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艺术之美,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赏析实例,掌握写好文学评论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

  区分“评论”和“读后感”的界限;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教学过程

  一、明特征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评论。

  文学短评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评价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

  二、学方法

  (一)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作品的构思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二)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三)写文学短评要注意: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

  3、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

  要精心选取某一个点,进行深入的挖掘。所谓短评,就是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某段描写的评价。一篇短评的字数以100—600字为最理想,不要超过800字。

  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短评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

  5、注意评论和赏析,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评论是对这部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他的优点,指出他的不足,然后进行具体的解说。赏析是解说文学作品;读后感是读完作品,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读后感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社会现实,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评论是客观分析,不必带太多个人主观情绪。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三、析实例

  (一)原题呈现

  根据下面要求,完成文学短评。

  鉴赏诗词可以从意象设计、意境氛围、艺术手法、主题情感、语言品味、名句评析,结构布局等方面入手。请你选择其中1-2个角度,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评赏白居易《琵琶行》。

  1、写作误区

  (1)文体错误。

  有些同学写成诗歌赏析,原文大量摘抄和翻译,缺少评价的词句;有个别人写成琵琶女和诗人的故事。

  (2)结构安排不合理。

  有人是没能抓住一个角度入手,想面面俱到。比如好多同学想写琵琶女弹奏技艺之高,想写琵琶女身世之悲,想写诗人与琵琶女共鸣,思考很多,但是没想好切入点,结果字数限制,文章头重脚轻,草草收尾。显得废话多,重点没凸显。

  还有人分析时,按诗歌行文顺序一路翻译下来,没有注意分点分析,没有层次性,所有想解说的语句揉成一团,按原作品行文顺序分析下来就是了。

  更有甚者,只想分析原文特色,忘记了我为什么要分析,忘记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标题和中心论点来分点具体解说。

  (3)人云亦云,观点平庸。

  没有自己独到的发现,能抓住重点赏析,比如写音乐的魅力,但不能写出新意。当然,对考场作文来说,这要求有些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选取精巧的角度。

  (4)语言啰嗦,没有文采。

  2、应对策略

  (1)聚焦一个角度,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先审好题。题目已经明确讲只能选取1-2个角度。最好只选取一个自己熟悉或者特别有心得的角度,这样评论不会泛泛而谈,空洞松散。

  (2)用好标题,突出文章重点。

  用主标题写出中心观点,副标题写出评论角度,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让结构精巧,条理清晰

  借用总分总结构,明晰的分段展示层次和条理。

  A、总说

  先总括作品或作者特点,引入短评;

  再用简短精炼的语句,提出短评的中心观点。

  B、分说

  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照作品,举例解说上文的中心观点。注意解说时,指出评论的要点,也就是分论点要明晰,层次要分明。

  C、总结

  对上文归纳总结,回扣第一段和标题。

  (4)语言精炼

  400字的小短评,语言一定要精炼,也就是准确而简练。可以引用原句,可尽量用对仗的句子,平时可以整理一些文学评论的常用语。

  (二)学生佳作欣赏

  (一)曲无声,心有声

  ——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遇到与自己有相似境遇的琵琶女后,有感而发。为其而赋的词作。其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意蕴丰富,有画龙点睛之妙,实乃描写的精华,多读之下,令人回味无穷。

  曲调无声,在于弦止。前文琵琶曲调已越来越低沉,声音也越来越迟缓,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在此处,琵琶女停止拨弦,反而使先前的情感,升华了一个层次——“别有忧愁暗恨生”,这无疑体现了其技法的高超。操弦生情自如,使一段唯美凄惨的乐音跃然纸上。

  胜过有声,在于共情。音乐是心灵的镜子,琵琶女先前经历起起落落,一生的经历都浓缩进了音乐中,联系她对自己身世的哭号,更富有感染力。而好巧不巧,作为听众的白居易也有这样大起大落的经历。于是音乐就在二者的心中起了共鸣。白居易不仅听出了音乐中的哀伤,更藉由这份音乐勾住了内心的遗恨,从而“别有忧愁暗恨生”,两个相似的灵魂,在月下、声中、船上,共通了感情。

