇”的描写。对李贺之奇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貌特征之奇(突出其清奇之气)→诗歌创作之奇(其间隐含李贺性情之“奇”)→临终之奇(李贺临终时出现了天帝召升的幻觉)→感叹“才而奇者”的不容于世(最后一段通过层层质问,发出感叹,为李贺这样的“才而奇者”竟不容于世感到惋惜、同情和悲愤)作者主要写李贺在世时作诗之奇以及临终之奇,将复杂的感触倾注凝聚在李贺作诗和临终天帝召升两件轶事中,全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二 作者详写天帝召升的情节,而且在结尾处连设六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李商隐的身世,说说他为什么这样写。设题意图: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参考答案:李贺一生坎坷,27岁就不幸逝世。其久志不伸的抑郁心理和人生悲剧,导致了他在临终时出现了奇异的幻觉。李商隐详细记录了李贺临终时的这种幻觉,对“天帝召升”之事大加渲染,其实是借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商隐看来,李贺这样的奇才世间罕见,却不容于世,这不仅是李贺的人生悲剧,更是深刻的社会悲剧。最后李贺之奇为天帝所重,只能在天帝的召升中逝去。在现实中绝望,只能将希望寄于天界,现实和幻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反差对比中,悲剧的意味更加得以凸现。而李商隐自己也是命运多舛。他虽是开成年间进士,曾任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但由于受党争影响,长期被打击排挤。可以说他也是终生郁郁不得志,最后客死他乡。他和李贺一样,都心怀报国之志,都是“才而奇者”,到头来却都不容于世,潦倒终生。因此对于李贺的悲剧,李商隐是充满了惋惜和同情的,他不仅通过李贺临终时奇幻的仙游情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为李贺呼号呐喊,在结尾处连设六问,表达对李贺命运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在党争中备受排挤的感愤和慨叹。三 下面是杜牧《李长吉歌诗序》中的一段,请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设题意图:此题紧扣课文作适当拓展,旨在锻炼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的能力,要求学生梳理古文句意和内在层次,理解古文大意,体会语言和句式的独特韵味。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贺诗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参考答案: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译文:李贺是唐朝皇室子孙,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非常赞赏他的歌诗。云烟的缈远连绵比不上李诗的千姿百态;水的悠远浩淼比不上李诗的情意深远;春天的生机盎然比不上李诗的和意融融;秋天的明丽洁净比不上李诗的格调高远;顺风的帆船、战地的奔马,不及李诗气势的雄放勇武;远古瓦制的棺椁、刻着篆字的古鼎,不及李诗的古奥;应时的鲜花、美丽的女子,不及李诗的美艳;荒废的都城、颓败的宫殿、杂草丛生的土岗丘陵,不及李诗的怨恨悲愁啊。

《李贺小传》教案 第4篇

  关于研讨与练习

  一这篇文章没有详记李贺的生平,只写了几件轶事。细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围绕着李贺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设题意图: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结构及内在层次,并注意作者采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本文以一“奇”字贯串全文,整体上是围绕李贺之奇对材料进行取舍和剪裁的。

  文章开篇写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此引出自己对李贺之“奇”的描写。对李贺之奇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貌特征之奇(突出其清奇之气)→诗歌创作之奇(其间隐含李贺性情之“奇”)→临终之奇(李贺临终时出现了天帝召升的幻觉)→感叹“才而奇者”的不容于世(最后一段通过层层质问,发出感叹,为李贺这样的“才而奇者”竟不容于世感到惋惜、同情和悲愤)

  作者主要写李贺在世时作诗之奇以及临终之奇,将复杂的感触倾注凝聚在李贺作诗和临终天帝召升两件轶事中,全文首尾呼应,脉络清晰。

  二作者详写天帝召升的情节,而且在结尾处连设六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李商隐的身世,说说他为什么这样写。

  设题意图: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

  李贺一生坎坷,27岁就不幸逝世。其久志不伸的抑郁心理和人生悲剧,导致了他在临终时出现了奇异的幻觉。李商隐详细记录了李贺临终时的这种幻觉,对“天帝召升”之事大加渲染,其实是借此寄托自己的感情。

  在李商隐看来,李贺这样的奇才世间罕见,却不容于世,这不仅是李贺的人生悲剧,更是深刻的社会悲剧。最后李贺之奇为天帝所重,只能在天帝的召升中逝去。在现实中绝望,只能将希望寄于天界,现实和幻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反差对比中,悲剧的意味更加得以凸现。

  而李商隐自己也是命运多舛。他虽是开成年间进士,曾任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但由于受党争影响,长期被打击排挤。可以说他也是终生郁郁不得志,最后客死他乡。他和李贺一样,都心怀报国之志,都是“才而奇者”,到头来却都不容于世,潦倒终生。因此对于李贺的悲剧,李商隐是充满了惋惜和同情的,他不仅通过李贺临终时奇幻的仙游情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为李贺呼号呐喊,在结尾处连设六问,表达对李贺命运的悲愤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在党争中备受排挤的感愤和慨叹。

  三下面是杜牧《李长吉歌诗序》中的一段,请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

  设题意图:此题紧扣课文作适当拓展,旨在锻炼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的能力,要求学生梳理古文句意和内在层次,理解古文大意,体会语言和句式的独特韵味。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贺诗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参考答案: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

  译文:李贺是唐朝皇室子孙,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非常赞赏他的歌诗。云烟的缈远连绵比不上李诗的千姿百态;水的悠远浩淼比不上李诗的情意深远;春天的生机盎然比不上李诗的和意融融;秋天的明丽洁净比不上李诗的格调高远;顺风的帆船、战地的奔马,不及李诗气势的雄放勇武;远古瓦制的棺椁、刻着篆字的古鼎,不及李诗的古奥;应时的鲜花、美丽的女子,不及李诗的美艳;荒废的都城、颓败的宫殿、杂草丛生的土岗丘陵,不及李诗的怨恨悲愁啊。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简4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选4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第1篇  教学设想: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

6 离骚(精简12篇)

6 离骚(通用12篇)6 离骚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荷塘月色 》(精简17篇)

《荷塘月色 》(精选17篇)《荷塘月色 》 第1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结合本单元的推荐阅读,由学生自己向同学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教案(精简17篇)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教案(精选17篇)高一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第1篇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梦》教案(精简17篇)

《梦》教案(精选17篇)《梦》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多种方法认12个生字,掌握生词。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