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精拣10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天前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一)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二)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峻;茂:指草茂) 哀转久绝(绝:消失)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

  教师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 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 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然后写一片断赞美家乡某一季节特征。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4、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六、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作业设计

  正在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来了不少外国游客,如果他们去游三峡。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网上资料,写一篇《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

  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 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有 声 有 情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设想: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读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力求当堂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 析字义,赏三峡。

  汉字是表义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什么?(山)往深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魅力。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课文,正字音。——前两组齐读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后两组接着读完。要求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听出学同朗读中的错误,读完后,帮他指出来。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老师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是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做评价。

  三读课文,译《三峡》。——单排向后转,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出做出标记,六分钟后教师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分段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四读课文,知三峡。——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读完老师评价。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觉得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黑板上列出问题,学生发言,并上黑板展示)

  怎样的山 ——————— 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 ——————— 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 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 凄凉、肃杀

  五读课文,赏三峡。——了解了三峡的地貌特征,着仅是撩开了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的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做到:声音洪亮圆润;停顿有序,重音准确;倾注自己的感情;语速适中)学生自由品读,然后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五、品位语言的精妙。

  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然后展示。

  六、熟读成诵,记三峡。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着一切美好沉淀成为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1.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行文层次和内容,自由背诵。

  2.和老师同步背,老师只强调关键字,词。

  3.学生齐背。

  七、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还能准确地背诵全文,真棒!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更在课外,今天老师给大家再布置两个作业:

  1、把文章变为一篇优美的现代文。

  2、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3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略无阙处(毫无)

  ⑵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 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 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 飞漱其间(冲刷)

  ⑾ 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 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 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翻译课文。

  ⑵ 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t(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5、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5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

  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风风火火、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你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 重言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通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 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

  6、素湍绿潭

  7、良多趣味

  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9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极其低矮的丘陵,对山脉、高原和海拔高差,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词语,分析表现技法,把握好景物特点,进而整体领略到景物的诗意美。

  3、学生可能会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对“四美”的感受不深刻。这时要适当使用配乐朗读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弥补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学生可能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离破碎,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有效整合阅读感受。这时要注意发挥集体阅读的优势,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在师生切磋中,形成班级共同的体验成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教学方法

  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具体方法:

  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

  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说课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读和品读。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来读去,就能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了。

  二、预习检测

  1、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

  3、自由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4、语文常识填空

  郦道元是 (时期) 家,他撰写了《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整体把握

  齐读课文,圈词,分别概括四段主要内容。

  助读问题:

  1、第一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山。

  2、第二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水。

  3、第三段是哪两个季节的景色? --春冬之时。

  4、第四段是哪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色? --晴初霜旦。

  四、局部品析

  活动情境设计:

  下面,我们变换一下角色,让我们化身为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吧。

  请大家注意:我们虽然不是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的《童趣》吧?一种平常的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神奇,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三峡美、吟诵三峡美、拍摄三峡美、谱写三峡美。一定要结合课文的语句,用“心”感受哦。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描绘第一段的三峡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一段。

  让我们先来选择一下画布吧?国画的尺幅有大有小,有一种大的叫做“长卷”有一种小的叫“小品”如果请你选择一种画布描绘第一段,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选择“长卷”:引导学生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结: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选择“小品”:引导学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学生不选“小品”,老师来选,请学生用语言描绘这种情景。可以提问:是不是应该重点描绘阳光灿烂或皓月当空呢?应该重点突出什么景物?然后点拨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三峡的“山高峡窄”)

  总结: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观勾勒,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出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雄壮美。仿佛一幅雄伟壮丽的长卷。

  下面,让我们当一回小诗人,吟诵第二段的三峡美。

  诗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们的感情真的就像长江大河一样,自由奔放的。比如,后世的唐代有位诗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峡的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二段。

  李白的个性很像三峡的水,李白还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也和第二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首?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印证了第二段的哪些语句?

  明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提问:这句话是不是说:要急速传达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划得快呢?

  明确:不是,是写江水流速急。这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总结:更重要的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写出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郦道元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你听他吟诵的三峡水,自由不羁,万古奔流,充满了奔放美,也充分表达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二段。

  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摄像师,拍摄第三段的三峡美。

  先介绍一下拍摄的术语:“推拉摇移”,也就是镜头推近、镜头拉远、镜头摇上、镜头摇下、镜头平移。

  大家读镜头里看到的景色,老师来操作摄像机。

  镜头推近,然后镜头摇下,看到什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啊。

  镜头摇上,看到什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镜头摇下,看到什么?“飞漱其间”。“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镜头摇上,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总结:“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你看,春冬季的三峡就不像前面那样雄壮奔放了,而是“清荣峻茂”,呈现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齐读第三段。

  最后,让我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谱写第四段的三峡美。

  来听听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峡里传来什么声音吧!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为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乐,你想采用怎样风格的音乐?(ROP肯定不行,)结合课文的情境描写,谈谈你配乐的理由。

  (学生自由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谈理由。)

  小结: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季的三峡,表现出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那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秋季的三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婉美。那“泪沾裳”的渔歌中不也暗含郦道元打鱼人的'同情吗?

  齐读第四段。

  五、整体归纳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态的“诗意美”,选文共描写四组景物群落,对应编者分的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为,全景式展现三峡的“雄壮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为主,展现三峡的“奔放美”;第三段侧重描写春冬季节特征,展现三峡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写三峡特定天气状况“晴初霜旦”,展现三峡的“凄婉美”。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么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不也像三峡那样美吗?不也像三峡美得多姿多彩吗?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郦道元那颗隐藏着中国山水文化奥秘的“好奇”的心灵。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并且神游其中,乐以忘忧。

  美丽的景色,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向郦道元学习的。

  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 10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步骤: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生:导游)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元老夫子。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板书:三峡。指导学生看课文)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播放录音范读)

  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

  (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

  (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

  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背诵全文。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幼儿园中班《小土坑》教案》(精简8篇)

幼儿园中班《小土坑》教案(精简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

幼儿园大班《线描画》教案》(精简13篇)

幼儿园大班《线描画》教案(精简13第)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

《城里来了大恐龙》大班语言教案》(精拣12篇)

《城里来了大恐龙》大班语言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

中班社会教案《值日生》(精拣15篇)

中班社会教案《值日生》(精拣15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稻草人》(精简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稻草人(精简10第)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

《童趣》课文补遗(精简14篇)

《童趣》课文补遗(通用14篇)《童趣》课文补遗 第1篇  1.关于课文、作者和《浮生六记》  《童趣》节选自沈复的《浮生

《静夜》教案设计(精简14篇)

《静夜》教案设计(精选14篇)《静夜》教案设计 第1篇  江津市白沙镇三口中学教师:张焕珍  一、 教材简析  《静夜》

《皇帝的新装》课文说明(精简13篇)

《皇帝的新装》课文说明(精选13篇)《皇帝的新装》课文说明 第1篇  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

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精简13篇)

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精选13篇)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第1篇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