  曲无声,心有声,此句既体现了技之精、乐之凄,更突出了情之深、愁之切,反复推敲,尤值玩味。

  (二)纤手已止弦,留白仍慨叹

  白居易的《琵琶行》为诗人被贬谪后之作,为其听琵琶女弹琴所写。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

  胜有声,胜之于留白。曾“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琵琶女为诗人弹奏一曲,自可将诗人心中的愁思引发出来。在情感推向高潮之时,琵琶声却暂歇。这一留白犹如喝茶一般,细品,再短暂停留,让人回味无穷。这一留白,给足了听众品味愁绪的空间,让人沉醉其间。

  胜有声,胜之于共鸣。诗人听闻了这一曲,心中的愁绪本就勾动了起来,又因这片刻的停留而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他想起了自己仕途上的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感慨,不禁慨叹,泪落涕下,打湿清衫,写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句。也正是这段留白带来愁情的共鸣,带来听众的情感,写出了曲子的真意。把琵琶女的弹奏写成了千古绝唱。

  品茶之停顿,在于引发品者之回味;歌曲之停顿,在于引发听众之慨叹。人生亦是如此,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后,不妨停顿一下,休息一下,感受世间的美好。正因如此,我最喜欢“无声胜有声”这句,诗人这一句,词虽未写愁,却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共鸣,也赞美了琵琶女技艺高超,颇有马遇伯乐之感。

  (三)琵琶三弹音难绝,知音相遇意难歇

  叹琵琶女身世多难,感琵琶音妙语绝伦。

  琵琶一语引人闻。诗人第一次细绘琵琶声,运用侧面描写“主人忘归客不发”,体现在偏僻之地,忽逢“仙乐”的惊喜与震撼,为后文琵琶女展现高超琴艺埋下伏笔。

  琵琶二语情谊深。后续,琵琶女在催促与犹豫下出面正式演奏,从“转轴拨弦”开始,引诗人细致入微的刻画琵琶声情意连绵。由起初的轻快明朗,逐渐欢快急促,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谐音喻为大小珠子落玉盘之声。不仅体现琵琶女手指娴熟有力,更令人联想到情景的华美与精致,为后文联想到京城生活呼应。又运用大量通感,将乐声婉转悠扬,生动刻画。联合听觉、视觉等多层次的体验,结合鸟鸣、银瓶、铁骑,仿佛在那一刻,你我都身处极奢的京城,领略着盛唐的恢弘,而这一切遐想皆源自那一人一琴。

  琵琶三语感伤怀。诗人感时伤世,不禁推己及人,在这偏僻光景下与琵琶女相见恨晚。知音难觅,落寞伴生,琵琶女亦心生悲凉,便再次拨弦,述起心中愁曲,也令诗人“青衫尽湿”。

  诗人在篇中三写琵琶音,层层递进。不仅表达对琵琶女超高超技艺的深赞,更是对其弦音中梦回京都的感慨,回忆往昔不再的悲哀,也将琵琶女联想到自身飘零。全诗仙乐衬哀情,令人为之叹惋不已。

  简评:初次写文学短评,能如此语言精致,结构精巧,角度新颖,思考深入,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四、课后练习:

  请从本单元作品中任选一篇,写一则鉴赏短文,500字即可。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学写文学短评

  学习重点:

  掌握文学短评的基本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选择恰当的文学短评写作角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明代诗人于谦曾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华夏儿女自古乐读书以怡情,品嗅书香之后,更喜论文说语,赏评一番。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文学短评。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2.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二)单元任务

  现代诗写作训练

  三、学习活动

  任务一明特征:文学短评与读后感

  阅读文学作品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的写作是读者与作品的智慧对话,表现了评赏者的文学鉴赏力以及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宽度。

  【提问】文学短评就是我们从前写的读后感吗?

