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周 长(精简16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 相关推荐

周 长(精选16篇)

周 长 第1篇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建立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的测量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图片、树叶若干;直尺、绳子、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嘉宾,要跟我们共同上这节课,你们看,它是谁?多么可爱的机灵狗呀,听一听它想对你们说什么?(课件:机灵狗:同学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

  师:你们说的很对,小蚂蚁是这运动的,拿出你们的小手跟小蚂蚁一起爬一爬吧。(边放课件边说)(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树叶外边缘爬一周再回到起点。闪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描树叶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得到这样一片美丽的树叶吗?它已经轻轻的飘落到你的身边了。(各种形状真,假)快,找一找。快告诉老师你找到的是什么树叶?你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用你灵巧的小手来描一描它的吧。谁描的又快又好,这片树叶就属于谁。老师有一片漂亮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你是怎么描的?(生边说,师边指导:从一点开始,沿树叶外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就是树叶的)你描的很好!这片漂亮的大树叶送给你了。

  师:谁跟他描的方法一样。不一样的,你是怎么描的?看来呀,不管你怎么描都是沿着树叶的外边缘描一周,是吗?

  2、量树叶的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树叶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那怎样

  来量出树叶的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交流。(用线,学生回答,老师演示)

  说到用尺时,可以这样问:其他小朋友觉得怎么样?

  请小朋友也来用老师的方法来量一量你们手中树叶的。同桌相

  互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快,做的好。

  学生活动。

  交流:把学生的树叶贴到白纸上,下面标出树叶的。让学生比

  较一下。

  3、摸生活中的

  (课件:你们真是好样的,量出了树叶的,那能不能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呢?)

  找、量身上的: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你能找一找吗?你们想知道谁的腰围,谁的头围。选择其中一个来量。看谁量的又快又准,量好的同学汇报你量的是谁,怎么量的。(学生说,到前面量,教师更正)

  4、测量一组图形的

  分组进行,可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5、分组汇报

  6、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尺量?什么图形不能直接用尺测量?

  三、实践运用,鼓励创新

  课件:第一关,考眼力。老师邀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看漂亮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

  课件:第二关,玩拼图,打出字:请你们在粘板上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算一算它的,看谁摆得快,算得准。)

  摆好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是多少,每个小组送一份作品,到前面来。

  第三关。(课件:第三关争冠军,(打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在不同的图形边上赛跑,它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吗?)

  你们猜一猜,到底谁说的对。(课件:平移)边演示课件教师边说,两边平移,长度不变,一样。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周 长 第2篇

  周 长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⑴

  ⑵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周 长 第3篇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学生是在三上册已经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等直边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为下节圆的面积以及下册圆柱表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中受到启发受有教育。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一个高度,知识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与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思维深度不够,个性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准确归纳、同时多关注个性化思维展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圆周率,并通过测量与计算理解圆周率,最后讨论归纳,推导园的周长公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通过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充足的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合作、操作、观察等方面能力,从而体现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3、在合作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个性魅力的独特,以及科学知识无穷的奥妙与吸引力。从而做到教学课堂育人的实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教学是否成功的知识基础,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难点,突出了重点。学习圆的周长,就要先让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然后由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再推导圆周长的公式。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周率的理解,重点是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五、说教学方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突出这个重点,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操作、去感受,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测量、计算、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合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去理解圆周率,再归纳推导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教学课堂就是: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这一本质。

  六、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可操作性强,而且高段学生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就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就要齐心、观察就要细心、测量尽量准确、总结力求完整。

  七、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一切理念与方法,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尽量做到新颖、合理、符合学生实际。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所以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接着再让学生检查自己书和学具是否准备好,以告诉学生教学课堂必须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情景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圆的知识,而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课件出示:一轮满月高挂夜空,静静的水面没有一波纹,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课间烦躁的心情得以慢慢平静,思维回到课堂。一轮圆月让学生想到了教学上的“圆”,从而引出新知。数学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着课件出示一组直边平面图形曲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与众不同即复习了旧知,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3、新知识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4个主要环节

