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精简13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精选13篇)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1篇

  1、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2、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字的指导,可以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和词语、句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读音是否准确,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体会生字的用法,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要求写的12个字,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如,“尘” 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3、整体感悟,理清顺序: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重点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从课文中找出有哪些具体的语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也可以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激发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兴趣。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建议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阅读这段文字。阅读后,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

  4、理解重点词句。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纳闷、佩服、敬重”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试着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可以查字典,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文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

  ⑴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⑵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以下几个句子对学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帮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里,可以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时,还可以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的方式,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学生读最后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孔子、老子作一下简单评价。

  5、课后的三个题目,是从朗读、交流阅读感受和积累语言三个方面来提示的。

  朗读的题目,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要求,“很受启发”,“我要认真读一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深人体会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的人物性格和品德。

  交流阅读感受的题目,主要内容是对两个主人公孔子和老子的印象和看法,为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提供交流机会。课文对孔子的描写比较具体,从几个方面表现出孔子的高尚品行;老子虽然不是课文的主角,但学生也可以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品行。在交流时,要尽量避免脱离课文空谈感受,应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交流。

  抄写句子题目的要求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抄写哪些句子。如果时间允许,抄写后可以安排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要抄写这些句子,在交流中领会这些词句表达的妙处。

  6、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列举了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这几句名言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求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学生继续搜集、背诵一些孔子的名句。

  这几句话,学生读读背背即可,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如有疑问、有兴趣,也可以稍加指点。

  7、综合性学习建议。这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材用举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各族风土民情等;民族艺术,有各种门类的戏剧、园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如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了解的范围。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适合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

  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在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老师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2篇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 (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 《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 (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夯实初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本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初步进入故事情境.】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师: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 (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 所以"你是——"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 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落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 上联——

  生:随时请教 谦虚好学 勤学好问 专心致志 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落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 流传千古 专心致志 敬佩敬重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中国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3篇

  一、教学准备

  学习古代教育名句,初步感知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思路及实践

  大屏幕出示相关的名句,以名句为导入点,设计教学环节。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一节公开课,有很多教师和家长前来听课。为了营造和谐而温馨的氛围,专门在大屏幕中出示了此话语,使家长和各位教师一进教室,就有一种归宿感,也使学生在教学准备阶段学习的名句得到运用,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一开始,先以《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故事引入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格魅力,从而产生进一步认识孔子的欲望。并告诉学生本节课教师也要像孔子一样拜同学们为师,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摒弃以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变“接受”为“展示”;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变“学生”为“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着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并提醒其他学生虚心聆听,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始终建立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理层面。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本节课得主要教学环节。即让学生展示预习过程中已解决和掌握的知识点或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展示自己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展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字、词、句、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最好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不必包揽,而应在学生极力思考讨论后,给予相应的点拨。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此话语作为导语,使学生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告诉学生教师为了拓展大家的知识面,提前准备了很多资料和图片。即孔庙、孔林、孔府、国内各地的孔庙、中国台湾的孔庙,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孔庙等图片,《孔子学琴》等文章及美国等国家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的相关知识。这些资料和图片的渗入,使学生对孔子在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体会

  前几天,我进行了公开课《孔子拜师》的教学,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教师听了课。现就我这节课的教学做以下总结:

  1、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听故事了。如何在一开课就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呢?我很想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什么故事呢?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孔子拜师》。肯定应讲孔子的故事。于是,我在网上搜到了很多有关孔子的故事。最终选取了《孔子拜七岁男孩为师》的故事,作为讲课的内容。这个故事既是《孔子拜师》这一篇课文内容的扩充,又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课堂中,我讲这个故事时,孩子们听的特别投入,短短的一个故事,却迎来了三四次的笑声。我想不仅仅是故事的内容吸引了学生,可能也与我这次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评书”式朗读有关系。

  2、注重所查资料的科学运用。世界著名教育家泰勒认为:应该把信息作为功性的东西来看待。也就是说,信息应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指导学生实践的资源,不能认为信息本身具有终极的价值。他还强调:学习情境应该涉及用各种方式重组信息。在教学中,我尽量的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查的资料。但有个要求,那就是不能拿着资料给大家读,必须把所摄取的资料掌握了,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以最简洁的方式展示给大家。这样做就促进了学生读资料的能力的形成。当然在学生读资料的时候,我还常常让学生把资料变成一种资源,并尝试科学的运用资源。本节课,在孩子们展示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但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孔子到底活了多少岁。很多孩子大声喊到:1000岁,100岁……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只会查资料,却不会用资料。于是,我问学生:“谁能通过你掌握的资料算出孔子的年龄?”很快,部分学生就算出来了。孩子们在思考中、在计算中、实践中感受到了用资料的乐趣。

