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生命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教学设计1
一、角色模拟,激趣引读
同学们:请大家闭合双眼一分钟。
老师:同学们,自然是美丽动人的,我们能看到花朵的五颜六色、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溪水的雀跃欢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传奇女子。
简介海伦·凯勒(略)
二、诵读复述 感知文意
1、范读全文
2、默读全文,边准备复述提纲。(老师提示:课文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3、请小组代表复述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记者问答 见证成长
1、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将学生分成采访组、海伦·凯勒扮演组两个大组。
采访组:设计问题,推选采访者。
海伦·凯勒扮演组:准备材料,推选扮演者。
分组阅读,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活动。
(1)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你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
黑暗、痛苦不堪,像大雾中的航船。
(2)莎莉文教师走进你的生活后,世界在你的心目中起了怎样的变化?
变得光明,快乐,自由,幸福。
(3)莎莉文教师来了以后,都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事?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引领“我”走进大自然。
莎莉文教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4)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具体事物的?
实物感知法,利用触觉让“我”认识具体事物。
(5)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通及所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并让我认识到大自然既有仁慈的一面,也有凶猛的一面。
(6)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逐步引导你认识“爱”的?
老师用情感体验法和对比法让“我”感受爱及认识抽象事物。
四、合作探究,感受人物
1、文章主要记叙了海伦·凯勒和莎莉文的交往,同时也刻划出师生两人鲜明的个性形象。同学们想想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分组讨论,交流)
2、提问:
明确:海伦·凯勒是个求知欲强,善思好学、坚忍不拔、悟性高,热爱生活的女孩。
莎莉文老师很了解儿童心理,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富有爱心,是位非常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五、质疑解惑,理解主题
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请同学们想一想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取得好不好?
2、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本文中又指:(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是莎利文老师给了“我”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给予“我”深切的爱和生活的信心、智慧,因此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以此为题,概括力强,用词凝炼,突出了主题,又抒发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六、联系生命,砥砺人生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请讲一、二个。
2、作业、(两选一)a、海伦·凯勒虽然盲聋哑高度残疾,但她凭借坚韧的意志、好学敏思的态度、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是我们的人生的榜样和灯塔,请写一篇读后感。
b、海伦·凯勒的成功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莎莉文女士。可见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多么重要。请以“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备教手记:《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文章极具人文性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理清文章的思路。(2)领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深刻的爱心。(3)学习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
一是以“模似角色”环节为切入点,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
二是以“记者采访”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以作文训练为落脚点,写读后感让学生从海伦身上获得精神的力量和思想的启迪,以砥砺人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积极进取,书写人生的辉煌。写自己的老师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又能进一步地去认识老师,评价老师,进而学会尊敬老师,热爱老师。
生命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思路。
2、据语境揣摩语言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三、教学方法:讲述、点评相结合
四、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初中课文《种子的力》的回顾,导入新课。
师讲述: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种子的力》这篇散文,讲到了一颗种子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它能在各种各样艰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今天,让我来学习同样是一篇赞美生命的力量的文章。
板书课题: 石 缝 间 的 生 命
二、字词积累:(投影显示以下内容)
潸(shān)然泪下 凄凄艾艾(yì) 困厄(è) 春绿秋黄 吮(shǔn)吸 扼(è)制 犀(xī)利 盘根错节
三、整体把握文意
生用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①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原因何在?
②文中对题目作出概括性诠释和理解的应是哪一语段?