  (1)、认识圆的周长

  周长学生已有了解,但是圆是曲线图形,它的周长到底是什么?在圆的什么位置?这个概念较抽象。所以我先用课件出示:乌龟赛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圆的周长。

  再让学生摸手中的圆形纸片一周,就是圆的周长,从而得出周长的概念。

  (2)、思考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要突破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所以我先让学生结合上节内容来猜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合作的空间,为下一个操作环节做知识与思维的辅垫。

  (3)实践操作(认识圆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实践来验证猜想并在验证过程发现新的规律。本节课如果抓难点,重点也就是不攻自破。圆周率是我们祖先几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得来的。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讨论、分析,学生势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让学生测量周长,接着再计算,得出数据,并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在测量圆周长时我安排了一个先独立猜想,再讨论,最后展示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测量很麻烦,而且有局限性,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个规律能很快、很准确得到圆周长的方法,让知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去发挥去创新、去思考、去总结。最后在教师提供的学具下,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然后教师课件出示:“祖冲之”,让学生自学阅读,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的重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4)、总结公式

  当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知道了圆周率实际上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一个比值,我便及时安排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接着便设计2道例题与3道巩固练习,以加强对新知识巩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总结,整个教学流程我把握住让学生先观察再体验、先猜测、后实践、最后总结、归纳,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的体现,展示了一节课关键词,重点和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先板书了圆周长的概念,加强学生记意,接着板书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以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后板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整个板书简练、有序、重难点突出,为学生知识积累做了一直观的补充。

  九、说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一个自查,查漏补缺,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的测量时教师意识重要的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误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另一个就是在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周率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后学生仔细观察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了计算简单计算是方便取近似值3.14,它实际比3.14要大。

周 长 第4篇

  《长方形的周长》这是我刚进学校时,第一次上的公开课的内容,第一次上这内容时的情景在脑中已模糊不清,但是课后明叔点评了一句话:“你这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课应该让人感觉十分青涩吧,虽然每个环节师父都细心地指导我,但在自己实践时,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把握到位,那次的公开课只能算是完成了。

  在身边老师的指导和时间的磨砺下,如今再来上这个内容时,对于每个环节,该如何设问,已找到了一定的技巧。三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逻辑性还不是很强,要想正确引导学生,不能一味地按照老师的思路,而应该多去揣摩学生的思想,然后在他们的思维基础上进行牵引,往往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仍然采用了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情境引入,但发现学生的情绪并不如我原来的学生那么高涨,当时便想:难道是我的童话故事学生之前听过?课后我问了问学生,他们说这个故事之前并没有听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反应呢?课后我进行了一番思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就会上网,他们能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促使了学生的心理开始早熟。曾经喜爱看《喜羊羊》的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心里开始出现矛盾,一方面平时看着《喜羊羊》,另一方面又开始排斥《喜羊羊》,他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很幼稚,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看的动画片了。同样,所谓的童话故事对他们来说也就显得很幼稚了,听到后兴趣自然不会很高。在今后的课中,不管用什么进行引入,都应该先对当时的学生的喜好、心理进行一番了解,而不应该还停留在对原来学生的了解中。时代在变,孩子们也在变,只有顺应了他们身心的发展规律,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来。

  随后在新授时,学生能利用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的特点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三个公式。在运用时,我发现学生普遍都能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采用连加的居多,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公式,学生们却很少用到,这本来是三个公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学生却不去选择。难道它现在变得很复杂了?其实不然,这种方法仍然是最简单的一种,只不过现阶段的学生还未学习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题中给出很大的数字,用这个公式他们就无法计算出结果。这使我不禁想到,这一册的教材其实是安排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只不过在《周长》之后,倘若在教学时,先把《多位数乘一位数》提前上完,再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他们便能用三种方法完整地解决,这时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公式的简便之处便体现了出来。所以我们平时在教学时是否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去上呢?这个值得我们去探讨。

周 长 第5篇

  【教学资料】

  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好处,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潜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潜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潜力。

  4、透过“圆的直径、周长的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理解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

  1、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

  2、直尺一把

  3、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

  4、实验表格

  5、计算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培养创新意识

  1、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论。

  甲说:“我脑袋大。”

  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

  师:“如果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甲生:“看谁的脑袋大。”

  师:“如果看不出来怎样办?”