  【教师点拨】

  读后感是读者在仔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阅读后得到的启发,重在写阅读之后的感想、感受。读后感属于引申性的议论文,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而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文学评论要求始终围绕作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把握其特点加以分析评价。即使拓展一下也不过是为对比比较,论述观点,深化阐说。

  【举例】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有学生在阅读《琵琶行》之后写到:“浔阳江头,乐天以一曲琵琶,唱尽天下沦落之情。此曲亦撩拨了我的心绪,让我期待未来某时也能相逢一知己,清风朗月,畅诉衷情,感受灵犀暖意。”

  【教师点拨】

  这段文字从诗歌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出发,勾起读者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因此,这段文字自然是读后感。而另一位同学以“浅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为题,那这篇文章的内容则更符合文学短评的要求。

  高中生学写文学短评一般要求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兼具议论性与文学性。认真研读并分析文学作品是撰写文学短评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写好文学短评还要掌握一定的短评写作知识。

  任务二析方法:作品研读与写作方法

  【提问】

  具体要掌握哪些方法来实现读写交融共生,写出优秀的文学短评呢?

  【教师点拨】

  1.渠清如许有源头,用心精至自无疑——研读原作

  写文学短评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写作对象,即选定的文学作品。指向“文学短评”的阅读不同于指向“文学创作”的阅读,后者主要是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知识,并将此迁移到“文学创作”中,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借鉴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联想与想象等方面的手法,尝试创作诗歌。而指向“文学短评”的阅读则是把文学作品当成蕴藏着无穷写作“感点”的学习资源,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体验写作“感点”的过程。

  带着这样的写作目的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到作品之外,评价作品,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全面细致地阅读文学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深入的理解;而只有出乎其外,才能对评论对象有高一个层次的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空空而论,泛泛而谈,更有甚者会误解作品原意。

  【举例】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节选)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评论文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由于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的人生志向,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整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提问】

  这篇文学短评写的如何?

  【教师点拨】

  我们通过仔细阅读原诗发现:本诗表达的是诗人在认识到“忧道不忧贫”的理想难以实现之后,躬耕田园,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并没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因此,上面的对诗歌的评论就出现了由于没有深入细致地阅读原诗,对原诗的理解错误。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写好文学短评之前,我们先要读懂文学原作。

  【提问】

  怎样做到对作品的理解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呢?

  【教师点拨】

  应该精读作品。精读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的印象,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部分”,就是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效果。第三步是再次浏览全文,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主旨,总结整体的艺术特色,获得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同时力争有较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发现。

  此外,研读作品时我们还可借助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写好文学短评做出充分的准备。

  2.潦原浸天三千水,潜心专注饮一瓢——善于聚焦

  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精读了文学作品,就能写出合格的文学短评呢?

  请看下面的示例。

  【举例】

  请为《登高》写一篇文学短评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作示例:此诗为杜甫晚年代表作之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描摹细致,栩栩如生。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氛围,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便跃然纸上。

  【提问】

  这是一篇合格的文学短评吗?

  【教师点拨】

  显然不是。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就像这篇文学短评,字数不多但面面俱到,从内容概括到艺术手法再到思想感情,无一不谈。文学短评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精雕细琢。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某个方面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决定着写作的广度与深度。对同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有一定相关理论基础,能够分析得清晰、透彻的角度来写。

  写文学短评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出发,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揭示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如想象、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

  写文学短评一定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

  【举例】

  应物斯感话愁媒——《声声慢》意象浅析

  《声声慢》写于李清照晚年,整首词以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捕捉了许多愁之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悲凉。

  无法消愁的“淡酒”。

  《如梦令》中使词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酒是幸福的酒,是不沾朱唇亦能醉人的。而写《声声慢》之时,词人已是生命之秋,家仇国恨,愁绪满怀,“三杯两盏淡酒”,“淡”的不是酒,而是酒力压不住心愁。因为愁过于重了,只能“借酒销愁愁更愁”。

