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学设计(通用11第)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
《谈骨气》教学设计 1
一、课题:
谈骨气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执行人:
学校 编号
四、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2、学习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
3、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例的方法
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五、教学目标
1、课目内容分解
课目名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谈骨气
1.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
2.严密的层次结构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 √
4.认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2、具体描绘各知识点教学目标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语句 行为动词
1 理解 三个事例如何证明论点的 理解
2 理解 课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理解
3 概括 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运用
4 认识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体会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难点:怎样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七、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以声音和文字、音乐及故事展示课文写作的背景、论据及文章结构。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使用方法
1 多媒体 展示目标 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看、记
2 多媒体 作者背景 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听、看
3 多媒体 论据 理解议论文中的论据 思、看
4 多媒体 课文结构 论据如何证明论点 思、看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简述
首先用历史上有骨气的例子引入课题,接着学生自学课文,找中心论点和论据,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然后探讨课文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重点理解课文的结构,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议论文,可作为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文章,因此,深入理解课文的结构对学生掌握议论文和以后学写议论文都有好处。
2、教学结构流程图(附后)
九、板书设计
谈骨气
讲道理 摆事实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慷慨就义
贫贱不能移 穷人不食嗟来食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宁死不屈
《谈骨气》教学设计 2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写“人”字)同学们,这是一个“人”字,人之所以能够站立,主要是因为人有骨头,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刚强不屈的气概叫骨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谈骨气》(板书)
二、简介作者,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提出预习思考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吴晗,他就是一位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骨气的人写的这篇“谈骨气”。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通常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单元提示已告诉我们,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那么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举例证明部分,按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和结论给文章划分层次,并且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
三、检测预习情况。
⑴检测字词。(出示卡片)丞:chéng强调职位高。
禄:lù强调古代有高官就有厚禄。
⑵结构。(板书)
四、学习主体内容:
㈠学习提出论点部分。
1、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一部分。(回答,板书)
2、作者在提出这一论点时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对比阅读一下。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同桌小声商量)
——————很明显,原句语气肯定,“是”有强调的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感情始终贯穿全篇文章。请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把论点齐读一遍。
3、提出论点后,作者引用了孟子的三句话,这三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齐答,从内容上解释了骨气的含义。请同学们把孟子的话背下来。(师板书)
第二段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第三、四段指出了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骨气的含义也不同,但是中国人的骨气都体现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这两段既是对论点的'补充,同时又领起了下文。
㈡学习证明论点部分。
1、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来支撑论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乎简洁的话概括出来。(板书)
2、学习“文天祥拒不降元”的事例。
⑴为了使同学们更具体介绍文天祥的事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引出《过零丁洋》时,请学生背诵(已学习过),释典故“汗青”。
课文中记叙得较简略,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只需简明概括即可,而在记叙文中则要求具体,生动形象,以情动人。这也是议论中的记叙和记叙中的记叙的不同外。
⑵思考,哪些关键词语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坚决拒绝。
⑶文天祥的事例从哪个角度证明了论点?—————富贵不能淫,他后来写下的《正气歌》就是他有骨气的再次体现。
㈢学习“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
⑴默读课文,提出要求,复述事例。要求:准确、清楚、完整。
⑵请学生动笔画出“摆”“吆喝”“显然”三个词,思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人格受到了污辱。
⑶请学生带表情冒号后描摹穷人面对污辱性施舍时心里要说的话。
⑷事例的作用: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说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㈣学习“闻一多宁死不屈”的事例。⑴找出叙议分界处。女生读记叙,男生读议论。出示幻灯片,介绍闻一祥一事迹。
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这一段的议论与前两个事例的议论相比,有什么特点?强调支撑论点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这样更具说服力。
⑵事例作用: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㈤小结:第三部分用了三个事例,各突出一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作者只选取了这三个事例,有代表性吗?———————时代跨度大,纵横古今,从身份上,务阶层都有,有代表性。且顺序不能调换。时按从古至今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的,且与论证孟子的话相一致。
㈥学习最后一部分。
⑴齐读最后一段。总结无产阶级的骨气。
⑵联系时代背景,讲本文的意义。
①让学生列举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岁月中有骨气的人画。
②联系当代有骨气的人:河南邓州十林镇王河村的孙天帅。出示幻灯片材料。结合书后题,请学生谈看法,然后,介绍孙天帅的近况。
⑶让学生列举身边有骨气的人,并且思考,当代中学生怎样做才算有骨气呢?设计情景,讲座发言。
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
②遇到生活的困难时
③遇到外宾时
④遇到别人污辱时等等。
小结:我们要弘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㈦布置作业
⑴结合本文,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⑵积累本课中认为好的词语。
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把感受写在日记上。
《谈骨气》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理解“骨气”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学习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作者阐述的“骨气”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做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骨气”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难点:学习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作者阐述的“骨气”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卧虎藏龙》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片中主人公大侠孟良崮以身殉国的英勇形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介绍作者:吴晗,原名吴春晗,浙江义乌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光华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兼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北日报》主笔。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分析课文:本文以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依据,阐述了中华民族有骨气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事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文章从孟子的名言入手,引出了本文的主题——谈骨气。接着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有骨气的人的事迹,如文天祥、朱自清等,突出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最后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做有骨气的人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对“骨气”的理解是什么?
