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认识周长(精拣15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认识周长(通用15篇)

认识周长 第1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 (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 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2、刚才我们所指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长其实就是什么?(课件出示。)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1、(出示一片树叶)师:你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工具去测量,再追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 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阐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回答第三幅图的周长长度。(可能有同学会认为是30厘米)

  指名上台指出该图形的周长。

  同时出示各边的长度。并指名计算周长长度为26厘米。

  提问:为什么有同学算出来是30厘米,有同学却算出答案是26厘米?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同学误把2厘米的两条边也算在了周长内。

  五、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指出物体的周长,能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能计算物体周长的长度)

认识周长 第2篇

  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硬币、五角星,细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渗透一周的概念。

  老师先组织一个游戏:

  孩子们,很多同学都想了解老师是谁,来自哪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我每个小组发一张,大家传递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现在你知道老师来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们刚才传递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名片的运动过程。是呀,名片在小组里正好转了一周。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一) 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1.小朋友们,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示动画)

  2.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请两个学生说,重点分析规则。强调两点:1、沿着树叶的边线;2、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爬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黑蚂蚁。)

  是呀,黑蚂蚁遵守比赛的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长度,这个冠军当之无愧。

  3.(点击课件,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小朋友们,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我们给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称好吗,就叫树叶的周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 摸一摸: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

  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它的边线,你能仔细地摸一摸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摸给大家看一下,去摸一摸文具盒一周的边线,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你摸的是哪个物体一周的边线?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吗?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

  谁愿意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展示一下?比画给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细。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请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一画,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五角星的周长、圆形的周长。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板书:围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五角星的周长呢?圆的周长呢?

  二.合作探究,探求周长。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采来的树叶、还有硬币,你能指出他们的周长吗?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2. 文具盒中有测量周长的工具吗?拿出来看看,你认为用这些工具最容易测量的是哪一个周长?

  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比较容易测量,对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图形,你能与你的同桌合作,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把你算式、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看谁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号信封。挑一个你们喜欢的图形开始研究。

  3.大组交流:

  哪些组已经好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那一组同桌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长方形的周长:

  9+9+5+5,

  9×2+5×2,(9+5)×2,

  三角形:9+9+10=29,你是怎样思考的?

  五角星:

  4+4+4+4+4+4+4+4+4+4=40, 4×10=40,

  4.刚才我们通过量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板书:“量”和“算”)。那么这两个物体你为什么不能用直尺测量周长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也能测量出它的周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讨论一下。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尺、棉线等等,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从中挑选一个(硬币和树叶)物体测量出它的周长。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方法和结果都记录在练习纸上,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想不出办法,别急,可以求助老师或看看周围的同学,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启发。

  5.大组交流:

  哪些小组是测量树叶的?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带着你们的工具与图形上来。

  ※绳子绕树叶一圈,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树叶对折,量一半树叶的长度。

  6.哪个小组是测量硬币的?

  带着工具上台与我们分享。

  围一围:硬币很难围,围一围、量一量,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也得出了它的周长!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看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与大家分享,想不想一起来看一看,介绍滚的方法。

  小朋友门,其实不管是围还是滚,无论是树叶还是硬币,本来都是曲线图形用直尺不能直接测量,但大家都想办法得出它的周长,你们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化曲为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转化的方法,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都可以把不知道的内容转化成学过的内容进行解决。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1.那大家再想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用到了周长的知识呢?小朋友们,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周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看,出示屏幕。

  2.要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周长看来比较困难。你知道吗?在二千多年以前,有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推算出了地球赤道一周的长,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地球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你了解之这一知识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只要敢于探索,善于创造,那么这个神话会成为现实。

  3.做个小小设计家:老师给大家的棉线是60厘米的,用你们手中的棉线,请你创造一个图形,不多用也不少用。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周长却是相同的呢?

