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精选13篇)
离子反应 第1篇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 固体 、KNO3固体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刚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 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强
弱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 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 、BaCl2 、NaHSO4 、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HCl=H++Cl- KCl=K++Cl- 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 电 解 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 弱 电 解 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 (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1 习题四
离子反应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1][2]下一页
离子反应 第6篇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问]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
[引入]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板书]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实验]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设问] 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演示动画](Ba2+ + SO42- = BaSO4↓)
[板书]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板书]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讨论]“Fe +Fe3+ =2 Fe2+ ”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回答]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小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 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设问]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讨论] 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讲述]上述Ba2+ + SO42- = 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 +Cl— =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设问] HCO3— +OH— =CO3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小结]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H2O ,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 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练习]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 + 2OH- =Cu(OH)2↓ 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2、3 习题二、三、
离子反应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 第8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和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
[学生总结]2.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有明显的现象。
4.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离子反应 第9篇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指导阅读]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提问]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回答] 离子浓度减小。
[板书]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练习]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 (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Ba2+ +H2O +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2Fe3+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H2O
[板书]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讲述]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板书] 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练习]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 (2)CO32-+ 2H+ =H2O + CO2↑
(3)Cu2++2OH—=Cu(OH)2↓ (4)Zn + 2H+ =Zn2+ +H2↑
[过渡]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讲述]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练习]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HS-、Cu2+、Cl- B HS-、Na+、OH-.K+ C K+、MnO4-、Cl-、H+
D H+、Cl-、Na+、SO32- E K+、S2-、Cl-、Na+ F K+、SO42-、SO32-、H+、
[拓展]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布置作业] P19习题五、六
离子反应 第10篇
学习目标
1.理解和发生的条件。
2.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能正确判断物质间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常见的一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活动
1. 根据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AgNO3 + NaCl =AgCl↓+ NaNO3
CaCO3 + 2HCl =CaCl2 + CO2↑ + H2O
Mg(OH)2 + H2SO4 =MgSO4+ 2H2O
2. 讨论:举例说明为什么 “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3.阅读课本30—33页,听老师补充讲解后,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条件或实质。
类型
举例
条件或实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难溶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浓度改变
离子浓度改变
1. 列举一些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例子。
2. 讨论: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说明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例:HCl、H2SO4、HNO3、NaOH、KOH、Ba(OH)2、Ca(OH)2、NaCl、K2SO4、AgNO3、CuSO4等;多元弱酸根离子:HCO3-、HSO3-、HPO42-、H2PO4-、HS-等。
此外都用(分子式)化学式表示。例:H2O、弱酸H2CO3、H2SiO3、CH3COOH、HCN、H2S等;弱碱:NH3·H2O;不溶性碱:Cu(OH)2、Fe(OH)3、Al(OH)3、Mg(OH)2、Fe(OH)2、Zn(OH)2等;不溶性盐:AgCl、CaCO3、FeS、BaSO4、CuS、ZnS等
二看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反应才会发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用“=”连接,生成沉淀、气体的用打“↓”“↑”符号。
三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有些反应虽然实质上属于离子反应,但由于不是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即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四看生成物或反应物是否有微溶物。微溶物是生成物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物是反应物的稀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是浊液或固体用分子式表示。
