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
在这个寒假中,有幸拜读了《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一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课程纲要和怎样编写教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作为新老师的我,对书中很多的知识还未有很深刻的理解,只能浅显的看懂表面,但这不妨碍我对《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这书作者的尊敬,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很多先进的理念。
课程纲要是以提纲形式,一致性的呈现一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课程纲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它不仅仅要呈现课时安排,更要回答本学期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实际也是教导老师怎样教教学,学生怎样学习的一位老师。我觉得课程纲要有利于我们教师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经常思考怎样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课程纲要能够帮助我们,特别像自己一样的新老师能够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及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从而对任教学科有总体把握。其次,课程纲要是一种计划,也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期,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实施条件,如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设备与其他资源、符合课程内容与认知规律的教与学的方式等等。教师在撰写纲要的过程中,对这些要素的审视,有利于教师正视教学条件的现状。
再者,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老师依据课程纲要的要求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根据课程纲要吸收要求的学习内容,课程纲要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就像指明灯,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工具,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具。通过课程纲要,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这本书非常系统的给我们梳理了怎样编写课程纲要的方法,给了我们非常清晰的基础思路,值得我在平时多多翻阅,多多加以学习。
教案这两个字对我们普通老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语了,一份优秀的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教案并不是用来应付检查和考核的,写教案从来不是老师的负担。备课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脑力劳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思考,而教案就是老师备课的全部结晶所在。教案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是承前启后,化静为动的枢纽。
我们都知道,教案是教学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案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教学方案。有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定的怎样,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优劣,所以哪怕不是公开课,只是日常的教学课,也需要认真编写教案,这不仅仅是对教师自己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学生负责。
其次,教案就是所有重点的结晶。教师在编写教案是需要考虑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设施设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能力等等的方面,不是教师随心发挥的产物,而是需要经过思考和梳理慢慢写出来的。教案实际上就是静态的理论向课堂教学动态的过渡,教案是教学活动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就像剧本一样,一份优秀的剧本才能演出一场好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需要三方互相协作。这本书给我们非常仔细的罗列了教案的各个要素,给我们新老师写教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框架。
教师要实实在在备课,写出个性化、实用性的教案;要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多领悟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把教材的知识点熟记于脑,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也有很多种方法进行备课,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闭门造车。新老师可以多多向成熟教师学习,多多听取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自己写好教案后给自己的带教师傅等等的老师修改修改,不断的修改教案,在修改中慢慢进步。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多多翻阅此书,多多模仿学习。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2
本学年,“零起点教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所谓“零起点教学”,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新一轮课改,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用课程标准来替代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但现实并不乐观。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进了十二年,很多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逐渐被师生们所接受,可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并不深入,不少教师手边根本就没有自己学科的课程标准,“跟着感觉走”的教学依然非常普遍。
教学不基于课程标准,就像火车不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一样,不仅会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拔高教学要求,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今天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个核心的要求,是要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以及学科教育的规律来实施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课程标准的特点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规定。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的具体规定。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学习活动。全国有不同版本的教材,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
第二,课程标准对学习结果所做出的规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
第三,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顺序,它既赋予了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执行者,而应该和学生一样作为主体参与教育过程,课程的生成性成为可能。
之前的教学大纲,“刚性”的要求很鲜明,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顺序和课时进行教学,不能越雷池一步。换句话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限制了教师教什么,而且还限制了教师怎么教。
教学大纲的“刚性”要求,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教师考虑较多的是“何时能完成教学内容”,而关于“如何完成教学内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却少有考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更关注的是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至于为何选择这些内容、如此安排教学顺序的原因,教师却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比较关注教科书的内容细节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被隆重推出。
课程标准没有指出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点,也没有要求教学顺序,更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的.只是教学建议。因此,基于标准的教学,一定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从教学的角度看,实施任何一项新的课程计划或者政策通常包括三个要素:使用新的教学材料,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基于标准的教学也是如此,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教材,推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确定学习的内容,明白学生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水平,知道为此需要运用的教学策略、需要建立的评价机制,等等。在教学实践中,让教师来适应新的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容易的,但转变教学理念往往很困难。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发生改变,很难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地。新一轮课改十多年的现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科中一个个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希望学生能够记住它,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用它来解决问题。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最需要教师清楚的是学生达到标准时的具体表现,以及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的水平。为此,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设计,就是其中被大家所认可的一种模式。