③高尔基曾经说过,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愿意,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发现思想。根据本文,你是否能谈谈“石头缝里的思想”与“石头缝里的生命”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
④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归纳:
① 作用:这句话在文中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要本原因所在。可以说,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② 应是第9自然段,其重心在第2句话上。
③ 高尔基所说的“石缝里的思想”和本文的“石头缝里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用来形容极其不寻常的条件下涌现出的力量的精神。不同之处在于,“石头缝里的思想”实际上是人对石头缝里的生命或价值的发现。而“石头缝里的使命”侧重的是否头缝里的种子所体现出来的倔强的精神品质。
④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板书)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二(2—8):分写、说明原因{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概述:进一步点明感动的原因。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四、揣摩语言
1、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然后师提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然后问: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生答然后师作小结:①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自认为辉煌壮丽”。②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2、生齐读第5段,然后师指出“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提问: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起着的限制,约束和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齐读8-10自然段,然后师提问:
(1)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中,“发现”、“认识”、“锻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答师小结:四个词是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2) 理解第9自然段中两句话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a“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又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这句话的含义是:生命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b第二句话的含义表明,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生命个体中,当它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后,它就会表现出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品格来,就具备了美学的性质。
(3) 领会第10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关系。
生答师作小结:是因果关系。作者之所以“潸然泪下”,是因为“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辉煌。”由此,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小结并完成两道随堂作业:
1、小结:本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极度感动的情绪,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2、随堂作业(投影显示)
①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潸(shān)然泪下 凄凄艾艾(yì)
b、困厄(è) 吮(shǔn)吸
c、扼(è)制 犀(xī)利
d、盘根错节 采撷(xié)
②下面句子中所缺词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 自己, 自己,从而 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 。
a、认识 发现 锤炼 升华
b、认识 发现 升华 锤炼
c、发现 认识 锤炼 升华
d、发现 认识 升华 锤炼
附:板书设计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首
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尾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用音乐开启学生心扉,可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导入新课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一个破产农民家庭。童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这期间,他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读物。16岁失业,他参加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出狱后,他拼命干活,同时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后来受淘金热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写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4背景介绍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是描写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慌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把握小说情节
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与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中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而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荒岛余生》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三、研读,体验延伸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难等。
3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疫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选读其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遭遇,选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饥饿、恶劣的天气
体力极度虚弱
伤病、野兽威胁
教后小记: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生命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子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时,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空、借助工具书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被文中的兄妹之情所感动,感受到人世间的亲情是伟大的,纯真的。从而关爱自己的亲人,乃至身边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4.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5. 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
1、巧妙设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中心,围绕“为什么要平分生命?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展开课堂教学,所以我以“为什么要平分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琐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悟结合:这篇文章作者以“平分生命”为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3、注重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只靠教师和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中去获得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学时我由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加强课内的渗透和课外知识的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设想: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如果自己以为会死,还会不会把血献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生命”,同学们,您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2.板书“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问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帮助订正。
三、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自学生字。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学合作解决自此方面的问题。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注意“疼、痛、稍”的读音。强调“惟、承、痛、肃”的字形。
4.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作业
1.读写课后词语。
2.完成练习题卡。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平分生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围绕下面三个方面整体感知课文:
(1)谁和谁平分生命?
(2)为什么平分生命?
(3)怎样平分生命?
2.出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完这个故事后,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
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什么是“诺言”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承诺、誓言)
你觉得该怎么来读好这句话?自己试着读,抽生读,齐读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对呀从哪里看出男孩的无私,纯真,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3.交流,分享学生找到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领会主题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个1的孩子,所以一开始他读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句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读,)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3胸膛,读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
我们震撼了(这就是人类……),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这就是人类……)
4.体会课文主题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老师送几条格言作为对你们的奖励。(多媒体出示格言)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爱
男孩————妹妹
生命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朗读文章,揣摩、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朗读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疑导入----自主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理清结构----质疑问难,深化理解----写话训练,感悟提升----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生命,大自然中最美丽的花朵,引发人们的无穷的追思和遐想。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本,和作者冰心一起,作一次深刻的生命探索。(板书:谈生命冰心)
(设计意图:设疑激疑,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提示:朗读基调的把握是否准确,有没有读出感情的变化。明确:一江春水:充满激情→快乐平静→平静;一棵小树:喜悦希望→宁静怡悦→非常平静。语调应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感情平静,语调深沉;感情激越,语调激昂;议论处,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同时,结合学生评价,强调重点字音。
3、评价后朗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训练。
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画面、语言、哲理等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初步评价。
说说初读感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画面、语言、哲理等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初步评价。示例:我喜欢“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奔腾、怒吼、回旋、催逼、冲倒、一泻千里”形象地写出了一江春水雄浑的气势,揭示了生命的力量不可遏止。
教师相机点评,把交流引向深入。
5、字词积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枭( )鸟羞怯( )绯( )红怡( )悦
荫( )庇芳馨( )休憩( )浑浊( )果实累累(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 )岩云yì( )休qì( )骄shē( )穿枝fú( )叶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充分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的初读感受,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1、2、3个小环节特别是第3个小环节,使朗读训练得到有效落实。把生字词教学放到初读感受交流之后,是要保证由读到感的连贯性。这是本环节设计的一个亮点。由于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冰心的作品,学生对作者已经比较了解,故有意删去了作者简介环节,以节省教学时间。)
三、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全文可划分几个层次?
