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精选5篇)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关于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
2.体会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
思路理脉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10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难点剖析
1.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提出“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他是怎样表达的?
帕斯卡尔提出“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因为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成就了人的尊严,是思想使人成为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没有思想的躯体则是没有灵魂的生命,这是我们必须思想,提高自己的根本原因。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抑后扬,形象地把人比作“苇草”,以示人在宇宙面前的脆弱,不堪一击,然后用“然而”一转,突出人比宇宙要伟大,因为人有思想,思想会使人的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从而拥有了超出宇宙的优势,由此作者水到渠成地下结论,人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证实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必须“努力好好地思想”。
2.如何理解“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一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写出了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3. 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教学设想
帕斯卡尔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而且他的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丰富而深邃的,就节选部分来看,都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帕氏一文反复强调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教学中应以文章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学习本板块的第二个重点是注意两篇文章观点的表述,这两个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品味鉴赏。
帕氏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们的作品选入高一语文教材决不是要求掌握他们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谈两位大师的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对这两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高一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这种文章如何才能教出“高一语文味”呢?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如《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最后,还可要求学生在鉴赏文章观点表达充满诗意的基础上,也动手用形象隽永的语言来概括对本板块话题的理性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我为什么活着》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2.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效果。
思路理脉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人类自身永恒追问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作者总结上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难点剖析
1.作者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是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这些真诚的内心独白,作者为人类的苦难而痛苦,无怨无悔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这种激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正是源于这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经历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佐证。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所不惜,他先后曾两次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我们切实感知到了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2. 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
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言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教学设想
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篇思想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的实际上是自古以来人们无数次追问过自己的问题: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思路清晰,文意畅达,可安排课外自读或课内自读。即使在课内学习,老师也稍加点拨即可。点拨时可抓住文中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巨大的激情的几个句子重点探讨,如,(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2)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在文本探讨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对于自己人生的启发。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本文文笔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的特点,还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不同版本的译文,说说它们在句式特点和词语运用方面的优劣。
如: 译文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选自课本)
译文二: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选自《世界散文宝库》,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
问题应该由谁提出
不管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只要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成功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发现了问题,然后通过思考来解答,这当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大力提倡。因为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而不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所以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当务之急。但是教师以提出精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就应该否定吗?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来解答也是一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教师在预设时能充分估计预设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么这样的预设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问题由谁提出并不是关键,关键应在于提出什么问题,是否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能是因为以前满堂灌的事例太多,课堂上以有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就被视为洪水猛兽。满堂灌中教师只顾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需要根除。而教师提出问题,只要以学生的思维培养为旨归,就应予以肯定。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第2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帕斯卡尔作品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能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断片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断或格言。
重点难点:
1、思考帕斯卡尔在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
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人是什么?(学生讨论)
这是具备深邃思想内涵的哲学问题。今天让我们从[法]帕斯卡尔这里寻找答案。
二、作品小介
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思想录》原是帕斯卡尔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则仅有题目或提纲。书中并没有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三、整体把握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第10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四、问题探讨
(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可以重点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作者曾说过,可以想像人没有手、没有脚,然而,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4、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5、如何认识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大家收集有关思想的名言警句。(课前准备)
有些思想家的观点阐述的角度可能与帕斯卡尔所说不一致,比如:
罗素说:“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蒙田说:“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
确实,正如蒙田和罗素所说,历史上思想有时给思想者带来的不是尊严,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这是因为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
2、探讨:既然思想不能带给思想者尊严,为什么人类的思想者还要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顽强地思考呢?
提示:因为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六、总结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的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着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揭示两种相反的真理的关系,是帕斯卡尔思想的重要特点。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地论述了这一人的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七、布置作业
1、预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2、完成相关练习。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第3篇
预习学案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苇( )草 蔑( )视 卑( )贱
愚蠢( ) 纵( )使 禽兽( )
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3、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课堂学案
一、导入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溪滩,金灿灿的笑容。周围的东西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容易触景生情。
二、走近作家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毕生潜心学术和宗教哲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录》、《几何学的精神》等。帕斯卡尔,是在物理学、数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帕斯卡尔定理创始人,概率论创始人之一,物理学气压单位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他作为一个哲人的思考,却不被人们所熟知。帕斯卡尔的一生是天才而又短促的,他对科学的贡献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会被人永远怀念,而他超出神学范围之外以理性的思维研究哲学更是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无价的遗产。
三、背景介绍
帕斯卡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
四、文题指津
本文选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思想录》的第六编 “哲学家”。“苇草”即芦苇,文中将人的生命比作大自然中脆弱的芦苇,是为了表明生命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中是渺小和软弱的。但人又是有思想的,文题告诉我们:人,从生命、形体的角度说,是最脆弱的,像一根苇草;从思想的角度说,他却可以超越宇宙。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
五、研习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 指名学生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4. 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5. 怎样理解“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里两个“天使”和“禽兽”的意思相同吗?