  砭骨的“晚风”。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借酒销愁,无奈杯杯浓酒不胜愁,砭骨的晚风也来趁火打劫。《声声慢》中的“晚风”裹挟太多秋的意味,所以也格外的强劲无情:它曾摇落屈子的香草,吹垮子美的茅舍,皴染长亭的霜林。

  倍感孤单的“黄花”。

  西风恨,黄花愁。词人寻觅丈夫将菊花簪于她发间的身影,却惟有“满地黄花堆积”。那枯萎凋落的黄花不是孤苦飘零的自己么?物存人去永无踪迹,惟有寂寞相伴。

  南飞雁

  鸿雁为书信的代称,在赵明诚外出做官的日子里,鸿雁一度带给李清照多少甜蜜而浪漫的期待。而此时此刻,丈夫亡故,锦书不再,原本甜蜜浪漫的相思之情已化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悼亡之悲。鸿雁秋天由北而南,词人李清照亦是北人,避难南下,雁就成为旧时相识。然而,南飞雁可以重新回到北方,词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徒增天涯沦落之感。

  再看,“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独守凄凉的“孤窗”,寂寞之感的“梧桐”,愁绪无边的“细雨”,长夜难熬的“黄昏”这一系列的意象,都满载愁思,意象的叠加便是愁思的叠加,最终如那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此时的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李清照触物生情,有感而发,一篇《声声慢》依情取物,以物寄情,以其深邃含蓄的美感成为传世经典。

  【教师点拨】

  这篇短文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文学短评,文章从词的意象的角度赏评诗歌,从意象到意境,再到心境,层层推进,赏评这首词的动人之处,角度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到位。文学短评只有从“点”切入,小切口,才有可能有作为。寻找这个切入点的时候,可以考虑文学样式的本体特征,根据评论对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契合的角度。如诗歌可以是意象或者韵律等角度,小说可以是结构或人物形象等角度,散文可以是语言角度等等。

  总之,指向“文学短评”的定题要能开合自如,以小见大,融情理文于一体。

  3.空中琴声缘何起,指头琴上两相依——叙议结合

  【教师点拨】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议结合不仅指向表达方式,更指向写作内容。文学短评的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评”从“据”出,叙议结合。“叙”是根据评论的需要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是分析和评价,分析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评价其优劣得失。“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说“叙”解决“是这样”的问题,那么“议”就是解决“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的问题。以《羽扇纶巾话周郎——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形象》为例,“叙”是评论者对周郎形象的描写与事迹介绍,“议”则是评论东坡为何如此描写,怎样描写的以及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联系自己的阅读与生活经验,形成价值判断。只有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若通篇为“叙”,以“叙”代“议”,就颠覆了短评写作的基本圭臬;若通篇为“议”,以“议”代“叙”,便失去了短评之“评”的根基。

  【举例】

  妙笔生“音”——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乐天的《琵琶行并序》以其摹写声音极尽其妙而旷古流芳,下面我们就“寻声问法”,去探究一下,诗人是如何用妙笔生“佳音”的。以“画中音”描摹“诗中音”是此诗描摹声音的一大特色。诗人采用有画面感的比喻,将耳中高低婉转的琵琶音写在纸上。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是以骤降的瓢泼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大珠小珠落玉盘”则是以圆润可感的大珠小珠洒落玉盘的声音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那“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乍破”的“银瓶”、“铁骑”上的刀枪声等等亦是如此。在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中以此声描摹彼声,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多处留白的手法是此诗描摹声音的又一特色。“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暂歇处的留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结束之后的留白,都是于“无声处”见“有声”,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让耳朵暂时休息一下,让心灵去感受音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突显其技艺的高超。诗人还将人物的往事与乐曲的演奏联系起来,以推动情感向纵深发展。诗人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等多句诗都将两位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愤愤不平与音乐的演奏结合在一起,长诗就在这现实与过往相交错融合的气氛中被推向高潮。《琵瑟行》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堪称典范,希望我们以及后人都可以从乐天的这支妙笔里学到一二,也可生出一两支“悦耳之花”。