五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同时守恒。
六看产物中是否有多种沉淀或沉淀与弱电解质生成。
2.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问题。在同一溶液中,几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若离子间能生成难溶物则不能共存,如 与 、 、 、 、 等不能共存, 、 与 、 、 、 、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则不能共存。如 与 、 、 、 、 、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不能共存。如 与 , 与 、 、 、 等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一般地说典型的氧化性离子(如 、 、 、 等)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如, 、 、S2-(HS-)、 ( )等]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评价】
一、选择题
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 -+ 2 H+ =CO2↑+ H2O
B.金属铁放入稀盐酸中 Fe + 2H+ =Fe2+ + H2↑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Fe3+ + 2Cl-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 MnO2 + 4HCl =Mn2+ + 2Cl- + Cl2↑+2H2O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NO3-、OH- B.Mg2+、Na+、Cl-、OH-
C.Na+、H+、NO3-、CO32- D.Cu2+、Fe3+、Cl-、SO42-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用稀硫酸清除铁锈 Fe2O3 + 6H+ =2Fe3+ + 3H2O
B.铜粉放入硝酸银溶液里 Cu + Ag+ =Cu2+ + Ag
C.氢氧化钡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a2+ + 2OH-+ Cu2++ SO42-=BaSO4↓+ Cu(OH)2↓
D.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l-+ Ag+ =AgCl↓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 + OH-= 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 + 2H+ = Ba2++ H2O + 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 + 2H2O = 2Na+ + 2OH-+ H2↑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 + H2O + CO2 ==CaCO3¯ + 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 + 2H2O2 + 4H+ ==Fe3+ + 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 + SO2 ==NH + HSO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 + 3NH3·H2O ==Fe(OH)3¯ + 3N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
A. Na+、Ba2+、Cl-、SO42- B. H+、NH4+、Al3+、SO42-
C. K+、AlO2-、NO3-、OH- D. H+、Cl-、CH3COO-、NO3-
二、填空题
X、Y、Z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
(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Y 、Z 试剂甲 ,试剂乙 。
(2)写出上述各步反应①~⑤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针对性测试题(二)
一、 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H+ + HCO3 - =CO2↑+ H2O B.CO2 + Ca2++ 2OH- =CaCO3↓+ H2O
C.CaCO3 + 2H+=Ca2++ CO2↑+ H2O D.Cu(OH)2 + H+=Cu2++ H2O
2.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H2O表示的反应是( )。
A.Ba(OH)2溶液和稀硫酸混合 B.NaOH溶液与盐酸混合
C.Cu(OH)2和硫酸溶液反应 D.H2S通入NaOH溶液中
3.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Cu2+、SO42-、OH-、K+ B.Na+、S2-、H+、Cl-
C.Ca2+、H+、CO32-、NO3- D.H+、Cl-、NO3-、Ba2+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 + CO32- =H2O + CO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 + SO42- + H++ OH-=BaSO4↓+ H2O
C.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 + 2OH- =Cl- + ClO- + H2O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 + Ca(OH)2 =CaCO3↓+ H2O
5.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H+ + OH- =H2O B.SO32- + 2H+ =SO2↑+ H2O
C.2I- + Br2=I2+2Br- D.SO2+ Br2 + 2H2O=4H++2Br-+ SO42-
3.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是( )。
A.HCO3-+OH-==H2O+CO32-
B.2HCO3-+Ba(OH)2==BaCO3↓+ 2H2O + CO32-
C.HCO3-+Ba2++OH-==BaCO3↓+ H2O
D.2HCO3-+ Ba2+ +2OH-==BaCO3↓+ 2H2O + CO32-
7.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因为被氧化的是( )。
A.OH- B.S2- C.SO32- D.H+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一般都是可逆反应 ③只是复分解反应 ④有可能是置换反应 ⑤不可能有分子参加,正确的是( )。
A.①③ B.只有④ C.④⑤ D.②④
9.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使等号两边( )。
A.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B.微粒的总的数量应相等
C.正电荷和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D.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10.若把溶液中的Cl-、SO42-、S2-分别沉淀出来,可用的试剂有:Ag+、Ba2+、Cu2+,那么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Ba2+→Ag+→Cu2+ B.Cu2+→Ba2+→Ag+
C.Ag+→Ba2+→Cu2+ D.Ba2+→Cu2+→Ag+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的是( )。
A.Na+、MnO4-、K+、NO3- B.Na+、S2-、SO32-、H+
C.Na+、S2-、OH-、K+ D.HCO3-、H+、Na+、Ca2+
12.向某盐溶液中加适量氯水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Ag+ B.SO42- C.SO32- D.S2-
1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无法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CuSO4、Mg(NO3)2、KOH B.NaBr、AgNO3、HCl、Na2CO3
C.H2SO4、NaCl、Na2SO4、Na2CO3 D.NaOH、MgSO4、Na2CO3、KHSO4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Al3++ 3OH- ==Al(OH)3↓
B.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 Fe2++ Cl2 ==Fe3++ 2Cl-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消石灰
HCO3- + Ca2++ OH-==CaCO3↓ + H2O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
2MnO4- + H2O2 + 6H+ ==2Mn2+ + 3O2↑ + 4H2O
15.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OH-+ CO2==HCO3-
B.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2NH3·H2O + SO2==2NH4++ SO32-+ H2O
C. 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4NH3·H2O ==AlO2-+ 4NH4+ + 2H2O
D. 向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Fe3++ H2S ==Fe2++ S↓+ 2H+