  3、注重言传身教的感染力。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说过:给孩子寻找一个榜样,这样孩子便会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我也知道,许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想当老师的梦想。所以我不仅仅在教室里为孩子们树立孩子中的榜样,也还把自己作为他们的榜样。因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沛西·能认为:在人类天性中有两个根深蒂固的趋势,其中之一是模仿趋势。他还认为,一个良好集体的形成在于情绪感应和对领袖的模仿,班级中教师是影响集体的主要源泉。根据这种理念,每天早晨孩子们读书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不但声音大,而且相当有感情。我总是想,有些事情,我没必要要求他们必须怎样做,因为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教。但我可以用我的行为起表率作用,可以以我的行为感染他们。今天这节课中,我也常常说一些关于我怎么做,怎么想的话语,希望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他们。比如,问孩子们预习的怎们样,做好上课的准备了没有时,我告诉学生我昨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了,并说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当想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读书情况时,我告诉同学们:昨天我也读得很投入,我也想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我的读书情况。当课堂进入尾声时,我想给喜欢读书的同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课外的文章,而是先告诉学生我为什么选这一篇文章,即:昨天晚上,我在读这一篇文章时,发现课文中在描写“孔子是怎样认真学习”这一部分写的特别略,只说“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为读者留下了一处空白。于是,我就上网查找,想找到这一部分内容。可是却没找到,找到了《孔子学琴》一文,也展现了孔子认真学习的过程,希望有朗读兴趣的同学能读一读。

  也许很多老师认为这些都是废话,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但我觉得这是我最要保留的话语,因为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我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这不仅仅是在教学,而是在育人。我希望生活中的我话语能成为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4、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很多人说,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家怀特海说;“想象力时一支代代相传的火炬,引导人们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生活,挖掘智力;想象力是认识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能使人对世界产生一种理智的远见,从而永远保持生命的热情;想象力还能引起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气氛,是人感到知识不在是记忆的负担,而是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也可以理解为创造力。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也这样认为。于是我就抓住一切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一段话写得很简略,要让学生体会出孔子求学不辞劳苦的特点的确很难。于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让学生想象画面。当然,如果老师的朗读不到位,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艰苦的。于是,我尽量让自己进入角色,尽量的通过朗读为孩子们铺设想象的空间。把“上千里”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走”几个词读的中一些,音拖的长一些。朗读后效果特别好,孩子们脑海里展现的画面相似单个有不同。第一个孩子说:“他穿着单薄的衣服走在寒风中,但依然不停的走着,毫不停歇......”第二个孩子说:“我的脑海里展现的是:孔子实在走不动了,就拿着书坐在亭子中看里起来......”还有一个孩子说:“我脑海里展现的是他在某一天的行路的样子:有一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孔子在雨中瑟瑟发抖,但依然在翻山越岭......”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多么令人震惊的创造啊!