(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让你感到有骨气的人或事?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弘扬“骨气”这种精神吗?为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孟子名言的阐述,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骨气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些有骨气的'人的事迹。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为题的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谈骨气》教学设计 4
一、授课对象:
由于版本不同,这篇课文编进的年级也不同,所以假定为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
二、课型:
讲授课
三、教学目标:
1、感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3、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体会所举的三个例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论点的提出
(2)论点、论据、论证及三个事例的典型性
2、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点的特点,位置
3、论据的分类
4、论证的方法
5、议论文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
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
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
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
结论——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
(基本知识)
1、简介作者: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2、写作背景:时间1961年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处于一种非常困惑的时期
原因:党的政策失误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苏联无理撤销援助(重点)
造成一大批人面对困难,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动摇的想法,甚至产生畏惧和退缩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刻,作为历史学家,吴晗站出来,用这篇文章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意在与告诉全体中国人我们是有骨气的子孙,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有骨气的精神去克服当前面对的困难(体现议论文的针对性)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4)引论(提出问题)
(5—9)本论(分析问题)
(10)结论(解决问题)
4、学习引论部分:
(1)第一自然段: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固定句式“是……的”: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假设提问:去掉两个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你们觉得那一句话更具有自豪感呢?原因:作者把自己作为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一员,自豪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来说出这样的口号,所以说这是更增强了作者的那种自豪感。
过渡:作者吴晗没有一上来亮明观点之后,就跳入到第二部分,5到9的举例论证,而是用了2、3、4自然段对骨气的含义,以及对骨气的发展演变做一个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解释了论点的基础上,才进入了论证的过程。
第二自然段:骨气的含义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什么是骨气,引用了孟子的一短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大丈夫(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人,对于现在已不仅指男人)
作者的解释:高官厚禄收买不来,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来进一步解释了孟子的三句话。
第三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意在说明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四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骨气的具体含义根据社会,阶级的不同,而不同(举例:抗日时期)
但是评价骨气的原则是不变的,坚定不移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而服务,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我们要学习我们祖先的骨气。
(1—4)段意:亮出观点,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指出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号召我们向祖先学习。
第三课时(讲授内容)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
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
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
结论——解决问题
二、学习本论部分:
论据
1、南宋的文天祥
处境:关在狱中,元诱投降拒绝降元“富”
论述:正气歌
2、古代的穷人
处境:饿得快要死了,拒绝施舍。
给的方式:丢,嗟,来食带侮辱性
施舍者的嘴脸:慈善家的面孔,哟喝一声“喂,来吃”
为人办事:有背良心的事,有违人格的事
评论: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心理活动)——夹叙夹议“
贫”
3、民主战士闻一多
处境:明知有人暗杀他,还有继续工作
体现骨气的一句话: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用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赞扬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体现骨气)
“威”
分析三个事例:
1、由古及今,古代——现代
2、地位阶层涵盖大,封建士大夫——下层人民——知识分子
(代表性)
曾想过用朱自清的例子。
朱自清的例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投放救济粮的时候,朱自清当时是一身重病,但宁愿饿死也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后来贫病交加去世了,去世之前还立下了遗嘱,叫家里的人绝对不要去领救济粮。
选择穷人的原因:论据的涵盖力,普通来百姓独具有这样的骨气,何况知识分子呢
三、学习结论部分
归结上文,无产阶级骨气的含义
四、整体板书设计
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论:
1、文天祥,拒绝降元“富贵不能淫”
2、古代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3、闻一多冷对暗杀分子“威武不能屈”
《谈骨气》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投影)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积累下列词语。
吆喝 拘囚 丞相 高官厚禄 大声疾呼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宝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
本文是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61年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谈骨气》。
板书课题:2谈骨气吴晗
2、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马人。
3、生字词学习(资料)
1)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解决。
4、轻声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什么主张?
