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太平天国运动(精简16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2周前

太平天国运动(精选16篇)

太平天国运动 第1篇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测 试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下列不属于洪秀全理论来源的是 ( )

  a.西方基督教义 b.农民平均主义 c.佛教思想 d.儒家思想

  3.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 )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 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7.1853年太平军西征,主要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统治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8.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促成这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 )

  a.拜上帝教宣传的平等自由思想对广大人民有很大号召力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太平天国政权始终严格遵循人人平等、平均的原则d.太平天国的战略指挥基本正确。

  9.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的出 (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10.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

  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

  11.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c.③④

  12.关于《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c.迫于形势没有实行 d.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4.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二.材料题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妖”是指什么?

  (2)“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事?

  (3)洪仁玕分析的天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出理由。

  (4)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bcd 6—10 bdcba 11—16 cbcbcd

  二.材料题

  (1)“妖”指清政府。

  (2)洋人助妖指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天平天国失败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4)启示: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或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 第2篇

  课标要求:了解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复习内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的悲剧

  复习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天朝田亩制度》

  复习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

  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的_________和_______空前激化。

  2.兴起发展

  (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________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2)壮大: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克________作国都。

  (3)全盛

  ①北伐:北伐军打到________,孤军深入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________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军事上达到全盛。

  3.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____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___。

  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________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

  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________,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________等。

  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_______的设想。

  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1)原因

  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

  ①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

  5.后期防御

  (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________总理朝政。

  (2)开展防御战

  ①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________大捷。

  ②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________打到上海近郊。

  ③湘军攻陷安庆,________就义。

  6.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合作探究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激励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xx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

  材料三: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问题: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1.

  2.

  3.

  材料四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问题: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1.依据“预习梳理”,整理运动的经过(要简单几句话说明)。

  阶段历史事件

  兴起

  发展

  全盛

  转折

  挽救危局

  失败

  2.天京变乱

  材料一 天王府图片

  材料二 1851年金田起义时,洪秀全已有姬妾十五六人,突围永安时“娘娘”增至36位。当上天王时设立三宫六院,老婆有88个。在穿戴装饰上。洪秀全追求华丽奢侈之风,其衣服的金纽扣和八斤重的黄冠堪称无价之宝。

  材料三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与内讧问题,那么,内讧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农民战争中能否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提示: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入手。)

  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天朝田亩制度》

  问题:结合课文和材料,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

  (2)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上的什么要求?

  (3)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4)据以上,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革命纲领?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2.《资政新篇》

  设问1:结合课文内容,说明《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再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设问2:结合课文内容,从内容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进步性:

  空想性: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失败原因

  设问:为什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早起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但是到最后却失败了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失败原因结合天京变乱、北伐斗争以及后期防御战中的力量对比来考虑;启示结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连线完成

  起义时代新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治国方案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担负任务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所属范围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知识检测:

  1.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2.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干的主张是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5.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6.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7.“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1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太平天国运动 第3篇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1)

  一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年,洪秀全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劝世良言》。于是,他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传教活动。这在他一生中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洪秀全一面劝人敬拜上帝,不拜祖先、邪神,不行恶事;一面于1845—1847年间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重要著作,创立了拜上帝教教义。这些教义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洪秀全反封建反清朝统治的思想。

  洪秀全阐述“皇上帝”是天上人间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人应该敬拜皇上帝,不拜菩萨邪神;一切妖神的代表是“阎罗妖”,“阎罗妖”是与皇上帝对立的,天下兄弟姐妹要共同击灭之;只有皇上帝才能称帝,人间君主不得称帝,历代帝王妄改皇上帝尊号是大不敬行为。这些内容明显地表现了他对人间君主的蔑视。他还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表达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他认为当时之世已处在“夜退而日升”的时期,要变“凌夺斗杀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突破思路

  本节课包括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三个子目,其中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但切忌面面俱到,以免冲淡本课的学习主题和重点。具体地说,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突破方式: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本部分内容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背景和前期的斗争过程,可以适当补充反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解析,从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原因;结合《太平军攻占永安图》和《北伐军进逼京津及清政府在京师附近布防图》,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斗争历程,从而明确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本目理论性强、概念多,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设计“《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的表格,让学生边讨论边填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理解两份文献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体现的阶级特色。

  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

  类别背景时间内容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斗争,可以结合《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击清军水师的场景》等图画,结合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主要斗争即可。至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学时要始终扣住两个问题进行处理: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历史回眸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1852年4月,太平军进入湖南。次年,攻克武汉三镇。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三次战役。由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面临严峻形势,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先后于1858年和1860年击溃清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但并未改变太平天国的被动局面。

  3.1861年,太平天国的重要军粮基地安庆失陷,使太平天国开始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4.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不久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两次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但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因果关系:

