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20题(略)。
2、 18÷6= 27÷9= 88= 56÷8=
6=18 9=27 ÷8=8 8=56
3、比较第2题,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4、师:开学了,明明带着他的压岁钱到文具店选购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解决一些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有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师:他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2 0
5
1 0 0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在班内交流。
(1)205=100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2)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想买红色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
板书:100÷7=14(本)……2(元)]
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同学们,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吗?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第1种: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竖式验算:
1 4
7
9 8
+ 2
1 0 0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第2种: 1 4
7
9 8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口算
2、下面我们先做两组练习题。出示:
42 ÷ 6=
7 6 =
120÷6 =
206 =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7 ÷ 3=
3 2+1=
45÷7=
67+3=
通过做题你又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上两个规律。利用这两个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验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两个关系式来解决除法的验算问题。(板书: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谈话:三年二班的夺星阵地月末总结表彰会上老师想买一些奖品发给获奖的同学,(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老师给你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谈话:他算得对吗?你怎么知道的?小组讨论。
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
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指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a)、学生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b)、计算并验算:
156÷3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老师给你100元买红色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
板书:100÷7=14(本)……2(元)]
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 。
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师: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师: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学生汇报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指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a)、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314÷8=39……2
527÷7=131…… 4
(b)、计算并验算:
238÷6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学生汇报: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师小结:同学们理解、概括、归纳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将板书补充完整:
商除数=被除数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温馨提示: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在线,强化新知。
五、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通过三组口算题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这一节课关键也是让学生弄清验算的算理,教学中,学生对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已经领会了,主要是让学生总结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说为什么用“147+2”来验算,这里的“147”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在验算时,我要先算出14个红笔记本的钱,之后再加上剩下的2元钱看会不会等于总共的100元钱,只有学生弄清了算理,才不至于依样画葫芦,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总结有余数除法验算的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 )÷2 = 5 15 ÷( )= 3 ( )÷4 = 9
28 ÷( )= 4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 )÷2 = 5……1 ( )÷4 = 9……2 16 ÷( )=3…… 1 30÷( )=4 ……2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刚才,我们在验算加减法的时候都有不同验算的方法,那除法的验算有几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来研究除法的验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他们想请同学们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出示:100÷5=20(本)
你是怎样想的呢?出示:想:10个十除以5等于2个十,就是20。
怎样验算我们口算得对不对?同桌讨论。用205=100来验算,也就是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
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可不可以用被除数÷商=除数来验算呢?(也可以,但是,我们没有学过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等我们上4年级学了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之后,这种验算方法就可以用了,现在我们只用商除数=被除数这种方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2)跟踪练习:计算并验算下面各题231 ÷7= 184÷4=
(3)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他算的对吗?你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吗?指名板演后,大屏幕在出示验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能否用(被除数-余数)÷商来验算呢?也可以,但我们还没有用学过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现在只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来验算。
(5)跟踪练习:计算并演算下面各题。134÷4= 172÷3=
3、小结: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4、比较分析:什么情况下加余数?什么情况下不加余数?
四、练习
1、不计算,根据第一个算式填写第二个算式
375÷5=75 ( )5=( ) 156÷8=19······4
19( )+( )=( )
2、填空:
(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 )乘( ),看结果是否等于( )。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 )乘( )再加( ),看结果是否等于( )。
(3)要验算154÷9=17······1是否正确,可以用( )( )+( )=( )的方法来验算。
(4)除数是5,商是8,余数是1,被除数是( )。
3、判断: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
(3)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时,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p25 做一做)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堂清作业:2月29日 周二 p26第1题
七、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2 100÷5=20
1 4 1 4 205=100
7 1 0 0 7 商除数=被除数
7 验算: 9 8
3 0 + 2
2 8 1 0 0
2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体会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4篇
课题:除法的验算 总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集智备课 修订补充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二、设疑激思,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前夕,一年级的同学准备入队了。大队辅导员委派大队委聪聪和明明到商店去买笔记本。 (1)出示教材第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去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2)把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助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100÷7=14……2 (3)先请演示的几个同学说一说验算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100÷5=2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色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色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同学们理解、概括、归纳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个:32=6,56÷4=14请学生分别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有关的除法算式,根据除法算式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32=6, 56÷4=14,
6÷3=2; 144=56。
师:请你说说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师:今天我们就要根据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请你用100元钱买一种书,你准备买什么?
学生选择,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先来看看便宜的(《乌龙院》每本5元),最多能买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买20本。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你能保证计算结果一定正确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2)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生:太简单了,因为205=100嘛!)
(3)指名回答。 (师:你举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 (生: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你能根据题目的信息,说说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一本书5元钱,20本书是100元钱。)
这说明你的计算怎么样?(正确)
提问: 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你能说说除法验算的一般方法吗?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个问题:100元可以买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吗?
(1)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列式计算。
100÷8=12(本)……4(元) 答:100元可以买12本,还剩4元。
(2)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验算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进行验算?
