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生物的个体发育(精简5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生物的个体发育(精选5篇)

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第二节

  过渡: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2.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1)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2)胚珠内部结构中与生殖有关的细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

  复习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指出,子房是未发育的果实,胚珠是未发育的种子,如荷兰豆、西瓜果实中含未成熟的种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内,胚珠外有珠被,内有胚囊,胚囊中与生殖直接有关的是近珠孔处的卵细胞和中央的两个极核。极核和卵细胞一样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条染色体。

  被子植物进行受精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极核(3n)。受精卵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3.通过表解方法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概况。

  第一阶段: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第二阶段: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4.胚的发育。

  出示标本或挂图,简要介绍荠菜的分类学特点。

  出示荠菜胚的发育图。指导学生认识胚珠的结构及受精卵、受精极核的位置,明确胚发育的场所;请学生根据图解大致描述胚的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总结:

  指出,胚的发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球状胚体细胞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同时形态和机能发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这四部分组成胚。

  5.胚乳的发育。

  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结合教材玉米胚乳发育图,让学生描述胚乳发育过程,教师总结。

  指出,形成胚乳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后胚乳被子叶吸收,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保留胚乳。

  另外,请学生考虑: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关系?胚乳发育先于胚的发育,有何生物学意义?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6.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问并以图解(图3-8)的方式回顾被子植物“种子→种子”的过程。

  强调:①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部位;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生殖特点;③受精卵是发育起点,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成成熟植株,开花结实,继续繁衍。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引言: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1.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生活环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体(蝌蚪)

  水中

  鳃

  无

  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展示爬行动物胚胎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羊膜卵的结构。

  5.讲解蛙的胚后发育。并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书提纲

  第二节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1.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胚的发育

  3.胚乳的发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1.胚胎发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发育——变态发育

  4.小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第二节

  过渡: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2.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1)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2)胚珠内部结构中与生殖有关的细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

  复习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指出,子房是未发育的果实,胚珠是未发育的种子,如荷兰豆、西瓜果实中含未成熟的种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内,胚珠外有珠被,内有胚囊,胚囊中与生殖直接有关的是近珠孔处的卵细胞和中央的两个极核。极核和卵细胞一样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条染色体。

  被子植物进行受精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极核(3n)。受精卵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3.通过表解方法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概况。

  第一阶段: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第二阶段: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4.胚的发育。

  出示标本或挂图,简要介绍荠菜的分类学特点。

  出示荠菜胚的发育图。指导学生认识胚珠的结构及受精卵、受精极核的位置,明确胚发育的场所;请学生根据图解大致描述胚的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总结:

  指出,胚的发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球状胚体细胞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同时形态和机能发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这四部分组成胚。

  5.胚乳的发育。

  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结合教材玉米胚乳发育图,让学生描述胚乳发育过程,教师总结。

  指出,形成胚乳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后胚乳被子叶吸收,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保留胚乳。

  另外,请学生考虑: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关系?胚乳发育先于胚的发育,有何生物学意义?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6.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问并以图解(图3-8)的方式回顾被子植物“种子→种子”的过程。

  强调:①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部位;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生殖特点;③受精卵是发育起点,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成成熟植株,开花结实,继续繁衍。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引言: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1.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生活环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体(蝌蚪)

  水中

  鳃

  无

  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展示爬行动物胚胎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羊膜卵的结构。

  5.讲解蛙的胚后发育。并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书提纲

  第二节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1.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胚的发育

  3.胚乳的发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1.胚胎发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发育——变态发育

  4.小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方案

  引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过渡: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2.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1)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2)胚珠内部结构中与生殖有关的细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

  复习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指出,子房是未发育的果实,胚珠是未发育的种子,如荷兰豆、西瓜果实中含未成熟的种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内,胚珠外有珠被,内有胚囊,胚囊中与生殖直接有关的是近珠孔处的卵细胞和中央的两个极核。极核和卵细胞一样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条染色体。

  被子植物进行受精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极核(3n)。受精卵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3.通过表解方法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概况。

  第一阶段: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第二阶段: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4.胚的发育。