  (1)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掠夺人民,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深刻的影响,使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李秀成自述》记载了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的情况:“此时(1860年),嘉兴告急到苏省,谁知洋鬼领薛抚台(指清朝江苏巡抚薛焕)之银来攻青浦。该县守将周文嘉守堵,幸此将可嘉,不然,青浦失矣。周文嘉告急,不得已,六月中旬由省带领人马先救青浦,是日由省开舟,此日到浦,当即开兵。洋鬼出兵迎战,两阵交锋,自辰至午,鬼军大败,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口,得洋庄(是一种前膛旧式洋炮)一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余条,当解青浦之困,顺流破得松江,直引兵去攻上海。”

  合作讨论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次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结合教科书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思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连绵不断的起义”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强大的革命”和“大爆炸”都是指大平天国运动,“英国的大炮”是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这段话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断增加捐税,这些捐税和地主的盘剥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加之1846~1850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作为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加激烈。所以,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不为过。

  合作讨论2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依你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点?

  我的思路: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讨论题,首先要根据它们的文献性质和革命纲领性质,选好两者的比较点。从历史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集中代表了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主要表现在:《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二者的经济主张不同,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地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实践的产物,也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这也就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总之,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它符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合作讨论3

  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又史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为王,委以重任。

  结合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认识,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人采取上述做法的认识。

  我的思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新的生产方式尚未产生。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劳动者,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具有反抗剥削压迫、要求平等自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又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他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无法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的弱点。

  这里的材料就典型地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上述两重性:(1)“孔孟诸予百家妖书邪说”之书尽管蕴含着中国社会的“忠君”等传统封建思想,但它们仍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并不排除其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尽行焚除”既体现了革命性,也反映了狭隘习惯、保守性和自私性,必然破坏文化。

  (2)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固然具有天京变乱后巩固政权的需要,但却处处反映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浓厚和宗派主义倾向的严重。一定程度上说,天京变乱就是宗派主义的产物,此后的大封王爵只能是“饮鸩止渴”;大封的王爵大都是洪秀全的“兄子侄戚”,说明了家族宗派主义的日益严重。

  时空隧道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不同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一一《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偿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船,一夜能行七入百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风用力,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粗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单大利于商贾士民。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利。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所赖,失物则不致尽亏。

  ——《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王张的不同:(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废除封建私有制度,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如:材料一明确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提出财富公有、平均主义的产品分配方案,试图建立一个小农经济的王国。(2)《资政新篇》的主旨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如材料二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事业;准其自售产品,允许商品经济存在;鼓励科技发明并保护专利;主张设立保险机构,实际上是承认财产私有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并发展。所以,我们说《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却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和规律。

  时空隧道2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对外态度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以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谕英使文摘》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吾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一一—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太平天国作为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重大运动,其对外态度在前期和后期有所不同,这可以从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不同重要领导人的思想主张上得以体现出来。作为太平天国前期重要领导人的杨秀清,在1853年刚刚进入南京后,依然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不会有比地主阶级多高明的见识,对洋人的认识也只能从旧政权那里寻求借鉴。但作为一个新生政权的领导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他们敢于接受外国人访华,但却以天朝上国自居,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与杨秀清相反,洪仁歼虽然较早参加拜上帝会,但因为在香港生活多年,学习和研究过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对西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没有了天朝上国的自我满足,并有了学习西方的主张,即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地开放;外国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应该看到,无论是杨秀清还是洪玕,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现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

  一、选择题

  1 洪秀全在广两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是在 ………………………………(  )

  a.1851年   b.1852年   c.1853年   d.1854年

  答案:a

  2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  )

  a.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b.洪秀全决定定都天京

  c.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答案:d

  3 下列事件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的是…………(  )

  a.定都天京  b.西征胜利   c.进行北伐  d.天京突围

  答案:b

  4 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最终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d.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答案:b

  5 《资政新篇》的颁布是在 ……………………………………………………(  )

  a.1856年   b.1857年  c.1858年  d.1859年

  答案:d

  6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准许私人开办工业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d.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

  答案:b

  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答案:a

  8 “天京事变”中被杀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  )

  a.韦昌辉和石达开        b.杨秀清和韦昌辉

  c.洪秀全和杨秀清        d.洪秀全和石达开

  答案:b

  9 太平天国开始处于被动局面是在 …………………………………………(  )

  a.定都天京后         b.天京事变后

  c.安庆失守后         d.洪秀全病逝后

  答案:c

  10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击毙的西方侵略者不包括……………………(  )

  a.华尔    b.勒伯勒东   c.戈登    d.达尔第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密迪乐曾经连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达xx年之久。他随文翰访问(太平天国)天京以后,不久就返回英国。1855年10月1日,他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时说:“现在最好的下策无论是为着出入口商务的发展,或是为着基督教新旧教派的传播,西方国家只有一条稳当的道路可走,那就是:各自训令其驻华代表认真执行任由中国人自行处理中国事务的政策。……至于商业界,我不能不说,利用艾战某一方之软弱或恐慌,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袒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并将毁坏中国之工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切永久性的商业所必须依赖的。”

