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最后的姿势课件(精简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最后的姿势说课(精选3篇)

最后的姿势说课 第1篇

  说教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新增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全文共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生死攸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

  说学法:

  1.朗读贯穿法。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理解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2.品词析句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自主探究法。以“感”和“悟”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4.读写结合法。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写话训练,使读写结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说课时安排:

  本课共教学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简介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谭千秋老师的生平,了解课文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提挈主线

  1.揭示课题,问:课文写的是谁?板书:谭千秋

  2.问:这“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是灵魂句,所以一开始就把它提挈出来,作为贯穿教学的一条主线,使教学一直紧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

  二、细读句子,分层品悟

  (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

  1.引:谭老师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交流。有四个句子:①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灾情即将来临,平静中隐伏着不平静,指导读得低沉。②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这是地震刚开始,出人意外,指导学生关注两个感叹号,读得紧张、急促;③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震越来越强烈,引导学生读好句子;④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地震像巨魔,吞噬一切,可怕之极。

  2.指点: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让我们感受到地震突如其来,愈演愈烈,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

  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

  (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大爱无疆

  1.引: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让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批注。

  2.交流:

  ①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体会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

  ②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让学生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和另一个词语“立即”细细品悟。老师补充介绍:谭老师本已和大多数学生向楼下疏散,但当他得知还有四个学生没有离开时,立刻从三楼返回四楼,冲进教室。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裂成两半,逃生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拉学生躲在课桌下。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板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这一壮举,再说说从谭老师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以此体会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设问:如果没有谭老师这样保护,这四个学生会怎样?再次体会谭老师用无私的大爱撑起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师相机点拨:这是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姿势。

  3.整体朗读2-7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三)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师述:就在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时候,楼上的水泥板塌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谭老师身上,谭老师的右臂顿时血肉模糊,鲜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还不停地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要坚持住……余震不停地在发生,水泥板、烂砖、灰尘一次次地坠落到谭老师的头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时候,谭老师停止了呼吸。当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员前来营救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什么?引出句子:“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让学生找出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读一读。问: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是后脑深凹、血肉模糊,但他还“死死地”护着。问: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崇高精神。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2.指导学生读第9、第10自然段,品味“飞身”一词,体会谭老师面对危难,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点拨:课文引用了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体会侧面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引: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指导学生关注§11句1和§1,并老师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体会谭老师的爱女儿爱学生爱工作。师再述§11后半部分,再次出示句子:“张开手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问:这“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什么?引导学生联系§12读,理解诠释着一个老师的爱与责任,一种高尚的师德,所以课文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带领学生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5.问;谭老师曾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点:他不但言传,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懂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己。问:因此人们赞颂他什么?引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一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千秋万代永放光芒!(在板书的“千秋”两字上描红)指导齐读,了解最后一节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三、拓展激情,升华情感

  1.介绍: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出示图片,形象感受)。

  2.问: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倾吐内心真情。

  3.交流。

  4.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另外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说板书: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简画:左手) (简画:右手)

  张开 护住

  忠于职守 大爱无疆

  设计意图:板书主要突显人名、姿势动作的关键词以及所折射的人物精神,巧用爱心形状突显大爱,简明扼要,中心突出。

最后的姿势说课 第2篇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全文共12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谭老师想平常一样早早赶到学校上班第二——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的感人经过第八——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一——十二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申请赞颂

  课文用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课文通过谭老师在大灾之时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1)知识目标: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能力目标: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实际、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感悟

  (3)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写作意图及人物反映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品德)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汶川“512”大地震的概况,了解当时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说教法:

  (1)背景导入,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揭示课题,走近人物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的理念长此以往,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课堂上,这些图片的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3)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学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在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导读法,导出文本中心,感悟人物形象

  在精读感悟时,重在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震后人们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关键词”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篇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谭老师由衷地敬仰和怀念

  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自读自悟

  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这样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3)自主圈画批注式

  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

  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5)合作探究法

  “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有三处写到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护住学生首先,学生找第一次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品“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镇定、临危不惧、以学生安危为重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请学生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这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谭老师——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大公无私课文第三次(最后的姿势)在十一自然段,是学生们在回忆中咀嚼着痛苦,从学生们的角度丰满了谭老师的英雄形象用引读法深情读完这一小节,而后学生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自己此刻的感受由此达到“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的教学目标

最后的姿势说课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人物高尚品质的。《最后的姿势》讲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51岁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护住四名同学的英勇事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热爱学生,忠于职守的不朽精神应当长存在我们心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面向学生,我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作者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习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谭老师在大难来临时,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师德灵魂。

  教学重点:学习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的意思。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这篇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用自主学习法和继续指导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学习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继续指导自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读书批注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认真读课文,思考: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圈画出能表现谭老师特点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

  2、课后练习4: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一)复习导入

  1、《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二)精读课文,感受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1、回忆预习作业第1题的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a、 慈父:课文第一自然段

  b、 教学能力强: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c、 热爱学生、忠于职守:课文三到十自然段

  (1)、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2)、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动作、语言等。

  (3)、地震结束后,救援人员见到的情景。

  (4)、获救学生的话,其他老师的话。

  …………

  4、小结,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课文从几个方面来写谭老师的,重点写了哪一方面,为什么?(结合最后以自然段理解)相机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拓展延伸

  1、组内交流预习题第2题的内容,要求先说事迹,再说这个事迹带给我们的收获。

  2、全班交流。

  (四)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忠于职守的英雄事迹。

  (五)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六年级《黑孩子罗伯特》教案设计(精简16篇)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六年级《黑孩子罗伯特》教案设计(精选16篇)北师大版教材小学六年级《黑孩子罗伯特》教案设计 第1篇  教

《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精简15篇)

《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5篇)《矛与盾》课堂教学实录 第1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曾经学过寓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精简12篇)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精选12篇)《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 第1篇  作者:王洲辅小李倩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3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案例(精简14篇)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案例(通用14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案例 第1篇  (学生自学课文后。)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份(精简14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份(精选1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份 第1篇  [学习目标:]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