逆向设计是一种面向目标、又确保目标得以实现的设计。该模式主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确定针对目标的评价方式,最后再来规划学习经验和教学。其核心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
开展逆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学习目标是什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怎样的?换句话说,要能够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清晰地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
第二步: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即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之前,先设计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便知道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证资料来说明学生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应该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都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堂或者课后的作业来进行验证。因此,测量工具的编制很重要。
传统的教学不会在教学流程设计之前就关注评价,也不关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通常是教完了一个单元之后才做一次检测,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这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落实,也很难起到通过评价改进教学的作用。
第三步: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指导
目标明确了,评价的方式也清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就会更强,就会兼顾目标和评价这两头,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来让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之所以强调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基于课程标准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中就可以明白。观念决定行为,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有逆向教学设计这样的行为。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在课程标准的研读和评价工具的研制上下功夫。
第一,要会解析课程标准
如前所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通常是一个学段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需要教师通过一节节的教学逐渐加以落实。这其实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将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为每一节课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安斯沃斯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解析课程标准的方法:
1)确定与教学相符合的某一具体内容标准;
2)列出内容标准中的概念和技能,创建知识技能结构图;
3)分析主要知识技能,确定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点;
4)用学生能明白的语言,表述实质性的学习问题;
5)依据概念和技能,设计表现性的学习任务;
6)确保标准中的知识技能要求能反映在表现性学习任务中;
7)创建与表现性学习任务相符合的教学纲要;
8)设计学习结果的评分标准或评价量表。
第二,要会设计学习评价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认为,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该课堂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如果评价能够在课堂层面得到良好的运行,那么学习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了确保学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清楚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后的表现是怎样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对学习的判断,更是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工具。
学习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一般性的了解。比如口头提问,直接谈话等等;二是日常性的考查或者考试,比如随堂小测试、课后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试等等;三是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对一些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等;四是实践性作业,比如实验、小制作、课题研究等等。选择什么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看它能否直接评价学习目标中反映的学习结果。
上述的各种评价方法,换一个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性的评价,一类是表现性的评价。客观性的评价大家非常熟悉,不用多说。表现性的评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分别是建构性、标准性、过程性和真实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的评价。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跳水比赛,针对这样一项运动(真实性),我们要观赏从起跳到落水的全过程(过程性),为此要制定评价的规则(标准性),明确达到某种程度的运动员,可以得到多少分,并根据该运动员在空中重现标准动作的情况(建构性)来加以评判。
第三,要会确定中心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的一种关键的策略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明确的中心问题可以减少教学活动设计的随意性,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中心问题通常与这节课的核心知识有关。由此出发可以抓住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也能够很方便地构建起教学活动的内在框架。
如何确定中心问题?仍然可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思考。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中心;有的知识虽然在学科中的位置不重要,但这一知识呈现的过程中人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借鉴意义,那么其中的过程和方法就成为中心;还有的知识,从学科内容组成的角度看并不重要,也少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在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那么它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中心。
中心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它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支撑点,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3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读“澜、暇”等8个生字,会写“澜、暇”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16个词语。
2、通过默读,能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简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评价任务
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澜、瑕、攀”等生字。
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学习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二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活动2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完成目标一)读准生字,指名读文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交流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活动3
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及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同桌相互读所学生字词情况,要求读音准确。
(2)读生字,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完成目标一) 自由读、齐读、互读,指名读,小组内听写、订正。
环节四
再读课文,初知大意活动4
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2.(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完成目标三)自由读文,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环节五
感知课文层次活动5
讨论分段,自由朗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
(评价任务二)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4