  材料二:法国和沙俄怕英国垄断中国沿海市场,因此迫不及待地叫嚷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咸丰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他要军机大臣通知曾国藩等总督巡抚“妥筹办理”,提出意见。曾国藩向咸丰皇帝建议:“应请饬下王公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俟其军克复皖、浙、苏、常各郡后,再由统兵大臣约会该酋,派船助剿。”

  材料三: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本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对宁波港的轰击开始了,连续炮击约5小时之久,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指出,法俄要求“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目的是什么?曾国藩对此持何态度?他为何持此态度?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目的:与英国争夺中国沿海市场。态度:既同意而又主张缓期联合。原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同意法俄帮助;但由于与西方列强又存在矛盾,对其存有疑虑,因而又主张等待列强控制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后再与之联合。

  (2)变化:从“中立”到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清政府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列强出卖民族利益,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

  (3)西方列强无论是“中立”还是支持清政府,都是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因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12 概括指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加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2)简要评价: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的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1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太平天国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二)太平天国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了。请按照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1)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加之自然灾害严重,这与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的起因基本上一样。②太平天国运动同历史上许多旧式的农民运动一样采用落后的宗教方式来动员和组织群众。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没有先进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领导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社会,这只是几千年来反封建的一种延续,并没有超出农民战争的范畴。⑤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组织形式沿袭了封建君主形式,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尖锐,这充分反映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2)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的兴起起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来是与历史上旧式的农民战争所不同的。②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些都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③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④从性质上讲,太平天国运动已属于旧式的民主革命的范畴。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有旧式农民运动的一些烙印,但因为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了。

太平天国运动 第4篇

  教材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并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势,不久天京陷落,中国历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本节课即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纲领、意义及教训。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本课

  【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

  【答】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担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总结过度】对,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但是它兴起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这节课我们去深入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原因及过程。

  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体会

  .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3.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首先从宏观上对课本有个大致了解,并构建知识结构,再提炼要点,快速记住主要历史事件。在学生快速阅读和记忆的基础上,用谈话方式解决并用课件演示出问题及答案要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设问】: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答】:鸦片战争后,一方面,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西方基督教传到中国洪秀全深受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

  【探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呢?拜上帝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目的是*清朝统治。

  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

  关系: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

  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的理论武器。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引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形势图”,教师并给予适当的解读:要求准确记住金田(起义地点)、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天京(正式建立政权)的位置;掌握拜上帝教活动的地区和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清政府就急于定都天京是否正确?

  要点:肯定说:南京是江南重镇,六朝古都,南京附近的东南一带,又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是清朝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地。因此,定都天京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给清朝封建统治势力是一个沉重打击,对各地人民反清起义是一个极大鼓舞和推动。同时,有了比较稳定的后方,避免了以往农民战争中常见的流寇主义现象。

  否定说:过早建都,助长了起义队伍内部封建等级思想、保守思想、享乐思想的滋长,为后来天京变乱埋下了祸根;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最终陷入被动并很快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的全盛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答】形势: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措施:为了巩固政权,*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结果:①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

  ②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③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江北、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用多媒体投放图表(一)让学生填表

  投放图表(一)

  措施

  目的

  时间

  将领

  意义

  北伐

  西征

  东征

  【过度】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在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即将来临,这就是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运动的由胜转衰。

  3.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和失败

  (1)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①.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

  (教师简述并投影)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

  ②天京变乱的经过:

  (教师简述天京变乱的经过,让学生简单了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③天京变乱的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度】(教师简单的陈述并用多媒体投出)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指挥军事防御A.再破江北大营 , B.三河镇大捷 C.再破江南大营D.李秀成;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 E.安庆陷落与陈玉成就义。1864年天京失守,标志着天平天国的失败.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①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②原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③教训: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投影图表(二)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

  兴起↓ 发展↓全盛转折失败

  ↑↓↗↖↓↑↑↑

  建国号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元气大伤政权覆亡

  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前期)与《资政新篇》(后期)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1)根源:【设问】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受双重压迫,土地高度集中,是产生的社会根源;明末农民起义已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是产生的历史根源;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自身局限是其阶级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是根本因素

  (2)内容: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过度】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分配方式又是怎样的。

  ①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探究】这里“天下田”是谁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要求?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答】“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

  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

  认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过渡】:(教师简述)《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②产品分配问题: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能否实现呢?