  【教师点拨】

  这篇文学短评,角度清晰,从原文选取相关诗句,叙议结合,结构合理,是一篇规范的文学短评。

  4.天下文章非天成,皆有妙手善写之——结构清晰

  【教师点拨】

  高中学生写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也必须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所谓结构完整,就是首先要有标题,最好可以点明短评的对象及角度。例如,“着意点染,尽得风流——《琵琶行》之人物塑造技法短评”“也无风雨也无晴——评《定风波》中苏轼的心灵突围”“诗意的栖‘居’——评《归园田居》之‘居’”,这几个题目既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又明确了写作的角度,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短评的内容。其次要开好头,简明扼要的亮出观点。接着就要根据内容的特征或写作的角度,安排好正文的结构。最后加个简单的结尾。下面三种结构可供参考。1、总分总式结构。开头概括复述原文,点出要强调之处,引出论点。中间分析论证,边节录复述,边分析评论,根据需要还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引申发挥。结尾重新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2、论点并列式结构。文学短文虽小,但中心明确。这一中心有时还可以“化整为零”,可以分化为几个分论点或具体的方面加以评述。比方人物形象的赏析,可以用这种模式从不同角度赏析人物的具体性格特点。3、论据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开头简明概括全文观点,然后从作品中搜集论据,一一列举分析。最后简单结尾,或作小结,或作强调,或感慨,或谈启发等。

  【举例】

  你还在我身旁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点“金”之笔——浅析《你还在我身旁》写作手法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送给母亲的诗,年轻的诗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人们心中那份难以表达的温暖的母爱生动地表达出来。从“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帮我把书包背上”,作者用回溯的写法,以“倒带”式的景象表达内心想重新回到母亲身旁的渴望。逆流而上的瀑布的水,从远处飘回的蒲公英种子,西升东落的太阳,用自然界的现象起兴,引起下文。再用退回枪膛的子弹,回到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极具画面感的生活情景过渡。然后精心运用“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独成行,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同时照应题目,突出了诗歌的主旨。写作手法犹如点“金”之笔,将一首言浅的小诗演绎得格外情深,成为一首现代诗的佳作。

  【教师点拨】

  这篇文学短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分条赏析了写作对象的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文学评论不是评论家的专利,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能力。中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当代中国的青年学生应肩负起文学评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它实现的是文学的深度与尊严。希望这节课你能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1.研读原作

  2.善于聚焦

  3.叙议结合

  4.结构清晰

  五、课后作业

  请为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200字。

  脊梁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六、板书设计

  学写文学短评

  1.研读原作

  2.善于聚焦

  3.叙议结合

  4.结构清晰

化学课《燃料和热量》优质教案

化学课《燃料和热量》教案素材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

政治《文化生活》名师教学设计

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xx班的政治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又是初次接触哲学,不能独立的...

《责任对于你我他》学案设计

《责任对于你我他》教学设计  【目标定向】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有承诺就有责任,知道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了解...

《责任对于你我他》优质学案设计

《责任对于你我他》优质学案设计 一内容标准2.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

《洗手帕》名师教学设计板书

小班律动教案:洗手帕 第一篇活动目标:1、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等动作,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尝...

《化石吟》讲学稿(精简12篇)

《化石吟》讲学稿(精选12篇)《化石吟》讲学稿 第1篇  [教学目标]:理解、积累“奇幻、葱茏、优雅、日转星移、海枯石烂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拣22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精拣16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

《<伊索寓言>两则》练习(精简7篇)

《<伊索寓言>两则》练习(精选7篇)《<伊索寓言>两则》练习 第1篇  一 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