教学主题:识字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2.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评价任务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通过整体读,个人读,师范读,小组读,把文章读通读顺,理解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习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习 持之以恒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5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主题:人生感悟
课题:匆匆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主备人:代媛媛
副备人:何朝丽、张素玉
单位:荥阳市第一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散文。本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主题,《匆匆》这篇课文作者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课学习重点是品读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进行积累,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学习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正确读写“挪移、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等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能说出“涔涔、
潸潸、徘徊、游丝”的意思。
2.通过自由朗读、提问的方式,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默读、全班交流等方式,抓住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积累并背诵文中的优美句段。
3.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等方式,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默读、全班交流的方式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仿写第三自然段排比句。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
匆匆
时光飞逝珍惜时间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6
20xx年10月20日下午,郑州市语文中心三组全体组员聚集在郑州市中原区西悦城第一小学的教室中,认真研讨并再学习了教研室余昆仑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实践研究》,通过集中研讨交流更加深了对于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的实践认识,更加指导了在教学一线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研讨,气氛热烈,交流碰撞出了许多好的想法与灵感。我在其中更是收益良多,对于笔记认真进行整理,以期在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再次带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汲取更好的营养。
通过活动研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如今作业布置的现状,随意性大、不科学、作业时长、作业反馈不好等等,真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瓶颈所在,有时就是从辅导材料中拼拼凑凑的组合作业,效果很是一般,对于作业设计的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作业,不仅是作业,更是一种学习习惯态度、心理品质的养成认识不深刻,通过余老师的讲解,认识到了(1)作业,不仅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更是课前学生多样化的认知观念和“迷思”观点的展现,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2)作业,不仅意味着课堂任务的完成,而且关涉与家庭或社区交互的活动,要将学校作业与学生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归根就市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投入”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在学习作业设计目标时,再次学习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目标,首先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目标,分析单元、章节、课时在学科中的地位。细化课程标准融入到课时学习目标中,增强作业的解释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很是受启发。就是要通盘考虑,要有追溯性,不能盲目的布置作业。余老师结合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例,详细的从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作业布置进行了剖析,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于作业布置有了更清晰的指导。
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从作业现状、自身教育实践、学生作业落实、学在郑州录课心得等,都让中心组成员产生自省,并深入的领会了余老师的讲座,真正的学有所获。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7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
泗泾中小学分部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
(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
(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
(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xx/2/24
(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是讲狮子和鹿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2.那现在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28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狮子和鹿》,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在黑板上板书:狮子和鹿)
学习生字,
xīnyuànfànyóuyù欣赏抱怨泛起犹豫měngchènshānhúchě凶猛匀称珊瑚使劲扯juēzhòusāzhèng噘嘴皱眉撒开挣脱痛痛快快精美别致灰心丧气没精打采
多音字:
chèn匀称称心
称
chēng名称称赞
sā撒开撒手撒
sǎ撒种播撒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看一看在狮子和鹿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2.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一只鹿因为自己美丽的角差点送命,自己难看的双腿却帮助自己逃生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先读一至二自然段,把自己当成一头小鹿,把小鹿的真情实感读出来。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大家看,这只小鹿也像我们一样会思考,会讲话呢!当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影在水面上的影子,这时的它在想什么呢?我们可以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有哪位同学找出来了,告诉老师。(咦,这是我吗?)
2.是啊,鹿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我们从哪里看出鹿的漂亮呢?(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鹿的角多么美丽啊,(板书:鹿的角——美丽;)
3.鹿说它的身段是多么匀称,哪位同学知道匀称是什么意思?(均匀,比例和谐。)称字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匀称(chèn)称(chèn)心;名称(chēng)、称(chēng)赞;
4.鹿又说它的角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同学们知道珊瑚是长什么样子的吗?(出示珊瑚的照片)
5.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啊?(把角比作珊瑚)
那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池水比作镜子)再读句子。
6.啊,这句话用了两个多么,可以看出小鹿是多么喜欢自己的角呀!你也能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吗?(出示句式: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多么______。)
7.鹿为自己拥有这么漂亮的角而感到自豪,同学们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把鹿对自己的角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8.鹿喜欢自己漂亮的角,但它却不喜欢自己的腿。大家读第三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9.是啊,鹿觉得自己这四条腿太细了,和美丽的角比起来,太难看了。(板书:鹿的腿——难看)
10.大家听,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当鹿发现狮子来了以后,鹿是怎样做的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至第五自然段。(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1.大家看,现在你觉得鹿的腿有用吗?鹿的腿是很有力的,不一会儿,它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果鹿被狮子抓到的话,鹿会有怎样的下场?鹿那难看的双腿成功的帮助它——(逃生)(板书:鹿的腿——难看——逃命)
12.同学们,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一起读一读:撒
撒(sā)开,撒(sā)手;撒(s?)种,播撒(s?);
13.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可以用课文的话来回答。(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14.鹿这时候多危险啊,它差一点就被狮子抓住,那鹿的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命)板书:鹿的角——美丽——差点送命。
15.那鹿最后有没有被狮子抓住啊?(没有)
16.是啊,鹿最后没有被狮子抓住,那是因为它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那这次鹿的难看的双腿又一次帮住它——(逃生)
17.同学们,这两段话写鹿逃生时是多么紧张啊,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话,把鹿的紧张的心情读出来。