17.某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其C(H+)=10-2 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SO42- B.NO3- C.SCN- D.CO32-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 3HCO3-=3CO2↑+ Al(OH)3↓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
D.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
20.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如下阴离子:SO42-、SO32-、CO32-、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有_____;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有 ;
(3)当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阳离子时,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2.写出能实现下列变化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两个。
(1) H+ + OH-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u2+ + 2OH- =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Fe + 2H+ =Fe2+ + 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O2 + 2OH-=CO32- +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H+ + HCO3- =H2O +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u2++ H2S =CuS↓+ 2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种试剂能鉴别出NaNO3、BaCl2、Na2SO3、Ba(HCO3)2四种溶液。该试剂是________,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 。
4.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g+、Al3+、Ba2+、Ca2+、NH 4+
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所加酸、碱、氨水、溴水都是过量的)。
根据实验结果:
(1)判定待测液中有无Ba2+、Ca2+离子,并写出理由。
。
(2)写出沉淀D的分子式: 。
(3)写出从溶液D生成沉淀E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离子反应 第11篇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
【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
⑵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
【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
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 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 酸
非电解质 碱
盐
2.电离的表达 4.从电离认识化学反应
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离子反应 第12篇
学习目标
1.理解和发生的条件。
2.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能正确判断物质间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常见的一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活动
1. 根据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AgNO3 + NaCl =AgCl↓+ NaNO3
CaCO3 + 2HCl =CaCl2 + CO2↑ + H2O
Mg(OH)2 + H2SO4 =MgSO4+ 2H2O
2. 讨论:举例说明为什么 “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3.阅读课本30—33页,听老师补充讲解后,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条件或实质。
类型
举例
条件或实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难溶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浓度改变
离子浓度改变
1. 列举一些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例子。
2. 讨论: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说明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例:HCl、H2SO4、HNO3、NaOH、KOH、Ba(OH)2、Ca(OH)2、NaCl、K2SO4、AgNO3、CuSO4等;多元弱酸根离子:HCO3-、HSO3-、HPO42-、H2PO4-、HS-等。
此外都用(分子式)化学式表示。例:H2O、弱酸H2CO3、H2SiO3、CH3COOH、HCN、H2S等;弱碱:NH3·H2O;不溶性碱:Cu(OH)2、Fe(OH)3、Al(OH)3、Mg(OH)2、Fe(OH)2、Zn(OH)2等;不溶性盐:AgCl、CaCO3、FeS、BaSO4、CuS、ZnS等
二看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反应才会发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用“=”连接,生成沉淀、气体的用打“↓”“↑”符号。
三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有些反应虽然实质上属于离子反应,但由于不是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即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四看生成物或反应物是否有微溶物。微溶物是生成物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物是反应物的稀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是浊液或固体用分子式表示。
五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同时守恒。
六看产物中是否有多种沉淀或沉淀与弱电解质生成。
2.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问题。在同一溶液中,几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若离子间能生成难溶物则不能共存,如 与 、 、 、 、 等不能共存, 、 与 、 、 、 、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则不能共存。如 与 、 、 、 、 、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不能共存。如 与 , 与 、 、 、 等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一般地说典型的氧化性离子(如 、 、 、 等)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如, 、 、S2-(HS-)、 ( )等]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评价】
一、选择题
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 -+ 2 H+ =CO2↑+ H2O
B.金属铁放入稀盐酸中 Fe + 2H+ =Fe2+ + H2↑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Fe3+ + 2Cl-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 MnO2 + 4HCl =Mn2+ + 2Cl- + Cl2↑+2H2O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NO3-、OH- B.Mg2+、Na+、Cl-、OH-
C.Na+、H+、NO3-、CO32- D.Cu2+、Fe3+、Cl-、SO42-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用稀硫酸清除铁锈 Fe2O3 + 6H+ =2Fe3+ + 3H2O
B.铜粉放入硝酸银溶液里 Cu + Ag+ =Cu2+ + Ag
C.氢氧化钡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a2+ + 2OH-+ Cu2++ SO42-=BaSO4↓+ Cu(OH)2↓
D.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l-+ Ag+ =AgCl↓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 + OH-= 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 + 2H+ = Ba2++ H2O + 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 + 2H2O = 2Na+ + 2OH-+ H2↑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 + H2O + CO2 ==CaCO3¯ + 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 + 2H2O2 + 4H+ ==Fe3+ + 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 + SO2 ==NH + HSO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 + 3NH3·H2O ==Fe(OH)3¯ + 3NH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