生速读文章,划分层次,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划法。
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课件出示下面内容)
第一层:第一句话。(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
第二层:从“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到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也可以使第二环节学生初读形成的片段感受,连成有机整体。同时,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可以舒缓一下课堂节奏。)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造的先导。请把你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把每个小组的问题汇集起来。教师挑选共性的问题或有较大研究价值的问题,公示出来,供全班研讨。若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出示自己设置的问题让学生研讨。
教师预设问题如下: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
2.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你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3.综观全文,作者意在宣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4.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5.本文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既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没有深入阅读的学生,是提不出问题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我对问题作了预设。这样,就把生成与预设结合起来,是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五、写话训练,感悟提升
请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1.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3.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把课文理解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同时,出示三个话题,保障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六、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附:一点说明
本文学习,课时安排是两课时,一是考虑到本文语言精美,富含哲理,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两课时,可以保障学生能够对文本充分感知,深入思考,有效积累;二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质疑问难的环节,可能会有许多意外发生,两课时,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思路的调整,也能使学生的交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两课时没有断开,主要是显示教学设计思路的流畅性、简洁性。如果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一节课也可以上完。若分成两节课,可于第三环节处断开,间以语言积累,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或者抄下来。
生命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言自明、技艺高超……”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和我们生命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积累好词佳句。
3.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能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拟出提纲;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理解“水就是生命”,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水资源的文字、图片……资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水”是什么?关于水你了解哪些知识,能谈谈吗?(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水的确像大家说的那样非常重要,水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大自然离不开水,山,因为有水才变得秀美,充满灵气;农家小院因为有春水的环绕,才显得更加舒适;花草鱼虫离不开水,人类也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学习《水就是生命》。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让我们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水的作用,充分了解水的珍贵、水的美好以及与水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放开自己的声音,读准每个字的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①自学八个生字:溶、胃、尿、泻、唾、惕、剂、疫,
比较形近字记住字形,如:溶——熔——榕;泄——屉;唾——锤;
惕——踢;疫——役; 剂——济——挤;
②用笔圈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积累好词好句,将一些成语作上记号,整体认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关于水的知识,将自己记住的内容写在本子上。
4、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讨论结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三、集体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的段落顺序,说说课文都讲了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水构成生命——水维持生命——(“技艺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勤奋又忠诚的卫士”)——科学饮水
过渡:通过黑板上的提纲,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今后同学们在阅读学习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品读课文,感受水的伟大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了“技艺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勤奋又忠诚的卫士”等角色,哪些段落对这些角色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3.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
4.品读句子,体会水的伟大,并理解“新陈代谢”、“昼夜不停”、“不言自明”“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
(1)第二自然段:技艺高超的化学师:你们知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怎样才能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吗?(学生自由发言)。
是呀,因为有了这些液体,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这么强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这些液体,这些了不起的液体,读读这一段,读出它的了不起。
(2)第三自然段:优秀的运输兵”:
读读这一段,思考什么叫“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名感情朗读)
(3)同样,“良好的润滑剂”、“勤奋又忠诚的卫士”又是通过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谁能读出有关的句子,并且读出润滑剂的“良好”,读出卫士的“勤奋与忠诚”。(学生感情朗读)
5.再次品读课文第四段,说说水是一个怎样的调节器。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调节器前板书“准确的”或“了不起”等词语
6.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到这里,老师相信大家对水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作者在说明这一个问题时,都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呢?这样写,都有哪些好处?(学生充分发言,巩固第二单元学习中已掌握的几种说明方法。)
7.看到水对于我们的身体这么重要,你想对水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8.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科学饮水。(板书:科学饮水)