  四、全课总结

认识周长 第3篇

  学习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预设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边线。1.认识边线。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板书:边线。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板书:曲,直,长,短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板书:周长。二. 计算图形的周长。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板书:(围,滚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2.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3.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没有给出边长的图形为什么?(没有告诉边长)课件出示方格图。说明: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现在你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了吗?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如果方法不够简洁可以再请一生补充。)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你能很快告诉我它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把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讲。(在讲评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三.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请你们来看看下面的生活场景,说说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出示场景图学生谈想法。全课结束。

认识周长 第4篇

  课题名称: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XX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 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行周长则体现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 名

  头 围

  腰 围

  胸 围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评价,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周长 第5篇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摸一摸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边线以后,让同桌合作用手指沿树叶“运动场”的边线“跑”一周,互相检查是不是“跑”了一周,说说怎么确定是不是一周。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哪。”

  2、描一描

  接着让学生用彩色笔把“运动场”的边线描在纸上,描后汇报展示。强化对边线一周的感知。

  3、量一量

  让学生先动手量“运动场”的边线,再汇报结果,说说是用什么方法量的,引出周长概念。在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参与之乐、成功之趣、思维之愉。

  4、找一找

  在学生感知和体验周长之后,让学生由事物表面的周长迁移到生活中的周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找找周长还藏在哪儿?举例并比划,加深对“一周”和“封闭”的体验。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选两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它的周长,同桌互相检查描的对不对。

  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周长经验,亲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地把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这一环节,我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量一量、算一算。

  结合书中第4题,将三个图形变换成三个书签,引导思考:给这三个书签镶边分别要用多长的金线?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明确量书签为什么可以用直尺量,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周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对周长含义的内化。

  2、想一想、议一议

  出示在方格背景下的两个广告牌,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围法灯带长,让学生在动眼、动脑、观察、猜想、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周长的含义,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为探究周长的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埋下了伏笔。

  3、赏一赏,说一说

  利用课件展示出应用周长的例子,如枕头花边、菜地篱笆等等,并让学生再举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例子。把周长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欣赏、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感受周长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认识周长 第6篇

  简介:本人现为学校省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组成员,先后参与过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论文《调动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获市教研室“创新杯”论文评比三等奖、《算法多样化 教师尴尬些什么》获市教科所“科研杯”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获中国教育学会2007年首届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另有多篇教育随笔发表于《铜山教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在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操作、计算、感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认识周长的知识设计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和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更连贯。比如,引入周长的概念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让学生先指物体面的边线。认识游泳池的周长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周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的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觉到的现实,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认识周长 第7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 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 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 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 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 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 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 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 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 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 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认识周长 第8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单国红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

  预设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设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1.介绍园区——欣赏金鸡湖景色——沿边线走一圈。板书:边线

  2.来到二实小,指出足球场的边线。

  3.宿舍门牌的边线。

  【周长】

  1.老师指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老师摸一圈

  2.请同学摸一下其他物体的边线。(数学书,文具盒,黑板等)

  3.完成书62页/2上描出每个图形

  【课 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研究周长。板书: 周长

  【活动一】

  1.出示:树叶 硬币 名片 用直尺能直接测量哪个物体的周长?

  2.学生测量名片的周长。

  3.p61试一试

  4.p62页想想做做4

  【活动二】

  测量树叶、硬币的周长

  【应用】

  1.讨论:如何测量金鸡湖、足球场、门牌的周长。

  2.数学小知识:测量地球的周长。

  3.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周长

  执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单国红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师:你知道单老师来自哪里?

  生:苏州。

  师:苏州的工业园区,现在单老师带着大家到那里游玩一下。(欣赏苏州工业园区景色)

  师:苏州的金鸡湖是苏州有名的湖泊,比杭州的西湖还要大,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看——(出示金鸡湖景点地图,有水巷邻里、城市广场、湖滨达大道、金鸡湖大桥、现代广场、国际博览中心、望湖角、金鸡墩。)

  师:你想到哪里去游玩?

  生说景点名称,师点击介绍景点情况。

  二、认识周长。

  师:金鸡湖的景点很多,你怎么走可以一个不拉?

