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jingluocom

更新时间:10秒前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通过原诗与改写诗歌停连、重音、关键词、换行的对比品析,感受诗歌情感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重点)

  2.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读题目,说说自己心中的“四月天”。

  2.诗歌重点写“你”还是“四月天”?从诗歌中找出依据。

  3.要表达心中所爱用“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是更直接更热烈,为什么诗人却选择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抒发“爱”的情感?这一句又出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说说你的看法。(诗意?诗眼)

  二、课堂活动:我读?我比

  看看展示的诗歌与原文哪儿不一样?比一比哪个更能写出“四月天”的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燃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换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柔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烁,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艳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一环节主要进行重点词句“点亮”与“点燃”,“交舞”与“交换”,“柔”“闪”与“柔软”“闪烁”,“细雨点洒在花前”与“细雨点,洒在花前”等词语、断句的比较,换行的品析,重音与节奏的感受。所有的活动在朗读的基础上开展。

  (通过停连、节奏、重音、换词比较等方法进行朗读活动,品析诗歌意蕴,读出“四月天”之美妙绝伦。)

  三、课堂活动:我悟?我说

  1.由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回归题目,挖掘诗歌内涵。

  因为爱“你”,“你”人间的“四月天”。用心中之美景写心中所爱。

  2.“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品析主旨句。

  有爱就有温暖,就有希望,未来如此,生活亦如此。

  四、课堂活动:我心?我写

  仿写“你是……”

  五、课堂活动:我情?我抒

  师生合作完成配乐朗诵。

  六、作业

  荐读《最美人间四月天》,摘抄感受最深的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意象,体会四月天的优美意境,分析“你”的特点。

  2.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的多种表现手法。

  3.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析揣摩意象特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品味“你”的特点,力求走进诗人的内心,进一步感受对“你”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学习体会诗人“诗言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品味诗歌新奇美丽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林徽因照片,借用哲学家金岳霖为其提的挽联。金岳霖提挽联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以“一身诗意千寻瀑”来赞颂诗人的一身诗意如同千寻瀑布般飞扬绵长,以诗人的小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赞颂诗人的才华。

  2.整体感知

  ①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建筑师、新月派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文学作品甚多,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②创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一种说法是为悼念好友徐志摩而作,一种说法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第二种说法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更加广为流传,所以以第二种说法为准。

  3.深入研读

  ①把握意象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

  思考:诗人以“四月天”为赞美对象,说说本诗是如何表现“四月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能展现四月特点的意象来表现四月: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嫩芽、白莲、燕子。这些代表春天温柔、暖和、充满生机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将无形的爱化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传神。

  ②品味诗句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第一节,将“笑响”拟人化,“笑响”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活泼,“我”的欢快、喜悦写得生动形象。“点亮”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你”的笑声的清脆、悦耳,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欣喜以及对儿子的喜爱。“交舞”充分表现了春光的光艳多彩,色彩明丽。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第二节,以“你”为本体,“云烟”为喻体。将“你”带来的温暖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闪”字将静态的“星星”在朦胧的“云烟”中若隐若现的情形写得具体可感,突出了“星子”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第三节,“那轻,那娉婷,你是”,应为“你是,那轻,那娉婷”。使用倒装句突出了“你”“轻”“娉婷”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第四节,以“鹅黄”、“绿”“、“白””这些明亮的暖色,给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虚实结合,将四月天的美景与“梦期待”结合起来,赞美四月天的纯净、淡雅,营造了朦胧梦幻的意境。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也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首尾呼应,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③“三美”原则

  思考:本诗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音乐美

  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an);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方面的音韵美得以表现;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

  本诗描绘了五幅画面:春光风舞图、风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花开燕语图。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

  诗歌中用句奇妙,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建筑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4、作业小结

  ①课文主旨

  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将诗人心中的“你”比喻成了“人间的四月天”,并充分展开想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间的四月天”的烂漫景象,形象地再现了“你”的生机勃勃、五彩斑斓、庄严纯净、轻柔灵秀,盛赞“你”是爱,是暖,是希望,表现了诗人对“你”的爱之深,情之切。

  ②课后作业

  学完诗歌,你想起了谁?以《你是人间的……》为题,自选意象,仿写诗歌新奇的语言,抒发对你心中“你”的情谊。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学提示】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提示】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目标导学四: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提示】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进行深入研讨。

  三、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本诗,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小组讨论,反复朗诵,自主欣赏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她是中国现代历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才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就是——林徽因。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希望同学们沿用上节课的自主阅读方式,自主阅读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小诗。

  二、初读感受

  教师语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之后请同学来谈一谈你的初读感受。

  学生活动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二: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并谈一谈自己的初读感受。(请2-3位同学)

  初读感受示例:

  ①整首诗给人感觉非常柔美,深情款款。

  ②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作者满怀爱意,赞美一个人。

  ③本诗在结构上很整齐,但是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初读感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提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给出回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辅助引导,明确问题)

  问题示例:

  ①诗题就是一个比喻,为什么说“你是”而不是“你像”?

  ②作者将“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笔下的“四月天”有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选取了怎样的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本诗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断句,把握节奏?