18.经过一场生死的逃生,鹿终于明白了什么?它对自己说了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鹿对自己说了什么话?(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9.小结:是啊,鹿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它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从狮口逃生!再读最后一段。
20.现在我们大家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填一填:
课文写了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逃生),而(漂亮)的角却险些(让它送命)的事。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学习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同学们回去找一找《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板书:
28.狮子和鹿
鹿角美丽
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鹿腿难看
差点送命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任务评价:
1、学生能否会认、读、写小数,能够感知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树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情境导入 活动一1、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并明确: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学生轻松走进小数,初步感知小数的现实意义。环节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1、初步认、读小数(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教师先示范读3.45,并板书:三点四五。让学生尝试读其余的小数。(2)教师总结:在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有所不同。读小数部分时,只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即可。(3)学生齐读小数。(4)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小数、能够会读小数活动二 、认识一位小数(1)师:我们知道了小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生活中的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呀!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王东的身高用米作单位该怎么表示。(2)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将其平均分成10份。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还可以如何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教师课件出示3分米长的部分提问: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哪种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3)提问: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树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三巩固拓展 活动一: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题。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的小数,并会正确读5.25吨,2.75米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十分之几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3题。(1)让学生观察第(1)小题的米尺图,引导学生明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2)让学生独立回答,指名口答,汇报时要求学生用“几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几点几米。”的句型表述。(3)让学生观察第(2)小题,提问:这时小数的整数部分要填几?小数部分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4题。(1)投影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此题把什么看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用小数该如何表示?(3)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老师提问以后,完成教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1.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四、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五、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一头狮子)和(一只鹿)板书课题,生齐读。
2、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出示课件,简单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一起去阅读——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节写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交流检查
1、出示词语:匀称精美别致珊瑚
读准多音字“称”,区分几种读音并组词,把这些词语藏在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抱怨撅起配得上
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撒开长腿甩在了后面使劲一扯挣脱出来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很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
预设: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懂得道理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鹿非常欣赏(),而抱怨()。但是当(),那()让它(),而()帮它()。
6、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读语言
1、故事发生在一片丛林中,丛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谁快来夸夸自己。指导读“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点拨过程中,师引导学生紧抓“多么……多么……”来体会鹿的自我欣赏——指导朗读;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自我欣赏,很高兴——多么……多么……自我陶醉了——自我赞美——
生齐读
2、引导用“多么……多么……”说话训练
3、小结导入:清清的池水让小鹿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指名接着读。
此时,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没精打采、抱怨、撅起嘴、皱起了眉头。
鹿原先是兴高采烈的,现在——没精打采,为什么?你读。理解“抱怨”,鹿是怎样抱怨的?生读
此时,我不仅听到鹿的抱怨声,还看到她神情的变化,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齐读。
小结:清清的池水,也让鹿看到了自己的——不美丽。
4、但是,一场怎样的遭遇让鹿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一幕——
5、创设情境引读第六自然段。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对于弱者来说,那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吧,现在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闭上眼睛: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小鹿正在悠然地喝水,突然它发现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身材是那样匀称,皮毛是那样光滑,特别是两只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风吹来,他忘情地欣赏着,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出示PPT:
(1)读懂
1、2两句话,体会有力的腿让它甩掉狮子——
鹿猛一回头……,(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好险哪!)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鹿心想:(惊魂未定,危险紧接着来临了)
(2)读懂
3、4两句话,体会美丽的角让它重陷险境——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心想: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3)品味“甩、挂、扯”三个动词
这段话中的三个动作很精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老师在几个惊险地方配上画外音(“好险哪!”)
(4)再次引读
5、6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的“狮口逃生”
五、悟寓意,谈体会
1、经历了这次生死逃难,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齐读最后一段。读出鹿此时的心情——叹气
2、这片丛林,这只狮子,让鹿知道了——(生谈体会)
是啊,这次逃难,让鹿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生齐读最后一句。
3、小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欣赏美角——差点送命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悟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说话、感悟体验,从字里行间体会鹿前后认识的变化和课文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罐和铁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想请两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大家认识它们吗?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大王”,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本领吗?鹿又有什么本领呢?