  生:可以绕着它的边走。

  师:(电脑勾勒金鸡湖的边)这就是金鸡湖的边线。我们学校在金鸡湖的东边,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操场画面)这是我们学校的的操场。你能指出足球场的边线吗?

  (生指出足球场的边线。)

  师:足球场里面还有很多线,也是它的边线吗?

  生:不是。因为这些线在周长的里面。

  师:再一起到宿舍去参观。这是命名为玲珑湾的房间,它的边线在哪里?

  (生指出房间门牌的边线。)

  师:刚才我们到操场、宿舍找到了一些物体的边线,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拿出你的数学书,你能指出它的边线吗?

  (学生指数学书的周长)

  师:三角尺有边线吗?

  (学生指三角尺的周长)

  师: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你也能找出它的边线吗?

  (学生指铅笔盒、桌子、黑板、横幅、窗户、贴花纸、电灯的边线。)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都有边线。我们把它们画下来看,这些图形有边线吗?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描出它们的边线。

  (学生在作业纸上描。)

  师:谁愿意把你描的边线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所描物体的边线。)

  师:物体表面它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

  生: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它四条边的总长。

  师:那么这个半圆形的周长是什么呢?

  生:半圆形的周长是一条横线和一条曲线。

  师:梯形的周长呢?

  生:四条直直的线。

  师:这个房子的周长呢?(生答略)

  师:这个脚印的周长呢?(生答略)

  三、测量周长。

  师:(边说边出示)老师带来了一张名片、采来的树叶、一个硬币,它们的周长分别是什么?(生分别指出三个物体的周长)

  师:你认为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呢?

  生: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师:文具盒中有测量周长的工具吗?拿出来看看,你认为用这些工具最容易测量的是哪一个周长?

  生:名片的周长最容易测量。

  (学生四人小组,量出老师名片的周长。)

  生1:我们一组先量长度是9厘米,宽度是5厘米,9加5等于14,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就是28厘米。

  师:(边指边说)他们通过直尺量出了这条边是9厘米,这条边是5厘米,然后再算出周长。

  生2:我们一组计算方法不同,先量长两个9厘米,宽两个5厘米,就是28厘米。

  师:他们也是只测量了两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测量4条边的吗?

  师:请你测量出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出书上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怎么得到的?

  生1:三角形的周长是13厘米,先算出长的边,标上去,是5厘米,这条边4厘米,这条边3厘米,合起来算出是13厘米。

  生2:他算错了,5加4加3是12。

  师:四边形的周长呢?

  生1:最长的边是3厘米,最短是1厘米,上面也是3厘米是7厘米。

  生众:错了!

  生2:它有4条边,3加3加2加1是9厘米。

  师:哦,少算了一条边,周长应该是围成它一周的四条边的长度。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些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请你用合理的方法算出来它们的周长。

  (出示一些标注各边长度的图形——

  ○1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加5加6。

  生2:5乘2加6

  生3:把6比作5,3个5是15,加上剩下的1是16。

  ○2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1:周长9厘米,3乘3是9厘米。

  生2:3加3加3是9厘米。

  生3:2乘3加3是9厘米。

  ○3平行四边形:3厘米、3厘米、4厘米、4厘米。

  生1:4加4等于8,二三得六,合起来是14厘米。

  生2:两个3加4等于14(厘米)。

  生3:3加3加4加4。

  生4:三四十二,加退掉的2是14。)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板书:“测”和“算”)。那么这两个物体你为什么不能用直尺测量周长呢?

  生1:硬币是圆的,直尺不是圆的。

  生2:可以量直径。

  师(惊讶状):都知道直径了!

  生3:量时做记号,就可以了……

  师:看来有的同学想出来了,要把这些弯弯曲曲的线变成直的线,然后再测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周长了。

  师:可以用他们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好办法,从中挑选一个(硬币和树叶)小组合作测量出它的周长。

  (小组活动)

  师:哪些同学是测量的硬币的周长的?介绍一下?