  5、注重在课堂尾声时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并渗入相关的扩大知识面的方法。原来上公开课时,我总是觉得把自己要讲的东西讲完就算万事大吉。但现在却不一样了,觉得一节好课不应该停留在课上完的基础上,而是看是不是能激发起学生继续求知的热情。终身教育思想家朗格朗说:“学校教育育整个教育过程相比,将只占一个较短的时期,学校教育将成为充分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序曲。”顺着这一观点思路,我想:语文课堂也同样是学校教育或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序曲。我认为,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课外学习的起点。尤其,在课堂进入尾声时,作为教师不应该认为这是课堂的尾声,而应该认为是学生课后生活的起点。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于是在这节课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说:现在已经下课了,但老师觉得本篇课文对孔子怎么学习的用的笔墨特别少,觉得非常遗憾,于时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孔子认真学习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说着把准备好的文章出示在了大屏幕上。下课了,我看到有一批孩子上厕所或玩去了,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站在大屏幕前认真地看着、读着。我知道,我出示的文章,也许会给部分喜欢文学的孩子找到课堂内外的连接点;我所说的话语,也许也会为那些不知道如何质疑性阅读的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6、注重孩子作文素材的获取。许许多多得专家和老师都说现在孩子的生活太单调,缺少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单一,甚至无东西可写。我却不这样认为,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更单调。多少年才能看上一部电影,多长时间才能进行一次旅游。而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逛公园、打游戏、逛超市、买东西、所参与的事情相当多。每一天所看到的新鲜事也很多。为什么说孩子的生活单调呢?此时,我想起了李白坚老师的一句话:鲁迅的童年生活丰富吗?每天都在高墙里,大不了就是从百草园转到三未书屋,可是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未书屋》的经典之作。与鲁迅相比,我们现在的孩子的生活单调吗?准确地说是丰富极了。我们的孩子不会写作,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孩子们捕捉生活瞬间的方法,没有培养孩子们在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多老师都不明白我带的学生为什么会不怕写作文,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因为我常常注意孩子们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比如今天这节课。刚开始上课时,我就对学生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们每天甚至每节课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地、所做的都由可能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接着。我又问道:“今天我们的课堂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心情怎样?”教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在这节课进入尾声之时,我为了不使我开课时的话语落空,也为了使“感受生活、捕捉生活”的理念落到实处,便问到:“如果老师让你写一篇小作文,你将会在本节课中选取哪些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可能是因为平常的培养,也可能是因为我一开课时的提示,大部分孩子都觉得自己找到了写作素材,有的说:“我准备写读《孔子拜师》有感。”有的说:“我准备写听《孔子拜七岁的孩子为师》有感。”的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写读后感是最适合的。但我觉得孩子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会捕捉生活瞬间,于是提示到:本节课有很多同学举手了,但因为时间关系,有的同学很幸运,回答了问题,展示了自己,心情就相当高兴;而有的同学就很失望,觉得自己举了好几次手,老师却连一次都没看到。在这一节课中,还有的同学显得知识很渊博;有的同学显得很机灵,会找机会展现自己;也许还有的同学对在大电教室上课很感兴趣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经我这样一启发,许多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有趣的语文课”“知识丰富的语文课”“聪明的我”“知识渊博的金柏宇”“今天,我很高兴”孩子们手中的话筒在自由的传递着,可无情的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真不忍心打断孩子们的思路与激情。

  7、注重生活小事地正确操作。任何时候,我都记着伟大的教育家杜威的话:教育及生长。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时刻都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并没有知把课堂当作传授课本知识、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把它当作学生成长的摇篮。记得这节课中,胡玉琛同学站起来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毛笔书法,刚要向大家讲“风餐露宿”的意思,我却发现他把字拿反了,书法字的正面朝着他自己,大家却看到的是背面。我提醒到:“拿反了,翻过来。”其实,此时也有个别学生说拿反了。可是,不知谁起了个头,说:“书法字就是这样的,没拿反。”大部分学生也都跟着喊起来。怎么回事,学生怎么能犯如此幼稚的错误。又一想,这才是三年级的孩子啊,也许这对他们来说还真是弄不懂得知识呢!我不能光为了完成我的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生活问题。于是,我走到胡玉琛跟前,把他写的字拿到讲台前,照着胡玉琛刚才的拿法展示了一遍,又以正确的拿法给大家展示了一遍。这样一比较,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衡量学生的生活经验,总以为很多常识性问题太简单,没必要给学生讲。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蹲下身子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而过于注重自己的学科知识所造成的教学局面。

  8、注重知识面的扩展。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一篇课文的选编,绝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因为本文的文学欣赏性不强。其教学重点也不能放在理解方面,因为这篇文章只要读一两遍,学生就基本能理解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呢?孔子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应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孔子,这才是教学的重点。于是,我不断得在网上查找有关孔子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适时地插入到教学过程中:

  ⑴ 《论语》中的话语的渗入。孔子的话为古今中外的教育界留下了优秀的教育财富,必须在课堂中展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专门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只能在教育教学中渗入。于是我在前一天,对孔子的一些名言进行了教学。以便于在第天的教学中进行复习和应用。出示方式是:未开课之前针对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问学生做好准备了没有时出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互相听一听别人所搜集的资料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达到复习和生活中运用的目的。