2、课文想通过狮子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谁会读书。
二、合作读书,初步感悟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
2、同桌互听,互教:互相抽读课文,注意检查生字是否读准音。
3、同桌一起想办法理解本课的生词。
(如理解“别致、犹豫”,联系人的样子理解“匀称”,用换词法理解“抱怨”等。)
4、开展“朗读接力赛”:以同桌齐读的方式轮流读全文。
三、感情练读,加深理解
1、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2、把你读得的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3、指名读。引导评价。
4、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名读,评一评:
第一句是对角是喜爱、赞美,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
第二句是对腿的不满和抱怨,要读出叹息、抱怨的语气。
第三句写出了情节的紧张、变化的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
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第四句要读出叹息、诚恳的语气。
5、说一说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四、联系比较,拓宽视野
1、回忆《陶罐和铁罐》一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两篇课文都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表达方法上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五、语言积累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课外再去找几篇读一读。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调整表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四课的内容。
表格制作是word软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通过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制作表格以及指导学生解决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感受,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有意注意大约保持30分钟左右。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操作计算机的一般水平和能力。学生会打开word软件,并能够输入文字,美化文字。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过表格,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他们对枯燥的理论性知识不感兴趣,因此,课堂上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创建、表格中文字的编辑和表格的调整。难点:调整表格的位置、大小、表格行高与列宽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教学课件; 练习用的word文档发送到学生机上;
学生自备《信息技术》课本及《练习与评价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展示两份作品的对比,一份是文字描述,另一份是表格,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感受表格的优点。适时引导: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表格,(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表格)课程表、调查表等等,进一步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感知,知道表格的优点,使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感知操作,学习新知 1.教师引领:认识表格
引领学生观察表格的共同特点——横线、竖线、文字。
(课件演示)横线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通过学生观察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为下面制作出正确的表格打下扎实基础。] 2.自主学习:创建表格并输入文字
(1)课件出示任务:制作作息时间表,教师提示制作表格的过程。
(2)提示和要求: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命令创建表格;表格建好后,在单元格中单击,就可以输入文字了,字体字号设置的方法与在文本中的方法一致。
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P21~22页的内容,自主解决。(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让学生讲解具体操作过程,教师适当引导与补充。
[让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演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教师的适当补充,可以将学习自主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并使其学会遇到问题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3.合作探究:改变表格的大小、列宽、行高,设置表格中的文字对齐方式(1)任务导入:展示两份表格(一份是刚刚创建完成的;另一份是调整到适合纸张的大小,行、列的调整也适合表格的需要)让学生观察两份表格的不同之处,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示和要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P23~24页的内容,调整自己的表格大小、行高、列宽,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行高调整了,但表格中的文字却一直居于单元格的左上角,不美观。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参照课本P22~23页的内容,解决这个问题。(4)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让学生讲解具体操作过程,教师适当引导与补充。
[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本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教师的适时引导,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章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同时,多层任务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1)提出任务:制作读书调查表。
课件出示读书调查表范例,引导: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这个表格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先输入标题,再创建表格,然后输入文字,最后再对表格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纸张大小等。
(2)接着,学生便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3)作品展示,分组评价。
[这个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在布置任务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制作,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回顾的过程,使知识在应用于实践时得到升华。]
(四)拓展应用,个性创造
(1)课件出示套用格式(美化表格)范例,提出任务:这些表格美吗?快把自己的表格也来美化一下吧!
