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的花衣裳(通用11篇)
瓢虫的花衣裳 第1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瓢虫的花衣裳》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在逐步推进并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践中,本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大胆尝试,以多元化的教学思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力求能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的学习目的。
在认知领域里,学生了解瓢虫的自然生活习性,分辩美丑、善恶,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自然环境的习惯;在情感领域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瓢虫的外形、花纹、色彩、对称的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技能领域里,学会探索具体的绘画方法和制作技巧,并创作瓢虫。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课题、寻找特点、新课教授、分组活动创作、展示成果、课题拓展等教学环节开展活动。
导入课题,用动画故事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初始思维,当故事情节不断的深入,学生的思想逐渐地活跃起来,而产生第一次创作的冲动——小瓢虫真可爱。
在观看动画故事片之前,教师事先提出了几个关于瓢虫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欣赏故事,这样学生并能有目的的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了第二环节——寻找瓢虫特点,当美丽的瓢虫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印象时,并会引发第二次的创作冲动——我要能把它们表现出来就好了。这时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瓢虫的特点。
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播瓢虫的结构,此时学生会与老师产生共鸣,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觉得老师的想法与他们相似,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兴奋,再接着让学生讨论,这美丽的瓢虫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又激发了第三次创作的冲动——我要用最适合的方法来表现瓢虫。
有了这三次的创作冲动,教师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分成三个小组:绘画、手工、化妆进行创作活动,同时鼓励集体协作精神。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采取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的办法,尽量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在玩中得到启发、得到知识、得到结论。
最后,让学生自我展示创作作品,进行自我评述、互相评述的评析方法,又一次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评述中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收获,如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知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在作品评析过程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课堂拓展这一环节,教师用大量的资料展示,如动物的皮纹、植物的叶片、建筑物的造型等,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为了开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播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有电脑动画片展播、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瓢虫结构分析和拓展欣赏、播放音乐、实物展台展示成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有声、有形到有色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过程。
电脑动画片展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认识瓢虫的结构特点,揭示教学重点。再通过大量的欣赏,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幻灯片进一步展示瓢虫的结构,加深学生对瓢虫形、色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大胆选择表现手法,达到创新的目的。当学生开始创作后,用较小的音量放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去。
最后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给每一位学生予成就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自豪感。
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瓢虫。
教学重点:瓢虫的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题导入:
1、讲述一个七星瓢虫的故事(录像),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1) 瓢虫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师小结: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 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生答略
(3) 瓢虫有什么本领。
生答略
师小结: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总结: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
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瓢虫的种类。
瓢虫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种左右,大部分是益虫。
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答:略。
2、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说一说,都有哪些漂亮的衣裳。
主要有: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 :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
脚 : 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小组讨论: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学生讨论)答:略
师小结: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学生1:我想为瓢虫画上美丽的花衣裳,用绘画来表现
学生2:我想把美丽的飘虫做出来,用橡皮泥或彩色纸等来制作
学生3:我想自己变成美丽的瓢虫,穿上漂亮的花衣裳
四、分组活动(学生实践活动)
1、活动开始:(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个大组)
二组为绘画、二组为手工制作、一组为化妆瓢虫
2、师建议可以个人创作,鼓励集体创作。
3、学生实践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五、展示成果(每小组推荐若干名同学)
1、绘画:说一说你们设计了多少种瓢虫的花衣裳。
2、制作:都给瓢虫做了多少花衣裳。
3、化妆:展示瓢虫的花衣裳,表演(童乐声起)
把瓢虫的花衣裳穿在自己的身上翩翩起舞。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课后的思考
一、说教材
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新”、“多”、“快”来体现教学内容。如本课采用了多种作业表现手法于一课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作业表现。
新教材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备课是备教材内容,再加上备学生的总体水平,这样一堂课就万无一失了,而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总是“忽略不记”,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很难吃”的局面,教学和学习形式都很机械。新教材强调人性化,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教师准备就该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教师本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解决课堂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或“突发事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孩子提问:“老师,为什么同样都是瓢虫有的是益虫,而有的是害虫呢?”这个问题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很简单,而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也很重要。教师又不能简单的让他们区别那一部分是益虫,那一部分是害虫,要抓住时机向他们简明的说一说益虫和害虫在生态平衡系统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等,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这是新教材的重中之重。