  生1:因为硬币很薄,我们把它摁在桌上,一个同学用线围它的边,再拉开是7厘米5毫米。

  生2:我们也是量硬币,用另一种方法,把线围一圈再用剪刀剪断。

  师:有没有同学量的是树叶的周长?

  生1:把树叶对折,是两个这条边的长,量出一个就可以了。

  生2:用线绕树叶,是16厘米5毫米。

  师:除了用“围”的方法(板书:围)可以帮助测量硬币的周长,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疑惑状)

  师:其实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板书:滚。)。(教师教“滚”的方法:在硬币上作好记号,滚到那里停下来。学生用滚的方法试一试。)

  四、周长测量的实际运用。

  师:通过滚动的方法、围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些物体的周长。那么刚才我们认识了足球场的周长、门牌的周长、金鸡湖的周长。你认为用怎样合理的方法可以测量它们的周长呢?

  生:门牌号用线绕一下线,再量。

  生:足球场用尺量。

  师:要用很长的尺量,用怎样的尺呢?

  生:卷尺!

  师:金鸡湖更大,它的周长怎么测量呢?相互讨论讨论,看哪一组的方法好。

  生1:我们用卷尺量,作记号。

  生2:金鸡湖弯的,我们可以量。

  生3:我们走一步是1米,只要看走几步,就知道了。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数学上叫步测。

  生4:我用真实的方法来测量。不是数学方法。我只要问一下那里的人。

  生5:我只要去看一下路牌,上面会有多少米。

  师:要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周长看来比较困难。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数学家测量了地球的周长。你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就有一数学家叫埃拉托斯芬……(结合电脑演示介绍)。

  师: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测量物体的周长。比如说,花坛的周长、手绢的周长、跑道的长……师:还有爸爸妈妈带我们到商场去买衣服、裤子,要测量——

  生1:胸围。

  生2:还有腰围。

  师:谁来演示一下?(生上台操作演示)哦,这样就得到了他的腰围。

  师:这两天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神舟六号。(出示神六轨道图片)它飞行的轨道一周长是……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新的突破。我们要把基础打好,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课!

  说课 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单国红

  说教材:

  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并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

  说目标:

  1.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说教法:

  一、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结构,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数学理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游览金鸡湖为主线,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游览金鸡湖切入口,认识物体表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接着,通过指现实中有关周长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此同时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滚一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求名片、树叶、硬币周长的方法,活动前提供一些材料,在教师地适当引导下学习数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三、在练习设计上,注意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这个主要体现在以量、算为主要地数学方法,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其次测量周长方法上,也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滚、绕的方法重在得出,不求严密、规范。并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如测量金鸡湖的周长等,同时引入古希腊科学家测地球周长的小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最后联系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认识周长 第9篇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39、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剪刀,水彩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剪图形。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听过)今天啊,他们又在操场上进行了一次比赛,他们想请你们做小裁判,你们愿意吗?(愿意)当然,比赛是有要求的,要求是:(齐读,围绕操场跑一周)请小裁判们仔细看哦,瞧,

  播放ppt

  师:比赛结束了,你们想把奖牌发给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大家都认为乌龟赢。兔子没有赢的原因,是因为它犯规了。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跑,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跑了一周。

  (板书:一周)

  师:你们真是合格的小裁判。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小礼物悄悄的夹在你们数学书里了。

  这其实可以做成一张张美丽的书签,

  现在请你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书签,很快地用剪刀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又快又完整。

  学生动手操作。(剪好的同学快速把剩余的纸和剪刀放到桌肚里)

  师:同学们都剪好了吗?

  你最喜欢谁?举起来,你是怎么剪的?

  生:沿着边线剪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叫边线。(板书:边线)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像这样的剪的同学,把你剪好的图形举起来。

  (二)认识边线,周长。

  师: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书签了,你能指一指你手中书签一周的边线吗?

  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谁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一周的边线。

  其实啊,我们刚才所指的书签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板书:周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周长的知识。

  周长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游泳池迟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是(篮球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篮球场的周长。

  (三)、摸边线。

  你能像这样,找找我们身边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吗?