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
(全班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
3)(点名朗读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概括段意,分析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
第三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
第四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含义也不同。
这两段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分析,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中心论点具有不辩驳的气势,支持论点。
4)课文提出中心论点后,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的?
明确:精选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5)要求学生口述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拟上小标题。
《谈骨气》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骨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体会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论证的方法和过程。
理解“骨气”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学习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准备一些有关骨气的典型事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什么是骨气?骨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贞,是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一个人有骨气,就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一个民族有骨气,国家就会繁荣昌盛。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谈骨气》。
介绍作者及本文的`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的一生,曾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故乡邹国,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记录他的思想和与门徒及其朋友的问答内容的书。《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是作者针对当时一些人污蔑中国人崇拜帝国主义者和买办文人,鼓吹中国人缺乏骨气的言论而写的,鲜明地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
整体感知: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方面按照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其中,第一个方面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金钱利益时毫不动摇;第二个方面则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人格侮辱和贬低时能够坚守尊严;第三个方面则进一步深化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武力威胁时毫不屈服。
深入研读: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则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态度来进一步强调论点的正确性;道理论证则是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思想根源来阐述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寻找现实生活中“骨气”的事例,讨论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从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阐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可以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孟子的教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尊严。
《谈骨气》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
2、教育学生做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
议论中的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骨气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教师:请学生背诵诗歌:
《石灰吟》(于谦)
《咏竹》(郑板桥)
《赠从弟》(刘桢)
《乌江》李清照
《青松》(陈毅)
2、教师:这几首诗歌颂了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气节,同一种品质,是什么?
明确:刚强不屈。
教师: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节叫做骨气。我们今天与吴晗先生一起来谈谈骨气。
二、检查学生预习时对字词的积累情况。
1、教师和科代表巡检教材上或笔记本上学生所做注释。
2、教师提问部分字词的解释。
丹心:红心;忠心;真诚的心。
汗青:史册。
厚禄:丰厚的俸禄。
淫:诱惑。
疑:动摇。
屈:屈服。
三、理清文章结构。并简析第一部分。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教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快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1、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明确。
(1—4)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9)以三个事例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0)无产阶级应该有自己的骨气。
(二)、简析课文第一部分。
教师:请同学们简析第一部分,分别指出各段的大意。
(1)、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引用孟子的话,将骨气分解为三个方面的表现。
(3)、从历史的角度阐明骨气的历史意义。
(4)、从传承角度阐明骨气的现实意义。
四、祥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分析三个事例的特点。
学生读“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句。
教师: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下文将有怎样的内容?
明确:写祖先有骨气的事迹。
教师:我们先找同学读出下文中的三个事例。思考三个事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学生读文,独立思考。
2、讨论明确。
相同点:
(1)、三个事例都是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的叙述,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三个事例都隐含着同一种内容的对比——生与死。
(3)、叙事简明概括。
不同点:
(1)、论证的角度不同。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事例中的三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古代士大夫
古代平民百姓
现代知识分子
(二)、分析本文在事例的基础上所生发的议论的特点。
教师:记叙,在议论文中,是以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出现为议论服务的。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作者在叙述三个事例的基础上,生发了怎样的议论,这些议论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讨论明确。
相同点:
(1)、都是用了讲道理的方法。
(2)、都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生发议论。
不同点:
(1)、第一个事例后,直接议论(简略)
(2)、第二个事例后,议中又叙(详细)
(3)、第三个事例后,引主席的话议论(详细)
3、学生朗读三处议论的句子。
(三)、分析第10段
教师:本段表现了作者写此文怎样地目的,是什么?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应有自己的骨气,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五、学生质疑。
教师:同学们如果心存疑惑,不论课文的内容或形式哪一方面的,请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人为什么能够在生命攸关的时刻表现出刚强不屈的气节进行探讨,看看作者是怎么分析的,再想想还可能有什么原因。此环节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做引导,不做说教。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参考话题:
文天祥不求富贵吗?(求)
俄人拒绝了什么?为什么饿死了?(轻侮,没有得到带有同情心的施舍)
敌人以杀相威胁,想要他放弃什么?(正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到底是什么?(信念)
六、布置作业。
教师:请同学们写一篇《谈骨气》的读后感,不限字数。
七、结束。
教师:我们在大致领略了《谈骨气》的观点之后,让我们再一次在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来体悟一下骨气的含义吧。
播放《最后一次演讲》录音,到下课铃响。
《谈骨气》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
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探究性作业另外安排时间(结合作文课)进行。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
一、导入新课
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
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主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
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
二、提示自读要求
1、通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2、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
1、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略)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主要是讲道理的,但作者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读的时候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
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剧臣’等句子。然后结合给“宁(níng)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
四、梳理文章内容
1、揣摩思路。教师提示:为了梳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在讨论作者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1—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5——9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沦点,显得肯定而有力。2—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第三部分没有意见分歧。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作者思路的正确把握。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