二、说课堂40分钟
因为新教材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丰富一般来说教师用15分钟左右来引导、讲解新课,最后用5分钟左右评析作业和课题拓展,那学生只能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美术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能做出一个比较粗糙的作业,而无法做出较满意的效果。
这样40分钟的教学时间常有一种学生没有“玩”得尽兴的感觉,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
新教材,是力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技能,是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作业很少能在一个课时(40分钟)内完成得比较好,延到课后,也少有人会继续去完成或等到第二课时再上,时间相隔太长,学生的创作欲望、创作冲动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是许多美术教师的困惑。所以在设计本课计划时,用了50分钟一课时,这种学生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作业,相对来说就比较从容、充分了一点。
三、快乐是学习的宗旨
本课聚绘画、手工、化妆于一课,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也是新教材所付予21世纪教师的新理念、新思路和责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尊重人格、以人为本,快乐是学习的基础。开放性、选择性的作业表现形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化妆表演,当音乐响起时,一只只“瓢虫”翩翩起舞,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在这一课中,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达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效果。
但由于这种形式的首次运用,也给一些同学带来了困难,一时措手不及,不知自己该选择什么,或有些表现欲望很强烈的想每一种方式都试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感到失落,这样学生就不能尽情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瓢虫的花衣裳 第2篇
课题:执教: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益平教材分析: 是小学美术课中有关“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直观生动的真瓢虫——小瓢虫图片——汇报搜集瓢虫资料——画(捏、剪)瓢虫,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从而爱生活、爱自然的好品质。学生分析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对小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设计、装饰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使他们了解到课后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制作物体。 2.学生具有初步的搜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瓢虫。教学重难点:1 启发学生了解瓢虫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制作立体瓢虫。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每组一张方形吹塑纸、剪刀、胶棒等。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汇报、交流关于瓢虫的知识:1、通过课前了解,指名汇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2、组内简单交流。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瓢虫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内简单交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活动丰富的关于瓢虫的知识。认识瓢虫身体结构、外形特征:1、出示瓢虫图片,观察后说一说瓢虫长什么样。2、归纳小结(课件演示):(1)瓢虫身体结构包括头、身体、脚等几部分。教 学 活 动美术课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既关注瓢虫整体特征又可以观察一些细节特征,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细致认真观察的习惯。设 计 意 图(2)瓢虫身体各部分特征:头上有触角一对和一对复眼。颜色较深。身体接近圆形,背上有一对半圆形的翅膀,翅膀上有圆点形的花纹。色彩鲜艳。飞行时翅膀展开露出身体。足有六对,较短。通过观察使学生对瓢虫形成初步的认识,使头脑中原本模糊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为创作中正确表现瓢虫打下基础。欣赏瓢虫图片:1、多媒体自动播放瓢虫图片,大家欣赏。2、交流新的发现和感受,说说自己喜欢哪只瓢虫。学生回答时教师点击放大学生所说图片。3、欣赏瓢虫的花纹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花纹和色彩等方面欣赏瓢虫并加以小结:瓢虫的种类很多,形状有各种变化,花纹颜色更是丰富多彩。学生对七星瓢虫非常熟悉,在看到其它种类的漂亮瓢虫时感到非常新奇和惊讶。大量瓢虫的图片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导入情景: 课件展示情景:瓢虫王国要举办第二届花衣裳展示会,欢迎小朋友们参加。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情景引出创作话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探究瓢虫的表现方法: 1、小组讨论: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一只瓢虫参加花衣裳展示会。2、小组交流。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小结:绘画法,剪贴制作法,泥塑法,实物装饰法。3、教师简单示范:(1)用卡纸制作瓢虫身体的方法。剪出圆形→从边缘剪一缺口至中心→开口稍重合粘贴成帽子的行状。问:怎样剪出一个圆?(2)如何利用实物制作瓢虫。可以用半圆形的物体直接制作或简单包扎后装饰。(3)如何使非常漂亮。用各种颜色做出各种形状的花纹,使瓢虫穿上漂亮的花衣裳。(4)其它方法简述。让学生课前主动收集材料,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综合探究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学会美术学习和活动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示范引导,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与创作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加强必要的技能技法传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只作简单的示范,把广阔的创作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探究如何使非常漂亮,学习美术装饰的方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龄人范作欣赏:1、欣赏第一届瓢虫花衣裳展示会的作品,谈谈感受。2、互相交流哪些作品漂亮,说说理由。3、互相交流哪些作品比较特别。学生在探究之后获得一定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优秀的范作认识上会更加深刻。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能力。创作练习: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1、要求:(1)根据自己带的材料,选择最喜欢的方法表现一只瓢虫。(2)要新颖独特、漂亮美观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最后评出最佳参展小组。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之后,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为学生的创作进一步明确方向,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增添学生的创作动力并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展示评价:1、 展示作品。2、 介绍作品的制作方法及过程。3、 评一评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回顾总结、取长补短以促进今后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的作品。
瓢虫的花衣裳 第3篇
《瓢虫的花衣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八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对观察瓢虫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3、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2-3种制作瓢虫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每组一张方形吹塑纸、剪刀、胶棒等
引导阶段
1、小组汇报资料的搜集情况;
2、欣赏瓢虫图片,感受外形及色彩的美;
3、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范作,分组欣赏:老师使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做出来的?
