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趵突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1.趵突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
4、增强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对趵突泉泉水特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描写趵突泉的语言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趵突泉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济南三大名胜的图片,特别是趵突泉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开天窗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题,再加以指点。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游览过趵突泉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简介趵突泉。
(二)新授
1、初读,自清障碍
(1)正确读文
先指导学生看图,看图中画了哪些景物,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读课文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自己试着理解。
(2)、流利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精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充分地读中感悟和体验。
(1)学生找到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后,老师可要求学生换个句式说一说,如:因为有了这泉,所以济南才会如此美丽,再把原句读一读,感悟趵突泉对济南的重要性。
(2)大泉眼冒出的水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的有关部分,读得有点熟了再看图和说图,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把大泉眼水的特点表达出来。最后引导学生欣赏“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语言的美。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思考练习”3(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整个句子要读出排比的语气。
(3)小泉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泉特点。这部分朗读要读得轻快些。
这部分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姿态。在教学中,可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对黑板上三幅图画的评议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成为下面的三幅图画并附文字:
“不断”,“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隔一会儿”,“十来个”,“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半天冒出一个”,“比较大”,“大多扁扁的”
在前两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1)小泉眼有三种不同的冒泡,如果它们在冒泡时发出了声音,那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2)大家再想想,这些声音和我们音乐课上学的哪些节奏相似呢
教师指名把三种节奏写在黑板上:
第一种:×××× ×××× | ×××× ×××× |
第二种:×× | ×× | ×× O |
第三种:× O | × O | × O |
学生介绍趵突泉。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互相补充。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2)大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3)小泉有什么特点?(4)怎么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
A、画一画,画出小泉眼三种冒泡的样子。
让学生先读课文,划出描写三种小泉眼冒泡样子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这三种样子;同时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B、拍拍手,拍出小泉眼冒泡的节奏。
学生一边模仿冒泡的声音,一边拍手,试着把三种冒泡的节奏打出来。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注意“碎”的最后一笔“竖”上面不要写得太长。
“藻”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2、指导背诵。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线索背。全文可按“趵突泉|—大泉—小泉”顺序背。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能体现顺序的词语帮助记忆。每部分哪些词语能帮助记忆,学生有自己的体会,不必强求一致。
3、检查背诵。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描写趵突泉的语句。
5、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仿佛亲自来到了趵突泉边,亲眼看到了池边的数不清的小泉眼,他们欣赏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美。
6、一部分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没有抓住线索,因而没能很快背下来。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2
一、本课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突出了池中的三股大泉,大泉冒出水面,在不断翻滚;小泉冒出的水泡隐约可见。泉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池中有游鱼,池边有凉亭、垂柳。
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写。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个人真切感受,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看图,师生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出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
2、老师介绍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3.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校长。1922年到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教,并在燕京大学读书。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8月因“文革”遭受迫害,不幸含冤去世。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 理清文章顺序,抓住文章重点。
(西门桥――溪活水――大泉――小泉 重点:对大泉、小泉的描写)
(1)既然济南有三大名胜,作者为什么“单讲趵突泉”?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真的会失去一半的美吗?
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是作者对趵突泉的整体感受,从作者的感受中,可以体会到趵突泉对济南的重要。济南又叫“泉城”,有七十二泉,“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
仿照这一句式,学生填写:假如没有这大大小小的泉,济南定会丢失(全部的美)。
(3)大泉、小泉各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练习。
1、认真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不由……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飘荡着”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作者在观察、欣赏三个大泉时的感受,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不敢正眼去看”,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表现三个大泉震撼人心的.美。
“永远……永远……永远……”排比句式具体表现作者从三个大泉体会到的大自然的伟大。从作者的独特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三个大泉的壮美。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齐读这一部分
(3)“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有很多小泉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
老师提示,,小泉中有叫金线泉的,会是什么样子的?有叫螺蛳泉的,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4)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合作探究,感悟不同
找出描写大泉、小泉特点的词语,说说各有什么不同?
四、朗读指导:大泉表现的是一种壮丽、阳刚之美,朗读要有一定的气势;小泉表现的是一种秀丽、阴柔之美,要读得活泼一些。写大泉的文字中,有一句是写冬天大泉的情景:“冬天更好,……神秘的境界”,要读得轻些、慢些,仿佛真的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
五、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有很多有名的风景区,就名泉来说,除了济南的趵突泉,你还知道有哪些名泉?(无锡的二泉映月,杭州的虎跳泉)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听说咱们四(5)班的同学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是这样吗?这么一说,我倒想见识一下,考考你们,想接受我的挑战吗?
1、游戏导入
抢猜城市的别名。如:广州-羊城,花城;昆明-春城;重庆-山城;哈尔滨-冰城;济南-泉城。
知道广州为什么会称为花城吗?(广州花很多。广州气候宜人,很适合种花。)
哈尔滨为什么会被称为冰城?(冬天冰很厚,特别冷)
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为什么叫泉城吗?
(济南城里泉水特别多,清代作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就是济南的形象写照。在济南的所有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泉,知道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趵突泉)
关于趵突泉,昨天同学们去查了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趵突泉?
