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精选12篇)
《致女儿的信》 第1篇
[文题解通]
◎导读
“哪个少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我们在长大,我们的心事也在长大。“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萦绕在我们心头,读读这篇文章,会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阅读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学会用故事说理的方法。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起直至去逝,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二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他写有教育史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已有中译本。
◎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语音
1、萌发:“mēng”不能念成“mīng”。
2、刹那间:“chà”不能念成“shā”。
3、惩罚:“chéng”不能念成“zhēng”。
4、伫立:“zhù”不能念成“chù”。
5、一抔黄土:“póu”不能念成“bēi”。
6、一幢:“zhuàng”不能念成“dòng”。
◎字形
1、繁衍:“衍”不能写成“演”
2、摇篮:“篮”不能写成“蓝”
3、嬉戏:“嬉”不能写成“嘻”
4、凝视:“凝”不能写成“疑”
5、繁殖:“殖”不能写成“植”
6、一抔黄土:“抔”不能写成“杯”
7、坚贞:“坚”不能写成“艰”
◎词语
1、宿愿:很早就有的愿望。
2、繁衍:繁殖孳生。
3、勃然大怒:突然生很大的气而发怒。
4、化为乌有:变得什么没有。指全部消失。
5、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跟它相比的。
6、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遏制住自己情感。
7、忐忑:形容心神不定。
8、气质:指人稳定的个性特色或人的风格、气度。
◎常识
上帝
上帝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最高神,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是万能的主,是人类的救世主。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文作者针对14岁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的问题,首先表示对女儿的充分理解和真切的关心,接着用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作了回答,最后意味深长的提醒和告诫女儿。作为文章主体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是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框架来展开叙述的,实际上是对爱情含义阐释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为脉络来层层推进的。
◎辨结构
◎探意旨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女儿诠释了爱情的真切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同时热情赞颂了真正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文章表达对女儿理智而深情的父爱。探求本文的意旨与关键是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
本文所讲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为什么最终无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离去?理解这些寓意的文眼,正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的开头说,上帝创造世界时,“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的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未当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议论,均揭示故事意旨。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议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生,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谈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明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须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明确: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精神,上帝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是人类的救世主,是人们心灵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皈依。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上帝的威严渐趋幕后,人类自己开始登上历史的前台。文中这句话,即表现了坚定乐观的人本主义信念。在故事的最后,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真正的爱情远于离于生理的需求,爱情饱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
4、作者提出:“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结合本文的观点,应如何理解?
明确:根据作者对爱情的解释: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体现人性的光辉。因此,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能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特色鉴通]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话题。但本文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讲述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语言生动优美,充满深情。
哲理的诗意阐释。对爱情注释,是不是抽象,而是通过富于童话色彩的故事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其旨意蕴含中,正如盐溶于水。
构思独具匠心。本文所述故事的构思匠心独运。①前有暗示,后有点晴。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接受。”“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②层层推进,起伏有致。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咱他所不能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永恒的人类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而他最后离去,是对人情力量的认可和屈服。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敷衍 fū 宿愿sù 怒不可遏è
b、伫立 zhù 忧郁yù 一抔黄土pēi
c、嬉戏 xī 一幢zhuàng 刹那间chà
d、鹤群 hè 繁衍yǎn 无与伦比lú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荒不已 传宗接代 繁殖
b、化为乌有 萌发幼芽 真谛
c、消磨时光 伫立凝视 坚贞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到,无与伦比的窝棚前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b、读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有如沐春风之感。
c、这些人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对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听着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用浅浅一笑,迎接他那平易近人、热情期待的目光。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5、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的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如果 ,那么 , , 。
二、语段阅读
〈一〉给女儿的信(节选)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一种生物罢了。
1、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 。
2、作者本段提出了人类独有的感情是
。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人类美”体现是
。
4、对作者认为“只有人才能够爱”这一观点,你认为
。
〈二〉跑过春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①你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②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是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③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幅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④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⑤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⑥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⑦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中仍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⑧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⑨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切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⑩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11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12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13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14尽一切人生之责!
○15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16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1、文题中的“冬天”是什么意思?“跑过冬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2、这封信是父亲在女儿成人之际写的,开头三段写女儿五岁时跟父亲晨跑有什么用意?