2、欣赏分析,猜一猜:书上的作品使用什么材料,是怎样做的?
3、小组交流:怎样用自己手里的材料做成一只漂亮的小瓢虫?
(通过欣赏教师作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以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探究尝试
1、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小瓢虫。
2、介绍方法:邀请有创意的小组把新方法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3、教师演示:折纸法、团纸法。
(探究尝试制作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在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多做几只小瓢虫。
(2)动作快的小组,可以为小瓢虫布置一个漂亮的家。
2、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宽松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结果,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
1、以“穿花衣裳的小瓢虫”作品展来展示各组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个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4、结束语: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做出那么漂亮的小瓢虫,和小瓢虫成为了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老师真是太喜欢同学们的作品了,要是今后我们能把更多的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做成工艺品,既美化了环境,又装饰了生活,那不就更好了吗?
(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
瓢虫的花衣裳 第4篇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对观察瓢虫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3、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2-3种制作瓢虫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每组一张方形吹塑纸、剪刀、胶棒等
引导阶段
1、小组汇报资料的搜集情况;
2、欣赏瓢虫图片,感受外形及色彩的美;
3、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范作,分组欣赏:老师使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做出来的?
2、欣赏分析,猜一猜:书上的作品使用什么材料,是怎样做的?
3、小组交流:怎样用自己手里的材料做成一只漂亮的小瓢虫?
(通过欣赏教师作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以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探究尝试
1、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小瓢虫。
2、介绍方法:邀请有创意的小组把新方法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3、教师演示:折纸法、团纸法。
(探究尝试制作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在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多做几只小瓢虫。
(2)动作快的小组,可以为小瓢虫布置一个漂亮的家。
2、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宽松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结果,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
1、以“穿花衣裳的小瓢虫”作品展来展示各组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个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4、结束语: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做出那么漂亮的小瓢虫,和小瓢虫成为了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老师真是太喜欢同学们的作品了,要是今后我们能把更多的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做成工艺品,既美化了环境,又装饰了生活,那不就更好了吗?
(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
瓢虫的花衣裳 第5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并能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点是:能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学舌感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表现瓢虫。从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本节课表现的方法比较多,是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加以想象设计表现瓢虫。
一个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将画有两片树叶的背景挂图粘贴到黑板上,学生看到后产生了好奇心,我再接着说“今天有两位客人要到这里来做客”引出瓢虫(将瓢虫作品粘贴到树叶上),再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瓢虫的原因(喜欢它的颜色、斑点等)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将课题中“瓢虫”两字用画的方式体现。整个导入部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欣赏了作品。课前我就组织学生收集瓢虫的有关资料,这样锻炼了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学习。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瓢虫,即能丰富其他同学的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让他们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瓢虫的知识我还彩印了许多瓢虫的图片,在展示图片同时加以简介瓢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记忆更深刻,并及时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瓢虫。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做范画,而是用教材中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向作者学习,鼓励他们大胆的展开想象。组织学生评比作品时,我还让学生针对作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学习他人制作优点的同时看到别人制作中的不足之处,会起到警示作用,对自己今后的制作或绘画也有帮助。
我的教学设想得很好,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准备方面我认为做的就不够。我准备的瓢虫图片不都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颜色也较少,如果找到几种花样特殊点的图片就更好了。由于查找时网上没有标注瓢虫的名称所以使学生欣赏时心中会留下疑问。我的鼓励性的语言少且平淡。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还需加强,学生在介绍自己了解的瓢虫时注意到让他们展示带来的图片就更好了。学生在制作前应先强调先画一只瓢虫,就会避免学生在课堂中作品完不成。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中优缺点的简评。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虚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纠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瓢虫的花衣裳 第6篇
《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我运用了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使他们在欣赏中感悟美,在评议中追求美,在意境中创造美。
一、欣赏中感悟美