  老师总结:桌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桌面的周长。

  学生证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学生证表面的周长

  数学书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面的周长

  (四)、描边线。

  师:如果把我们所指的、所摸的这些物体画下来,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选两幅你比较喜欢的图形,拿出水彩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会不会?

  学生汇报:你选的哪两幅?

  把你描的和大屏幕上的核对一下,描对的就请坐端正。

  再回到所描的图形,老师讲述:刚才我们所描的这些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其实就是每个图形的周长。

  二、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周长。

  (一) 过渡。

  我们认识了周长,还要会计算周长。怎样来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出示ppt

  要求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我们首先要找到三角形的边线。(师指)其次我们要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最后,算出三条线段的长度之和。那么四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线段的长度之和)

  完成作业纸、

  齐说答案,汇报。

  (二) 学生操作。

  师: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三件物品,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名片,五角星,硬币。)

  小组长拿出物品,小组讨论。(配上音乐)

  现在要请你考虑,要测量它们的周长,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好方法,小组讨论。

  师:你们想出好方法了吗?

  刚才老师参与了几个组的活动,发现你们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

  师:你们组想汇报哪个物品?说出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1:★测量一条边。

  师:也就是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成一个字,就是量。(板书:量)

  不仅会量,还注意了技巧。

  生2:硬币,圆形的物体怎样测量?

  学生示范,用绳子围。

  你觉得他们想的方法怎么样?

  方法很巧妙,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那就是:围。(板书:围)

  学生3:名片。是长方形。(板书:量)

  请把三样物体快速收到信封里,表扬。

  师:对于这几个组想的方法,你们都觉得很好,对吗?

  (板书:量、量、围、滚)

  (三) 测量树叶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你们可真聪明。

  老师这有一样东西,想请你来帮忙测一下它的周长?

  出示树叶。你能想出办法测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用绳子围。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们发现在这几种方法中,用绳子围这个方法对于测量树叶的周长来说,比较好,对不对?

  课前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请组长拿出2号信封,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汇报结果。

  因为每片树叶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每片树叶的周长都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这片树叶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动画演示。

  你能说说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吗?

  生:11厘米.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围一围、滚一滚、量一量的方法去测量它们的周长。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班同学想出来的,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形。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有没有信心?既然有信心,老师想和你们来一次挑战,怎么样?来一次抢答比赛,看看谁反应最快,一口报出周长是多少?

  第一个:三角形(16厘米)。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强调单位

  第二个:

  第三个:

  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

  四、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老师期待你们下节课的汇报。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只要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一定会观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啊,要做一个有心人。

认识周长 第10篇

  教学目标: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和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感受周长

  同学们都有在操场上跑圈的经历,如果,我想跑一圈,该怎么跑

  生:……

  哦,选好起点,从起点出发,跑一圈回到起点,这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有一片树叶,有3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爬了一圈,仔细观察,谁爬的距离才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演示)

  生:第1只……

  为什么第2只不是 (不够一圈)

  为什么第3只也不是 (超过一圈)

  二,动手操作,体验周长

  刚才我们找到了操场,树叶表面的周长,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图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圆形,……

  请你看看你的周围,什么东西的面就是长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书,请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体验

  门的面也是长方形的,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长吗 请你来试试.

  学生上台指

  为什么黑板这条线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课件出示长方形)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板书)

  "围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闭.

  (课件出示正方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课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总长.学生说老师指.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这么多图形,一个一个说太麻烦了,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它们的周长

  生:围成图形所有边的总长.(板书)

  什么是周长 学会了吗 吹牛吧!

  那我来试试,这有几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

  学生辨析

  三,探索办法,测量周长

  认识了周长,现在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我该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

  量几次呢 (3次)

  再把3次的结果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长方形呢 它的周长,你觉得要量几次呢

  生:4次

  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2次

  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对边相等.量出一条就知道另一条的长度了.

  你们听明白了吗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生:1次

  为什么

  生:四条边一样长.