  乙生:“把头放入水中,看谁的水面上升得高谁的头就大。”

  师:“十分好!很有创意。”

  丙生:“用绳绕头一周,测量绳的长度。”

  师:“你的办法很有新意,我们的头近似球体,横切面近似于圆,你用绳子测的长度(线测方法),就是脑袋的横切面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的头就大。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

  二、动手尝试操作,探求新知

  1、动手尝试操作

  (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用绳测量直径是1厘米和2厘米的小圆的周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圆的周长c(厘米)

  直径d(厘米)

  周长÷直径(c÷d)

  (2)组织学生讨论,除了用绳作测量工具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测出圆的周长。

  讨论后得出:也能够把圆放在尺上滚动一周,来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方法测量),把圆对折进行测量(折叠法)。

  (3)用滚动的方法测出直径是3厘米、4厘米的圆的周长,并填好实验表格。

  2、探索规律

  (1)师将填好的实验表格在实物投影议上出示。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变化,比值不变,都是3倍多一点。

  (2)思想教育

  师:“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ai)来表示。其实,约20__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一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过程中通常取3.14。

  教师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手拿另一端,绕动绳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圈”。

  师:“像这个圆你能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线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呢?”

  (3)推导圆周长公式

  师:“从公式看出,明白什么条件能够求出圆周长?”

  生:“直径、半径。”

  师:“如果圆的周长已知,怎样才能求出圆的半径或直径?”

  三、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尝试练习)

  1、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2、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3、出示例2

  学生尝试练习,找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4、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5、第8页练习二的1、2、3题。

  四、再次尝试操作、第二次创新

  1、求出人脑袋的横切面的半径

  (1)利用桌面上现有的测量工具,透过计算,怎样求出你脑袋的半径?

  (2)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动手测量,计算时可利用计算器。

  (3)将运算的结果对全班公布,并说明理由。

  2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

  (1)组织学生将长为31.4厘米的铁丝折成正方形和圆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师将折好的正方形和圆形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较大。”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饭店的桌面一般都设计成圆形的,而课桌设计成长方形的桌面。把讨论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五、全课小结

  1、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师:“这天我们透过测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求法,而且我们还明白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较大。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求圆的面积”。

  六、作业

  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c=πd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生板演)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约是2.98米。

  例2、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生板演)解:设水池的直径是X米。

  3.14=37.68

  X=12

  或:37.68÷3.14=12(米)

  答:水池的直径是12米。

周 长 第6篇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突破方法:在“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试一试”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突破方法:

  在具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法:

  迁移类推、动手实践和观察法。

  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帕、树叶、线、直尺。

  学习准备:

  树叶、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第一次赛跑,小兔子由于过于骄傲和轻视对手意外的失败了,这一次它决定要认真的和小乌龟重赛一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播放《新龟兔赛跑》的动画。(小兔子沿着跑道的外圈跑,而小乌龟却沿着跑道的内圈跑,小乌龟再次胜出。)

  教师:小乌龟为什么能再次取得胜利?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有的同学说小乌龟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周长: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发给的跑道图上用红笔描出小乌龟的路线,再用蓝笔描出小兔子的路线。

  教师介绍:小乌龟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内圈的周长。

  小兔子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外圈的'周长。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围一围

