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精选2篇)
《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 第1篇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
“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
1.生活离不开法
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1)什么是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理解:
第一: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神圣的宪法》内容及p77页的画面,让学生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第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第四: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xx大以来的成绩和当前的现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
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关键)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必要保障。(引用张居正的话说明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案例: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案例:XX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
第二: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道德和法律紧相连
探究:《被告山杠爷》的思考。说明山杠爷是法盲,法治观念差,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也必须依法办事。村民也是法盲,必须开展普法教育。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同步导学第六课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略)。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文
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
(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
(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
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
公民必须守法
1.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 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要点归结: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
(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误?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
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
(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
(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课后实践到班级交流:
查找下面的网址和电话(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如上网查询、收看电视、报纸、图书馆查找)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走进生活的案例可选用平顶山网吧失火一个与青少年有关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探究,分析法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
4.勇于用法维权(怎么做)
(1)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后,模拟实践帮教活动:
(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
5.守法必须懂法(怎么做)
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
答:①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
②未成年人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答:守法必须懂法。
(1)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XX年起,开始实施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课本点拨: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xx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就读的学校开展过哪些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要用法、守法必须懂法,而如何懂法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段文字内容较易掌握。)
(2)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哪些意义。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可引用图片
“法制宣传日”提高兴趣,分析问题。
从XX年起,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三、巩固小结,知意导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教师寄语
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依法律己,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与我们同行。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核心和拓展部分,我设计了以下有关内容:
1.时政链接,结合“八荣八耻”强调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计划与行动,这是落实本课内容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表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与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法在我身边的感觉。
3.教师寄语,让学生齐读,特别是红色的标记的字,“我们与法同行”。可引用音像资料“八荣八耻”让同学们感悟我们与法同行。
《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 第2篇
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
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2.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4.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5.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授
“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自己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之中?”学生设想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谈出希望生活在经济繁荣、民主完备、精神生活充裕等的社会中,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社会中需要由什么来保证实施?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从而导入新课。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二、新授
1.生活离不开法
例举:比照两幅照片,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1)什么是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理解:
第一: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结合八年级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神圣的宪法》内容及p77页的画面,让学生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第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第四: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xx大以来的成绩和当前的现状)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有法可依)
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有法必依的关键)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必要保障。(引用张居正的话说明依法行事比立法更难)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案例: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理。查处劣质婴儿奶粉、严惩涉案有关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案例:XX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
第二: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道德和法律紧相连
探究:《被告山杠爷》的思考。说明山杠爷是法盲,法治观念差,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也必须依法办事。村民也是法盲,必须开展普法教育。
(1)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