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精选2篇)
第18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篇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提问】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的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战后西方国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
1、经济恢复和发展 2、促进社会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1、政府干预——宏观调控 2、企业改革——微观调整
3、福利国家——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阅读思考:
1、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调整中,放弃什么?接受什么?采取什么?
2、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有哪些?(3条)
3、国家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4、“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分别指什么?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思考:
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有何不同?
分析p123的图表,回答旁边的问题。
制定经济计划有何好处?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有何区别?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但其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和指导,所以戴高乐说过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他们之间具有一种互补性。
3、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和影响
利:避免盲目生产,保证生产社会性。
弊:经营不善,效率低下。
阅读思考:
1、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大,什么组织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份公司
2、什么是人民资本主义?有何影响?
3、经营者革命是什么?有何影响?
4、找出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关键词?股票分散化、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二、企业的微观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背景: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含义:股票分散化
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
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结合课本知识,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德国的西门子公司,1996年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公司。 美国的股票总值中,占90%的居民只有11%的股票,而10%的最富有者占了63%的股票。小股东虽有权参加股东大会,但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影响:(即:股票分散化的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有利企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2、“经营者革命”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评价: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知识链接: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
阅读思考:
1、什么是“福利国家”?(概念)
2、社会福利制度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社会福利的资金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4、社会福利的种类?特点?最早的福利国家是哪国?
5、福利制度的利与弊?
6、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两次)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是指私人企业生产物质产品,而政府则提供旨在提高文明和文化水准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包括社会保险、卫生保健、住房建筑、教育、文化活动等内容的国家。 一般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成了“福利国家”。
2、福利制度的特点
3、福利制度的影响
基本结论和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人类社会发展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要吸收学习各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材料二: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就如何建立有效福利制度的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①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②社会福利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发展。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思考】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录和“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格回答问题)
【总结】表现: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分析总结】第一、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第二、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第三、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第四、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投影】“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繁荣的东京银座街头”
【思考】各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有何不同?
【总结】欧洲侧重于第一种方式,日本侧重第二种方式,美国侧重第三种方式。
【探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投影】“黄金时代”英国、联邦德国、美国三国财政赤字增长的状况
【总结】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弊:财政赤字增长过快,国家债务负担沉重。(点明:计划能补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他失去优点,所以当今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投影】资料:
【思考】持股人数的不断增长说明了什么?(股票的分散化)
【解说】随着股票的分散化,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已经不存在,企业的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普通公民都是资本家,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请结合课本知识,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总结】错误,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思考】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变化?为何要改变经营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应回答内容)
【总结】随着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所以现代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由经理控制,这实质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讨论】经营者革命的影响?
【分析总结】第一、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二、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中间阶层”,有“金字塔型”变为“枣核型”。第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投影】资料: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
【思考】1、西方福利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福利制度?2、这种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3、实施福利制度有什么消极与积极影响影响?4、西方福利制度实质上是什么?
【解析】以上三点措施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四、“黄金时代”的出现与结束
【投影】
【讲述】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1973年经济危机出现后结束,开始进入了“滞胀”时期。
【阅读】课后的知识链接
【探究】“黄金时代”的出现和结束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三、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自我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小结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现了经济发展。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它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70年代后,“滞胀”出现。
第18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2篇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解读】
应把握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特点与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考试大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梳理】
一、表现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 的教训,放弃了 的传统,接受 ,采取了利用 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
①实行 ,建立 ;
②制定 ,指导经济发展;
③采取 、 以及利用 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 ,保证了生产的 。
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 、 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 的发展和 的扩大, 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 拥有,呈现 的趋势。
3.影响:起到了缓和 和 的作用,反映了 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 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
1.背景:企业生产 的增加和 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 才能和 知识。
2.表现: 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 和 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 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
2. 内容:
①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②福利种类:主要包括 、 、 和 等。
3. 特点:
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覆盖面广, 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 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的趋势。
5.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 ,扩大了 。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20世纪 到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 ”,避免了象1929—1933年那样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年,发达国家出现“ ”现象,被迫调整政策,减少 ,出售 ,削减 ,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思维拓展】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走进高考】
例1.(广东文科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题眼:“新变化体现在”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结论:选a
例2.(上海历史)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 二战后,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故选a。
例3.(xx年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d.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例4.(08重庆卷,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隋炀帝仍然征兵,并亲自帅兵出征高丽(今天的朝鲜),死亡的人数众多。贞观即唐太宗,此时由于洪水,唐太宗发布诏令,进奉的财务减少,受灾的地区赋役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说明唐太宗重视民间疾苦。这是因为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面对水患时的态度,在面对水患时,清朝统治者对百姓漠不关心,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材料三说明社会动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起义反抗清朝统治。第二问需要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重在回答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天朝田亩制度》重提倡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资政新篇》中关于兴办保险事业、医院和慈善机构等都是关注民生的措施。
(3)材料四说明美国1933年,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开始了“福利主义”试验。英国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美国社会的福利改革主要措施在于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这样的专门机构。改革关注民生,使得民众安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根据材料的核心内容: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安全和发展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回答要点要结合人民生活来回答,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
答案要点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美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 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有①个人缴纳②国家补贴③企业缴纳④社会募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4.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5.“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 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6.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7.下列关于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股票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c.普通职工拥有股票 d.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8.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b.生产的停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c.生产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且两者同时并存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生产的停滞
9. 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0. 1967年,英国政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实行“经营者革命”
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
11.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12.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c.加剧了资本家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
13.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②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 ④社会福利基金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美)金德尔伯格写道:黄金时期从1945年或1950年开始,持续了1/4世纪,堪称美国
在经济问题上的显著地位无可挑战的时期之一。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下列有关该状况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 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c.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d.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
15.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这些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象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予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 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 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 拿 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 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 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 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回答:
(1)据上表分析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
(2)英、法两国在二战后都推行了国有化浪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提出了哪些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4)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日本的这一经济模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bbca dacca 11-15. cccba
二、非选择题:
16.
(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
主要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17.
(1)邮政、铁路、航空运输和电力这些行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英、法、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国有化的程度高。
(2)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复兴、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国有企业私有化,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由亏转盈。
(4)政府。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5)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