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通用13篇)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篇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2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期末复习要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3篇
第1节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讲台
1、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2、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3、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5、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6、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7、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8、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9、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活动二:想一想,连一连
1、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2、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1、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
2、我们的牙膏盒一样,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学叫它侧面,有的同学叫它正面呢? 谁能帮我解决问题?
(朝上的是上面,两边的是侧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变了。)
活动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快乐吗?
第2节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第3节 节日的广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
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2、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5、小结: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3、连一连。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4篇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1、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5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 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 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 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接着我出示一个玩具小熊,和学生们打招呼,说:“嗨,大家好,我是小熊维尼。你们认识我吗?你们对我熟悉吗?你能指出我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吗?”
(学生们和“小熊”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二)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说一说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自己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在说出正面、侧面和上面之后我随即板书出来,然后播放出轻快的音乐,学生们就在音乐声中进行活动。)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出示一个六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礼物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礼物盒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呢?
学生在讨论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借此说明: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约定俗成了,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图书柜那样,但是像礼物盒这样,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称为正面。
3、知识应用
让学生说说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 自主探究,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活动中质疑
再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观察结束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会说: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2、活动中验证
“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以电脑显示屏为例,让三个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说一说,并比较为什么他们回答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老师能看到正面、侧面,还能看到上面呢?让学生也站起来看一看。
小结得出: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就不一样。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变换位置来观察物体,并在活动中质疑、验证,使学生充分体会观察的位置与观察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活动中,我还兼顾到观察、辨析能力较一般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活动中运用
(在质疑、验证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
⑴照相
现在高科技产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利用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我带来了一部数码照相机。我对学生说:“你们想拍照片吗?”学生会情绪高涨“想!”“那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我请一位同学来帮另一位同学来拍照片,拍出来的照片要既能看到他的正面又能看到他的侧面。其余同学判断他站的角度是否正确。”正当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之时,我趁热打铁,说“你们其他同学一定也很想照相吧。这样,我来帮你们拍一张合影,好不好?我想拍一张你们的正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侧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背影呢?
(让学生根据要求站位置,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⑵观察礼物盒
我先出示一个礼物盒,对学生说:“你们想要这个礼物盒吗?先猜猜这个礼物盒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多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在哪儿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出正确答案,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这时,我让需要讨论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并可以“实地考察”验证。
“实地考察”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礼物盒,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将礼物盒的各个面一一拆开并展开再拼凑起来,然后转换角度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拆分拼凑,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一样。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练习巩固
完成书上“想想做做”。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五) 总结延伸
1、 谈话: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 再次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学完了这节课之后,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它和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也可以请教你的爸爸妈妈。
(将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6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 后面 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后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7篇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8篇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 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
积木、长方体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 课前游戏 复习方位
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
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 观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吗?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 集体观察 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长方体,再次验证规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漂亮的盒子,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几个面,这些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动,看能看到几个面?
想不想站起来看看,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出示主题图 巩固练习
4认识正面、上面、侧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小结: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课间游戏:小小木头人。
四、实践活动 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师: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书包等,告诉同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生:汇报观察所得。
2、27页练一练1、3题。(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样子的)
2、 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活动去观察我们教室里的其它物体,试着说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机动练习:搭一搭:
用正方体学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练习设计
回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9篇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0篇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 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1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从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2)给教具箱拍三张照。
课件出示:
第一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
第二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第三张既要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右侧面还要能拍到上面。
师:先想想你该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遇到困难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下座位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2分钟后,我们开始拍照。
第一张:
生1带着我站在教具箱的前面,我让他先看看相机中的取景图,师问:这个图片大小合适吗?
生1:还可以大一些。
师:那我们应该…
生1:走近一点。
旁边的学生也围上来,我们一起确定了以后,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
生2:应该站在左边的前面一点。
师:请你上来选好拍照的位置,好吗?
生2:好
生2和我一起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
生3:应该站在讲台上。
师帮助她爬上讲台,并鼓励她独自拍下照片。之后和她一起看照片,却只能看到右侧面和上面。师把相机上刚拍的图片送给前排的学生看后,问:符合要求吗?
生:不符合。
师:那要站在哪里拍呢?