9.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然后帮助老师完成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与我们生命的关系,可是你知道我们可爱的地球上可供我们利用的水资源有多少?地球上的饮用水来源有哪些?当地的可饮用水的情况如何吗?(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老师也提供一些当地水资源的几组数据,教育大家爱护我们的水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生命教学设计7
一、设计思路
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虽说是四年级的一篇教材,但是教学对象可以是四年级、五年级甚至初中生,只不过根据受众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挖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今天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让学生触摸生命,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最后,结合作者杏林子去感悟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但是,在教材处理过程中我顾虑到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太强,稍有不慎,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道德课、煽情课;如果顾虑着这些,偏向工具性的话,则盯着狭隘的、皮毛的语文知识,课堂就干巴巴了。所以,如何顾及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教学的实效性有所落实,就成了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取舍
表面上来看,我这节课把整篇文章都上完了,但是说实话,一节课真的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如果给我两节课时间,第一课时我就会只让学生研读二、三、四自然段,就是飞蛾、瓜子、心跳这三个段落,先让学生初步触摸生命到底是什么?引起思考。第二课时则是走近杏林子,进一步去品读生命的意义,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用练笔、小演讲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但碰到公开课,到底如何对教材进行取舍,一堂课的量究竟得多少呢?
上次奉化市研修活动,教研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公开课一般一课时就把整篇课文上完了,公开课的教材如何取舍呢?像今天,到结尾,过于匆忙,内容过多而不明确,反而什么目的都没有达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请老师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教后思考
一节课永远是有遗憾的,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如:在品读完飞蛾求生、瓜子抗争、静听心跳之后,应使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落实,致使后面的提升:生命是什么?这一感悟学生有所感却无法很好的表达,说明教学时的落实操作有问题。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体验还未能真正地走在一起,非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其它
很久不上公开课,上一次才感受到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怎么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过程,与老师们共勉。
生命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
《雷雨》这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习惯、能力。
2、能揣摩人和动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感受,学习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内化语言,以及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感受并且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教学准备:
动画朗读、收集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
前置学习:
1.熟读课文,认识本文生字,并给每个字扩词。
2.边读课文边思考,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各什么样子?
3.查找有关下雨的资料。
4.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都下雨了。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什么样的雨?(生回答)下雨时,你们仔细倾听过雨声吗?(学生模仿不同的雨声)
师小结: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声音不一样,给我们的感受也不一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雷雨》,体会雷雨带给我们的感受。
二、朗读感悟
(一)感悟朗读“雨前”景象
1、 学生自由朗读1—3节,想一想: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感受,教师随机引导归纳出“恐惧”、“闷热”、“害怕”。
3、为什么“害怕”?围绕“害怕”指导学生体会、朗读1—3节。重点朗读第一节。
4、归纳表现动物害怕的词语。
(二)、感悟朗读“雨中”景象
1、自由读3——6节,想一想:读完这一部分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谈读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3、指导学生从雨声、雨密集两方面说雨大。有感情地朗读3-——6节。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一节在朗读时,作为重点指导。
(三)朗读感悟“雨后”景象
1、小声读7——8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说感受。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空气清新”。
3、看到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带着愉悦、惊喜的心情朗诵最后两段。
5、一起欣赏雨后的景色。
三、扩展探究
1、播放全文动画,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下雷雨时,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2、除了书上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下雷雨时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3、分小组交流,集体反馈评价。
4、师小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不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角色体验
现在,我们一起朗读全文,边朗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回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五、小结质疑
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一场雷雨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瑰丽。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课外作业
1、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描述下雷雨的景象。
2、观察下雷雨还有哪些景象。
板书设计:
雷 雨
雷雨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雷雨中:下雨 雨大 雨小 树 房子
雷雨后: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生命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惭愧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花团锦簇 冥思遐想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五、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六、朗读训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七、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八、布置作业
1、 研讨与练习一
2、 搜集身边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的事迹,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课后记:学生对人物的命运感受比较深。但是对残疾人的生活了解不多,感受不深,虽然老师用小游戏来加深理解,但是还是有待提高。
生命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人物性格。
2、能力目标:体会本文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笔。
3、德育目标: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你知道有哪些残疾人取得事业成功的事例?