  (3)评价: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渡】: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绝对平均主义)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为什么?(超越了人民的觉悟)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过渡】: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1859)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①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突破了封建专制政体)

  ②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③文教: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文明生活方式

  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设问】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答】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先进阶级)这是根本原因,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评价:

  (教师要求学生把《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分析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进步性:这一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教师点明洪仁玕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代表农民阶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未能在农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影响;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加之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4)比较《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二者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是互相矛盾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第二,提出的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定都天京后不久,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在天京变乱后,处于衰弱时期。

  第三,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实践的产物,而是洪仁玕接触西方文化后的设想,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

  第四,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探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怎样的新的时代特征。

  【答】。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到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都受到西方影响。

  (3)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农民战争的峰

  (4)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5)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4.探讨作业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运动,洪秀全作为正面人物和农民革命家应予以肯定;另一种意见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认为洪秀全是一个“灾星”、“邪教主”、“暴君”。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洪秀全在历究竟起过什么作用?

  【思路】对于前一种观点教材中多有介绍;对于后一种观点,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来加以解释。对洪秀全的错误,我们应当正视,但要从当时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神化洪秀全固然是不对的,但鬼化洪秀全更加荒唐。因为那种把他贬斥为“邪教主”、“魔鬼”来全面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既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洪秀全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 第5篇

  教学目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教师指出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它有什么进步性?还有哪些不足?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推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太平军的西征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还举行了西征。西征军的主要对手是曾国藩的地主武装湘军。西征军最初在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在南昌、九江、汉口、汉阳、武昌等地战斗。1855年1月,太平天国为了加强对西征的领导,派翼王石达开到湖口指挥军事。石达开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力略的将领。在1855年湖口战役里,他指挥太平国战士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等鄂、皖、赣在片地区,巩固了天京,扩展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 第7篇

  教学目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教师指出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它有什么进步性?还有哪些不足?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推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太平军的西征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还举行了西征。西征军的主要对手是曾国藩的地主武装湘军。西征军最初在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在南昌、九江、汉口、汉阳、武昌等地战斗。1855年1月,太平天国为了加强对西征的领导,派翼王石达开到湖口指挥军事。石达开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力略的将领。在1855年湖口战役里,他指挥太平国战士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等鄂、皖、赣在片地区,巩固了天京,扩展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8篇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称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后来,太平军攻克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推翻清朝的统治,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接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传教活动;金日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2.思想教育:①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行不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金日起义和《天朝田亩制度》。

  ②难点: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行不通的。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答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然后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板书)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板书)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的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各地起义此伏彼起。从1840年到1850年的十年间,全国发生了100多次农民起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2.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大字和小字,并落实相应的知识要点。然后,继续讲)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广西传教。沿途的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光凭外国的上帝是难以打动中国的老百姓的。于是,他们俩决定分头进行活动。1844年11月,冯云山来到桂平县紫荆山区传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活动的大字和小字人洪秀全离开广西后,回到老家,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等重要文献,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洪秀全也来到紫荆山区,与冯云山共同开展革命活动。拜上帝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经过长期酝酿,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教领导核心形成。其成员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

  正当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的时候,广西连年灾荒,起义烈火燃遍各地。洪秀全预感到革命高潮已经来临,就命令各地拜上帝教会员到金田村集中,准备起义。

  3.金田起义(1851年 1月 11日)(板书)

  1850年农历腊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7岁生日。冯云山、杨秀清等人率领着全体拜上帝教会员来给洪秀全祝寿。洪秀全接受祝贺后,接原计划让全体会员到金田村的韦氏宗祠门前集合。

  (出示《天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结合该图和教材《金田起义》插图讲)在金田村韦氏宗祠的门前,一队队战士手执大刀长矛,男女分营排列,虽不十分整齐,可个个精神抖擞。在一片欢呼声中,洪秀全登上韦氏宗祠门前的高台,昂然站立在黄绸大旗下。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站在他的两边。洪秀全举起右手,庄严地宣布:“今天拜上帝会正式起义了!我们要推翻腐败的朝廷,让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我们的国号就叫太平天国,我们威如猛虎的雄兵就叫太平军。”顿时,四周的太平军战士爆发出了“杀妖”的呐喊,这声音震撼了紫荆山麓。

  4.永安建制(板书)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称天王。后来,太平军攻占永安(指图)。在此,洪秀全制订了官制。(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永安建制的内容和意义)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l.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板书)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继续北上。在进攻全州时,冯云山不幸受伤,至蓑衣渡时牺牲。在攻打长沙时,(指图)萧朝贵也不幸殉难。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了武昌。(指图)、一路上,他们杀贪官恶霸,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因此,沿途的农民纷纷加人太平军。太平军人数迅速发展到50多万人。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和《太平军挺进南京》插图讲)1853年2月,太平军分水陆两路,顺江东下,向南京挺进。陆路由胡以晃等率领,水路由杨秀清等指挥。江岸上战鼓咚咚、马蹄得得;江面上风帆旌旗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沿途清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大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兵临南京城下。