  ⑵ 孔子个人简介的渗入。我是一个不主张说教的人,所以不愿意以说教的方式出现孔子的资料。于是我让学生在预习使一定要注意孔子个人资料的摄取,有条件的可以制成卡片,进行展示和保存。结果,不出我所料,许多孩子都搜集到了有关孔子的个人资料,他们在互相展示中、互相补充中享受到了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⑶ 孔子时代距现在的时间的知识的渗入。不要说是八九岁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孔子到底距现在有多少年了。这个问题如果讲出来,孩子们的记忆也不会深刻,因为数字是抽象的。到底怎样出示才能使孩子记忆深刻呢?我想起了我在十年前曾去过山东曲阜的孔庙,也曾在孔庙前的一棵大树前给我的儿子留了影,我还记得那棵树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到:这是建孔庙时在的一棵大树,距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是的。何不以这张照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认识大树的时候,猜一猜这棵大树的年龄呢?结果,上课时,孩子们真的对此处很感兴趣。

  ⑷ 孔子在古今中外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渗入。让学生了解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光用口头介绍缺少可信度。用文字、文章介绍吧,孩子们又不喜欢。于是我搜集了很多能证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图片,希望运用这种最直接、最能引起兴趣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其展示顺序是:曲阜的孔林、孔府、孔庙,其它省市的孔庙、中国台湾的孔庙、日本的红庙。当然我在给孩子们展示的过程中,并不是只说图片的内容,还加入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如在展示日本的孔庙时,还告诉学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运用孔子的思想处理人际关系。还告诉学生很多国家都把孔子的生日作为他们国家的教师节。

  这仅仅是一节课的设计和做法,不,其实我觉得应该说这是新课程理念在我的语文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才更准确。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4篇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谦逊、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认识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板书:孔子。(子的读音3声,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师: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指名生介绍)

  师:看!这就是孔子的画像,(投影出示孔子画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中国人民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的课文要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课题(生说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拜师。)“拜”字的右边是4道横,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用红色标注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谁来读一读,(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分别范写:尘、迎。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1遍。

  三、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这个问题;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来读读课文?(请4名同学,每人读1段)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学习课文第一段

  4、师:那谁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

  (标注:渊博、远近闻名)这里有2个词语,我们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5、理解:远近闻名

  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从远近闻名看出)。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7、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生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段

  8、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同学们用笔画一画,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出示地图)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

  出示:不畏艰辛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这个句子中特别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9、师: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11、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去,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读读,读出孔子不畏艰辛的拜师的决心。

  13、接着读后面的部分。

  14、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画像及资料)

  15、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的师呢?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什么印象?(生说,板书谦逊有礼)

  16、老子知道孔子要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迎候)

  17、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让3个生读)。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18、(出示说的话,表演读),掌声鼓励。重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出示:学无止境

  (2)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19、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20、听了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生说)

  学习第三段

  21、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的?

  生朗读此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板书:随时请教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

  板书:勤学好问

  那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板书:毫无保留

  22、现在你一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生说)师出示他们特点的课件课件。

  23、出示对联。

  24、再深情地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升华

  1、师;课文读到这里,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深深印进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板书:敬重

  2、穿越时空,此时孔子、老子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我想对您说……)

  3、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向他们学习,把他们记在心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4、同学们,今天这么多家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他的名言,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出示名言)

  五、课下作业;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赶紧写一些吧!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5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6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学生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7篇

  《孔子拜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华传统文化”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的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学校智囊团的反复商讨,我们以“拜”字入手,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10月底抽签定下《孔子拜师》一课时,我和同行的龙校长顿时心凉了大半截。因为对于长期从事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自接下任务起,大家心里总像有块沉重的石头压着。从第一周的自主钻研教材,到后两几的隔天试讲,磨课。每天放学后,已经疲惫不堪的智囊团老师们仍会聚到一起,各抒己见,我也马不停蹄地将所有建议一一记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记教案,改课件……整整一个月时间,晚上七点到凌晨一点,书房的电脑前总会有我的身影。随着赛课的时间日益临近,我心里压抑着:因为教案一直没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点不尽