  (1)(出示手帕)师: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师:对,老师觉得这个手帕不够漂亮,想让手帕变漂亮些,于是要给它镶上花边,你知道该镶在什么地方吗?哪位同学能上来告诉老师,帮帮老师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手帕边沿。

  学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在镶花边的时候,刚好围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师现在把同学镶的花边用线画出来。从这一点开始围手帕刚好一周回到原来这个点上,这条线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教师课件出示:围手帕一周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例1,动笔画出桌布的周长。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2)(出示树叶)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树叶)谁来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演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生:我是从树叶这点开始沿着它的边围一周。(教师出示课件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2、启发联想。

  我们刚才指了指手绢、树叶的周长,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面的周长,能用电子白板上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1:围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

  生2:围水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长。

  生3: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

  3、摸一摸。

  师:我们用手指了周长,那同学们我们能摸一摸周长吗?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你们能试着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吗?(教师板书:摸)

  师:课本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手帕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它们,可以概括为?(图形)

  那也就是说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哪些是它的周长?

  师: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三个不是它的周长?

  生1:第一个图形围多了。

  生2:第三个图形没有围满一周,也就是围少了。

  师:围图形周长时,一定要注意是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的周长呢?那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的树叶、直尺、线,同桌齐动手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汇报:

  生:我量出的树叶周长是26厘米,我们先用线围树叶一周,再用直尺量线的长度。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例2。

  追问:刚刚我们量了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先量了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

  生2:我们是用线直接沿着长方形的边围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知道它的周长。

  5、试一试。

  动手比较图形一和图形二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8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内容?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在围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周 长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周 长 第8篇

  教学目标

  (一)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

  (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订正时,老师板书)

  周长: 面积:

  (4+3)×2 4×3

  =7×2 =12(平方厘米)

  =14(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周长: 面积:

  4×4 4×4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周长:(12+3)×2 周长:6×4

  =15×2 =24(厘米)

  =30(厘米)

  答:周长是30厘米.答:周长是24厘米.

  面积: 面积:

  12×3 6×6

  =36(平方厘米) =36(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答: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周长: 面积:

  (8+5)×2 8×5

  =26(厘米) =40(平方厘米)

  5×4 5×5

  =20(厘米) =25(平方厘米)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8+5+5)×2

  =18×2

  =36(厘米)

  面积:(8+5)×5

  =65(厘米)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作业:p.128第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板书设计

周 长 第9篇

  2、圆的周长和面积

  (1)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探索学习。(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2、动手实践。(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3、解决新问题。(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三、巩固练习。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2、判断正误。(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3)c =2πr =πd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四、作业。 p64 做一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周 长 第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长的计算: 。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圆面积计算: 。

  圆环的面积: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

  (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

  周长的比是多少?(2:3)

  面积的比是多少?(4:9)

  【设计意图】将圆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进一步理解圆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设立了一个纪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境)

  (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该怎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平面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融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求公园的陆地面积其实就是圆环面积的变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提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剪圆的方式判断剩下的废料是否相等的验证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周 长 第11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掌握测量的技巧与方法,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图片、水彩笔、直尺、线绳、软皮尺、学习单、实践活动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动物跑步比赛。比赛规则是:先跑完赛场一圈的选手获胜,谁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呢?我们试目以待。

  课件播放比赛场景。

  师:哪只小动物赢了这场比赛?你怎么知道小猴获胜?

  生:因为小猴先跑完一圈,所以小猴获胜。

  师:谁观察到了小猴从哪里开始跑的,跑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跑,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熊跑够一圈了吗?

  生:没有,因为没有回到起点。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描图片的边线

  师:小猴沿着赛场的边线跑了一周获得了跑步比赛的胜利,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课前同学们准备了各种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用彩笔描出这些图片的边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片,在学习单上描出它的边线。

  指名三学生上黑板试画小熊图片、飞机图片和长方形的边线。

  展示学生作品:

  师:猜一猜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图片的边线?(小熊)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沿着图片的边画了一圈。

  师:从哪里开始,画到哪里结束?