  在攻打南京城的日子里,附近人民给太平军以极大的帮助。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人们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为太平军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慰劳品。在人民的支持下,太平军经过12天的激战,攻克了南京。他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提问)太平军从永安北上,不到一年就打到南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的政策、纪律;人民的支持;清军的腐败无能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2.《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指导学生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然后指出)这个制度规定:将土地按产量分为好坏九个等级,好田、坏田互相搭配,不分男女,凡16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均等地得到一份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在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基础上,这个制度还规定:农民的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需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谷物。(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关于太平天国钱币的插图,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引用的《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原文)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个农民,都能在分散的小农基础上,永远保持一份平均财产,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组织学生讨论: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在评价一个制度或政策时,应从它实施的目的和内容,看它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具有哪些积极作用或意义;有什么局限或不足等方面进行考虑。《天朝田亩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曾提出“均贫富”、“均田”等主张和口号,但是像太平天国这样提出如此具体而完备的解决土地方案,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使得农民的斗争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然后教师指出)第一、当时太平天国尚处在清军的围攻之中,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军事上打退敌人的围攻,不具备开展如此细致工作的条件。第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也是不够完善的。如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绝对合理;它规.定按现有人口分田的办法,却未考虑到死后还田的办法等。第三、如果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使每家农民都绝对平均地保有一份土地,每年收获所得又只能留下仅够维持生活的份额,那么,农民拿什么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又如何向前发展呢?另外,这样做也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的内容,然后教师指出)这是广大妇女投身革命、英勇战斗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太平天国保护妇女、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1954年在浙江绍兴发现了两张称作“合挥”的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指导学生看教材的有关插图)。这足以证明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执行的。那些提高了社会地位、摆脱了买卖婚姻枷锁、摒弃了缠足恶俗的妇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了太平天国的土地上。(指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妇女服饰》插图)

  三、北伐和西征(板书)

  1.太平军的北伐(板书)

  (在投影幕上出示:①简答太平军北伐的时间、目的、领导者、进军路线。②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文字和插图后,作出回答。)

  2.太平军的西征(板书)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讲)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举行西征。西征军一路杀敌,很快就攻占了安庆、湖口、武昌等地。在进军湖南时,他们和曾国藩的湘军交上了手。(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内容后,指出)曾国藩率湘军攻打驻在长沙的太平军,被太平军打得大败。后来,湘军进行疯狂反扑,西征军连连失利。

  在西征受挫的危急关头,杨秀清立即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军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湖口大捷的文字和插图。然后指出)湖口大捷后,西征军重新攻占武昌;又占领江西50多个州县城。太平天国进人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小结)(利用课前提示小结全课内容,指出要求学生记住的年代、地点、人名、词语)

太平天国运动 第9篇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安排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比较大,但整个教学安排时间紧迫,以1课时为宜。教学中,应尽量精简,运动过程不宜细讲。(韩燕老师将本课作为师范课在无锡南片进行展示,可做参照)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a、复习导入法:回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内容,思考鸦片战争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并深入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面对清政府的压迫和侵略者的欺压,你准备怎样干些什么?

  b、提问导入法: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c、韩燕老师的做法:史料分析导入法(看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如何)

  二、新课讲授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兴起是诸多因素促成的。通过文中小字部分介绍,不难看出它与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过渡)

  【课件显示】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韩】: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

  强调:分析应该结合19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国内背景展开,特别要指出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

  【师】: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那么大家知道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为此他做了哪些准备?

  【课件显示】:应作一定的分析说明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

  道觉世训》

  3、革命的准备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

  出来。

  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设问】:为什么运动首先爆发于广西?洪秀全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何如认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相互关系?(本部分内容如来得及可进行适当展开,一般不做要求)

  【课件显示】:(二)前期斗争

  《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师】: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在投影屏幕上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指导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师加以补充与修正。地理课代表画图)

  【课件显示】: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措 施

  目的

  时 间

  将 领

  意义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本部分内容应控制为3分钟左右时间,使学生有直观印象即可)

  (☆陈校长听韩老师课后意见:是否可把本部分内容以故事形式讲述,避免枯燥)

  【师】: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课件显示】: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

  (☆韩老师把本部分内容放到后面讲述,先完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讲授)

  1、内容:

  【师】:《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略。

  (☆强调:此为本课最难理解之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观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充分利用书中各种信息,启发学生思维。)

  【师】:《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首先,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20页材料)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⑴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师】: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师】: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

  【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

  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师】: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课件显示】: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答】:略,可引导学生就其弊端发言。

  【师】:很好,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又可得出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一顶的局限性。

  【课件显示】: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师】: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课件显示】:(二)《资政新篇》(1859)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学生回答并总结,不宜“纠缠”,点到为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内容: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师】: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师】:然而,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课件显示】: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讲述杨秀清被韦昌辉杀害、洪秀全借机杀掉韦昌辉,石达开受猜疑率部出走的故事,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师】:太平天国发展到顶峰之时,集团内部为什么会发生变乱?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天京变乱的经过(略)

  3、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师】: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课件显示】(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师】: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略)

  【课件显示】(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课件显示】(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师】: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xx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师】: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事例是?结合书中48页、49页小字阅读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西方殖民国家对此做何反映?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师】: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原因

