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初一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模板(精拣10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精选10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张骞的出使西域,最初是以寻找盟友夹击匈奴为目的。因为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同时伴随着同年卫青、霍去病在军事上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丝绸之路”(Thesilkroad)也是本课的重点子目。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二、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过的西汉初年匈奴的情况,指出当时的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提出问题:“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后,引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结论最好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2.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3.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应着重讲解这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要求学生首先自己阅读教材,概括出“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活动与探究”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4.可以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突出强调西域都护的设置,解释“都护”的含义。

  5.关于丝绸之路,可以引导学生先看书,然后让学生在教材《丝绸之路》的地图中指出路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先讲清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再通过地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并指出海上这条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被拓展。这两条商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可以在此用幻灯或计算机打出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

  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中国的丝绸等中国传统的商品。可以通过一些丝路沿线考古发掘的实物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6.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古代‘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并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先由学生阅读教材,对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胆识、机智及结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班超进行评价。

  7.以加强对西北边疆的联系和开拓中西交通为主题,由教师阐述或以学生活动的方式,概括本课的基本线索。

  三、学法指导

  1.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也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2.本课基本知识点较多,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填写作出以下表格,帮助梳理知识:

  重要人物时间主要事迹结果和意义

  张骞

  班超

  3.通过对张骞、班超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其中,水稻、小麦和丝绸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从西域传入的。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2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Thesilkroad)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导学问题】

  (一)自主学习

  (15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全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对内关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______。

  2.出使西域:

  朝代使节时间目的`意义

  3.管辖西域:

  时间机构职能意义

  二、对外关系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

  2.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

  3.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甘英到达了;166年,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次直接交往。

  (二)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1.两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和班超起了重要作用。你从张骞和班超这两个人物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2.近年来,联合国发起“丝绸之路研究计划”,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西方学者眼中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维基百科

  材料三: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东到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议一议: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如今,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我国正掀起一场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也主题。作为有志青年的你将有何打算呢?

  3.请结合教材阅读和问题1、2的探究,你认为张骞通西域对两汉的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3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

  地图册、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3、讲授新课: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4、小结。

  5、作业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史实。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丝绸之路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特别重视,这里主要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作用、衰落、启示五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丝绸之路的路线,不仅通过老师或学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绘制,然后展示评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中原和边疆,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三、创新与突破点

  1、本课的创新点在于充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让学生扮演历史学家,开展历史讲座;让学生扮演导游,为大家讲解西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进行历史辩论,知识愈辩愈清晰明朗。

  2、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展示葡萄和石榴等水果,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故事讲解,在动听的故事讲解中,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感受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和班超的故事,了解关于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

  1、导入新课:

  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示葡萄、石榴等水果,然后向学生提问:是不是这些水果原来就生产于中原。如果不是,又是从哪里传来的?通过学生回答,引出下文、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第一子目:张骞通西域

  教师:汉朝时期,关于西域,有怎么样的历史,葡萄等水果是怎样从西域传到中原呢?学习过本课,我们将可以知晓这些问题。下面请我们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幻灯片展示第15课课题名

  教师:西域是一片神奇、神秘的地方。我们对这个地方,充满向往,下面就请一位小历史学家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域。

  【今天我是历史学家】:学生讲解西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教师延伸:匈奴征服了西域之后,与之关系怎么样,同时,匈奴与汉朝关系如何呢,欲知详情,我们再请另一位同学向大家讲解。

  学生讲述,突出匈奴对西域各国尤其是大月氏的残暴。

  教师衔接:所以大月氏对匈奴有一种仇恨的感情。汉武帝得知此事,于是,他拟定了一个击败匈奴的战略计划。——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师生共说,展示幻灯片)但是,大月氏到底在哪里呢?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于是,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下面请大家欣赏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

  【各显神通】:学生表演历史剧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教师娓娓道来: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各国。那么这次出使的情况以及影响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衔接:和西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后,汉朝就要对西域进行有力的管理,你认为怎么管理有效呢?

  【各抒己见、辩论明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因此汉朝在公元前60年设立了一个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名称是?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意义呢?

  学生回答:这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示课堂思考题,师生共同研讨

  第二子目丝绸之路

  教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后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课第二部分:丝绸之路

  幻灯片展示第二子目

  教师:丝绸之路经过了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下面大家来设计一个情景,请你以一个导游的身份,设计一段导游词,向大家介绍神奇的丝绸之路。

  【今天我是导游】:学生讨论后,踊跃争当做导游,介绍丝绸之路。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角色扮演很成功,综合两位同学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是和意义是:

  幻灯片展示路线和意义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解了路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播放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知

  第三子目:班超经营西域

  教师衔接: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式发送的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以及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首先请同学们先来解释两个成语

  幻灯片展示: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今天我来讲故事】: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解相关故事,在故事中彰显班超的历史光辉事迹。

  老师评价表扬学生的表达水平,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历史知识点,强调班超在西域的辛苦经营,凸显班超作出的杰出贡献。补充甘英出使大秦,以及大秦使臣回访洛阳的历史。

  3、通过知识框架来做好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

  展示相关的问题,考查对本课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它奠定了我们今天“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但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对丝绸之路的路线比较模糊,应该让学生对照地图来学习,从而掌握这节内容,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把相互有关联的学科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学习。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自豪感;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及影响;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地图(展示丝绸之路路线)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服饰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丝绸之路风光或相关纪录片片段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新授知识

  讲述张骞的故事

  通过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张骞生平简介、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

  探索丝绸之路

  展示丝绸之路地图,讲解其主要经过地区、沿途重要城市以及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

  讨论丝绸之路开通后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

  活动环节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今天的我们会失去什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角色扮演:挑选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张骞、商人等角色,模拟一次丝绸之路上的旅程,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强调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作业布置

  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城市进行研究,写下一篇小报告介绍该地的文化特色及其与中国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

  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导向,课件为流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适当点评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

  利用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提问学生:“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在古代人们把它通称为什么?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

  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学生: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背景、路线、遭遇及影响。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提问学生: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为什么被称为“凿空”之人?