  离比赛还有十多天了,我几乎是隔天试讲一次。由于对教案不够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牵着鼻子走。学生生字读不准,反复纠,却忘记了此时自己的示范作用;说着说着不知道下句接什么了,尴尬地走上讲台去翻教案;课堂上,没余力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思维去对回答作出适当评价,更不要说满怀激情投入课堂。一向直言快语、做事风风火火的我,为了迎合三年级小朋友的口味,在台上做作地扮成温柔的淑女。让自己百般不适,也让听课的智囊团老师们难以忍受。因为课堂上需要的不是装出来的淑女,而应该是统领课堂的领头人。顾不得休息,听完课的当天,大家又会聚到一起,共同商讨课的设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我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一一指出:

  1、语言不够精练,爱重复学生的话。

  2、课堂不紧凑,教学任务未完成。

  3、缺乏灵活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调。

  4、没有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过于做作。

  5、举手投足不自然。

  6、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

  如果有个地洞真想赶紧钻进去。由最开始的信心百倍到现在的灰心丧气,一向心态极好的我此时也几近崩溃。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这堂课了。

  三、找回自我,破茧重生

  看着不忍给我施加压力的领导,再看看为了这节课前后忙碌近一个月的智囊团老师,近一月被压抑的心情如堤坝泄洪般顷刻爆发,我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绝不能让大家的辛苦付之东流,更不能丢了市一小的脸啊!“要带动学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进文本了,学生才会被你的气场所吸引,不自觉地跟着你来。”龙校长、石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耳际。回到家,坐在书桌前足足发了半小时呆后,我打开电脑,搜索电影《孔子》。因为文中所描写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为课堂引领者的我,内心深处却没有一点对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让我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花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了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电影。这两小时,我纠结——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流失;我顿悟——早就该做这件事了。我连夜敲击键盘,认真地写下了属于我的对《孔子拜师》的重新构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讲台,电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觉地闪现脑海。那艰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发自内心的佩服崇敬流露于言表,我不再受制于教案,整堂课感到得心应手。

  四、抠细节,求唯美

  关键的大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对教案、执教细节的“抠”。常常是因一句过渡语讨论举棋不定的时候,智囊团的老师上网、查资料……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力求最好;常常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不到位,老师们争相示范……

  五、智慧的团体,温暖的家人

  一个月,漫长的一个月,煎熬的一个月,蜕变的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几近崩溃,这一个月,我受益匪浅;这一个月,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家的温暖。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8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9篇

  a组 基础知识

  一、一锤定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渊博( yān yuān ) 曲阜( fǔ fù )

  请教( jiào jiāo ) 佩服( péi pèi )

  敬重(chónɡ zhònɡ ) 洛阳( lào luò )

  二、快乐认识新朋友(看拼音,写词语)。(12分)

  wén mínɡ nà mèn chuán shòu

  ( ) ( ) ( )

  děnɡ dài tǔ qiū zhǐ jìnɡ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境( ) 迎( )

  镜( ) 仰( )

  城( ) 程( )

  诚( ) 呈(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6分)

  拜访——( ) 迎候——( )

  大概——( ) 纳闷——( )

  长进——( ) 敬重——( )

  品行——( ) 传授——( )

  五、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8分)

  1.学习是没有 。您的学问 ,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 的。

  2.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 ,随时 。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 地传授给他。

  3.人们 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 他们的品行。

  b组 综合能力

  六、句子创作沙龙(照样子,写句子)。(12分)

  1.例:小明和小刚这样做对。(反问句)

  难道小明和小刚这样做不对吗?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2.例: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补充句子)

  多么快乐!

  3.例: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 也 。

  七、开心阅读。(20分)

  王羲之与子同练宇

  王羲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很勤奋,他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日子久了,他把衣服划破了。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

  砚。日子久了,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的了。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

  有一天,王献之正在练字,他父亲悄悄地走到他背后,猛地拔他手里的笔,没想到竞没有拔掉,原来王献之的注意力很集中,笔攥得很紧。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来了十八口缸,缸里装满了水,然后对儿子说:“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全写完了,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在哪里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知道写宇没有什么秘诀,主要靠练。从此,他就白天黑夜地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手好字,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里画“√”。(6分)

  琢磨 zuó ( ) 划破 huá ( )

  zó ( ) huà ( )

  专心 zhuān ( )

  zuān ( )

  2.辨字组词。(4分)

  竟( ) 练( )

  境( ) 炼( )

  3.题目中的“子”指 ,他练字

  。(4分)

  4.写好字的秘诀是 。(2分)

  5.读了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分)

  c 组 智力发散

  八、文字游戏(猜字谜)。(8分)