  像这些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边不是直的,(课件出示圆形)我们怎么办

  生:用软尺,用绳子围……

  这些办法真不错.不能直接量的,我们可以借助别的东西来量.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想不想继续挑战自己

  (课件出示思考题)想一想,下面这个图形量几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生:……

  (课件演示)刚才他说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这是个什么图形呢

  那我们可以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呢

  下课.

认识周长 第11篇

  我校张秋霞教导在本次太仓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了“认识周长”,我参与了其磨课的过程。张老师尽管任教小学数学时间不长,但是她的数学功底很扎实,对于数学教学颇有见地,而且文章写得也不错。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愈加有这样的体会。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她的思路非常清晰,从认识边线——认识一周的边线——认识周长——计算周长——自己测量数据计算周长 ——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脉络非常完整且有条理。在认识边线中,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她又分了两个层次,一是借助有边框的平面图形认识边线,二是找出没有边框的物体某个面的边线。通过这两个层次,学生对于边线从具体实现了向抽象的有效过渡,对于边线,他们的认识就突破了“有线”向“无线”的飞跃。这对于学生准确建立周长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认识一周的边线中,张老师也煞费苦心,从学生指一指揭示“一周”,再利用另一个素材,通过教师指,为学生提供辨析的一次机会,以此让学生牢固树立“一周边线”的概念。教学进行到这里,“周长”的概念可谓“呼之欲出”,张老师通过屏幕演示,用线绕树叶边线一周,拉直,用尺量出长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另一方面则向学生预示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在计算周长一环节中,张老师同样分成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她出示了教材提供的两个图形,让学生说说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三角形”、“四边形”的什么?以此强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然后出示数据,让学生分别计算。第二环节她出示了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有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这项练习,一则可以巩固周长计算,另则可以生发多样化的计算,引出简便的计算,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层层深入,是一节有着浓浓“数学味”的课。当然作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不影响这节课的整体效果。

  听后,教研员杨老师对此课作了详尽的点评,在肯定的同时,杨老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对于这些意见,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这里提出,以求引起大家的讨论。

  1.杨老师认为数学中的“方法”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应该是老师告知。我想,在这个观点上,杨老师太过偏激,她忽略了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适时点拨学生的疑难困惑。试问:如果“方法”都能由学生探索,那么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何况,有很多的方法学生根本就探索不出,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在课上,学生自己测量圆形物体时,的确没有出现滚动的方法,那么教师将其介绍给学生,也不失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这里,我想说,关于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行的探索习得,另一方面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也能让学生从中习得。

  2.杨老师提出教学中素材不要多换,要用足、用好。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辩证地看。用足、用好教学素材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因为更换了素材而被认为没有用足用好。记得2001年我执教省级教材培训会的一节课,当时用游乐园的一个大情景贯串整个教学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沈重予老师来听我试上,当下就提出,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反复利用一个情景,会让学生的视觉产生疲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而频繁的更换情景,则令学生目不暇接,不利于他们静下心来思考。因此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只要把握好度即可。在课上,张老师利用一个宣传牌,让学生指一指帮助理解一周的含义;再利用另一个宣传牌,老师指,从而让学生进行辨别。如果在这里,教师不更换宣传牌,那么在学生已经正确指的基础上再故意指错,老师是不是显得太做作?

  3.杨老师提出,将图形剪下再认识“边线”比不剪下认识“边线”要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同时杨老师还介绍了自己上课时的处理方法。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杨老师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设计意图,关于“边线”的处理我在“评课的艺术”一课中有具体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何况,每个人认识的角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处理教材上方法的不同。可能杨老师的处理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别的不同的处理。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因为不同的思路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门艺术引起无数有志者为之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如果只有一条路,那么,有了那些特级教师们的努力,我们就只需步其后尘,无需努力了。

  以上只是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如能引起某些讨论,那可就是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所在。

认识周长 第12篇

  教学内容:三年级认识周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理周长高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余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客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一说.