(2)教师简单介绍自动套用格式的方法,学生创作。
(3)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课堂上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课后创作。
[这个环节是课堂实践活动的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开拓视野,并为下堂课用其它方法美化表格埋下伏笔。]
(五)归纳总结,完成构建(1)学生说学习收获、发现与设想。(2)分组评选,进行自评、互评。(3)教师总结鼓励。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自我。分组评选,是为了降低学生挑战的难度,激励学生进步。]
(六)生活观察,开阔视野
生活中还有哪能些地方用到了表格?[课件展示]不规则的表格。这些表格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你能发现它们跟我们今天学会制作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吗?很多不规则的表格,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下。
想一想,怎样制作出不规则的表格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尝试一下!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学到相关的知识。
[结束课程时提出的任务,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引向课外,也是对下节课要讲的制作特殊表格的任务作的一个铺垫;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课程中。]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3
说起“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提倡老师们进行逆向设计,即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和学情等要素确定目标之后,先来设计评价任务,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其实从几年前我就接触过,但是一直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知道大致的格式,会模仿着写。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些小抵触的,总觉得每篇教案都这样写的话,太费事儿了!那时的我,目光短浅,看到的是它繁琐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它能够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面。
直到上学期期末时李校带着全体教师教研,进行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记得当时李校重点讲解了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的关系以及书写评价任务的具体要求。假期的时候我也不断的参考李校培训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案。没想到今天一开学,学校又邀请了区教研室的王丽娟老师来给全体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再次聆听,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王老师先解读了她对“基于标准教学”的理解,然后为老师们分析了开展“基于标准教学”的原因,讲解如何开展“基于标准教学”。具体指导了“目标制定的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评价任务”等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阐述了“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王老师讲的认真,我拿笔记得匆忙。在匆忙记录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进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不知不觉中,将近两个小时的培训结束了。在我心中,我对“基于标准教学”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仅仅是认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将这些培训内容内化,变成我自己的东西然后再表现出来。且行且反思,相信通过这几次的专项培训,再加上校领导的督促和鞭策,在以后教学设计方面,我会成长得更快。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4
带着憧憬 且行且思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汇报
从20xx学年起,市教委在全市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举措,这无疑是为学生减负的重要之举,让教学回归理性的明智之举,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创新之举。一个多学期来,我校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规范,细化要求,用心实践…… 一、推行“零起点”教学——重在保障
推动“零起点”教学作为规范学校教学行为,转变家长、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以相关制度为基础,需要以相应措施为保障。 1、组织到位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订学校推进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措施,确保“零起点”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2、设施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行“零起点”教学,学校投入近20万元,特为一年级7个班级全新配置电子白板等,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
3、班额控制
我校一年级学生247名,随迁子女占35%。为了有效实施“零起点”教学,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克服办学条件的困难,多扩了1个班,使班额控制在35人左右,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充分性。
4、师资优先
组建较强的师资团队实施“零起点”教学。在现有14名语、数、英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6名,青年骨干3名。
5、制度完善
依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及教学常规等,修订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评价管理等工作。
6、培训跟进
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在学习文件、贯彻视频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制订学校推进“零起点”教学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培训,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改方向;开展一年级教师系列培训,明确具体政策要求,落实推进工作重点,把握课程教学目标,探索多元评价策略。
同时,教研组长积极参加区级滚动式培训、上好“传达课”,通过上课或说课的形式在组内进行再培训。
7、家校合力
推进“零起点”教学,需要家长教育观念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
教育合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家校互动”的相关活动,每月组织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参加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使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学校的健康成长。
8、环境优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了暑期一期整修,校园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教学楼色调明快,活泼大方,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一年级新生。
准备期“综合活动”,我们从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喜欢学习、学习礼仪、健康安全等五方面进行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准备期顺利“软着陆”
为保证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均衡化教育资源,切实履行零起点教学措施,我们从丰富课程、丰富活动入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如:经典诵读《弟子规》进课程,开设舞蹈拓展课,安排快乐韵律操,组织元旦班班唱,举行小红星入团仪式等。
二、推动“零起点”教学——贵在实践
推动“零起点”教学,必须围绕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作业布置、习惯养成、评价方式、校园生活等方面加强管理,探索实践。 1、管理规范
(1)严格课程设置。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
(2)严格教学规范。不随意提前教学进度、不随意增加教学内容、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3)严格政策执行。按要求组织好为期四周的“学习准备期”、每周一次的“快乐活动日”、每月的“家长开放日”,落实“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取消期中考试”、“期末不进行书面考试(查)”、“不以成绩排名或变相排名”等减负措施,全面实行“学业成绩等第制”。
(4)严格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不以生源特殊情况分班。
2、教学有效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知晓本学科各年段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梳理本学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识点、能力点、考核点等相关内容,解决老师“教什么”的问题。
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开展教材的疏通工作,学习研修中心下发的各学科每册教材的“单元目标要求”,明确每单元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准确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基本规范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在体验和活动中成长。
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有所变动,备课组首先一起学习研究课标,再分工合作。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然后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其他老师进行第一次说课,骨干教师陆彩霞适时进行指导,随后再让第一次任教一年级的第二次说课,最后一起确定教学方案、落实教学。