(学生列举)
在全世界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的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们以其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二、介绍作者
据你们了解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的悉心帮助下,半年内学会写信,后来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还一直为盲人基金会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8年6月1日,这位为人类创造了奇迹的人物,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一岁半就又盲又聋又哑巴,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顽强的生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残疾人成长的足迹。
明确:
⑴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关于这一点,本文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光明!快给我光明!”
⑵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⑶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⑷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可以说,她虽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5、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并理解“再塑生命”这一标题深刻的含义。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⑴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⑵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品味语言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有三天视力的话,首先想长时间地凝视着莎莉文老师的脸。在写这篇文章时文笔优美,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下面我们就以第三部分为例学习它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学生感情诵读课文22~39语段
1、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明确:
“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写几个句子: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
3、你读过的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爱有关,回忆一下,与同学交流。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仍然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用爱带给他们温暖,带给他们光明,重塑他们的生命。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现在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四、整体感知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想一想:海伦·凯勒为什么能创造奇迹,重塑生命?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同学们默读的时候老师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出生字词,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五、深层研读
1、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复述老师的事迹。
2、再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3、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生命教学设计11
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 松懈(xiè)
遵循(xún)点缀(zhuì)
兴味(xìng)洗涤(dí)
卑微(bēi)土壤(rǎng)
牛犊(dú)茸毛(róng)
繁殖(zhí)蔓延(màn)
凋谢(diāo)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开篇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认为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满足欲望获得乐趣。第二段: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指出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的重要性。第三段: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并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二)深层探究
认真研读《要生活得写意》第二自然段,说说“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一句中的“那”指代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句中的“那”是指上句“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一般生活常规”。凯撒与亚历山大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这在我们一般人来看好像是精神松懈的表现,但是作者认为这是“必需的、正当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增强。
(三)写法探究
研读课文《要生活的写意》,认真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2)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叙述像恺撒与亚历山大那样伟大而卓有成效的人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而我们这些毫无成就的平庸之人却一味去追求什么事业。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充分享受自然是必需的、正当的。
四、板书设计
从生活体验写起,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乐趣。
要生活的写意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谈享受乐趣的重要性。
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得出结论。
五、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胸怀和境界。那么,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它到底能不能永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惑一起来学习严文井先生的散文《永久的生命》从中找到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畅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3段):从正面通过小草和小牛犊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生命的永久不朽。第三部分(4-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高唱生命的凯歌。
2.认真研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个体的生命虽是卑微柔弱的,但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永久的生命,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深层探究
1.在《永久的生命》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交流点拨】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接着作者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作者的感情由悲观变为乐观,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永久的生命》写于1942年,结合当时的背景,说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1942年,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因此,“那些暴君们”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杀害中国同胞,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表现了作者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3.生命是永久的,对生命的本质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示例:①每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的。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④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⑤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为生命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语言赏析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牛犊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的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交流点拨】“它”这里指代的是生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永不凋谢的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4.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交流点拨】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三、板书设计
短暂的 (无奈)
永久的生命永久不朽 (乐观)欲扬先抑
高唱凯歌 (赞美)
四、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读冰心的《谈生命》,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生命教学设计1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作者与词语,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主要意思;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精美简练的语言,培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2学情分析