  西域都护的设置

  讲述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背景、时间及意义。

  提问学生:西域都护的设置对西汉政府有什么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

  讲述丝绸之路的路线、名称由来及作用。

  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走向和沿途的重要节点。

  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有哪些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讲述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技术的西传,以及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东传。

  提问学生: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有哪些重要贡献?

  三、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丝路风光、丝路物产、丝路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学生扮演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搜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往来的物品,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丝绸之路对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地图等多种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认识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意义。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常见水果和坚果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东西原产于哪里,它们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传入中国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

  1.西域的含义(3分钟)

  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地图,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简单介绍西域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情况。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2分钟)

  背景介绍:讲述汉初匈奴的威胁,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以及汉武帝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意图。

  阅读史料: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出发的`情况。

  讲述经过:详细讲述张骞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扣押长达十年,但他始终不忘使命,最终逃脱并继续西行,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无意与匈奴作战的经过。可结合地图和想象画面,增强故事性。

  结果与意义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他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汉朝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8分钟)

  背景介绍:介绍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决定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点(目的、规模、结果等),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意义(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

  4.丝绸之路(15分钟)

  概念讲解:解释丝绸之路的含义,强调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路线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地点(如敦煌、楼兰等)。

  物品交流介绍:通过图片展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物品,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运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宝、药材、玻璃等传入中国。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交流对双方生活的影响。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表现(如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等技术外传),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7分钟)

  经济意义:总结丝绸之路对汉朝和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了双方贸易繁荣,丰富了双方的物产等)。

  文化意义:强调丝绸之路在文化传播和融合方面的重要性,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宗教、科技等相互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国际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合作也有启示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知识梳理: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域的含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等。

  重点强调:再次强调张骞的精神品质以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四)课堂练习(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强调和解释。

  (五)课后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如编写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拓展作业: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下节课进行小组汇报。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和地图,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历史事件和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如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深层内涵,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时期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认识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开放交流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

  教学重点

  西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价值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

  视频资料(如纪录片片段)

  相关书籍或文章摘录作为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古代商队穿越沙漠的画面或者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些人为什么要去那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及著名的丝绸之路。

  新授内容(30分钟)

  一、西域概览

  解释“西域”的定义(指今天新疆地区以及更远的地方)。

  简述西汉初年对西域的认识情况。

  二、张骞通西域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背景、经过及成果。

  分析张骞出使的重要性:加强了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三、丝绸之路

  利用地图介绍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玉门关—中亚—西亚—欧洲)。

  探讨丝绸之路上主要交换的商品种类(如丝绸、茶叶、瓷器等)。

  讨论丝绸之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佛教东传、基督教西渐等)。

  活动环节(10分钟)

  分组讨论:“如果我是当时的商人,在这条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呢?”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由老师进行点评。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查阅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信息,并尝试绘制一张简单的丝绸之路路线图。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提问学生:“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古代人们把它通称为什么呢?

  揭示课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

  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学生:西域在哪里?西汉初年西域的情况是怎样的?

  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提问学生:张骞在出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最让你钦佩的是哪一点?

  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和结果,以及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响。

  提问学生: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西域都护的设置

  讲述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提问学生: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什么政治意义?

  丝绸之路

  展示丝绸之路路线图,提问学生: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它经过了哪些地方?

  讲述丝绸之路的得名和它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提问学生: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大道,还是什么?

  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商品和文化是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

  班超经营西域

  讲述东汉时期西域的形势变化,以及班超出使西域的经过和结果。

  提问学生:班超经营西域对东汉政府有什么意义?

  三、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堂练习

  提问学生: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

  新疆在哪一时期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统辖?

  五、课后作业

  搜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交流的例子。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展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相关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和地理位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七年级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及沿线重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交通条件下的长途贸易活动

  分析丝绸之路在当今世界中的新价值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相关视频资料

  地图(包括现代地图和古丝绸之路地图)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使用PPT展示一张关于“丝绸之路”的美丽图片或简短视频作为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你们知道这条美丽的道路叫什么名字吗?它连接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解(20分钟)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介绍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及其背后的原因。

  探讨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丝绸之路简介:

  展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图。

  介绍沿途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分享一些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有趣故事或者著名人物的事迹。

  三、互动环节(15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商人,会选择携带哪些商品进行交易?为什么?

  角色扮演:挑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张骞、汉武帝等历史人物,模拟一次朝堂上的对话场景,增加课堂趣味性。

  四、总结归纳(5分钟)

  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老师补充总结,强调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换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

  五、作业布置

  收集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信息,制作一份手抄报或电子报告。

  思考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你认为今天的“新丝绸之路”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幼儿园中班艺术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手指游戏小班教案(最新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

《拔萝卜》教学设计(最新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iu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小学一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精简2篇)

第5课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精选2篇)第5课 奴隶制发展的西周 第1篇  陕棉11厂中学 朱东海  (一)教学目的  1.

高中历史教案素材设计(合集15篇)

高中历史教案(合集15第)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精拣1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通用15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篇  课题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初二历史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精拣19第)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精简2篇)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设计示例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