3、下面两小题选做一题(答题前先注明序号),若两题都做,按(1)评分。
(1)在⑦—⑩段中父亲对女儿得出了哪些谆谆告诫?请用词语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
(2)在○11¬—○14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期望?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
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2)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5、试就本文的标题、内容和写法各写几句鉴赏性文字。
《致女儿的信》[能力练通]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d 5、略 二、(一)1、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人类有了爱才有生机,真诚的爱成为人类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人与人之间有了美好、真诚、忠贞的爱,才能成为一个完整[具有活力的真正的人。2、美好、诚实、坚贞;人类的爱情。3、美好、诚实、坚贞的爱情。4、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三、1、文题中的冬天侧重指人生要经历的挫折、磨难,“跑过冬天”即战胜人生路上的苦难。 2、以特写的画面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亲切回忆,点题。为下文说理作铺垫。 3、(1)强身健体、节俭助人、坚强尽力、守住自我。(2)注重内在的气质的培养、衣着整洁协调、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尽人生之责。 4、(1)人生短暂,要尽力使自己的人生发出光芒。(2)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人和逼供能靠自己。
5、能就本文标题、内容、写法方面的特点作赏评即可。[示例] 标题:形象、醒目,耐人寻味。内容:这封父女间交流的书信,凝聚着父亲的人生经验,饱含着真挚的人间亲情。 写法:用女儿五岁时晨跑的经历开篇,亲切自然;用排比表达父亲的告诫和期望,条理井然。
《致女儿的信》 第2篇
.《致女儿的信》教案5
.《致女儿的信》教案4
.《致女儿的信》教案3
.《致女儿的信》教案2
.《致女儿的信》教案1
.《致女儿的信》课堂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同步训练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 习题精选
《致女儿的信》 第3篇
胡良华语文教育团队课堂教学实践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执教:胡良华(XX年1029日·马鞍山市第一中学·全体马鞍山市初中语文教师参与)
一、课文里面有什么
㈠作品的原生价值:作者通过转述一个童话故事,告诉自己十四岁的女儿爱情的特征:力量、美、忠诚与心灵的追念。说明人类的爱情具有超越上帝的力量。但这仅仅是作者的爱情观的一部分,上课时要注意说清楚。爱情是非常复杂的,也是讨论不尽的话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在爱情这一话题上纠缠不清,不能上成关于爱情的主题班会课。
㈡作品的教学价值:如何向十四岁的女孩解释“什么是爱情”这一难题?作者巧妙地借用了童话故事这一形式(“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这一童话故事很形象直观地解释了“什么是爱情”,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童话故事适合孩子阅读的原因:借助神奇的力量、夸张的手段、奇妙的想象来阐释一个道理或激发某种情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童话故事是通过“变化”来推进故事情节、阐释道理的,而这一个“变化”就是故事的“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线索”来梳理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主要信息,为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服务。其次是文章中的人物有现实中的,也有故事中的,但不管是故事中的,还是现实中的,都给人印象深刻,究其原因,主要依赖于“描述”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利用这一有效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体验,明白“描述”对增强文字感染力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㈠通过童话故事阐释复杂问题的好处;
㈡叙事类文章的线索在我们提炼文章主要信息中的作用;
㈢描述这一表达方式在表现人物特性上的作用: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㈣人类爱情的精神特性:力量、美、忠诚、心灵的追念。
三、教学目标
㈠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㈡了解童话在引导孩子了解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引导学生认真思索“爱情”这一人生重要命题。
㈢培养学生通过“线索”来获取叙事类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㈣通过体验,感悟“描述”在表现人物上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㈡、㈢、㈣。
五、教学设想
㈠教法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注意点拨、指导、归纳、生成。
㈡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预设
㈠课前准备
⒈查阅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⒉阅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自己不了解的生字词及语句,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写出心得,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供小组讨论、交流。
㈡课堂教学导入
⒈导入语:略。
⒉检查预习。
㈢研习课文
⒈就学生回答预习题目情况,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美、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
⒉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告知十四岁的女儿爱情的这些特性的?
(童话故事)
⒊你能在再次浏览的基础上转述这则童话故事吗?