  1.言及自己。 ( )

  2.手扶下巴。 ( )

  3.八字从天降。 ( )

  4.又是水三点。 ( )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10篇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汪潮教授在《语文教学专论》中回答: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返璞归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构建一个以语言习得为主轴,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两翼的简约、高效课堂。课中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让孩子们在语言的海洋里去感受语文真正的魅力。

  一、“纵横联系”研教材——把握课文语言特色。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五组教材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为我们走进传统文化宝库打开了一扇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其中,作者运用了“渊博”、“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这些词语正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年段目标训练的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本课的语言习得训练点。所以,在教学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为经线,以相应的语言习得训练为纬线开展教学。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经典诵读《论语》,结合单元导语、插图,引发孩子阅读期待;学文中结合资料袋和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老子资料潜心会文。学文后延伸阅读背诵《论语》和孔子、老子有关故事,为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订目标——凸显语言习得训练点。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度。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习惯,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整合为:

  1、 复习巩固“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七个词语。

  2、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点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学无止境等好品质。

  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小练笔”“选词填空”和“填写对联”积累和发展语言。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有语言学习目标,又有情感熏陶、思维训练目标。而语文课最重要的“语言习得目标”得到准确彰显,为后面语言习得教学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

  三、“简、实、活、效”理思路——梳理语言习得线索。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读中感悟、品味、积累语言,读中质疑、启思、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把第二自然段作为感悟的重点段,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作为感悟句群的抓手,一线串珠一词经纬,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简单、扎实中有亮点,简单、扎实中求实效”的教学特色。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落实语言习得环节。

  以语言习得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语言习得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以上种种分析,《孔子拜师》第二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

  1、开火车复习词语。老师关注点:1、生词中读音难点,孩子是否读准,不正确,采用老师示范、小老师引领的方式及时纠正,然后请读错的孩子自行纠正,体会进步的喜悦;2、后进生参与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质量。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2、选词介绍孔子、老子。用“远近闻名”“学问渊博”等词介绍孔子、老子这一教学环节,其一,提升学生对孔子、老子的认识(第一课时学生利用查资料介绍过孔子、老子,同学们对孔子、老子的认识停留在纸上、书上,还没有进入自己的脑海。);其二,巩固并运用第一课时所学词语“远近闻名”“学问渊博”。让词语的理解运用这一语言训练点得到落实。

  第二板块:“学贵有疑”——提炼问题

  我的第二个板块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中心点,然后确定一条主线,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让课堂教学简约、清晰、高效。

  第三板块:“学而不思则罔”——品读感悟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充分自读,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言。(3分钟左右)充分地静思默读,是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独自思考,课堂就远离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心态自然会造就精心,智慧的阅读品质。

  在引领学生静静地阅读过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积极的巡视,发现学情,及时校正相关的教学策略。其实,学生酝酿的过程也是老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准备的过程。真正智慧的课堂必定出在老师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中。

  2、词语为关键,品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创设情境想象”解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小练笔:

  一天,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一天,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二天, 一天,……

  结合学生拓展想象中语言,呈现出孔子拜师途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坚持不懈”等具体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此时,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孔子这样在风中随便吃些东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风餐露宿”;“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赶路就叫——“日夜兼程”。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学无止境”:在教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一步感悟孔子的学习态度,这样,既符合重视句子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3)“图文结合,对话中感悟”文中对话含义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第一层:看图读,关注孔子动作:读出“一拜再拜”的谦逊;第二层:分角色读,关注孔子语言,读出孔子心中的彬彬有礼;第三层:进入情境,区别词语读,关注用词“拜见”“拜访”, “迎候”、“等候”,进一步读出孔子、老子谦逊有礼、热情真诚的美好品行。

  (4)结合生活实际聊出孔子的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在同学们汇报第三自然段时,我预设:读了这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将把哪些词送给当老师的我,哪些词留给做学生的自己。如此设计,进一步巩固学生刚才抓关键词理解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点:把“不离左右”“毫无保留”等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在赠送词语中无疑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如此一问再次整合了教学目标训练点。

  第四版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结延伸。

  1、这一环节由“孔子拜师“一幕流传千古,文中哪些话语,哪些场景打动了你,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自读,展示读。此时,老师让学生带着自我感受再次回读,目的:1、整合全文,回归整体;2、尊重多元解读,读出个性感悟;3、词语积累、情感升华,等语文素养得到再次回旋上升。