(3)开展“基于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学期,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都上了实践课,分学科进行了听评课。在教学中,老师们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学习、锻炼,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言,开展探究活动。利用学生的差异,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组织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进行分析评价。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准备期”,老师们通过游戏、谈话、活动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数学课堂上,老师在课前组织齐念儿歌准备上课,并进行习惯谈话;课中,始终用评价、鼓励和引导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课末,小结引导学生对习惯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课后,将课堂上得到表扬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符号的评价记录。引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已成为一种自觉要求,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习惯、态度态势良好。
(5)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
学校分别于20xx学年和20xx年12月开展了两次“学生作业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作业效度的方法,整理并出台了“逸夫小学作业规范化标准”的'意见和“关于作业的温馨提示”,以此来规范作业的管理: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析研究教材和配套练习,把握使用的时机,提高练习的功能与价值;二是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设计符合校情的配套“同步练习”,在不断使用、修改中力争做到数量少、质量高;三是备课组内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少量的课堂“学习单”和“针对性”练习。
3、评价多元
(1)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
注重日常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业和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适时评价,采用“表扬信”、“争红星”、“积分
换礼物”等形式鼓励表扬学生。如数学学科,
为每位学生设计了一颗“成长树”,每周进行“学业”、“兴趣”和“习惯”三方面进行评价。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精心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采用读读、说说、圈圈、演演等活动形式进行考查;数学学科则以“复复考考”形式在课堂上完成考查。考查的结果都以等第形式呈现,对部分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语加以补充和鼓励。
我们还积极探索非语数英学科的学业考查方法,根据学科教学目标采用节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设计、考核评估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业的评价。另外教导处通过校内年级和学科调研、学科知识点达标测试等形式,了解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所有学科采用等第制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门学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作业练习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符号;考查(试)结果使用等第评价,另加适当评语。
规范使用“成长手册”,期中、期末组织师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互相留言,使“成长手册”成为师生联系沟通的桥梁。
(3)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经常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促使师生在重视学业的同时关注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同时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在许多展演、展示等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表现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采用等第制、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业非书面考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教师采用口头或书面的评语,在沟通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之间学习、情感之间的交流,便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教研深入
(1)教育共同体联手,邀请教研员结合教学实例,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语评价”的专题辅导。
(2)开展“零起点”教学的视导活动。组织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备课、作业三方面进行听课检查,发现优点,查找问题,并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提出改进的意见及值得深思关注的问题。
(3)召开教研组长专题学习会议,提高教研组长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认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商讨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4)教研组内设计开展“零起点”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
如:音乐组在区级课题“基于课标的中小学音乐学科教材教法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即时进行有效评价与指导“的主题研究。
再如:一年级数学进行学生学业“复复考考”的评价研讨。探索数学终结性评价的模式。
(5)以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开展教材的疏通工作,使教师能准确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推进“零起点”教学——勤在反思
推进“零起点”教学,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合作。只要我们带着憧憬,且行且思,带领一年级的全体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所得所失,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1、成效初现
虽然一年级新生进校才一个多学期,但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不断进步:一是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如课前两分钟预备、课间文明休息、如厕习惯、午餐秩序、文明礼仪、课堂学习倾听与表达等,都表现较好。二是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准备期学习课堂中,教师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及自己学科特点,采用了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弟子规》的诵读,让刚进入学习生活的孩子们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规范了行为,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参与。三是适应了小学生活。对班队活动、兴趣活动、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等表现出良好的参与状态。
同时,在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过程中,也有了粗浅的有效做法:
(1)专题学习。城乡教育共同体联手,进行“零起点”教学的专题辅导。
(2)校内视导。开展“低年级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视导活动。
(3)主题研究。教研组内设计开展“零起点”教学的主题活动。
(4)多元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修正语数英学科课学生学业评价,探索其他学科的考核评价途径。
一方面采用节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设计、校内调研、学科基本知识点测试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业的评价。进行了二年级音乐和四年级数学能力点考核,进行“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我爱古诗词”展演、“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班班唱”、“数学周”、“英语周”等活动,了解学生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学习中成果。
另一方面采用书面、对话、问卷、操作、实践等形式,尝试进行自然、劳技、品社等学科的考查评价。
尝试设计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表。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15
【题 目】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太阳》
【课 型】新授
【单元主题】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设 计 者】王治平/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2、教材分析:《认识太阳》是大象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第一课,经过“提出问题、观察测量、表达交流、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形成最基础、最基本的能力,为第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知道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为此,教材从漫画《冰淇淋和太阳》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特征,又创设了探究太阳能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太阳,充分体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太阳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对太阳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太多。但是,通过平时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应该没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兴趣,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并且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3、培养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掌握太阳的基本知识,并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
2、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搜集太阳相关资料、猜谜语等方式、方法完成学习目标1,使95%以上的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充满兴趣;
1、同学们,你们欣赏过动画片《冰淇淋太阳》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吧!