2、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材料。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不少。老师也收集了一段关于趵突泉的录像,想看一看吗?
怎么样?(生说说感受)
刚才我们通过互相交流资料,知道了趵突泉历史、名称的由来,还知道了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趵突泉,写下有名的诗词歌赋。我们现代的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就对趵突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师指黑板上的课题)――趵突泉。想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一想,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趵突泉在济南的地位?用笔把它划下来。
2、交流,课件出示中心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谁也找到这一句的,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还谁也找到这一句的,也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重点:定,一半)
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理解1、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济南的眼睛,是号称"泉城"的主要意义所在!
所以,没有了泉,济南就好象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机活力!也就不会叫做泉城了! 泉水之中,趵突泉数天下第一泉,没了它,济南的泉会逊色大半!
理解2、趵突泉是济南最著名也是最美丽的泉水,济南的美丽一半都来自趵突泉的美丽。)
师:难怪有人说: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师引:如果没有这泉,生接―――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或)带着你对这个句子新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么美的趵突泉,老舍先生是如何来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找找课文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两方面)板书
(学生读文想想找找)
三、学习“大泉”
1、哪段写大泉的?(第三段)
谁来读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者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
把自己刚才划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
句1“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神奇、自然的伟大)谁还想来谈谈?
从哪些地方看出自然的伟大?
(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你来念一念这三个冒(指导朗读三个冒)念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师:趵突泉就这样不停地冒着,充满着青春活力地――生:冒,冒,冒;蕴含着无穷力量地――生:冒,冒,冒;日夜不停地――生:冒,冒,冒;生生不息地――生:冒,冒,冒。师引:在这样的泉水面前,你只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呆――生接:觉得自然的伟大,师引:伟大得――生接: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这样的泉,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伟大、壮观、神奇、气势雄伟、力量无穷)
过渡:还有让你觉得美的句子吗?
句2“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神秘的境界。”
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一种神秘的美)板书:神秘
谁还想来说说?
朗读读出冬天泉水神秘的美。
3、三个大泉那么生机勃勃,冬天的泉水又是那么神秘,面对着这大泉,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老舍先生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泉太好了)
谁来当当老舍先生来发发感叹?
把“太好了”读好。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小泉”
过渡:大泉这么雄伟壮观,力量无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然而的小泉可比大泉更有趣呢!
1、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小泉的许多姿态,请你读一读,划出你最喜欢的那种姿态的句子,多读几遍,你还可以画一画或者做做动作,等会儿请同学们猜猜你画、表演的是哪一句,好吗?
第一种姿态:
“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蹿上来一串水泡;”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有趣)
2能把这种有趣的感觉读出来吗?谁也想来读读?
第二种姿态
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
1指名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感觉很美。
2他读时你们体会到美了吗?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一下,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什么样?
第三种姿态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
1自己加上动作进行朗读,看谁的动作最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句子描写的姿态。(感受水泡慢,上来的费劲。)
2指名表演,其他同学一起读。(半天时间长,慢。看,有趣)
3大家加上动作,都感受着读读。
第四种姿态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起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
1指名读
2为什么吸引你(很美)
3朗读。
2、 想像仿写
有没有了?小泉的样子和姿态只有这些吗?你是从那发现的?
(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你真会读书,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a让我们想像一下,小泉还会有什么样子呀!请你用你聪明的小脑瓜进行想像,把它写到白纸上。最好学着书上的句式:有的像------------- b谁写好了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3、你会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小泉?
(有趣多姿)板书。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趵突泉,感受到了她的壮观的美,神秘的美,有趣的美,多姿的美。趵突泉真是:(课件出示小诗)
泉眼如轮,泉水上涌,珍珠随处涌。
六、作业
课文学完了,课外,你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指名说说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作业,你如果感兴趣,可以选一个做一做。
1、摘录并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小组合作做一份有关趵突泉的综合小报。
3.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趵突泉。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生朗读,指导朗读“趵”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
解释“趵”: 跳跃;[水] 往上涌
二、自读预习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下列语句:
①“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圈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 齐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抓住句中的“见方”、“偏西”、“ 流向”体会大泉的形状、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 齐读
解释“昼夜”、“翻滚”( “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 个别指名读
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① 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 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 翻滚 跳跃 奔腾 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指导读
师: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学生练读
学生汇报读
趵突泉昼夜如此的冒,一年四季如此的冒,十年也如此的冒,一百年也如此的冒,一千年也如此的冒,师: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和一个“好像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在来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老舍先生的语言美。
用“永远……永远……永远……好像永远……”句式说一句话。
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是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句子“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抓住“神秘”来理解冬天的.大泉的美和神秘。
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个别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 自学小泉 感受有趣
文章除了写大泉的美,还写了小泉的美,自学课文第四段感受小泉的美。
自学点拨:①小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理解词语“斜放”“攒”。
③理解并能运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 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景物文章来歌颂家乡的美景
七、板书设计
趵突泉
平时:翻滚 纯洁 活泼 鲜明 活力
冬天:神秘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济(jǐ)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ì)南”,当读“jì”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àn)”的“蹿”,不要读成“cuān”。
“千佛(fó)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ú)山”,当读“佛(fú)”时,可以组成“仿佛”。
“倒(dào)映”的“倒”不要读成“dǎo”。
“数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ù”。
“活泼”的“泼”,不要读成“bō”。
“比较”的“较”不要读成三声。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
佛——拂
洁——结
泼——拨
秘——密
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静:幽雅寂静。
妩媚:(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植物。
泉眼:流出泉水的窟窿。
没昼没夜:没有白天和夜晚。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
腾起:升起。
摇曳:摇动。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学、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祖国的名胜。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游历的或了解的黄山、西湖等山水名胜的情况。
2、观察挂图,了解趵突泉。(相机说一说山东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泰山、孔庙、趵突泉等)
3、简介趵突泉和课文的作者老舍。
二、看图。
自学,观察插图。
(1)回顾以前所学的观察方法,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2)按照顺序、抓住重点观察图片。
(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三、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检查: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正音。
3、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学课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3)集体交流反馈。
4、齐读课文,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5、说说趵突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说说什么是名胜,教师让学生区分“名胜”和“古迹”,并简介千佛山、大明湖。
4、说说什么是“单讲”。
5、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自读课文以后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济南的三大名胜。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检查。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这一部分写了趵突泉的哪些特点?