引出“三次变化”这一线索,通过体验,让学生了解“线索”在叙事类文章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主要信息,为理解文章实现内容服务。
拓展:《藤野先生》或其他叙事类文章中线索的作用。
⒋通过比较,分析文章里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引出描述的作用,并通过细致分析体味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有所感悟,学会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现人物。
拓展:小练笔——描述两个闹别扭的同学的形象,一个大度,一个小气。
⒌质疑:学生质疑,教师也可质疑——
故事的时间跨度为什么有五十四年之久?
什么是真正的人的爱?
什么是作为生物的人?
爱情还需要些什么?
㈣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收获;教师总结略。
㈤作业布置
⒈课外叙事类文章阅读一篇,主要分析线索在我们获取文章主要信息中的作用及描述的作用。
⒉查找一些关于爱情的诗词,自己欣赏或与老师同学交流。
㈥课后反思:
人类的爱情极其复杂,跟十四、五的孩子是说不清的,就是成人也说不清的,但是可以引发他们思考,而不能代替他们的体验和思考。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一定要教语文:披文得意,更要披文得文。因此本文的设计,紧扣“培养学生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这一课标及考纲阅读能力的要求挖掘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话题和教学流程,应当说是教了“语文”的。
《致女儿的信》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过程和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发问。可是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勇敢地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出示课题。)
二、学生根据手头资料介绍作者,如有必要,老师可做一些补充。
三、阅读感知:
1、对女儿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如何?
2、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
3、父亲告诉女儿,爱情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回答。
(补充)
爱是一种关系,一个人只有爱是始终专一的时候,他才会有最牢固的、最崇高的爱。忠实于自己的爱情的人,意味着把自己的一部分给了所爱的人。爱,这不仅是充满激情的欣赏,为你所创造的美的一种享受,而且是为你所爱的人永无止境地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做真正的人》
四、理解故事说理的好处:
比较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总结——特点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
五、再读课文中的故事,引导点拨:
1、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分别看到了什么?
2、面对所看到的一切,上帝的态度分别如何?
——追问:为什么这一次不再发怒?
3、三个片断的语言叙述有重复的东西,把上帝的其中一次视察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总结——特点二: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六、拓开范围,深化主题:
1、阅读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说一说:爱情除了忠诚、心灵的追念,还需要什么? (无私奉献,相互的信任,时间的考验,依靠,理解……)
2、说说你所知道的、让你感动的爱情故事。(可以是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也可以是平淡如水、却历久弥新的……)
七、开放探究:
如果上帝第四次来到人间视察,他还会看到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故事增加一个片断,通过描绘上帝又一次的所见所闻,来表现爱情(抓爱情的某一个方面)。
八、把苏霍姆林斯基送女儿的话:“爱,你准备好了吗?”赠送给大家,结束全课。
九、课外作业:写一句有关爱情的“凡人格言”;读曼德拉写给女儿的信。
资料链接:
(美)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致女儿的信》 第5篇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吕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况。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位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作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见下表)
开始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土地、一把铲、一把谷粒
一年后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窝棚、一片成熟的谷物、一个婴儿
五十年后
老头和老太婆、圆木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
三年后
老头、金黄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位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致女儿的信》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
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
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
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
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
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
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
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
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致女儿的信》 第7篇
亲爱的女儿:
您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
今天你整整十四岁了。您正跨越一个界限,越过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您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你在跨越这个界限,愿你幸福。但我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千百万女性,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对此各有各的理解。每个男青年,当他们已萌发成年男人的气质时,也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您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 了。我的宿愿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可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在我少年和进入青年早期的时候,祖母玛利亚是我最亲近的人。她真了不起。 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应该都归功于她。她在战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祖国语言和人类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宁静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繁茂的苹果树下,望着向温带飞去的鹤群, 我问道:“奶奶,什么是爱情?”
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 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春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见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东西。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不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色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期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这就是爱情,小孙子。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捧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致女儿的信》 第8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
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教学步骤】
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
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
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例:
⑴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⑶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⑷…… (略)
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甲:感觉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
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
教师再次引导,男女生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而决不是爱情!