(超链接《冰淇淋太阳》)
学生观赏动画片,提出问题(“火红的太阳晒得热极了”,动画片中的“豆豆鼠”“饭饭”“咪咪鼠”等小精灵们一直喊天太热,不需要太阳,我们需要吗?)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
2、老师要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收集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小组汇报:汇报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
【通过1、2、3环节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学会倾听、交流;另一方面丰富、拓展学生有关太阳的知识——学习目标2】
4、启发想象:同学们,“豆豆鼠”“饭饭”“咪咪鼠”等小精灵们吵着不要太阳,那我们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整个世界黑暗无比,动植物无法生存,气候寒冷)
【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初步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学习目标2】
(二)认识太阳,拓展视野。
1、引导谈话: 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交流、探讨,大家是不是觉得太阳很神秘呀?是啊,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才使我们拥有一个光明、温暖的世界,造就了地球上极为丰富多彩的万物生灵。所以,同学们首先应该了解,太阳是太(板书:发光 发热 星球)阳系中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星球。
2、观察课件:“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3、太阳温度
谈话:你知道太阳本身温度有多少吗?科学家们通过各种仪器测试、计算,知道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20xx万(板书: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 内部温度约1500万度~20xx万度)
度。刚烧开的水我们是绝对不敢把手放进去的,会烫坏我们的手,但它的温度只有100度,水沸腾变成水蒸气;铁块很硬,但是当炉中的温度达到1535度,铁块就会融化成铁水,当炉中的温度达到2450度时,铁水就会变成铁蒸气,蒸发掉。请同学们想一想6000度、1500万度、20xx万度会有多么热,又是多么高的温度。
4、太阳的温度那么高,它有多大呢?谁能先说说你看到的太阳有多大?
(烙馍、大饼、圆盘)
实际上太阳大得很,科学家计算出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比做一只乒乓球,那么太阳就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我们的地球已经很大了,同学们想想,130万个地球加起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星球。可能有的同学(板书:130万个地球那要问:太阳那么大,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却很小呢?么大)
5、小结: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看上去就很小了。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距地球15000万千米)(出示课件)
(板书:距地球15000万千米)
同学们,1亿5000万千米这么远的距离到底多远呢?大家可能不太容易理解,那老师就换另外的方式告诉大家到底是多远的距离:如果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太阳需要3500年;如果以每小时20千米速度骑车去太阳需要800多年;如果乘坐时速200千米的火车到达太阳需要85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乘坐时速900多千米的飞机飞向太阳需要连续飞行20多年;就算是我们乘坐时速
20xx千米的飞机飞向太阳,也要连续飞行8年半,多么漫长啊!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一般情况: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表面温度6000度,内部温度1500万度~20xx万度,体积也很大,130万个地球那么大,但是它离我们太远了,有15000万千米,所以我们才不会感到太热,看见的太阳也没那么大。
【通过1—6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学习目标1、2】
7、“阳光下的温度”。(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测量结果的过程)
(板书:阳光下的温度)
(1)请各测量小组展示自己测量的'同一时刻“向阳处”和“背阳处”的温度。
(2)请各测量小组探讨相同时刻“向阳处”和“背阳处”的温度不同的原因。(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
(3)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向阳处”和“背阳处”的不同。(一棵树的树冠,向阳方向的枝杈多、叶子密而且大,背阳方向的枝杈少、叶子疏而且小)
(4)小结: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过第7个小环节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并养成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能力——学习目标3】
三、总结升华,悬念引导。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初步探究了关于太阳的秘密。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出示课件)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够 、 的 ,它给我们带来了 和 。它有 个地球那么大,距离我们地球有 千米。它的表面温度有 度,内部温度有 —— 度;它的光照非常强烈,向阳的地方温度 ,背阳的地方温度 。
以上这些,只是我们这节课一同探究的关于太阳的部分秘密,其实,太阳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吧!
【通过此环节的教学, 使学生再次熟悉有关太阳知识——学习目标1】
【板书设计】
认识太阳 发光 发热 星球
表面温度6000度 内部温度1500万度 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距地球15000万千米 阳光下的温度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