  经过

  评价

  兴起

  高潮

  转折

  失败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变乱

  重建领导核心

  三河镇大捷

  《资政新篇》

  安庆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探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一:关于洪秀全建都天京的得失。

  大致有三派论点:①正确说。茅家琦等认为,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一路都是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定都天京后,转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处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因而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②错误说。牟世安等认为,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以后,应以全部军事力量北伐,沿途发动农民起义,进攻北京;从当时的阶级关系和历史特点来说,进攻并占领北京是很有把握的。而定都天京,是丧失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使保守的战略代替了革命的战略,故建都南京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南京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它的保卫问题和粮食问题经常成为革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而,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③两重性说。王庆成等认为,建都天京是革命性和保守性互为表里。从积极方面看,军事上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从消极方面看,则助长了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导致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课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4)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 第10篇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篇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xx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央视热播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通过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从分析矛盾入手解决问题。)

  (二)准备工作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金田村。)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让学生分析得出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5.永安建制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永安。)

  永安封王表

  称号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

  人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6.定都天京

  (从太平天国形势图,找到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7.军事全盛

  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二、治国方案

  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时间

  目的

  内容

  评价

  (学生从书本上找到并总结,并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意义)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资政新篇》的提出和内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教材从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介绍《资政新篇》的内容。《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

  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教材指出它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要指出这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变乱的原因。

  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洪秀全日益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父子公孙同显权”之中。天国上下制定了繁缛森严的等级制度,昔日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朴素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这种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不仅破坏了当初领导集团之间、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导致领导集团个人权欲的恶性膨胀,最终酿成天京变乱。

  2.天京变乱的经过及影响。

  有关天京变乱的经过,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到讲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变乱过程,教师可分步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学生讲解。

  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1)力量受损: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2)形势危急: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3)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提问)面对太平天国此种局势,假设你是太平大国的领导你会如何采取军事行动?

  此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任何回答不给予否定,因为一旦予以否定,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

  (1)解天京之围

  ◆再破江北大营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

  ◆三河镇大捷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

  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再破江南大营 1860年 洪仁玕 陈玉成 李秀成

  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时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2)向东拓展,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

  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太平军未能击退湘军,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

  ●(提问)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与前期的斗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回答)纵观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与前期相比总的特征是始终处于防御的阶段。无论积极的还是被迫的,都与前期军事斗争目的有了本质的区别。这些斗争,(1)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天京的上游和江浙一带。(2)从军事力量来看,既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合作战,又有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陈玉成主要在天京上游地区作战,李秀成主要在江浙一带与敌周旋。(3)从作战对象看,有同清军的作战,也有同湘军等汉族地主武装的作战,还有同外国侵略军的作战。同学们在归纳时,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予以概括,以使知识条理化。(4)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中,太平军遇到了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过的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

  4.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陷落, 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

  1861年,曾国藩统筹苏浙皖赣四省军务分三路进攻太平军。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如铁桶一般。天京城内的将士与清军打持久战,由于太平军的顽强抵抗,使湘军久攻不下。到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守城的太平军高呼:“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与天王府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大屏幕展示)

  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戎行者所未见。……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搏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就如同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好像亲眼看到太平军的将士们与天王府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

  ●这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在教材中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历史功绩等。

  (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教师授课此内容,教学方法与对教材的处理深度,都应视任教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而定。在学生学业水平较一般的班级,可采取以教师分析为主,允许学生插言补充,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维。在学生基础较好,学生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在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性质特点、历史功绩诸问题时,教师都须始终注意扣住下列两点: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抓住这两点来分析其成败,。

  ●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所不可克服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所导致。定都天京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成员,已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起义初期朴素的平均、平等思想,代之以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兴建豪华王府,制定森严的等级制度,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和致密于繁缛的宗教义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其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还未诞生,产生于外商企业中的无产阶级人数极少,远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总之,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尚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即使太平天国胜利,也只会演化成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第三,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观点的正确,也只能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既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又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这充分说明近代的农民阶级已完全不同于古代的农民阶级,他们不仅是先进的阶级,而且完全有能力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近代的农民阶级与古代的农民阶级一样都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小生产者。他们具有相同的阶级属性和特点。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完全是时代之使然。脱离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的农民战争绝无本质之区别。

  至于《资政新篇》的提出,我们除了了解时代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提出者──洪仁玕。1852年发动起义失败的他,辗转来到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香港。在那里,他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加上身边环境熏陶,已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此时的洪仁玕已不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较为准确地说他应是一个初步资产阶级化了的农民,他的思想已不再完全代表农民阶级。因此,我们决不能以他来作为代表去比较近代农民阶级与古代农民阶级。更何况《资政新篇》迫于当时形势,根本就未实施。退一步讲,即使《资政新篇》在天国得以推行,亦会大打折扣,面目全非。因此,我们认为它的提出,反映了强劲的资本主义世界潮流的影响。