  生:从这个点开始,画了一周,又回到这里。

  师:通常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起点。这两位同学也都是从起点开始沿着各自图形的边线画了一周又回到起点,描出了图片的边线。这里,王老师还收集了两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描的时候一定要沿着边线不能有空隙,注意从哪里开始还要回到哪里。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物体,摸一摸物体表面的边线吗?

  生反馈: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黑版面的边线

  2、小蚂蚁画树叶边线,揭示周长概念

  师:咱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观察,指出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的边线。(板:物体表面)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小蚂蚁也迫不及待的也想来试试身手,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蚂蚁沿树叶边线爬一周)边看边思考:小蚂蚁是怎样画的?是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生: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蚂蚁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画,又回到了起点,就是画了树叶的一周。(板:一周)

  师:我们把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板:周长

  师:谁愿意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呢?

  生:“周”指的是一周,“长”指的是长度。板:长度

  3、巩固周长概念。

  师:什么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生:小熊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小熊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生:飞机图片一周的长度就是飞机图片的周长。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4、周长概念辨析,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图形并补充这句话)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请看大屏幕!判断:红色部分是不是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

  生反馈。

  (三)在活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1、出示两个周长不明显的赛场

  师:(KJ)两只小蚂蚁因“哪个赛场的周长比较长?”展开的激烈争论。聪聪说:①赛场周长长。明明说:才不对呢,②赛场周长长。

  师:它们谁说的对呢?

  生1:①赛场周长长。

  生2:②赛场周长长。

  生3:看不出来谁画的长。需要用直尺量一量。

  师:看不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准确测量。课前,老师给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线绳、软皮尺、直尺等几种工具。下面我们就试着量一量这两个赛场的周长。请1、2大组负责测量①赛场的周长,3、4大组负责测量②赛场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活动要求。

  师:下面我们先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关于①赛场周长周长的测量方法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我们无法用直尺测量它的周长,大家想到用绳子沿着图形的边线围一周,再拉直量出绳子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化曲为直思想。

  师:接下来请这组同桌来汇报。

  生汇报。

  师:谁还有补充。

  师:像这样规则图形可以用直尺量出边的长度,再计算周长。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

  (四)闯关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1、先看第一关(出示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有多长呢?大家一起伸出手指描一描它的边线。(生描)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数一数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生展示自己的数法①从某一个点开始依次数出整个图形的周长,注意标记起点的位置②通过平移,先把水平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再把竖直方向的边线移到一起,分别数出同类边线的长度,再求和)

  请同学们再用第二种方法数一数,感受这种方法的简洁性。

  2.师: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黄蚂蚁和红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下面是它们的赛场。你觉得这样设计公平吗?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一样吗?

  生1:这两个赛场的周长不相同。

  生2:这两个赛场的周长相同。

  师:有争议,答案不统一。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周长?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孩子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体表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那你们可知道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的周长有多长呢?今天回家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周 长 第12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和学习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学好这节课,既丰富了学生对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为第二课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课中所探究出的圆周率也是学习圆的面积的必需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容易得出,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更加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作了一些灵活的调整,把周长不同圆形笑脸的贯穿整个课堂,既作为奖品,又作为学具供学生学习圆的周长。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建立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的计算,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我大胆放手,采用设疑激趣法、操作发现法、引经据典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亿,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让学生在绕一绕、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说教具和学具

  而几个周长不同的圆形笑脸,圆形纸板、尺子,软尺,丝带和计算器是本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我会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笑脸!

  如果老师把它反过来,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个平面图形,叫圆形!

