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中东,(精简1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中东,(精选13篇)

中东, 第1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地区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5)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6)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7)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8)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9)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希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通过第六、七章的学习、训练,不但收集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同学们不但学会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与人文环境各方面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三)、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中东是资源特点,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理解中东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分析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中东的宗教民族差异带来的冲突。

  二、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三、教学媒体: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案: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境设 置

  发现回答

  解答问题

  播放阿拉法特、沙龙、萨达姆等中东名人的资料图片,

  引导:受这些名人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哪里?

  这个地区在这些名人的影响下局势是否国泰民安?

  播放伊拉克战争、以色列被自杀式炸弹袭击的短片,引出课堂主题:

  ——动荡的中东

  过渡:下面就让同学带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战火不断?

  问题:为什么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成为大家抢占的目标?

  (学生回答)

  “运河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的位置特点,并分析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战略重要性

  小组问题:中东地跨哪三洲五海?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一、二

  “石油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介绍中东的资源特点,并分析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

  小组问题:中东石油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海湾?

  (学生回答)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引出课题《动荡的中东》,使同学们对中东有一个初步印象。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对地区发展、地区稳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时间关系,这部分留待下一课时展开),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发现回答

  解答问题

  展示“亚洲气候图”,明确中东气候特点,引导降水稀少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

  教师引导归纳同学小结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热点地区的因素

  问题: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三,

  (学生回答)

  “水土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资源分布不均加剧土地争端。

  小组问题:中东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四

  “宗教之争”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描述中东民族、宗教的特点,并分析民族、宗教差异给地区带来的影响。

  小组问题: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三大教的圣城是哪个城市?

  学生完成形成性练习之学习主题五,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资源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稳定的多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中东,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安排了洲——地区——国家三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中东》作为“地区”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研究它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以及主要国家;掌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及热点问题,创设特殊情境,激发他们对中东动荡不安局势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中的东西——呼吁世界和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东是一世界的热点地区,以及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难点:分析中东的咽喉要地: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及土耳其海峡的战略意义。

  二、 学生起点行为分析

  1、这一届初一学生在去年美伊战争时还是六年级的小学生,所以部分不大关注时事的同学对此印象并不深,但仍有一小部分了解得稍多些,针对这些情况,本应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但由于竞赛的限制,我把点子打在精心选取并制作有代表性、学生易于接受的视频资料上。

  2、 对于那些对美伊战争有所了解的学生也只是知道打仗,但对这一地区为什么战争并不了解,但贵在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有一部分孩子有强烈想知道美国为什么想攻打伊拉克的愿望。这种学情给了我设计好本节课以极大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满足他们求知欲是我应做的事,也是我能做好的事。

  三、教学思路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我决定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法,即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开课时我首先用几句开场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自己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中,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在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有关中东的战争及战争中的中东人民的境遇与学生研讨、交流。(师—生交流)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中东为什么总打仗?”(生—师交流)然后抛出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而精心设计的探究题第一组、第二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讨论、探究。与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生—生交流)最后对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对共性的有难度的问题,由教师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生—师交流)初探结果出来后,此时峰回路转,我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中东处在一个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就会战争不断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其好奇心理,进入问题探究第三组,(师—生交流)当最终学生发现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既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还伴随那么一点点成就感。随即开展的“我是军事观察员”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自我分析”及“我的推荐”两个小栏目的设置,完成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通过以上“师—生”“生—生”“生—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并且尤其突出了学生的“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学生多向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

  学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对比、综合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师:广泛占有时事资料,制作绘声绘影视频,制作flash课件,设计探究题及评价单。

  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小组长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因为总是不断地发生一些重大事件而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从而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接下来,我们就共同关注一下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一些大事。

  课件展示:播放两则新闻

  谈话交流:这两则新闻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这些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些国家或地区?根据刚才的两则新闻结合你平日对中东的了解。说说印象中的中东。

  教师承转:今日中东如此,翻开现代史,中东又战况如何呢?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迄今为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段资料完善一下添加点什么?