6.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
7.总结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的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着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揭示两种相反的真理的关系,是帕斯卡尔思想的重要特点。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地论述了这一人的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六、美句品析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贾生能演绎出偷香的浪漫;李白的杯中酒能让他有无限的情思;曹雪芹的梦中泪能让他成就巨著《红楼梦》;多多少少的深闺女子为《牡丹亭》忧郁又痴狂。
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我会感叹“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那种潇洒;会惋惜宋代那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女词人;会感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豁然;也会怜悯那位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多愁善感的葬花人。
3.帕斯卡尔曾说:“我可以想像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课下练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脆弱 致理名言 步入正规 荒唐可笑
b.禽兽 无与伦比 忧柔寡断 分内之事
c.蔑视 深不可测 绵里藏针 粮食歉收
d.飓风 心猿意马 文过饰非 人间心酸
2.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然而即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b.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c.XX年金银彩色纪念币表面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和剥光、喷砂,使得币面着色细腻,色彩逼真,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d.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b.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的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的可悲。
c.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d.这款新手机的推出代表了一个手机新时代的开始,宽屏幕、移动电视、网络浏览、百万像素等等……预示了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标准。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并回答问题。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
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地愚蠢啊!
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
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
4.“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5.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6.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7.“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又是强调了什么?参考答案
预习学案
1、苇(wěi)草 蔑(miè)视 卑(bēi)贱
愚蠢(chǔn) 纵(zòng)使 禽兽(qín)
2、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3、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10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课堂学案
2.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3.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4.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5.第一处“天使”和“禽兽”是表示人作为高等动物没有天使那样完美,但他有思想故而区别于禽兽。第二处,“天使”于“禽兽”是人的内心愿望和实际行动的反差。人往往有的愿望,追求天使般的完美,但却常常不能摆脱欲念的支配,如禽兽般邪恶。
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
如前阵子一篇报道上写的:一个歹徒去抢银行,他拿刀对着一个孕妇,想以她当人质,威胁其他人员。可这时,孕妇正好临盆。或许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唤醒了那个歹徒内心的灵性之光,他不但放下了手中的刀具,还叫了车送孕妇去医院。可见,哪怕是邪恶的人,他的内心也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
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的一个突出例子是《巴黎圣母院》中的教父克洛德•孚罗洛。他原本是一个虔诚的教父,一个想表现为天使的人。但他却爱上了美丽的爱丝梅达拉, 因为她的抗拒而表现出种种邪恶,最后还致其于死地。
6.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课下练案
1.c(a.至理名言,步入正轨;b.优柔寡断;d.人间辛酸)
2. b
3.b (a.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c.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d.这款新手机的推出代表了一个手机新时代的开始,宽屏幕、移动电视、网络浏览、百万像素等等,预示了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标准。)
4.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
(由于思想,人类有了轮船飞机,由动物特征改制的雷达。这是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思想的结晶。而自然界中的其他类显然不能。aa制造了飞机,实现了人类上天的愿望,bb制造了潜水艇,实现了人类入水的愿望,由于思想,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了不断的拓展。)
同时,它又是有缺点的,卑贱的。
一种理解: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比如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北京市市长陈希同,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高深的思想,但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心中的欲念,贪污受贿,最终走上不归路。
另一种理解:思想的缺点在于想了却没用,问题无法解决。卑贱是与伟大相对的。(以这种理解为主,因为文章谈的是人是什么,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类是什么。我们谈家庭中的父亲是什么,而不谈父亲的眼睛鼻子。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而练习是应试的,我们还是以做到的答案为主。)
5.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6.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但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就像一则寓言写到的:一群蚕在吃桑叶。其中一只蚕突然停下来,它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吃桑叶?我吃了桑叶,长大了,结了茧,然后死了。我能不能不死呢?其他的蚕一直在吃,它却一直想啊想啊,只到最后饿死了。这只蚕会思考,因此它是伟大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悲的,最终它还是得死。思考却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它是可悲的。台风、洪水、地震、大自然的恶势力还是轻而易举得将我们毁灭。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想了却没有结论,这也正是思想的缺点。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7.“伟大的君主”是指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智慧,高于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没有统治权的,无法主宰大自然,主宰一切,因为人是苇草,非常脆弱和渺小,他是“失了位的国王”,是可悲的。“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第4篇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阅读文本,梳理文意,概括主旨
2.把握作者常识与重点字词
【预习及检测内容】
1.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 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注音听写
苇草 无与伦比 蔑视 荒唐 卑贱 愚蠢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并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 与作者、文本对话,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 生观。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5)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7)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 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来源:学_科_网]
[来源:网]
(8)拓展延伸
a.搜集关于思 想的名言名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b. 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达标训练】
大自然充满了哲理,只要细心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会,就能在其中 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写成文字,就会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尔说“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郭璞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同样是芦苇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诗意的象征,在帕斯卡尔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张弛心中又是什么样呢?