3、理解最后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句?
(3)谁能换一种句式来表达?
(4)这句话好在哪里?
三、学习3、4自然段,讲读学生的疑难问题。
1、齐读课文。
2、自读,分组讨论,说说大泉、小泉的特点,交流疑难问题。
3、先由学生讲述对趵突泉的了解。
(大泉有3个,一年四季昼夜不停的在翻滚;大泉泉水永不疲乏的在冒,永远活泼、鲜明……)
4、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设计:为什么大泉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的在翻滚?为什么看了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正眼去看?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一种神秘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教师予以综合:(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点?(2)大泉、小泉给人什么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5、学生解答问题。
(1)大泉的特点:永远不停的冒(翻滚),泉水活泼、鲜明。
(2)小泉的特点:不断冒出各种形状的水泡,优美,有趣。
(3)大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自然的伟大。(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小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优美、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选择优美的段落背诵。
四、总结。
1、集体小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2、教师总结。
板书:
1、趵突泉
纯洁
大泉——伟大
活泼
鲜明
大鱼吐水
美
小泉——有趣
一串明珠
一串珍珠
一朵珠花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大泉、小泉的美以及泉水在济南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大泉小泉的特点
2、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泉
你们知道哪些泉?它是怎么样的?用一句话简单说一说
2、刚才所说的这些泉都非常独特,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泉中之王”趵突泉(板书)
谁认识它?念念它的名字
齐读
趵突泉是一种怎样的泉啊?趵——跳跃
3、这“泉中之王”住在哪儿,你知道吗?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并称为济南的三大名胜。
4、这趵突泉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到课文中一睹为快吧。
二、初读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
2、交流:这是一眼 的泉。
3、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
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三、品读,感受大泉之活力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词语
2、交流反馈
①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a.哪些词让你觉得美?(翻滚)
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翻滚?像什么?(沸腾的水)
b.昼夜不停、一年四季
谁来说说什么是昼夜不停?能用你自己话说说吗?
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永远”。
c.指导朗读
②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象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从这句话看出大泉有什么特点?(活泼、纯洁、鲜明)
b.从哪个字感受到它在“跳”?(冒)指导书写
给它换个字?(钻、探、伸……)解释“疲乏”
你感受到什么?
c.师生合作朗读
四、品度第四段,体会小泉之有趣
过渡:三个大泉是那么的活泼,旁边的小泉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四段,找到小泉的特点。
1、交流
①小泉的特点:有趣
②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a.把你能看到小泉在“跳舞”的词画出来(吐、走、摇动、挤)
b.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c.补充有的……后面的内容
d.用一个词来形容小泉们跳舞的情景(姿态不一)
e.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拟人、比喻、排比)
f.指导朗读
五、课外拓展
从老舍先生优美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大泉的活力、小泉的有趣了,现在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泉中之王”吗?
1、播放图片、简介
2、总结: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泉中之王”梦幻般的美景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了,但愿以后能有机会身临其境去和它做个亲密接触。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点句,贯穿全文。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从文章开头质疑为什么三大名胜趵突泉却占据一半进入课文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而在学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二、课后整体感悟。
课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有欣慰,也有遗憾。
1、课前引领学生拓展性阅读不够,因此孩子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影响学生更好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小泉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启发引导的还不够,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现过的小泉有趣姿态,另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的无尽遐想,当时我只考虑到了后者。我觉得每一次试讲都促使我更深入地去与文本进行对话,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握教材,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弹性,在今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在处理学生理解“冒,冒,冒”时,我设计师生合作朗读环节。但由于之前引导不到位,学生没有完全感悟到三次冒的语气其实是越来越强烈,所以效果不够明显,还应重新设计,精益求精达到更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