  学生活动:完善教材资料。

  谈话交流:从历史到今天,中东一直征战连绵,动荡不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长期的热点地区。这样会给当地人民带来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课件:图片一

  学生活动:如果你就是这位伊拉克老人,面对炮火和硝烟,你想说些什么呢?(体验伊拉克老人的感受)

  展示课件:图片二

  学生活动:你知道他,这个美军士兵的内心世界吗?(体验美军士兵的内心世界)

  教师承转:看来,你、我、他,我们全世界的普通百姓都在期盼和平。因为如果我们人类不设法结束战争,战争终有一天会结束我们人类。

  精心设疑:好,现在,你能告诉我此刻正萦绕在你脑海深处的最深的疑问吗?今天我们就从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就中东总是战争不断呢?在正式开始分析之前,老师有一个疑问,中东它为什么叫中东,中东这一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

  教师讲授:中东的由来

  学生活动:读52页8.4图及第3页6.4图比较中东和西亚范围上的区别

  展示课件:中东、西亚政区图

  师生归纳:中东包括了除土耳其之外的西亚各国,中东比西亚多了一个位于非洲埃及以及土耳其在欧洲的一小部分。

  教师指导:请学生拿出探究题第一组和第二组,先独立思考,把你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做个标记,再组内研讨这些问题,对于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小组长负责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指导:说说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别的小组同学帮助解答问题

  教师指导:对于共性的问题、疑难问题,教师展示课件,予以点拨。

  学生活动:展示一、二组题后的初探结果。

  教师设疑:为什么中东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就战争不断?

  学生活动:进行问题探究第三组。

  教师指导:提出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共性问题教师展示课件,点拨疑难,填写探究结果。

  教师引导:现在你明白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争不断了吗?凡交通要道,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某些大国更是极其热衷于插手中东事务,想把中东控制自己的手中。因此这一地区斗争十分激烈。这里就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了。

  学生活动:“我是军事观察员”。结合老师给出的当前国际局势资料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美国攻打伊拉克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教师引导:大家要善于运用地理知识,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小结: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以及其中的一个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巩固练习:小游戏:“挑战男生”、“挑战女生”。

中东, 第3篇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__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 战火频仍 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著名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著名?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最大。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中东,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大战短期内不会爆发,但地区冲突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东问题尤为突出,它集中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缘……任何构成混乱与动荡的因子都能在中东发现其渊薮,这也是中东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症结。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中东矛盾的复杂性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猎,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在收集并运用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中东战争概况、认识战争的严重后果

  2、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通过对历次中东战争的分析,不仅可以准确把握中东政治局势的特点,而且为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作了铺垫。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中东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也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

  难点:分析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确立依据】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其原因错综复杂,而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理性思维能力不足,让他们有条理的分析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中东, 第5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

  第二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搜集有关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战争问题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阅读地图知识,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教师讲述时应让学生理清脉络,以便认清巴以争端长达百年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点明“分治”是受大国操纵造成的,有其存在的问题和领土、资源的不合理性,这是引发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直接原因。

  本目主要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的四次中东战争,发生时交战的双方、争夺目标以及发生的后果。

  讲述每一次战争发生时,运用中东形势图,将战争进程标注在图上,以加深印象。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中东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情况,从而体会到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四次中东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巴勒斯坦难民营”,“苦难中生活的孤儿”,“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表情”……

  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长期角逐、介入,使这里的矛盾更加复杂。

  讲述时强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结下的恶果,也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录像中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前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前后呼应,使学生对中东地区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向同学们介绍几位长期以来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

  教师应补充介绍,激起学生对这些献身于世界和平的勇士的敬仰。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说明靠武力解决不了民族争端。

  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河)。

  理清以下线索: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一战后,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统治”。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了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看《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了解分治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所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犹太人的领土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欣然接受。让学生明白巴以争端之初,摩擦仅仅是围绕土地、草场等生活习俗上的非政治性的问题。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阅读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主要争夺的目标是土地、运河的主权、水源等。

  看地图。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体会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的危害。

  看录像《中东》。

  要求学生看过后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并理清以下线索: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战略地位

  3.石油资源之争

  4.水资源之争

  5.宗教之争

  回答: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有哪些宗教信仰?阿拉伯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制软件: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

  (以色列领导人)

  “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5.拉宾被刺杀情景。

  6.巴以冲突的场面。

  讨论: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

  2.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巴勒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在外族侵入和迫害下,犹太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逐渐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此形成了阿犹两族长达百年的土地争夺大战。

  二战后,在英、美、苏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结束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并撤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犹太国。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当今世界上矛盾焦点之一。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

  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xx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 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 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 150平方千米,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中东, 第6篇

  一、 教材分析:

  新的地理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学会分析区域内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之间的联系,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中东》这一节教材,正是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而编排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区域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和《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中东》这一节内容,在初一地理下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教材并没有着重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总体描述,因此,在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中东特有的地理特征——长期热点地区来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阅读和使用地图的一般方法,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学会了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信息------用事实论证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技巧和策略,初步理解了部分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了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地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他们毕竟是孩子,思维不够全面,语言不够严谨,有些观点的表达可能很幼稚,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点拨,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与我校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初步学会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掌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搜集和阅读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逐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学难点:

  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认识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鼓励、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中东局势时事的新闻材料及相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东地区因战争、冲突不断而备受关注,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通过指导学生读“中东地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出中东所处的大洲、周围临近的海洋,总结出中东是一个地处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并通过填图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1、教学思路:

  本课从中东地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及其战争、冲突频繁入手提出问题,然后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思考等途径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2、教法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3、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突出一个“动”:

  (1)、课前“动”——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中东(如:巴以冲突、中东名字的由来)以及苏伊士河运和土耳其海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课上“动”----积极参与

  为学生提供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胆量和,;

  让学生以中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语言表达和思维组织能力,同时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加强读图、识图、填图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动”——课后延伸

  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设疑,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课后作业布置突出特色,鼓励学生以“我所认识的中东”为题,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中经常有关于中东的报道引入新课。通过词语接龙、模拟播音等,使学生对中东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学习的。

  (二)联系生活,感性认识

  通过课件、资料展示,提出逐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观念。

  (三)积极探索,理性思考

  在学生已经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冲突、战争不断?引导学生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进一步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对中东的地理位置展开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东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备受关注,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页活动题,通过填图练习将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课后写一篇日记加深对中东的印象。

中东, 第7篇

  第一节 《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东半球其它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展示课题)

  师: [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

  [课件展示]新闻报道内容

  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课件展示]战争画面图

  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

  [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焦点一:位于世界重要的战略位置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一湾、两洋、三洲、五海)指导学生读图。

  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

  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

  师追问: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

  师追问:除了内部相通外,哪些水域还和外面的大洋相连?(地中海与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连)

  [活动]完成第52页第1题第(1)小题。

  [课件展示] 表格图答案

  师:刚才我们还提到了海湾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展示]海湾战争资料。

  师: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石油问题 ) [课件展示]焦点二: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讲小笑话[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讨论]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储量: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多)

  [课件展示] 中东石油的分布。

  [讨论] 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课件展示]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储量(中东五大产油国占中东63%)

  [课件展示]波斯湾图文介绍。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日本、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

  [课件展示]航线a、b、c图。

  [课件展示]a b c三线到达的国家。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这些国家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利益可图,因此,他们要干涉中东事务。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要疯狂的争夺石油?(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它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xx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开采80年,中东地区必将面对石油枯竭的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中东石油用完,其经济将如何发展,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可以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业等)

  总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两个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两点都是这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这些优势条件在给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麻烦,少数发达国家由于这些优势而不断在这个地区挑起一些争端,引发了许多战争。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引发战争的另外两个原因: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

  作业:1.完成课本中活动题空格填充。

  2.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中东, 第8篇

  在教授中东一节的居民与经济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一组阿拉伯人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片中人物的人种、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吗?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区?其服饰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有何关系?

  (3)试将下列短语连结成一段话,比一比谁说的流畅合理:西亚和北非、白种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

  2.用录音机放一段有关近期中东地区局势的新闻报道,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你知道西亚、北非地区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吗?

  (2)西亚、北非的石油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主要石油产国有哪些?

  (3)你知道西亚、北非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地区吗?

  此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地理课程理念。首先是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此设计最大的特点是重重设问,一问刚平,一问又起。学生就在这重重问题中进入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设计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变学生消极的听讲为主动的探索。其次是把地理问题与国际热点问题相结合。中东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将其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从地理上寻其根源,这既是一道难题,又一道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开放式题目。引导学生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再次是此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收音机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更易于打动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

中东, 第9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一下册第八章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的内容,对本节课,课标的要求有: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情况。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我的解读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

  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输出情况。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能分析出中东战争频繁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地位及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教学思路:

  本节整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才有可能发展提高。我为学生预设学习目标是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落实在地图和课本上,并能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自主学习中去。在教学中要紧抓教材,通过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合作边学边练,达到掌握新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效果。

  导入采用学生分角色扮演的形式,所选四段新闻都发生在今年三月份,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即“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我设计的方法很简单:读图指图。因为地理的学习是不能脱离地图的,所以在这个知识点上我为预设学习目标是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落实在地图上。学生在对本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了解了中东的地理区域后我设计了3个练习:

  1、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一人说地理名称,另一人在地图上找出来,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进一步认识中东的地理位置,让每位同学通过互动练习,切实将所学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同时锻炼同学之间的共同协作学习的能力。

  2、找两个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大屏幕上找出我所指出的地理位置,其目的让我对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

  3、完成课本上P52活动题1(1),这道题比较简单,我先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然后通过快速抢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同时让学生的大脑时刻处在一种兴奋状态,提高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

  最后通过学生的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总结出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讲解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轻松的获取知识,真正教会学生读图。养成学会和善于使用地图的习惯。

  本节课的第二个重难点则是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与输出。为了让学生了解中东石油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石油资源对中东当地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我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设计为:

  首先让学生通过读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饼状图,确立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其次通过读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储量柱状图,得出结论世界主要产油国主要在中东地区及中东主要五个产油国;

  然后了解中东主要产油国的分布情况,分析出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

  最后查找中东石油输出路线,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及影响。

  这样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希望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中东石油问题。通过讲解全球石油资源的供求关系,让学生知道中东的石油资源对世界是经济的作用。

  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的确定是本节课一个重难点,所以在这里我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课本P53活动题3,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来完成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告诉大家,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并将知识点落实在课本上。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个班级中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信心。

  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能源,为了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我预设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中东一旦石油资源用完该怎么办?”,回答这一问题学生需要的较广知识面,我将其设计为学生通过讨论来共同完成,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结部分采用了学生谈收获共同完成板书的方法,这样既对本节知识做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表达、表演。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中东, 第10篇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即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有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为了让学生确实感受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和灾害。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当有关中东地区的图片慢慢展开的时候,同学们随着一声“啊”同学们开始在小声讨论起来。画面上的小男孩应该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双充满恐惧的眼睛。曾经是巴勒斯坦人民美丽的家园,然而现在却是狼籍一片,凄凉不堪,这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惜之情,此时 。当我介绍到这的时候,整个班级一片寂静,把他们都带进了情境当中,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这里了。看着他们的表情,我激动地说:“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中东的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大家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我们需要和平”,“百姓是无辜的”,“我想要一个家”“为什么要战争呢?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之中。让学生以中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很好的达到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们纷纷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是那样地虔诚,那样地真实。我似乎真的看到中东的中学生在向世界人民呼吁和平。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重的网状交互关系.从而完成了第一个教学重点------中东---世界的热点地区。

  4.而第二个教学重点我是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特征。我通过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对比以及分析来完成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归纳的能力。

中东, 第11篇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在闹水荒,正如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说的那样:“中东地区水比石油更重要。”在中东和平进程的历次重大谈判中,水资源总是有关各方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很快意识到水及其源头对于其生死存亡的作用,并数度为此而发动战争。在1967年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占领了约旦河水资源的大部分,并在1978年和1982年对黎巴嫩开战,企图掌握利塔尼河的控制权。目前,以色列近40%的水来自约旦河西岸。

  阿拉伯国家:经过几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失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围绕着水资源问题,阿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巴勒斯坦在西岸被占领土开采水的行动遭到禁止,这使巴勒斯坦人更加感觉到收复失地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而戈兰高地之所以长期成为叙以谈判的焦点,与其丰富的水资源不无关系。曾负责为巴拉克起草有关水源谈判提纲的以巴情报研究中心主任杰逊•巴斯金指出:“缺水的压力将影响谈判双方。归还戈兰高地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那里提供了以色列的饮用水。而让叙利亚放弃对戈兰高地水源的权利也是不可能的。”

  背景解析: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被占领土上,以巴双方的用水极不平衡。据报道,在希伯伦的5000名犹太定居者,一天可以得到1.7万立方米的供水,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40万巴勒斯坦人,每天总共只能得到7000立方米的水。在约旦,自今年以来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民因为缺水而无法播种,首都安曼的水龙头每周只能流上24个小时。自去年秋天以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每周有3-4个晚上停水。

  缺水及水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中东和平进程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这一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持续干旱,日益加重的水荒有可能引发新的战争。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如果我们在解决中东所有问题时不能使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那么这一地区就将爆发危机。”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则警告说:“我们这一地区的潜在冲突导火索不是土地,而是水。”

  1993年以来,巴勒斯坦、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开始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作,这其中包含着利用高科技手段淡化海水来扩大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努力。然而,由于阿以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注定了这种合作的艰难曲折、时断时续。而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中东和谈的顺利进展。