  出示标本或挂图,简要介绍荠菜的分类学特点。

  出示荠菜胚的发育图。指导学生认识胚珠的结构及受精卵、受精极核的位置,明确胚发育的场所;请学生根据图解大致描述胚的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总结:

  指出,胚的发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球状胚体细胞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同时形态和机能发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这四部分组成胚。

  5.胚乳的发育。

  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结合教材玉米胚乳发育图,让学生描述胚乳发育过程,教师总结。

  指出,形成胚乳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后胚乳被子叶吸收,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保留胚乳。

  另外,请学生考虑: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关系?胚乳发育先于胚的发育,有何生物学意义?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6.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问并以图解(图3-8)的方式回顾被子植物“种子→种子”的过程。

  强调:①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部位;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生殖特点;③受精卵是发育起点,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成成熟植株,开花结实,继续繁衍。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引言: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1.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生活环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体(蝌蚪)

  水中

  鳃

  无

  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展示爬行动物胚胎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羊膜卵的结构。

  5.讲解蛙的胚后发育。并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书提纲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1.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胚的发育

  3.胚乳的发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1.胚胎发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发育——变态发育

  4.小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第二节

  过渡: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2.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1)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2)胚珠内部结构中与生殖有关的细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

  复习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指出,子房是未发育的果实,胚珠是未发育的种子,如荷兰豆、西瓜果实中含未成熟的种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内,胚珠外有珠被,内有胚囊,胚囊中与生殖直接有关的是近珠孔处的卵细胞和中央的两个极核。极核和卵细胞一样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条染色体。

  被子植物进行受精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极核(3n)。受精卵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3.通过表解方法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概况。

  第一阶段: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第二阶段: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4.胚的发育。

  出示标本或挂图,简要介绍荠菜的分类学特点。

  出示荠菜胚的发育图。指导学生认识胚珠的结构及受精卵、受精极核的位置,明确胚发育的场所;请学生根据图解大致描述胚的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总结:

  指出,胚的发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球状胚体细胞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同时形态和机能发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这四部分组成胚。

  5.胚乳的发育。

  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结合教材玉米胚乳发育图,让学生描述胚乳发育过程,教师总结。

  指出,形成胚乳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后胚乳被子叶吸收,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保留胚乳。

  另外,请学生考虑: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关系?胚乳发育先于胚的发育,有何生物学意义?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6.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问并以图解(图3-8)的方式回顾被子植物“种子→种子”的过程。

  强调:①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部位;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生殖特点;③受精卵是发育起点,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成成熟植株,开花结实,继续繁衍。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引言: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1.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生活环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体(蝌蚪)

  水中

  鳃

  无

  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展示爬行动物胚胎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羊膜卵的结构。

  5.讲解蛙的胚后发育。并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书提纲

  第二节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1.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胚的发育

  3.胚乳的发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1.胚胎发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发育——变态发育

  4.小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了解从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至形成幼体的胚的发育过程;了解蛙胚后发育的主要特点;理解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种子的形成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思考,经过语言表述将思维外化,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通过学习动物个体发育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学习陆生脊椎动物羊膜的出现,培养进化论的思想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图解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植物胚的发育

  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蛙胚的发育

  蛙个体发育过程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对胚后发育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初中教材做了较详实的介绍,但侧重在个体(至多是器官)的水平;高中教材从细胞水平介绍胚的发育过程,揭示了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到幼体的结构变化,使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也为学习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打下了知识基础。另外,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介绍现代生殖工程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动物等,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

  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3)动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对“个体发育主要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认识,由于学生遗传学知识的不足,难以深刻、全面地理解;环境因素对个体发育影响很大,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危害等,其中内在机理很难讲清;个体发育过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比较抽象,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这些内容是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第五章)、生物与环境关系(第七章)的知识基础。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图解的观察、分析、讨论,学习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形成对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体概念和认识。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过渡: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1.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2.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1)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2)胚珠内部结构中与生殖有关的细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

  复习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指出,子房是未发育的果实,胚珠是未发育的种子,如荷兰豆、西瓜果实中含未成熟的种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内,胚珠外有珠被,内有胚囊,胚囊中与生殖直接有关的是近珠孔处的卵细胞和中央的两个极核。极核和卵细胞一样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条染色体。