  ①小朋友围着操场跑了一圈

  ②彩灯沿着心形牌匾走了一圈

  ③老爷爷在白菜地一圈周围上栏杆

  ④在照片四周边上镶了一个相框

  2,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长

  1,3个实物图,指指表示他们的周长(树叶,方巾,红领巾)互相说说,上来指指表示它们是从那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

  第一个2生指,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小结:不管我们从哪里开始,都是沿着地图走了一周

  2,找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互相说说,注意语言要规范)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腰围,头围.

  3,找一找: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长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短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而且还有长有短.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 如果有请指出来,

  为什么第四个图形没有周长

  2,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周长吗

  ⑴小组内先商量办法,再用工具试试.

  ⑵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

  ⑴长方形{a.4条边量后,相加 b.只量长宽再分别×2 追问:长方形有4条边,为什么只量2条边,利用长方形特点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长了}

  ⑵圆:{a.用毛线,圈圈,量一量毛线的长度 b.对折,围半圈×2把曲线圆形利用毛线来围,再拉直了量,化直为曲,很方便}

  ⑶

  {a.量个边长度相加 b.转化成正方形 1条边乘以4求出}

  小结:刚刚同学们发挥聪明财智用绳,量一量,加一加或转化再量,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求出了它们的周长.

  四,练习

  一个人想围甲走一圈,另一个想围乙走一圈,谁走的路长,想想回答,为什么

  五,你今天学了什么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认识周长 第13篇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各项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或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小明和萧军在操场跑步,小明跑的是内圈,萧军跑的是外圈,他们都跑了一圈。他们跑的一圈叫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认识周长。

  二、 新知探索

  1、 感受周长:你能用手去摸一摸自己课桌面的周长、三角板和桌上的文具盒的周长长吗?

  (学生先小组内活动,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演示)

  2、 测量周长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比较课桌和三角板的周长的长短呢?(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课桌的三角板的周长,并汇报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跑道,指明让学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准。学生量过后。

  教师总结:像跑道图上内圈和外圈这样形状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在测量他们的周长时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线围一围,再测量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三、 实践巩固

  1、 试一试

  先请学生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再请学生独立测量或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长的。

  教师:像这样的图形,可以用线围一围再测量也可以直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2、 p45,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同组的学生互相检查。

  3、 p45,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分别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那一种自己更喜欢?为什么?

  4、 p45,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观察、比较,看一看他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的。在动手量一量。

  5、 教师谈话:老师准备星期天去买裤子,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你们可以想办法,现在就帮我量出来吗?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你会测量周长吗?你认为自己今天表现的如何?”

  教学反思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平常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很强。

认识周长 第14篇

  学习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

  预设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树叶、平面图形、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建立周长表象。

  大家想听笑话吗?大象贝贝新做了条裤子,可高兴拉!可是,粗心的裁缝把腰围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长吗?(学生比划出长度)贝贝跟妈妈说:妈妈,裤子腰围大了,你帮我把腰围裁去3分米。妈妈说:我现在忙,待会做。贝贝便跑去让奶奶做,可奶奶也说忙,待会弄。到了晚上,妈妈才想起贝贝的裤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这事,也把腰围剪了3分米。第二天,贝贝满心欢喜穿新裤,结果发现:裤子腰围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这个笑话里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你知道腰围怎么量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腰围可以叫做腰的周长。(板书: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2.认识边线。

  (出示多拉爱梦外型图片)你能很快指出图片的边在哪里吗?(生说师示范)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演示:将边线拿下来)

  板书:边线。

  3.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请你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在哪?(学生用手摸一摸)

  (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

  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4.描一描,理解周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描这几个图形中,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补充板书:认识周长)

  二. 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计算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我们认识了周长,那如何来计算周长呢?

  完成“试一试”。(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四边形呢?

  2. 计算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

  (1)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树叶的周长呢?