(生读《心中的芦苇》,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立意的妙处。)
心中的芦苇[张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 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子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决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 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分析】
[来源:网]
【布置作业】一根纤弱的芦苇,因为我们的审美视角不同,读出是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不就是人类思想的伟大之处吗?课后请同学们放飞思想,寻找自然中隐藏的哲理,并写成文字。
课后练习与提高学案
【 训练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演练场】
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一个偏见
钱钟书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譬如说,柏拉图为人类下定义云:“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可谓客观极了!但是按照来阿铁斯《哲人言行录》六卷二章所载,偏有人拿着一只拔了毛的鸡向柏拉图去质问。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那又何妨?
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惟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着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 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跟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
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人的声音胜过一切。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无数禽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来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鸣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乌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地向寂静来试锋口。但是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满。雄鸡引吭悠扬的报晓,也并未在寂静上划下一道声迹。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人籁已起,人事复始,你休想更有安顿。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嘈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清净。离兽风涛等一切天籁能和寂静相安相得,善于体物的古诗人早已悟到。《诗经》:“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下文就说明“有闻无声”;可见马嘶而无人喊,不会产生喧闹。《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雪莱诗里,描写啄木鸟,也说鸟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风瑟》诗云:“海声远且幽,似告我以静。”假使这个海是人海,诗人非耳聋头痛不可。所以我们常把“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
闹与热,静与冷,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在阴惨的地狱里,太阳也给人以寂寥之感。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叔本华《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节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已也是会闹的动物,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
1、结合“偏见可以 说是思想的放假”及从柏拉图、来阿铁斯和作者有关人的理解,说一说作者对“偏见”有何认识?(4分,1点2分)
2、为什么说“我们常把‘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6分,1点2分)
3、结尾为什么说“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1点2分)
4、本文语言诙谐幽默,含意隽永。试举例赏析。(6分)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参考答案[来源:]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及检测内容】
1.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 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思想录 》,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 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注音听写
苇草wěi 无与伦比lún 蔑视miè 荒唐huāng 卑贱bēi 愚蠢yú
[来源:网]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思考和脆弱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 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 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5)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明确】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明确】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 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7)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
【明确】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 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8)拓展延伸
a.搜集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投影:1、我思故我在。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3、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投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需求 )
【提示】生理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b. 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略
【达标训练】
【分析】 略
课后练习与提高学案
【附】参考答案
1、“偏见”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地、毫不掩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任何思维活动都有它的合理性,结论的正确与否,换一个角度说,都可能是一个偏见。
2、因为天 籁和人籁是有着本质不同;鸦鸣雀噪和莺啼燕语都是天籁,而人的喧哗声和一群妇女的说笑声都是人籁;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是远不能和不会产生喧闹的鸦鸣雀噪相比的,更不能和悦耳动听的莺啼燕语相比。
3、当你因为声音热闹,头脑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这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真实的表达;这样写和第一段“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想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①“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所谓有思想的人,无非是总是试图让自己的观点“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而少有真实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在诙谐中把你带进一个闪烁着哲理光彩的意境,处处都跃动着思辩的闪光。睿智而又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学者的气质,使人领悟到一种蕴藉隐深的冷隽。
②“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实实在在、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这句话幽默得亲切。然而,这是另一种偏见,它充溢着坦诚、真挚。可见,作者所爱不在于“边上的”或偏或正,而是“真实”!实实在在,痛痛快快地袒露出自己的、哪怕是“偏见”。
③ “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当我们反思人类的认识进程时也会看到,人们总是在面对相对的前提,人世间的多少概念还在相对中存在啊,这不就是真理的现状么?而这实在难免的“偏见”,正又显现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分野:真实,哪怕是偏见,也是一种美;虚假的中正,从来都是丑的。毫地遮掩的偏宕之论,却往往能“说透了人类一部分的要性” 。这话又来得多么辛酸。
④社会上,习俗、伦理,道德准则、政治流氓、党棍学阀,明明都是偏挚一隅,唯已唯利,却偏偏地要宣称自己“客观公平”和“中正”。真是“狗视着肉骨头的时候,何尝顾着旁边还有狗呢”,这话又来得何等尖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第5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3、把握文章主旨“人因有思想而伟大”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帕斯卡尔
(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从之一。
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给外省人》和《思想录》,前者常常被看做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帕斯卡尔有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指引人的力量在于他的心灵。
读《帕斯卡尔思想录》,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人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二、关于《思想录》
《思想录》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畅销四百年,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帕斯卡尔以其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三、课文理解
1、阅读课文,先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比作是苇草。所不同的是人能够思想。
2、理解第1节“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
说明人的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3、读第2、3节,作者为什么把人比作是苇草呢?