教师总结:著名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
(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 (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
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
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
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都在笑)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
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爱情忠诚人成了大地的上帝
心灵的追念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课标》为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本教案通过课件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生动展示了课文内容,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收获:
对于解答“什么是爱情”,故事的理解是本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集体分析课文,鼓励学生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自主质疑,合作交流,进一步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讨论,在探究、争辩中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行爱情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堂小结”的教学环节中,我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体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5、善于抓住细节,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和驾御能力:
当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学生乙的回答“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并小声说“缺少实践”时,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现在去实践爱情合适吗,男女生交往中产生爱慕之情是爱情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6、紧扣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如“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不仅使教学落到实处,即学生通过练笔学会用小故事阐述来抽象道理,更让学生在积累、辨析、阐述中,明确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进一步理解了爱情的真谛。
《致女儿的信》 第9篇
达标训练1.苏霍姆林斯基,是________(国别)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忐忑( )( ) (2)宿愿( )(3)一抔( )黄土 (4)刹( )那间(5)怒不可遏( ) (6)繁衍( )3.理解句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的深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下面一段文字与本文一样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爱情这个问题的,读完后,说说你对于爱情的理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很仔细的挑挑拣拣,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结合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原驰牧牧: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运动。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父亲(注:此时作者的女儿18岁。)1.开头两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哪些方面给了女儿哪些具体忠告?这些忠告最终可归结为哪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五段作者创设情境,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人生的短暂,自然贴切,你是怎样看待人生的呢?请仿照作者的写法,把你所认为的人生描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埋怨爹妈没给自己生一张好脸蛋;有人说“鸟*羽毛,人*衣装”“三分身材,七分打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结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一句中“冬天”比喻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关于爱的思考》2.(1)tǎn tè (2)sù (3)póu (4)chà (5)è (6)yǎn3.这句话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本文看,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能力提高】1.略2.提示:“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然而,尚处青春期的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沉实的爱情的。【开放探究】1.回忆女儿五岁那年冬天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晨跑的事。作用是将生活中的冬天与人生的冬天两种意义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对即将成年的女儿的人生忠告。2.从七方面给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贫穷、遭遇失败、落入孤独时切勿自弃,爱惜自己、自珍自守;处理好相貌、衣着、时间与生命的关系。具体忠告略。可归结为正视人生苦难,尽一切人生之责。3.提示:此为仿写题,应该在句式、修辞、所创设的情境、感情基调等方面与原材料相一致。答案略。4.提示:判断的理由要做到两结合:一是结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离大方向;二是要结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谈,架空分析。答案略。5.“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希望即将成年的女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战胜一切苦难,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人生的思想感情。
《致女儿的信》 第10篇
内容预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 第11篇
整体感知:
本文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读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因此,在讲授本文时,首先要让学生把握作者的爱情观。其次,通过对课文的探讨及对所搜集材料的整理,启发学生去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理解要求掌握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2.理解故事的寓意。
3.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复述法、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梁祝》名曲,引入情境)同学们,一曲悠扬缠绵的《梁祝》将我们带入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当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情呢?一位小女孩问他的父亲,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勃然大怒,她的父亲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回信给女儿,那么这封信中父亲到底是怎样诠释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练习
2.关于作者
多媒体展示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疏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
2.人们眼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你读过本文后对爱情有什么评价?
3.本文作者对爱情的评价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自主探究: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说出喜欢的理由。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①作者为什么要用童话来诠释爱情?
②上第三次来到人间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态度怎样?
③为什么把上帝看到的东西结合起来谈?说说你的看法。
五、课外拓展,合作探究:
你还知道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并说出这些故事为什么能成为千古绝唱?(学生各抒己见)
六、课外补遗,心理渗透:
名家是如何评价爱情的?
多媒体展示: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感,她会给人以明智和高尚,她是你人生路上的一颗指引幸福的星辰。
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
七、七嘴八舌:
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谈对早恋的看法!
八、总结:
只有在理想信仰天空下的爱情才是美丽的。她是你心灵田园的一位特殊守望者。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生活中的那些相爱一生相伴到老的夫妻。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潺潺的溪水流淌不息。他们彼此既有自由的呼吸,也有厮守的亲密,默契的心灵能从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感受心的交流。
作者说过“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这份美丽,青苹果闪烁着耀眼诱人的翠绿,然而它却是酸涩的。保护好我们这份珍贵的权利,等待你成为真正的“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再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九、作业:
1.给你的父母写一封长信,诉说你在成长路上的困惑;
2.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对爱情的看法,把它读给父母听,告诉他们尽可以放心,你读懂了青春的含义。
3.想一想,爱情的延续要靠忠诚和心灵相系,那么友情呢?亲情呢?你又是怎样看?