  那孩子们,你都知道圆形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会说出圆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请同学们各自指指自己的圆形纸板的周长在哪?并问学生:那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并板书)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圆的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用演示。验证圆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也就是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阶段

  (1)给出工具测量。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工具,丝带、尺子、软尺,你能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你手中圆形纸板的周长吗?(我把探索的空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在探索之后,让学生汇报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孩子们会说出多种方法。我及时点评:孩子们,你们的方法真有创意!老师奖励你们每组一个圆形笑脸。

  (设计意图: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圆形笑脸作为后面发现周长和直径关系的学具。)

  并说明刚才这些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叫“化曲为直”。(并板书)

  (2)、继续设疑。我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圆形较大时,怎样求周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倍数关系呢?(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也可以说成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请大家把老师给你们的笑脸反过来,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它的比值。并把结果填在记录单上。活动之前,我让学生认真看活动要求。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汇报比较阶段:在学生充分地探索后,我让邻近的小组先比较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列,是接近还是相差很远。(因为我发给每组的圆形笑脸的周长不同,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时圆的周长不同,直径也不同,但两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后让全班每一个小组都汇报,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一列,都是哪两个整数之间。(再次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全班第一小组的圆的周长不同,圆的直径也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阶段

  介绍刘徽和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 (补充板书)圆周率

  接着出示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用希腊字母∏表示. (补充板书)3.……并推导公式.(板书)

  这时候我着重强调:在计算中,虽然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们不可能全部参与计算,所以我们只取两位小数3.14参与计算。(板书着重号标出3.14)

  (三)练习巩固 加深理解

  1、说一说。要计算出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分别用什么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

  (1)、给出黑板上圆的直径,算出圆的周长。

  (2)、圆形花坛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自评互评。

  (出示评价表)

  设计意图: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实用,突出重点。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c/d=3.1415926…….

  化曲为直 c= ∏ d和 c=2∏r

周 长 第13篇

  教学设想: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使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课件中两只小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是生活问题,却是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十一册第137~13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圆形实物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教师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

  黑兔和白兔比赛跑步,黑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白兔获胜。黑兔看到白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

  1.回忆正方形周长:黑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那白兔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出示课题 圆的周长)

  3.小组合作,测出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录。

  4.反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5.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6.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教师甩小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吗?刚才大屏幕上白兔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

  (三)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一生用绳子拴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四人小组讨论,猜猜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

  2.师课件演示:直径越大,周长越长;直径越小,周长越小。

  3.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3倍。 生2:我猜3.5倍 生3 :…… )

  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

  1.明确要求:将前面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并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2.反馈数据

  生1: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4倍。

  生2: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2倍。

  生3: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师: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二)介绍祖冲之

  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

  3.应用

  (1)甩动小圆球,告知绳长3分米请学生选用公式计算此圆的周长。

  生:我选 C = 2πr,2×3.14×3=18.84分米,此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

  (2)课题外的圆的直径是20厘米,用哪个公式计算?

  生:我用 C = πd计算,3.14×20=62.8厘米,此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黑兔和白兔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3.14 ( )

  2.出示例1,学生自己计算。

  3.如果黑兔沿着大圆跑,白兔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周 长 第1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探究活动

  拼图形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1.学生用四张纸片任意拼摆图形,每摆成一个就在白纸上描出来.

  2.小组讨论(1)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2)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3.全班交流:从上面的讨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有多种多样的拼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讨论会:最短的路线

  讨论目的

  1.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题目

  从下图左上角的房子出发,要经过每个圆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条路线最短?有多长?

  讨论过程

  1.教师投影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3.每组选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线,并说出多长.