中东, 第12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

  第二组同学介绍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搜集有关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战争问题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阅读地图知识,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教师讲述时应让学生理清脉络,以便认清巴以争端长达百年的根源是什么。

  关于巴勒斯坦分治问题,点明“分治”是受大国操纵造成的,有其存在的问题和领土、资源的不合理性,这是引发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直接原因。

  本目主要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的四次中东战争,发生时交战的双方、争夺目标以及发生的后果。

  讲述每一次战争发生时,运用中东形势图,将战争进程标注在图上,以加深印象。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中东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情况,从而体会到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四次中东战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巴勒斯坦难民营”,“苦难中生活的孤儿”,“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表情”……

  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长期角逐、介入,使这里的矛盾更加复杂。

  讲述时强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结下的恶果,也有两个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矛盾。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录像中介绍了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前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前后呼应,使学生对中东地区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向同学们介绍几位长期以来为中东问题和平解决做出贡献的人物。

  教师应补充介绍,激起学生对这些献身于世界和平的勇士的敬仰。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说明靠武力解决不了民族争端。

  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河)。

  理清以下线索: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形成。一战后,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统治”。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了解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国建立的抵制。

  看《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了解分治后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所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犹太人的领土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犹太人欣然接受。让学生明白巴以争端之初,摩擦仅仅是围绕土地、草场等生活习俗上的非政治性的问题。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阅读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主要争夺的目标是土地、运河的主权、水源等。

  看地图。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体会战争给巴以双方人民带来的危害。

  看录像《中东》。

  要求学生看过后思考: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由哪些因素构成,并理清以下线索: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战略地位

  3.石油资源之争

  4.水资源之争

  5.宗教之争

  回答: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有哪些宗教信仰?阿拉伯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分析中东为石油而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制软件: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

  “用土地换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

  (以色列领导人)

  “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

  “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5.拉宾被刺杀情景。

  6.巴以冲突的场面。

  讨论: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

  2.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巴勒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地区曾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在外族侵入和迫害下,犹太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逐渐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区。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规模兴起,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从此形成了阿犹两族长达百年的土地争夺大战。

  二战后,在英、美、苏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结束了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并撤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犹太国。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当今世界上矛盾焦点之一。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成为东西方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冲突焦点的原因。

  1.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近代,中东地区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二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

  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

  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

  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为中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努力,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巴以冲突仍时有加剧,成为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背景资料

  中东问题的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约公元前19xx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

  三次流散。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到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 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千米、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 800平方千米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 150平方千米,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千米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中东, 第13篇

  说教材

  1、本课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中东地

  地理位置的特点。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非升学科目,不参加中考,学不学无所谓,导致了学生的上课态度不够积极。只有少数爱好地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因而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各种媒体搜集资料,使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结束语五部分。

  情境导入

  采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出现过的与中东地区相关的图片,如死海、麦加、屋顶旅馆等,通过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这种设计不光考虑到精美的图片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主要的是,这与战争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突出战争的残酷,突破情感目标。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包括“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五海之地”两部分内容。

  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课题,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东地区名称的由来。

  关于长期的热点地区的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图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课堂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在学生情绪极端高涨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沦为一片废墟的家园前和躲在铁丝网后的巴勒斯坦儿童惊恐地看着走过的以色列士兵。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时,教师及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名中东地区的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会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用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愿意被长期的战争所困扰,那么中东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关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过“中东”和“西亚”地区的对比,了解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别,明确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最后,课件展示中东的地形图,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和主要城市等。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件中闪烁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

  巩固练习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题和一道选做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但使基础稍差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答题,而且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必浪费较多的时间在简单的问题上。

  课堂小结

  是以一首小诗的形式出现的,歌诀记忆是我们地理课堂中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讲课之前,我把原来比较流行的一首有关中东的小诗进行了适当的改写,使其更适合于本课的教学,更浅显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总体上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以“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主线,以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为副线,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来突显战争的残酷,唤醒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以诗一般的结束语,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地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素材设计

地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精简17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精选17篇)《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

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案设计示例(精简2篇)

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案设计示例(精选2篇)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案设计示例 第1篇  教案设计示例  ——

南非 教案设计示例(精简3篇)

南非 教案设计示例(精选3篇)南非 教案设计示例 第1篇  教案设计示例  ——“南非”  【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精简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第1篇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认识地球开始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