  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树叶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2.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自选图形,量出周长。

  指名出示图形,如果用线去围同样大小的,需要多长的线呢?先独立量,后他生估计周长,验证结果。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适当评价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题。

  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说明: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如果方法不够简洁可以再请一生补充。)

  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你能很快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讲。

  (在讲评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

  3.互量腰围。

  指出:实际生活中买上衣和裤子是量的腰围要比实际量的大出几厘米。

  三.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指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认识周长 第15篇

  写好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也很重要,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一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觉得有就一处的设计对教材内容挖掘得太过深彻了。我一共设计了六个图形让学生判断那些图形有周长,那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在学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还有两个是不封闭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图形边线具有封闭的特性,从而使他们知道在指物体表面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断。其实后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叫学生指周长,都在暗示着让学生体会周长的这一特征,所以前面强调边线的首尾相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试一试”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而且整个测量过程用时比较多,细细想来是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会避免上述的问题。有学生说用绳子围着树叶一圈之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这时我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给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又如:在实践联系计算图形周长时,我出示的是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其中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个是等边三角形,第三个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就体现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有很多同学就选择使用比较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而我却没有抓住机会,让他们体会文本的意图。如若能让学生就图形的实际情况来说说为什么能用乘法的话,相信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一定会更深。

  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讲课结合年会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因此,我觉得要能在文本间自由地穿梭,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奥秘,还要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用来塑造一节好课最灵魂的东西。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

  1.创设有趣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现今数学课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何适当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恰当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比赛的要求是“绕着操场跑一圈”。兔子在中间就穿过操场来到终点,犯规了。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跑了一周。在此基础上,板书一周。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首先,让学生动手剪书签,提问:“你是怎样剪的?”引出边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书签边上的边线;其次指书签一周的边线,先让学生自己指,再老师示范指,指名指,让学生理解一周边线的意思。这时揭示: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长。”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3.实践活动,经历测量计算物品周长的过程。

  在认识周长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测量校名片、五角星、硬币的周长。五角星的测量主要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后体会到五角星的10条边都相等,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就能算出五角星的周长。校名片是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和宽,初步接触长方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而硬币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曲面图形物体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让学生经历动手围一围、量一量的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价值。通过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拓展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初步学会测量和计算周长。尤其是硬币的测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直接地体会“化曲为直”,进而领会测量物体某个面周长的重要方法。这样测量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长期从事低段数学教学,这学期第一次接触三年级的内容,所以很多方面还值得认真思考和商榷。思考如下:

  思考一: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索。

  由于长期从事低段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我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带”着孩子去理解题意,“引”着孩子去学习。如在教学“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的方法。而我在教学中生怕学生虽然知道了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但不知道多边形各边的长就是它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所以,在教学中,忍不住又“引”着学生学: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边线,再让学生理解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求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求三条边的长度之和。这样的“引”的确可以使思维反应慢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平面图形的方法。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解决“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由于时间的不足,我没有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而是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跟”着老师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科院放手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自主探索求周长的方法:可以数一数、加一加或者移一移等等,基础方法是数一数、加一加,要求学生掌握,而移一移要求较高,如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可以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二:适当调整测量物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时,我选择了三件物品让学生去测量周长,校名片、五角星还有硬币,主要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中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而由曲面围成的可以先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的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课后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在例题教学时已经测量计算过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已经知道了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直接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算出各边的长度之和。所以实践活动中,校名片、五角星的测量就显得重复和累赘。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只要留下测量硬币的周长即可。又通过教学实际发现,硬币比较小,让学生去围一围,量一量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选择大一点的圆形的物品让学生去测量。比如:一整卷的胶带纸(或者双面胶)。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测量,理解和掌握“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拣13篇)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通用13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第1篇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吨的认识》导学案(精简13篇)

《吨的认识》导学案(精选13篇)《吨的认识》导学案 第1篇  班级:三年一 时间:20xx.9.11 姓名:  【自主预

一位数除两位数(精简12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精选12篇)一位数除两位数 第1篇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植树)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

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精简16篇)

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精选16篇)第十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第1篇  第一学段在每一册教材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领

比较小数大小(精拣2篇)

比较小数大小(通用2篇)比较小数大小 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