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
“然而…… 一无所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因果复句
人是高贵的,因为他有思想。
4、第2节理解
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5、阅读第3节,文中的“它”指代什么?“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又该怎样理解?“它”指代人的思想。
首先从空间上看,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无法填充”是指这种空间上的渺小和时间上的短暂都是人无法改变的命运。
6、为什么说“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也正因为空间上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其次,从时间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概括第2、3段主要写什么?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7、谈谈你对第4段的理解。
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
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8、阅读5-7节,为什么说“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因为思想伟大、独立、自由,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出奇的缺点”指什么?思想中的邪恶、欲念等。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1)使人由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2)使人高于万物,超越一切对手,成为万物灵长。(3)使人拥有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
思想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9、第9段为什么“认识自己是可悲的,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1)因为人是渺小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认识自己是可悲的”。
(2)人又是有思想的,所以“认识自己之所以可悲却是伟大的”。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10、第10段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与“可悲”“伟大”有何关系?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一栋破房子就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
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本身又正是他的优异性的最大的标志,因为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少东西,享有多少健康和最大的安适,但假如他不是受人尊敬,他就不会满足。他把人的理智尊崇得那么伟大,以致无论他在世上享有多大的优势,但假如他并没有在别人的理智中也占有优势地位,他就不会惬意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位,无论什么都不能转移他的这种愿望;而这就是人心之中最不可磨灭的品质。
而那些最鄙视人并把人等同于禽兽的人们,他们也还是愿望着被人羡慕与信仰的,于是他们就由于自己本身的情操而自相矛盾了;他们的天性来得比一切都更加有力,他们的天性之使他们信服人的伟大要比理智之使他们信服人的卑鄙更加有力得多。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是那样地显而易见,甚至于从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这一点来。因为在动物是天性的东西,我们于人则称之为可悲;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人的天性现在既然有似于动物的天性,那末他就是从一种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堕落下来的。
因为,若不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呢?人们会觉得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任执政官就不幸了吗?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已经担任过了执政官乃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情况就是不得永远担任执政官。然而人们觉得柏修斯不再作国王却是如此之不幸,——因为他的情况就是永远要作国王,——以致人们对于他居然能活下去感到惊异。谁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张嘴而觉得自己不幸呢?谁又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觉得自己不幸呢?我们也许从不曾听说过由于没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难过的,可是若连一只眼睛都没有,那就怎么也无法慰藉了。
11、本文想表达什么?你读完本文有何感想?
确立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蕴含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四、帕斯卡尔的苇草(读后感)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很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帕斯卡尔思想录》里最精彩的观点。
•帕斯卡尔发现的不是人的渺小,他发现的是人的高贵。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苏格拉底赤足走在冰天雪地里,思想让他忘记什么是耻辱和刑罚,被捕之后,他拒绝弟子的营救,从容面对死亡。孔子怀着远大的抱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然而他的呼号却无人理睬。叔本华和尼采生前也把自己献给了哲学,死的时候却十分寂寞。
其实那些能够在苦难与困顿的时代不放弃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的人。然而,他们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进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乱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用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弘忍在把衣钵传给慧能之前,对慧能说:“你是个贫贱的粗人,如何悟佛?”慧能答道:“人分南北,佛无分南北。”弘忍语塞,终授其衣钵。思想如佛,不分南北,不论贵贱。慧能一生贫贱,靠着高贵的思想,赢得了生前身后人们的喝彩与尊重。
有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有思想,思想就会带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得有多远。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