《谈生命》所涉及的“生命”话题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尤其是十四、五岁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正渴望探索生命的奥秘而又很难诠释生命的内涵。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思维能力,对生活、人生也会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因此,可针对课文内容,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揣摩文章哲理,激起思想共鸣,以训练其理性思维、提炼概括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赏析文中优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加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难点:透过文章精美、简练、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深沉含蓄的意蕴。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可以说正是这神奇博大的生命,才成就了生命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出示并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与词语,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活动3【活动】三、课前热身
1.我会做。(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储备,检测预习情况)
(1)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A)
巉岩骄奢芳馨裹挟
A.chánshēxīnxié
B.chánshěxīnjié
(2)下面多音字的正确语境音是(B)
荫庇挣脱空壳
A.yīnzhēngké
B.yìnzhèngké
(3)下列哪组词全部出自本篇课文(B)
A.一泻千里四面楚歌沁人心脾姹紫嫣红
B.起伏催逼庄严灿烂飘翔喧闹悬岩峭壁
(4)对荫庇这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
A.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B.树荫的僻静之处,形容凉爽。
(5)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A)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A.拟人
B.比喻
(6)指出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B)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A.议论描写
B.议论抒情
2.我认识。(学生交流搜集资料,教师补充要点)
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小说集《超人》。冰心作品的主题主要表现为母爱、童真、大自然。
活动4【讲授】四、新授
(一)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出声音,读出感情。
(2)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呢?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二)精读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
1.学生细读文章,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摘抄并赏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提示: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哲理等角度入手)。
2.学生活动(自读自品、共读共品、四人合作)。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领悟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等角度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同时还感悟了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的哲理美及洋溢在字里行间昂扬向上的情感美,今后我们在赏析语言时要借用这种方法。【投影展示:语言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哲理美、情感美】
(三)拓展表达,升化生命的意蕴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心中此时涌动的情怀抒发出来。
(1)文字抒怀——你可以将你此时心中涌动的最为激情澎湃的情感用文字直接表述出来(提示:可以根据文中“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树”表现生命成长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什么什么”,如“生命像一支蜡烛”或“生命像一杯咖啡”等等)。
(2)图片感悟——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你可以为它配上富有哲理性的个性点评。
2.学生自我创作。
3.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活动5【讲授】五、温馨寄语,激情勉励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段话:生命不是简单的由生到死的度过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要以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不曾平庸的生活,就像这爬山虎,在克服过种种的艰难险阻之后,就必定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和阳光。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每一天,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此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1.摘抄并背诵这篇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2.搜集阅读与生命相关的散文、名人名言、小故事等等。
活动7【活动】七、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失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生命的律动”。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美美的放声朗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精读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让学生细读文章,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摘抄并赏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提示: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哲理等角度入手)。学生或自读自品,或共读共品,或四人合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富含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拓展表达,升化生命的意蕴”,通过联想体验,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生命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
幻灯片1: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幻灯片2: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幻灯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学生活动:研读本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结: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2: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徐徐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板书设计:
生命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五、学习5、6、7自然段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多么勇敢、可爱的男孩呀!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六、小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七、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生命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作者杏林子的简介。
2、纸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她叫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著名女作家。出生于西安,12岁时得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69年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72年获颁国家文艺奖,79年获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著作有剧本、散文、小说、传记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生命
生命》。
板书课题。
二、品味探究
1、出示探究题目:(小黑板)
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共写了哪几个事例?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中想到了什么?
⑵在2~4自然段中,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解释。
⑶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题目,自由讲一讲,遇到难得可以和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3、听课文录音,谈感悟: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怎样珍惜生命,怎样让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今天的课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四、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定,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强烈的求生欲
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心跳
积极的生命观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后反思】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本课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