这节课我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充分利用与课内容相关的谜语,通过听谜语,猜谜底的游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兴奋的氛围下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和相关常识。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我把课前在网上查到的大量瓢虫资料,组织成课件,使学生从瓢虫的种类、颜色、斑点的数量、花纹等多个角度,欣赏、观察瓢虫,学生一下子被眼前的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瓢虫给吸引住,对瓢虫的形态美得到了初步的内在审美体验。在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时,我用大量的孔雀、公鸡、鱼等图片资料展示,来开扩了视野,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范作欣赏这一环节,我提供了绘画、纸工、泥塑等瓢虫的花衣裳的三种设计方式来让学生欣赏。在欣赏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形成对作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三种“花衣裳”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评议中追求美
美术新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突出了多元评价的特点。就要求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评价他人和评价自我的机会。因为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地评价,有利于提高他们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他们追求美的欲望。课中,我让学生欣赏完孔雀、公鸡、鱼、蝴蝶等图片后,请学生说说刚刚看到的印象最深的花衣裳。这一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刚看到的花衣裳的过程中,初步产生美追求美的想法。接着我让学生拓展想象,为瓢虫姐姐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说,互相议一议。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把追求美的想法具体化。然后,通过欣赏教师范作,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最后,让学生自我展示创作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互相评述,在评述中产生启示与想法,可使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能力同时得到加强,相得益彰。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看、分析、评议的活动,既包含了学生愉悦的观看活动,也包含了学生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三、意境中创造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尊重人格、以人为本,快乐是学习的基础。“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展开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如当学生正兴致高昂的欣赏瓢虫的种类时,我随即出示灰瓢虫图,利用录音巧妙地创设了一个为瓢虫姐姐设计花衣裳的情境,让学生有了创造美的动机。又如在美术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音乐,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音乐的。一是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制作。当学生开始创作后,用较小的音量放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全身心的投入到创造美的意境中去。二是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我播放乐曲《铃儿响丁当》,让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展示作品,展示学生的个性,相互交往,相互欣赏,在音乐停止前完成展示的过程,这样师生既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又能调控好这一环节的时间,这其实也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瓢虫的花衣裳 第7篇
一、说教材
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新”、“多”、“快”来体现教学内容。如本课采用了多种作业表现手法于一课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作业表现。
新教材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备课是备教材内容,再加上备学生的总体水平,这样一堂课就万无一失了,而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总是“忽略不记”,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很难吃”的局面,教学和学习形式都很机械。新教材强调人性化,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教师准备就该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教师本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解决课堂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或“突发事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孩子提问:“老师,为什么同样都是瓢虫有的是益虫,而有的是害虫呢?”这个问题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很简单,而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也很重要。教师又不能简单的让他们区别那一部分是益虫,那一部分是害虫,要抓住时机向他们简明的说一说益虫和害虫在生态平衡系统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等,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这是新教材的重中之重。
二、说课堂40分钟
因为新教材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丰富一般来说教师用15分钟左右来引导、讲解新课,最后用5分钟左右评析作业和课题拓展,那学生只能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美术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能做出一个比较粗糙的作业,而无法做出较满意的效果。
这样40分钟的教学时间常有一种学生没有“玩”得尽兴的感觉,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
新教材,是力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技能,是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作业很少能在一个课时(40分钟)内完成得比较好,延到课后,也少有人会继续去完成或等到第二课时再上,时间相隔太长,学生的创作欲望、创作冲动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是许多美术教师的困惑。所以在设计本课计划时,用了50分钟一课时,这种学生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作业,相对来说就比较从容、充分了一点。
三、快乐是学习的宗旨
本课聚绘画、手工、化妆于一课,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也是新教材所付予21世纪教师的新理念、新思路和责任。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尊重人格、以人为本,快乐是学习的基础。开放性、选择性的作业表现形式,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化妆表演,当音乐响起时,一只只“瓢虫”翩翩起舞,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在这一课中,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达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效果。
但由于这种形式的首次运用,也给一些同学带来了困难,一时措手不及,不知自己该选择什么,或有些表现欲望很强烈的想每一种方式都试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而感到失落,这样学生就不能尽情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瓢虫的花衣裳 第8篇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瓢虫。
教学重点:
瓢虫的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题导入:
1、讲述一个七星瓢虫的故事(录像),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1)瓢虫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师小结: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生答略
(3)瓢虫有什么本领。
生答略
师小结: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总结: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
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瓢虫的种类。
瓢虫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种左右,大部分是益虫。
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答:略。
2、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说一说,都有哪些漂亮的衣裳。
主要有: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 :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
脚 : 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小组讨论: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如: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学生讨论)答:略
师小结: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学生1:我想为瓢虫画上美丽的花衣裳,用绘画来表现
学生2:我想把美丽的飘虫做出来,用橡皮泥或彩色纸等来制作
学生3:我想自己变成美丽的瓢虫,穿上漂亮的花衣裳
四、分组活动(学生实践活动)
1、活动开始:(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个大组)
二组为绘画、二组为手工制作、一组为化妆瓢虫
2、师建议可以个人创作,鼓励集体创作。
3、学生实践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五、展示成果(每小组推荐若干名同学)
1、绘画:说一说你们设计了多少种瓢虫的花衣裳。
2、制作:都给瓢虫做了多少花衣裳。
3、化妆:展示瓢虫的花衣裳,表演(童乐声起)
把瓢虫的花衣裳穿在自己的身上翩翩起舞。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瓢虫的花衣裳 第9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合作学习是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我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一年级美术《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时,我把学生每6个学生分成一组,按要求围坐在一起。我首先让学生把收集的有关瓢虫的资料摆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瓢虫生活的环境、形状、颜色。小组交流汇报后,我说:“你们感觉瓢虫最漂亮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说:“是瓢虫身上的花点”,我说:“带花点的部分就是瓢虫的花衣裳,这节课让我们动手为瓢虫做漂亮的花衣裳”这样新课就导出来了。
接着我把事先用绿色挂历纸做的大树叶每组发一片,告诉学生这就是瓢虫生活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赛前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制作的瓢虫多、快、好、有创意。我看到同学们互相合作,有剪身子的,有剪花点儿的,有剪翅膀的。
但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上有的小组合作的不是很好。李一歌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的东西不愿意借给别人。她同桌的苗润没带彩纸,眼巴巴的看着李一歌那么多彩纸,小手伸过去说:“借我一张行吗?”李一歌不但不借,还告诉我说:“老师她啥也不带,我才不借她呢!”这时我说:“她不带是她不对,可是你们都是一个小组的,如果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你说对吗?”李一歌很快借给了苗润。这时我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做法,在她的带动下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合作,很快把一只只瓢虫贴到了树叶上,金黄的、鲜红的瓢虫衬在绿色的叶片上美丽极了。
制作完,我把每组的作品都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评选,并且让最快的一组谈谈你们为什么做的又快又好?赵微说:“我们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我们把彩纸叠几次,一下子就能剪好多圆片。”我说:“很好,你们小组不仅合作的好,还能掌握技巧,这也是一种创造精神。”大家为他们鼓掌叫好。我为三个小组发了一、二、三等奖,同学们欢呼雀跃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非常高兴,教学效果很好。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个人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召唤,老师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瓢虫的花衣裳 第10篇
教学目标:1、观察瓢虫的花衣裳,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重点: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瓢虫的花衣裳。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花衣裳的外形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瓢虫的资料和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圆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教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 瓢虫的花衣裳
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
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中国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新授瓢虫的花衣裳
小朋友们知道大都数的瓢虫都是益虫,观察一下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富有光泽、有斑点、左右对称
瓢虫很美丽,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表现?(为了让瓢虫更漂亮,上色时可以用对比色)
欣赏范作
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是怎么做的?
拼贴、绘画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瓢虫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二课时
一、导入
瓢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来看一看,上节课小朋友制作的瓢虫用到了哪些方法?
二、新授
教师介绍几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瓶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在贴上触角;将一纸团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金属丝成为瓢虫的触角;用废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贴上足和触角:用赤豆等状如瓢虫的物体做身体,再在上面进行装饰加工。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涂好颜色再粘贴,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为你制作的瓢虫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瓢虫的花衣裳 第11篇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前面学习了半圆形的造型,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画、做瓢虫的花衣裳来接触半圆形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
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札记: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