  被子植物进行受精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极核(3n)。受精卵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3.通过表解方法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概况。

  第一阶段: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第二阶段: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4.胚的发育。

  出示标本或挂图,简要介绍荠菜的分类学特点。

  出示荠菜胚的发育图。指导学生认识胚珠的结构及受精卵、受精极核的位置,明确胚发育的场所;请学生根据图解大致描述胚的发育过程(细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总结:

  指出,胚的发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球状胚体细胞继续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同时形态和机能发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这四部分组成胚。

  5.胚乳的发育。

  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结合教材玉米胚乳发育图,让学生描述胚乳发育过程,教师总结。

  指出,形成胚乳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形成后胚乳被子叶吸收,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保留胚乳。

  另外,请学生考虑: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关系?胚乳发育先于胚的发育,有何生物学意义?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6.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问并以图解(图3-8)的方式回顾被子植物“种子→种子”的过程。

  强调:①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部位;②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生殖特点;③受精卵是发育起点,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④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成成熟植株,开花结实,继续繁衍。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引言:直接引入课题。本课时研究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蛙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受精卵外保护性结构较少,易于观察和研究。

  1.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介绍蛙的胚后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特点。

  (1)青蛙是由什么变来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样发育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后转用内鳃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缩,开始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登陆为幼蛙,逐渐长为成蛙。)

  出示蛙个体发育过程的挂图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标本,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点外,蛙和蝌蚪在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别,如蝌蚪的心脏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蛙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等。

  生活环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体(蝌蚪)

  水中

  鳃

  无

  有

  指出,蝌蚪具有鱼类的特征,说明了两栖类是由古代鱼类进化而来的。

  2.通过提问“蝌蚪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发育而来”。小结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由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卵生动物)或从母体生出来(胎生动物)并发育为成体的过程。如人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即胚的发育,分娩后的婴儿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因此,从出生之日起计算人的年龄并不科学,所谓“虚岁”更符合实际。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发育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讲解蛙胚发育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在介绍蛙胚发育起点时,可先复习有关青蛙的生殖现象(抱对、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导学生观察上下部的区别。教师指出,由于颜色浅的一部分(植物极)含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深的一部分(动物极)含卵黄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终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问:这有何生物学意义?(保护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阳光,保证受精卵发育需要的温度条件。)

  (2)指出卵裂是一种有丝分裂,细胞体积不增加。

  (3)囊胚的组成细胞没有发生分化,这些细胞具有全能性。实验胚胎学证明,将这些细胞进行物理性分离后,各自能发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双生(即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各自完成发育过程)的孪生婴儿从性别、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早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没有分化,具有全能性。

  (4)囊胚经过动物极外包、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腔和原肠胚。这个微观的动态过程,仅凭借挂图、模型、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可用带帽里的帽子或气不足的皮球来演示。强调原肠胚后期内卷的动物极细胞,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这时胚体的细胞已发生分化,以后的胚胎发育是三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5)利用教材中的表解,讲解三个胚层分别发育成哪些器官和组织。对于蛙胚发育的组织器官分化阶段,外、中、内三个胚层分化成相应的器官、组织,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困难。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考虑由于外胚层、内胚层发育出的组织、器官种类少,指导学生先记住内、外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名称,而其它的组织器官则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展示爬行动物胚胎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羊膜卵的结构。

  5.讲解蛙的胚后发育。并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蛙的个体发育在体外进行,因此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目前,某些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五条、三条腿的畸形青蛙。

  6.小结个体发育的一般概念。在了解动物、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板书提纲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1.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2.胚的发育

  3.胚乳的发育

  4.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1.胚胎发育

  2.羊膜和羊膜卵

  3.胚后发育——变态发育

  4.小结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发育方向决定于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的共同作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光合作用(精简2篇)

第1节 光合作用(精选2篇)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篇  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精拣2篇)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通用2篇)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第1篇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中大力

设施农业(精拣2篇)

第5节 设施农业(通用2篇)第5节 设施农业 第1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描述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

基因工程(精简17篇)

基因工程(精选17篇)基因工程 第1篇  教学  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手段  和方法  预期  目标  1.创设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拣9篇)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用9篇)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