  在学生交流中,重点回击“学习是无止境”一句,提炼出“学无止境”一词。并在孩子们对词语有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工工整整书写本课生词:止境。让学生在一笔一划中回荡着课文的人文精神。

  2、结合传统文化单元主体,设计对联总结全文。教学中让自己预设的对联逐字逐字缓慢出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猜想传创编。在大家异口同声喊出:“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不保留”后,相信孩子们发出了成功的欢呼“耶——”。这一环节逐字逐字出示,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参与创作的快乐。并把本课主要内容与语言运用整合在一起,并把本单元又一传统文化——对联渗透到教学中,为本单元教学打下了伏笔。

  总之,四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当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控,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以真正促进学生“一课一得”。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11篇

  17 孔子拜师

  a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纳”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学习孔子虚心好学、尊敬师长,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朗读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准备“温故而知新”等孔子的名言卡片两张。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课前可以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理清叙述顺序。如果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困难,可以启发学生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叙述顺序,以便了解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句的意思,尤其是“学习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见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两组近义词“拜访”和“拜见”、“迎候”和“等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了解它们的区别。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读名言。

  1、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齐读。

  2、提问: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导入新课。

  导语: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搜集到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吧。

  1、学生交流资料。

  2、指名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3、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可是至今对后人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第17课《孔子拜师》中,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从文中寻找答案。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孔子有这么大学问了,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孔子拜谁为师呢?”“孔子怎样拜师的呢?”老师相机引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随时纠错。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问:《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作者按照顺序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总结归纳出来。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总结归纳。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归纳概括。

  板书: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孔子很虚心好学。

  3、相机提问: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

  (2)你怎么理解“远近闻名”?

  (3)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孔子虚心好学?

  抓住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孔子好学的品质就不难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并且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还是决意要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真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孔子怎样拜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导语: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思考读了第二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求学艰辛、礼貌、虚心;老子谦和等。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

  4、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

  这些重点句子具体表现了孔子的礼貌与虚心好学,老子的谦和、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感悟理解重点句子,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与老子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全文学习的重点。

  关于孔子求学艰辛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老师提问: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孔子求学很艰辛呢?

  引导学生找出“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的意思。让学生紧扣“终于”,联系上文,充分谈自己的感悟,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

  (2)读了这句话你头脑里会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让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求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

  小结: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这句话把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关于孔子礼貌、虚心的句子: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行礼、您、拜见、请、多谢”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礼貌、尊师。

  (2)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品味“拜访”和“拜见”两个词语的异同。

  (3)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结合上文孔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右栏: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学无止境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

  关于老子谦和的句子: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引导学生理解“迎候”一词,体会老子的谦和。

  (2)相机通过读句子理解“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的异同。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师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1)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导语:孔子不辞辛苦,拜老师为师以后,他是怎么学习的呢?老子又是怎样教授的呢?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毫无保留”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板书:认真求学 诲人不倦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上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总结全文。

  思考: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六、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学生质疑。

  学贵生疑。质疑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学完课文之后,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有问必答,关键是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能够回答出的,老师就没必要讲解。

  七、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几个生字。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生字已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之前已经抄写过这些生字,把生字教学贯穿到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完课文之后再教学生字,意在巩固学习效果,强调字形,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老师可以有重点的板书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境: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等:中间几横长短不一样。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抄写、背诵选做题中孔子的名言,课下再查找几句孔子的名言,与大家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用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了课文二、三、四段。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且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理解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孔 子 虚心好学 不辞劳苦

  (学无止境) 尊敬师长认真求学

  老 子 谦和大度 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12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A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建议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习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习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体悟孔子的学习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习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我是苹果》(精简12篇)

《我是苹果》(精选12篇)《我是苹果》 第1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1个新词 

《恐龙》(精简15篇)

《恐龙》(通用15篇)《恐龙》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

《大作家的小老师》(精简17篇)

《大作家的小老师》(精选17篇)《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1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孙中山破陋习》课后小记(精简15篇)

《孙中山破陋习》课后小记(通用15篇)《孙中山破陋习》课后小记 第1篇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设计一个总问

28古诗二首(精简13篇)

28古诗二首(通用13篇)28古诗二首 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了解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