2、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学生发表意见,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大家表示同意)
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
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第3、4既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
师;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
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会读文章,我也同意这位同学对本文优缺点的看法。这是一篇写得“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比较适合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入学习,放在初中三年级学习,确实嫌“浅”了,显得不耐咀嚼。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仍然是可以学出趣味来的。下一课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五、布置作业
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涉及到三个人物,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以下资料:
1、文天祥《过零丁洋》;
2、“嗟来之食”的故事出处;
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有关闻一多的文字;4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找到资料后,有条件的同学可用电脑制作幻灯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讨论、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要求在关键处都能问个“为什么”;在充分了解本文的沦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布置探究性作业。
一、学生交流作业
1、文天祥《过零丁洋》(学生背诵)
2、《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由学生作口头解释)
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学生就“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论证)的问题展开讨论
师:经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已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全文内容,还找到了课文涉及的一些资料。这是阅读的第一步工作,大家完成得很好。
下面大家再细读文章,请在关键处都问个“为什么”,这样也许会把本来较。
《谈骨气》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和文学常识。
(3)能够准确分析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阐述对 “骨气” 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理解 “骨气” 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阐述对 “骨气” 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拓展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加深对 “骨气” 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民族英雄的视频或讲述一个有骨气的人物故事,引出课题 “谈骨气”。
(2)提问学生对 “骨气” 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作者吴晗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2)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意义。
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教师提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 “骨气” 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深入研读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别分析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教师讲解议论文的常见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理解 “骨气” 的内涵。
教师提问:文中列举了哪些有骨气的人物事例?他们的 “骨气” 分别体现在哪里?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行为和精神,理解 “骨气” 的内涵。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
(2)再次强调 “骨气” 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篇关于 “骨气” 的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 “骨气” 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议论文的特点和论证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 “骨气” 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和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拓展延伸部分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谈骨气》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 “骨气” 的内涵,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 “骨气” 的内涵,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将 “骨气” 的内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视频,引出 “骨气” 这个话题。
(2)提问学生:什么是骨气?你认为一个有骨气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教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③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
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文章的总分总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3)教师总结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深入理解 “骨气” 的内涵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 “骨气” 的赞美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 “骨气” 的理解。
(3)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 “骨气” 的认识和感悟。
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一些有关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朗读并背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学生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 “骨气” 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以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 “骨气” 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 “骨气” 的认识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准确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骨气》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 “骨气” 的内涵,学习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3)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 “骨气” 的内涵,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的作用。
(2)引导学生将 “骨气” 的内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分析法: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深化对 “骨气” 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视频,引出 “骨气” 这个话题。
(2)提问学生:什么是骨气?你认为一个有骨气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断句错误。
整体感知
(1)提问学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通过引用孟子的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引出中心论点。
精读课文
(1)提问学生: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中国人的哪些骨气?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事例,并分析其体现的骨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列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三个事例。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分析论证方法
(1)提问学生: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学生默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并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对比论证突出了中心论点。
品味语言
(1)提问学生: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品味语言,然后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洁、有力。例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句话,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拓展延伸
(1)提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骨气的人或事?请举例说明。
(2)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将 “骨气” 的内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
(1)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收获。
(3)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谈骨气》这篇议论文,理解了 “骨气” 的内涵,掌握了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
(2)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 “骨气” 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拓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流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分析论证方法和品味语言这两个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这两个环节的时间比较紧张。
篇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