4.摘抄与爱情有关的名言警句。
课后反思: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这样的课符合心理渗透的研讨课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从心理世界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学生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经过引导和鼓励,学生放下了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有些困难。在反复的阅读中学生基本上克服了这一难题。
1.课前准备好了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整体效果较好。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消除了尴尬情绪,课堂气氛热烈。
3.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学生从中树立了对爱情的正确认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尚有了突破。
不足指出:课堂气氛活跃,但从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角度来说还欠火候。学生各抒己见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的点播。时时围绕突出中心主旨探讨问题。关于早恋问题,应让学生多谈些看法。
《致女儿的信》 第12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2、理解作家以讲述神话故事代替正式说教的用意,树立正确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爱情的深意。
2、讨论法、质疑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心灵”追念三者的关系
难点: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理智,慎重的关系。
教学突破:
设置环境,引导阅读,合理想象,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1、谈话: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永远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故事。大作家歌德曾说过:“哪个少年不多情,那个少女不怀春”。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产生冲动,又懵懵懂懂。这个时期我们的父母应给孩子以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爱情”,应该怎样对待“爱情”。下面老师要做一个调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说过爱情这个话题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2、导入:从刚才的调查来看很不乐观,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可能由于思想保守,对这一话题过于敏感,而忽视对孩子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希望能为各位同学的家长补上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内容
1、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繁衍(yǎn)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
词义: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愤怒到极点
2、小黑板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回答:
①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②作者采用什么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为什么不直接讲道理?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明确:
①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②作者采用讲故事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易于接受。避免呆板的说教。
3、作者以美丽的神话故事来给女儿诠释爱情。请说说阅读的感受是什么?(要求:可以涉及主题,故事内容,写作手法,精彩句段)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女儿敢向父亲问“什么是爱情?”
②采用书信的形式,以神话故事来诠释爱情真谛,生动,形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以亲身经历,也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
③谈论爱情并不可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④明白爱情是彼此忠诚,是相互间永久的心灵追念。
⑤是上帝三次发怒,和大天使三次来到人间,并以衰老、死亡来威胁人类,考验人类的爱情,但最后被人类的真正的爱情所感动。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质疑探究: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根据上述,概括全文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做归纳:
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永久的追念。
3、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和段落。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爱情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由衷赞美。
2、喜欢21段——描写很悲凉,但却显示出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3、“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使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里的智慧,可理解为“理智”和“责任”。
教师做总结:
大家说的很好,对句子的理解也很深刻。都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爱情。
四、课外拓展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1、问: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智慧有理智,懂得对爱情的忠诚,那么我们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尝试爱情的滋味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教师准备:
(1)不能早恋,影响……
(2)认为早恋无罪……
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说的太好了。说明我们同学善于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大多数同学认为早恋是酸涩的,影响学习。因此,我们还是应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2、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针对中学生爱情状况以及上述大多数同学的观点写出发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己的爱情宣言。如愿意,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准备:
(1)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充满激情;但是火焰太高会把两颗心都烧焦的。———杨老师
(2)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理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老师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爱情的真正含义,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但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将来有了知识,又有了健全的人格,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的爱情。
六、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永恒的话题。
是爱情是忠诚、心灵的追念。三位一体的。
什么真正的爱情: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的考验和
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对女儿情感真挚的一封信。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爱情的话题,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用“美好”给“爱情”定位。避免把这个话题当做洪水猛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充分阅读,又引导他们从神话故事中去领会爱情的真谛。领会幸福的真谛。并紧扣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和困境去考验,是男女之间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他们放弃羞涩,大胆畅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早恋”的态度,并以写自己的爱情宣言的形式,来端正学生的爱情价值观。
注意本文不可只做粗略的阅读,应为家长补上这一课。本节课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上做的还不够,课堂还有些沉闷。待改进。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