  【本课小结】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提出问题】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看书,让他们从中提出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篇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一)教学重点: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

  (二)教学难点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易错点】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

  ①金田起义

  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c.概况: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

  ②永安建制

  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

  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c.意义: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易错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易错点】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

  ①北伐

  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c.意义:北伐军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北伐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易错点】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易错点】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②西征

  a.概况:西征军边疆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同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进军江西,迅速占领许多州县。

  b.意义: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例题: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c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颁布时间:1853年冬。

  2.主要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3.土地分配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4.产品分配

  ①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远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5.评价

  ①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②进步: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总结】《天朝田亩制度》是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这里要从两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因为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愿望,所以它实际上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希望这个政权能够维持并长久下去,所以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很高。但又因为它在产品分配方面主张留足口粮后其余要全部归“圣库”,又损害了农民的小农阶级的属性,即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天朝田亩制度》调动的是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易错点】《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性质。

  例题: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c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①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②概况:1856年秋,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日辉又被处死。接着,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犯忌,率领精兵负气出走。

  ③影响

  a.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b.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最后被清军杀害。

  2.重振国威/振兴努力

  ①军事上:暂时稳定了天国局势。

  a.洪秀全提拔了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

  b.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全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c.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②政治上: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

  3.资政新篇

  ①提出: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②内容

  a.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开设新式学堂。

  ③评价

  a.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b.局限性: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易错点】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首要目的是: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易错点】《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易错点】《资政新篇》没有施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问题】《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

  1.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9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是,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

  2.客观条件:环境紧张,无暇顾及。

  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客观原因。

  3.直接原因:没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

  《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这是其未能实现的又一重要原因。

  4.天京陷落

  ①背景

  a.1860年,李秀成与陈玉成等又攻破清军驻扎江南的大营。

  b. 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c.趁太平军东线用兵之机,湘军攻陷安庆,天京推动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病逝。

  ②陷落:1864年,太平军将士同围攻天京的湘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③评价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

  b.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1856年天京变乱。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与崩溃。

  【易错点】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易错点】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例题: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 ,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d )

  ①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 ②太平天国政权已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例题: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c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例题: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 )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c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c.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 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例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b )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例题: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c )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

  【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新特点是指以前农民起义没有的特点,如果以前有,就不能称之为新。而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包括新功绩)主要是指外国侵略者或者与西方列强有关的。因为以前的农民起义绝对不会遇到外国侵略者并与其发生政治、经济、思想或者军事接触与冲突的。所以,只要涉及到太平天国与外国侵略者或者是与西方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军事接触或者冲突,都称为新特点。

  1.背景不同:以往农民起义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以外,还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

  2.发动形式不同:过去农民起义也有利用宗教发动的,但都是中国自身的宗教,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

  3.思想不同: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真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载了农民阶级局限性。

  4.情况不同:太平天国与外国人交往上有鲜明特征。太平天国领导人主张与外国人平等交往,但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过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新情况。

  5.任务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6.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7.组成部分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上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记忆方法:背景形式思想情况,任务结果组成。

  【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它们力量的弱小。

  ①经济上,农民阶级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的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组织上,农民阶级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就说明了这一点。

  具体来讲:

  ①农民阶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

  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头了革命前程。

  ③战略上失误,太平天国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外部原因: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问题】在正确评价农民战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农民反抗斗争中落后的一面。

  【问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比较: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都是农民阶级颁布的。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互为相反。或说是互相矛盾的。

  3.《资政新篇》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原因如下

  ①经济主张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

  b.《资政新篇》提出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实际上主张发展私有制。

  ②代表趋势不同

  a.《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点

  不同点《天朝天亩制度》《资政新篇》

  产生的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主张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

  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映的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从上面的比较可看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比起《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的轨迹。

  【问题】评价历史事物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坚持辩证法全面的观点。同为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在正面评价时,我们侧重于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的革命性,而《资政新篇》则侧重于评价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另外也要注意二者的关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问题】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们身受双重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尖锐。

  b.历史根源: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也只能是对“男耕女织”的理想追求。

  ②性质:是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

  ③评价及认识

  a.革命性

  a.它主张废除几千年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按平均的原则分配农民土地,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

  b.空想性

  a.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

  b.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2.对《资政新篇》的认识

  ①原因

  a.社会根源:太平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

  b.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c.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②性质:《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在后期由洪仁玕颁布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

  ③评价

  a.革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b.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c.空想性

  a.理论上: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b.实践上: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d.局限怀:没有认清列强的倾力本质。

太平天国运动 第13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 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 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篇