(余数该怎么处理?同桌讨论)
(3)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1 2 有没有这样验算的? 1 2 说说这样错在哪里?
1 8 1 8
9 6 1 0 0
+ 1 4
1 0 0
(4)组织讨论:根据题意说说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 +4 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可省略)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提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和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3=21 ( )÷3=12……1 ( )÷7=23……2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4÷8 209÷3 856÷7
3、解决问题:水果店运来210千克苹果,装在同样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装几箱?
(请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除法验算有什么作用?
怎样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6篇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27÷9=8×8=56÷8=
()×6=18()×9=27()÷8=8()×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三月,阳光明媚,三月,春风送暖,三月,又是全国“学习雷锋活动月”,我们三、五中队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队员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课件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花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3、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4、能力拓展: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8篇
一、 用教材而不死守教材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二、 发挥集体优势,适时突破难点
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验算的方法。当我把两种结果放在展台上以后,一切就象烧开的水已经把壶盖顶开了似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上到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1、老师今天身上带了100元钱,准备买价值5元的寓言故事书,现在请大家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多少本?(100÷5=20(本))
2、现在我如果想用这些钱买7元钱的科普知识书,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呢?(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寓言故事书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科普知识书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5、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说教材
《除法的验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除法和乘法的融合体,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经历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三年级上学期探究了有余数的除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了笔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也经历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探究过程,而且还有口算、估算作保障,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历和探究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除法的验算可谓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买文具的活动情境,简化了教学步骤,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鉴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2、经历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3、逐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是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计算总是和“枯燥、机械”联系在一起的,《除法的验算》更是计算中的计算,它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这就需要熟练的口算做前提,需要敏锐的思维分辨数量关系,更需要耐心、细心地完成计算过程。于是,我以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为突破口,尝试采用了“启动—自动—互动—回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认知水平,在多样化的练习中提升思维品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
在启动阶段,我创设了“打气球”的游戏情境,把加、减、乘、除四种口算集中呈现,目的是培养学生分辨符号,正确计算的能力,而笔算除法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自动和互动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学习过程,自动是回动的前提,回动是自动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总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之后再交流中,例如:100÷7=14……2。余2对不对?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在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尝试之后再交流,避免了学困生跟着好学生人云亦云、失去自我的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的学习习惯,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学生在探究例4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且体验了算法多样化。按我们的思维习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无非是再算一遍,或者是利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而145班刘笑彤同学竞然想出了用147=98求出买红笔记本用去的钱,然后用原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就是找回的钱(100-98=2)这一验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一面创新的旗帜,它合情合理,独树一帜。可见孩子“自动”则潜力无限,惊喜无限。
自动让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火花,互动使同学们形成了思维的共鸣,在接下来的回动环节,我设计了一些足以提升思维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验算的书写格式。
2、变式练习——判断小马虎的题算对了没有,目的是进一步巩固验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只有验算结果和被除数一致,才能说明商和余数是正确的。
3、开放练习——用128元只能买一种玩具,算一算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这道题的信息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玩具进行计算并验算。这一练习形式的创新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4、拓展练习——以表格形式呈现数学信息,让学生在搜集数学信息的过程中理解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依靠这些联系解决问题。
5、提升练习——分糖果。这是除法问题和生活化的变式题,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比较关注学困生的反映,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想连学困生都学会了,那其他同学肯定不成问题。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谈话:他算得对吗?(对)20 5=100
师:20、5、100各表示什么?
生: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
师:说明 20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验算。
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继续出示小朋友对话的情景)
小东:老师给我100元“我想买红色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l板书:100÷7=14(本)……2(元)]
谈话: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竖式验算:
1 4
7
9 8
+ 2
1 0 0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第2种: 1 4
7
9 8
第3种:100-2=147
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第12篇
课题
除法的验算
课时
1课时
班级
三4
编写者
林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验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图,结合实际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商自主探究,允许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引导法与启发法相结合
学法:探究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件、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的购物活动开展得不错。我们通过购物活动,进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购物活动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错误呢?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红笔记本每本7元,蓝笔记本每本5元。
生个别汇报。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他们算得对吗?我们要如何判断对错呢?这时候,除法的验算就派上了用场。和你的同桌说说看,你想怎么样验算,然后动手试试看,你的方法管用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个别汇报。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讨论、试一试,个别学生汇报: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计算:
147+2会不会等于100,会的话就是正确,不会就是错误的。第二个也是一样。
生可能回答:乘法。
设计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的学习空间、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第一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了。
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第一个算式有余数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没有余数,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数。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结果有余数,验算时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师:因为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也就是说每2个成人带1个儿童,每三个人中有1个是儿童,那么456人中有几个3人呢?
生独立计算,并且验算。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帮助,个别同学汇报。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个)
练习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飞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生自由汇报。
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2100÷5=20
205=100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积极创设生活中购买图书这一情境,让学生口算、笔算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识》(7元/本),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怎样检验计算的正误?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验算的方法,领悟验算的作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