生4: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
师:很有创意。只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搬下来,也能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就更好一些,再想想吧。
这时,学生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约30秒以后,
生5走近教具箱观察后选定了右前方,说:老师在这可以吗?
师微笑着递过照相机说:你试试吧。
生5和我一起拍下了照片。
生5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看不到上面。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上面呢?
生6:可以站在3组1号的课桌上拍。
生6站在课桌上,拍下了照片。说:还是看不到上面。
师:谁是全班最高的孩子?
大家推荐出学生7。
生7站上课桌试了一下镜头说:老师,还要移动一下课桌。
生7与我一起拍下了第三张照片。
师:同学们拍的照片符合要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谜底很快就会出现。
学生欢叫着一张张检验后,欣喜地笑了。
师:谢谢大家帮助我拍到了三张精彩的照片。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最满意的,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让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更和谐,让新课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一)以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二)特别是让学生根据照片要求去选择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三)拍第三张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带者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和思考,到最后讨论出:只有站在课桌上才能同时拍到教具箱的那三个面。也有学生提出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很有创意。当然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还可以稍稍紧凑一些,我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更精练。]
2、观察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
师:这儿还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上面呢?
生:绿色
师请前面的学生摸摸侧面。其他同学说出颜色。
师变换放置的位置问:刚才正面是红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兰色呢?
生8:因为老师转动了长方体,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兰色。
师:对了。这是一个长方体模型,跟我们前面观察的图书箱、冰箱不一样,正面和其他面难以区分,我们就把正对着自己的面叫正面。
[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怎样确定长方体模型的正面。其实设计时还有让学生思考: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来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是考虑到拍教具箱的第三张照片已经渗透,而且难度较大,时间也会不够,所以省略了。]
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猜同学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班有一个人经常会默默地捡掉教室里的纸屑,老师悄悄的拍下了一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捡纸屑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
生:想
师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
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生:正面(课件演示正面。)
此时教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为大家服务。
2、猜物体
师出示一张微波炉背面的照片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
师又出示微波炉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师出示微波炉正面的照片。
生笑着大声齐答:微波炉
师:你们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3:因为看的位置不同。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小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学和微波炉的样子也就不同。
[反思: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
2、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情境创设(课件演示)
(1)出门时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个面?
生1:后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2:侧面是笑笑看到的。
(2)到同学家门口时,小熊出来欢迎,出示小熊正面和侧面图,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正面是淘气看到的。
(3)同学倒茶给他们喝后,出示茶壶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图片,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线)
生3:正面是笑笑看到的。
生4:左侧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齐答:右侧面是同学看到的。
(4)看到漂亮精致的茶壶,文静的笑笑凑过去看了看茶壶的上面,调皮的淘气却拿起茶壶去看看它的下面。分别出示茶壶上面、前面和下面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是谁看到的?
女生齐答:茶壶上面是笑笑看到的。
男生齐答:茶壶下面是淘气看到的。
[反思:通过创设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生活情境,让练习回归生活,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师生共议,全课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只要你去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总体反思]: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看实物、动画演示等,恐龙的知识介绍、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近。
2.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如,给拍教具箱三张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教具箱,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3、总之,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挖掘和发展了教材,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地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愉悦的,也是思考着的。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2篇
单元教学目标
总目标
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通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剖析
课题一: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学生在通过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与其他教学重点联系: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右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突出重点的策略:
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想象描述等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题二:练习三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本重点的要素分析: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与其它教学重点联系: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方体图形的形状.
突出重点的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想象,实践,操作,观察,反思,从而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通过"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学会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 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前要准备好学具.课前让学生收集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也允许长方体)4个,上课时带回学校作学具.
(
六,错例的估计与收集
1,错例估计
课本16页第1题第2个图,正面和右面的判断会混淆,在方格纸上画这类图也容易出错,如17页第4题.
2,错例分析:由于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实践较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因此从立体图形转变到平面图形较困难,也容易出错,这类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学生容易混淆.
3,解决策略:我觉得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让学生用积木搭一搭,转一转,看一看,画一画是解决难题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课时分配(3课时数)
1,搭一搭 (观察立体图形) 14页 ,15页 2课时
2,练习三 16页,17页 1课时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第13篇
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