A. Na+、Ba2+、Cl-、SO42- B. H+、NH4+、Al3+、SO42-
C. K+、AlO2-、NO3-、OH- D. H+、Cl-、CH3COO-、NO3-
二、填空题
X、Y、Z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
(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Y 、Z 试剂甲 ,试剂乙 。
(2)写出上述各步反应①~⑤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针对性测试题(二)
一、 选择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H+ + HCO3 - =CO2↑+ H2O B.CO2 + Ca2++ 2OH- =CaCO3↓+ H2O
C.CaCO3 + 2H+=Ca2++ CO2↑+ H2O D.Cu(OH)2 + H+=Cu2++ H2O
2.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H2O表示的反应是( )。
A.Ba(OH)2溶液和稀硫酸混合 B.NaOH溶液与盐酸混合
C.Cu(OH)2和硫酸溶液反应 D.H2S通入NaOH溶液中
3.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Cu2+、SO42-、OH-、K+ B.Na+、S2-、H+、Cl-
C.Ca2+、H+、CO32-、NO3- D.H+、Cl-、NO3-、Ba2+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 + CO32- =H2O + CO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 + SO42- + H++ OH-=BaSO4↓+ H2O
C.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 + 2OH- =Cl- + ClO- + H2O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 + Ca(OH)2 =CaCO3↓+ H2O
5.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H+ + OH- =H2O B.SO32- + 2H+ =SO2↑+ H2O
C.2I- + Br2=I2+2Br- D.SO2+ Br2 + 2H2O=4H++2Br-+ SO42-
3.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是( )。
A.HCO3-+OH-==H2O+CO32-
B.2HCO3-+Ba(OH)2==BaCO3↓+ 2H2O + CO32-
C.HCO3-+Ba2++OH-==BaCO3↓+ H2O
D.2HCO3-+ Ba2+ +2OH-==BaCO3↓+ 2H2O + CO32-
7.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因为被氧化的是( )。
A.OH- B.S2- C.SO32- D.H+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一般都是可逆反应 ③只是复分解反应 ④有可能是置换反应 ⑤不可能有分子参加,正确的是( )。
A.①③ B.只有④ C.④⑤ D.②④
9.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使等号两边( )。
A.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B.微粒的总的数量应相等
C.正电荷和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D.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10.若把溶液中的Cl-、SO42-、S2-分别沉淀出来,可用的试剂有:Ag+、Ba2+、Cu2+,那么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Ba2+→Ag+→Cu2+ B.Cu2+→Ba2+→Ag+
C.Ag+→Ba2+→Cu2+ D.Ba2+→Cu2+→Ag+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的是( )。
A.Na+、MnO4-、K+、NO3- B.Na+、S2-、SO32-、H+
C.Na+、S2-、OH-、K+ D.HCO3-、H+、Na+、Ca2+
12.向某盐溶液中加适量氯水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Ag+ B.SO42- C.SO32- D.S2-
1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无法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CuSO4、Mg(NO3)2、KOH B.NaBr、AgNO3、HCl、Na2CO3
C.H2SO4、NaCl、Na2SO4、Na2CO3 D.NaOH、MgSO4、Na2CO3、KHSO4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Al3++ 3OH- ==Al(OH)3↓
B.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 Fe2++ Cl2 ==Fe3++ 2Cl-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消石灰
HCO3- + Ca2++ OH-==CaCO3↓ + H2O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
2MnO4- + H2O2 + 6H+ ==2Mn2+ + 3O2↑ + 4H2O
15.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OH-+ CO2==HCO3-
B.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2NH3·H2O + SO2==2NH4++ SO32-+ H2O
C. 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4NH3·H2O ==AlO2-+ 4NH4+ + 2H2O
D. 向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Fe3++ H2S ==Fe2++ S↓+ 2H+
17.某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其C(H+)=10-2 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SO42- B.NO3- C.SCN- D.CO32-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 3HCO3-=3CO2↑+ Al(OH)3↓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
D.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
20.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如下阴离子:SO42-、SO32-、CO32-、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有_____;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则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有 ;
(3)当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阳离子时,上述阴离子在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2.写出能实现下列变化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两个。
(1) H+ + OH-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u2+ + 2OH- =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Fe + 2H+ =Fe2+ + 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O2 + 2OH-=CO32- +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H+ + HCO3- =H2O + 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u2++ H2S =CuS↓+ 2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种试剂能鉴别出NaNO3、BaCl2、Na2SO3、Ba(HCO3)2四种溶液。该试剂是________,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____________ 。
4.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g+、Al3+、Ba2+、Ca2+、NH 4+
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所加酸、碱、氨水、溴水都是过量的)。
根据实验结果:
(1)判定待测液中有无Ba2+、Ca2+离子,并写出理由。
。
(2)写出沉淀D的分子式: 。
(3)写出从溶液D生成沉淀E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离子反应 第1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