  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作用。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进行自主学习。采用信息压缩法来学习和记忆太平军进军路线。采用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学习北伐、东征和西征,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比如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失败原因,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如果有人问:当今困扰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三农”问题。的确如此。曾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几千年来的农业税从此被废除。让中国农民看到了希望,倍感欣慰。如今的农民是幸福的。可在150多年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们的命运就十分悲惨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新授内容: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设计思想:将太平天国运动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突出它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点。它是时代的产物,以便学生准确地理解运动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资料回放》思考: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②教师总结归纳,结合历史大背景,深层次挖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另一方面,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丝毫不管灾荒连年,借端进行搜刮,加重了农民负担。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简单了解洪秀全的身世、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及其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②结合[学思之窗],指出:“拜上帝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剥削、压迫的强烈愿望。它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建立人人平等无私的大同社会的渴望,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尽管它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但它具有中国农民运动的宗教特点,体现了时代特色。3.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情况。出示动态《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师生共同归纳太平军进军路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武宣东乡(洪秀全称王)──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南京,定都天京。(目的:提炼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4.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天京变乱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天京变乱的原因和经过。设疑:为什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脱离群众、贪图享乐、争权夺利?从而引出天京变乱发生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因袭了封建君主制,出现封建化倾向。这说明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2.领导核心的重建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清政府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此时,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并封为英王、忠王,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新的领导核心形成,开始了积极防御。3.积极防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太平天国防御作战简表。

  军事行动 作用(影响)

  破江北大营 天京、安庆转危为安。

  三河镇大捷 陈玉成、李秀成相互配合,天京暂时稳定。

  再破江南大营

  东征苏南 天京根本解围;李秀成乘胜打到上海近郊,沉重打击了清朝(特别是经济方面);打败了“洋枪队”,肩负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安庆保卫战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4.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失败了。但不像其他农民运动那样,它给我们留下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设计思想:这部分内容如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直接教学,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故而提供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感性材料),通过层层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得出理性的结论。既能解决重难点,教会学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引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引自《天朝田亩制度》结合课文和材料,请回答:(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2)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分土地的愿望。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分析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指出:太平天国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地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制度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行空前猛烈的扫荡,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3)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不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小生产者。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归纳起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这就是我们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2.《资政新篇》(1)内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书中还论述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说明英、法、美等国正是由于发展资本主义才走向富强的道理。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为什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早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但到最后却失败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②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的功绩却不可抹杀。2.历史功绩: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双重性质;(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和“资料回放”,分析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性);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拓展升华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王朝的更替,这些王朝的兴与衰不少都和农民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周期定律”,从本质上看就是由农民问题而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亦是如此。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有人说:读不懂中国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任何一个政权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真正地解决和处理好农民问题。从历史的启示看今天的“三农”问题,同学们又有什么认识,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这个问题留待同学们课后思考,分小组写一篇小论文。

  课改沙龙本课教案设计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首先,设计者紧扣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确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为教学重点,对太平天国的分析、评价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作用为教学难点。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将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与合作性探究学习相结合,凸显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资料分析,教会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而列表归纳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最初的导入和最后的拓展与升华部分,联系了现实中的“三农”问题,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体现出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关于本课设计,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仅供参考:(1)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从教材中寻找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本课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教师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的重点应放在提炼“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的史实”上,如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突出时代背景)、《天朝田亩制度》(新水平)和《资政新篇》(新特点)、抗击外国侵略军(新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限性的史实。”如太平天国毁坏偶像和非儒删书、天京变乱等。(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在教学中可以对两个革命纲领进行比较。具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①多媒体展示资料:材料一: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可以精细花草,开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②提出问题:依据材料,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点。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④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它试图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从本质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只是农民运动的纲领,它否定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违背了历史前进的潮流,带有一定的落后性。《资政新篇》虽然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文献,但没有能够实现,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尚不具备这种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3)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实不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实行经济平等的愿望。他规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反应绝对平均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体现在: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的平等和平均的愿望纲领化和法律化。

太平天国运动 第15篇

  教学目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教师指出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它有什么进步性?还有哪些不足?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推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太平军的西征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还举行了西征。西征军的主要对手是曾国藩的地主武装湘军。西征军最初在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在南昌、九江、汉口、汉阳、武昌等地战斗。1855年1月,太平天国为了加强对西征的领导,派翼王石达开到湖口指挥军事。石达开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力略的将领。在1855年湖口战役里,他指挥太平国战士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等鄂、皖、赣在片地区,巩固了天京,扩展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第16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

  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包含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两方面的内容。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带有时代的特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参阅p46《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在下面用箭头表示先后攻占地点: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长沙(未克、萧)——岳州——武昌(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伐、东征、西征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归纳下表,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类和比较知识的能力。

  军事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 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2、 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

  (1)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

  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

  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

  (1) 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2)评价:

  《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设计(精简2篇)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设计(精选2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设计 第1篇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程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新人教版(精简2篇)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新人教版(精选2篇)《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篇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精简2篇)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精选2篇)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

挑战教皇的权威(精拣3篇)

挑战教皇的权威(通用3篇)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篇  第14课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精拣12篇)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通用12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篇  xx高考历史必修1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