  4.全班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周 长 第1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的常帆。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2页至64页的《圆的周长》。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样让学生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二)能力目标: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具准备:圆形物品、光盘、圆形纸片、画有一个圆的白纸、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自由宽阔的空间。

  (1)、自主探究法,通过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显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黄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黄狗获胜。小灰狗看到小黄狗得了第一名,心理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小灰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那小黄狗跑的路程呢?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感知到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

  2、感悟圆的周长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硬币、圆环、笔筒、易拉罐等物品,找出一个圆形来,摸一摸、指一指圆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实物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测量圆的周长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我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袋,光盘(每组光盘一样)、圆形纸片(每组大小不一)、画有一个圆的白纸(圆的周长一样)、直尺、绳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求得所备三个圆的周长。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测量周长,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光盘圆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求得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圆形纸片的周长,可用把圆形纸片对折量出其1/4(或1/8,或1/16,……)是多少的方法求得(分得越细,所得的结果越接近)。而长方形纸上所画圆的周长,因为对于它实际操作较为困难,以求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否可用计算的方法求得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对于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让每个学生“探究”的能力,都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2、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活动二:验证并理解圆周率

  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在我们学校六年级9个班进行的调查,关于圆周率有多数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教学前就已经有所认识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少数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直接问学生你打算怎么计算这个圆的周长呢?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我准备用圆的直径乘圆周率算出这个圆的周长,你都了解哪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π≈3.14。此时老师对学生课外知识了解提出表扬。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写下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量出光盘和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填表

  测量

  对象圆的周长

  (厘米)圆的直径

  (厘米)周长÷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光盘

  圆形纸片

  (2)、汇报

  表一:光盘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383837.737.537.2

  直径(厘米)1211.7121212

  周长÷直径3.173.253.143.133.10

  表二:圆形纸片

  序号12345

  周长(厘米)1419.52038.531.4

  直径(厘米)4.56.261210

  周长÷直径3.113.153.333.213.14

  观察表一,你发现了什么?把表一和表二放在一起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同一种光盘的不同数据,学生感悟到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时取的是近似值,这是商不一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测量时有误差。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学生由简单的类比就可以想到其他圆形实物的数据肯定也有误差。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一系列商的特点,便会发现商虽然多数不一样,但是彼此相差很少。在推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思考:如果没有误差的因素,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商应该是一样的,从而深刻地理解、体验圆周率是个固定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误差,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巧妙地利用实验的误差“变错为宝”深刻理解了圆周率的固定不变是“理想化”的结果,思维得以建构与提升】

  3、介绍圆周率的研究史

  课件出示:

  几千年以来,无数著名的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你知道吗?我国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

  约20__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欧洲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小数点后面上亿位。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的验证与每组展示的结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提炼出圆周长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为C=πd(板书)

  再根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出C=2πr(板书)

  现在你能计算出我们纸上圆形的周长吗?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学生计算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5、自主学习例1

  因为学生已经推倒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所以例1的学习我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例1:

  孩子们请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解答例1,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巡视,然后找学生板演并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我是计算小能手

  d=5cm,c=?r=14dm,c=?C=94.2m,r=?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

  (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也相等。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我是小裁判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黄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黄狗获胜。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解决课开始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

  4、生活中的数学

  (1)、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数厘米?经过45分钟呢?

  (2)、一块美丽的半圆形地垫,它的直边长80厘米,它一周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能力,让学生有思维的发展空间,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1、你学到了什么?2、你是怎么学到的?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还体现了对学法的指导,增强了情感体验。】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π≈3.14例1:

  C=πd

  C=2πr

周 长 第16篇

  圆的周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

  2

  3

  4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 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πd C=2π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

  2

  3

  4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第五册24时记时法(精简2篇)

第五册24时记时法(精选2篇)第五册24时记时法 第1篇  教案 (序号 34)  课题  24时记时法  课型  新授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精简15篇)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精选15篇)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 第1篇  一、教学内容  1

5.8.1 可能性教案|人教课标版(精拣2篇)

5.8.1 可能性教案|人教课标版(通用2篇)5.8.1 可能性教案|人教课标版 第1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摸球,装球

加 法   教学设计(精简10篇)

加 法   教学设计(精选10篇)加 法   教学设计 第1篇  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

奇妙的粘贴纸(精简2篇)

奇妙的粘贴纸(精选2篇)奇妙的粘贴纸 第1篇  教学内容: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P16第十课。   教学目的:   1.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