  三、深度体会,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反复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尝试给出回答。

  答案示例:

  ①诗题就是一个比喻,为什么说“你是”而不是“你像”?

  直接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不是“你像人间的四月天”,肯定之情、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情感表达更强烈。

  ②作者将“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笔下的“四月天”有怎样的特点?(需要学生结合诗歌整体把握)

  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等。

  它轻灵而满含情意:春风徐来,万物复苏,云烟拂面,星光点点,细雨如织,带来爱和永久的希望;它是花开,是燕来,是生命的初启,是诗人满心的喜悦。所有这一切,“是爱,是暖,是希望”,是诗人赋予“你”的'特点,在诗人心目中,“你”就像“四月天”一样美好。在这里,纯净的内容与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爱的颂歌,也让“四月天”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教师语言:读到这里,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么美好的人,究竟是谁,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个背景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教师语言:虽然写作对象是谁我们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单纯地理解这首诗是对爱的歌颂,是一曲爱的颂歌。

  ③作者选取了怎样的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风是“笑响点亮”的“软”风,春光是“轻灵”的“交舞着变”的明媚的光,早天里的云烟如有如无……这种种事物营造出春光风舞、云烟星语、雪后嫩绿、花开燕来的美好画面,读者好像置身在和风习习、百花吐蕊、阳光和煦的浓浓春意中。

  第三段将“你”和“四月天”融为一体,那“轻”“娉婷”“天真”“庄严”让读者在感受“你”的美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沐浴在春风春雨中的自然万物。于是诗人接着歌咏青草、鲜花以及刚刚来到人间的春燕字里行间涌动着诗人炽热的爱和美好的祝福。这爱的呼喊把全诗的情感推向高 潮。直接呼出全诗最后一句。

  ④本诗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断句,把握节奏?

  节奏划分示例: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知识拓展: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

  四、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师语言:大家分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带着情感再读这首诗,体会全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五、赏析本诗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学生活动: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分别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赏析。

  资料补充: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后来闻一多《诗的格律》中明确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为新格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音乐美: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绘画美: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建筑美:“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答案示例:

  音乐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均整和谐,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表现手法

  问题探究: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

  1.多用比喻,除了将“你”比喻成“人间的四月天”之外,诗中大量意象都带有比喻意味,如“笑响点亮”的四月风、“轻灵”的春光等。

  2.调动多种感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笑响点亮的四面风”,由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赋予抽象的风以灵气和生命力。

  3.色彩词语使用:如: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教师语言:大家分析得很好。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5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诵读,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难点:

  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些光芒耀眼的名字。今天让我们走近林徽因,来学习这篇课文《人间四月天》。

  (二)初读课文

  【作者简介】

  林徽因在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创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徐志摩罹难,是为了赶赴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而当林徽因得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得昏倒在地上,还委托丈夫去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情深至斯,令人无限叹惋,因此不少人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坚信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另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标题解读】

  “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徐林恋”念念不忘,仍然记得徐志摩《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以及林徽因悼念徐的《别丢掉》中那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流着,有那回音。”故而,人们借用“四月天”来指代两人未能圆满的爱恋。

  总而言之,不论为什么写作,这都是一首“爱”的颂歌。

  【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miǎn)呢喃(ní)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三)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1.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

  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4.请同学们再品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主题。

  明确:

  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四)细读课文

  1、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2、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交流点拨】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五)研读。

  1、文章用了什么创作技巧?【明确】

  第二人称,与“你”对话。在呢喃、在絮语中吟唱出作者对“你”的情感。“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赞颂,引出对“你”的描绘,“笑声点亮了四面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将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图景:带着百花的冠冕而来,笑声点亮四面风,是轻柔的,是温暖的,是摇曳的,带来希望。

  多重比喻,具体了“你”形象。“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态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温暖娇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动描绘;“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青翠欲滴,是生机活力的特质刻画;“你”还是“爱、暖、希望”,浓烈真挚,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捕捉意象,动静结合。本诗意象瑰丽多姿:“四月天”“云烟”“鲜妍百花”“白莲”“燕”,意象与意象的串联,编织成暖春图。朦胧的“云烟”、“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轻柔飘逸的动态之美;“夜夜的月圆”、“期待中”的“白莲”,又是一种静谧宁和的静态之美。动静结合之中,抒发了爱的真谛。

  2、请同学们再品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主题。

  明确:

  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因此,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拓展延伸

  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人物,林徽因以其轻灵温婉的笔触留下不少经典诗作,而新月诗派中另一位诗人——卞之琳,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篇章。请同学们品读卞之琳《断章》,比较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特点。【交流】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去年的树》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精选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

幼儿舞蹈教案》(精简13篇)

幼儿舞蹈教案(精简13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

中班《元旦》教案》(精简15篇)

中班《元旦》教案(精简15第)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

《姓氏歌》优秀教案设计

《姓氏歌》优秀教案设计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设计,借助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语文说课稿

【精品】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2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教案《你的鼻子闻到了什么》

幼儿园中班教案《你的鼻子闻到了什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案19篇

【必备】小学美术教案19第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简20篇)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简20第)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参加过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