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通用10篇)
梭伦改革 第1篇
[课标要求]了解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通过分析梭伦改革的必然性,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梭伦改革的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雅典国家的特点导入新课,分析雅典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什么原有的措施不能挽救社会危机,逐条分析梭伦改革的内容,通过学生分饰贵族与平民的角色,来分析其影响和特点,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梭伦改革,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推进作用和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深远影响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梭伦改革的背景以及梭伦改革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一、背景——雅典往何处去
1、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
(1)早期的贵族国家:雅典国家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初,据说提修斯以不侵犯贵族的私有财产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司法审判权,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建立起雅典国家的雏形。国家形成的初期,雅典实行王政,它实际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贵族国家,后来君主退出了权力中心。
(2)贵族共和国的成立
a、时间:公元前7世纪初。
b、权力构成: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国家最高权力关,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掌握各项具体权力,这些执政官共有九人,一年一任,卸任后自动成为元老院成员。
2、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1)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产。
(2)平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但他们在经济上处贫困的境地,政治虽然享有公民权,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参与国有政权。
(3)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贵族肆意剥削平民。剥削方式主要有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兼并土地。(他们乘平民经济窘困之际发放高利贷,又利用各种手段抢夺平民土地,使众多平民陷入赤贫。雅典平民大多欠了贵族的债,他们不得不租种贵族的土地,向贵族缴纳租税,或沦为贵族的雇工,接受贵族的剥削,不少贫困的平民为了获得贷款或租得耕地,被迫以自己的人身作为抵押,一旦偿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债主就把债务人抓来做奴隶。“六一汉”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据亚里士多德记载,当时雅典的土地已经被瓜分殆尽,贫穷的人连同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他们不仅失去了政治权利,还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称为“佩拉太”(意为“随从”、“附庸”),在经济上,他们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一交给富人,所以被称为“六一汉”。
3、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1)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公元前7世纪,希腊工商业持续发展,希腊商队的足迹东到黑海沿岸,西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这场工商业发展的浪潮中,雅典的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工商业奴隶主经济上发展起来。
(2)矛盾:由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于平民阶层,因此尽管经济上富裕,但在社会上受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他们对贵族的统治不满。
2、解决危机的尝试的失败
(1)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僭主政治:“僭主”意为“暴君”或“暴政”,在古希腊语中指能过不合法手段上台和统治的人,就政治形式来说,僭主政治是一人专权,僭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a、时间:公元前631年
b、基伦其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曾经在奥林匹克运动上得过冠军,后业成为麦加拉僭主的女婿。相传曾到德尔斐神庙求签,签中的意思是要他在“宙斯的大节日”夺取雅典卫城。
c、结果:失败。基伦原以为雅典公民怨声载道,自己又得到神助,一定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可是雅典公民联合起来抵制叛乱。这表明当时的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制度并不认同。
(2)贵族所进行的改革——成文法的制定
a、背景:基伦暴动被镇压后,雅典社会矛盾继续激化,在吸取基伦暴动的教训之后,人们试图在原先的体制内进行改革。由于国家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因此他们在处理经济纠纷和其他各种诉讼案件时,处处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济问题必然反映到政治上来,当时雅典还没有成文法,案件审理主要参照惯例,贵族利用自己把持法庭的机会肆意歪典法律,欺压平民,于是,实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为社会改革的方向之一。
b、内容: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受命编订法典。《德拉古法典》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严刑酷法。
c、意义:
进步: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它对于抑制贵族专政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法律成文化,公开化对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民主也有重要意义。
消极:但是法典完全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主用严厉的法律来维护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不能保护平民的合法利益,不能平息雅典公民的严重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的重重矛盾。
3、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的立法都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公元前6xx年左右,雅典国家内形势更加紧张,平民开始酝酿暴动,雅典的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4、外部危机:雅典西部的邻居麦加拉乘机压取萨拉米岛,使其面临的形势雪上加霜。由于国内矛盾重重,未能夺回。
5、梭伦的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
当选原因:
(1)出身:出生于贵族家庭,从事过工商业活动,所以既能得到贵族的支持,又能得到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2)个人素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对《荷马史诗》熟悉,是希腊“七贤”之一。政治上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政治主张:同情平民,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度的剥削,也不主张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
(4)个人经历:曾亲率雅典人民夺回了萨拉米岛。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
(1)内容:平民所欠一切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卖到海外去的雅典公民由国家出资赎回,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为抵押。法令禁止以土地做为债务抵押,拔除作为抵押土地凭证的界碑,规定土地的最高限额,禁止个人收购过多的土地。
(2)作用:
a、限制了土地兼并,触及了当时的主要生产资料,明显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取消了债务奴隶,保障了平民的基本利益。
c、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没有完全满足平民要求平分财产的愿望,同时也打击了贵族的利益。
2、发展工商业
(1)内容:提倡学习手工技艺,规定父母若不帮其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将被赐予公民权;梭伦还制定措施鼓励谷物进口,出口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限制谷物出口。
(2)作用:
a、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
b、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工商业从业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也得了增强,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c、有利雅典国家实力的增强。
3、按财产划分等级
(1)内容: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为富豪级;年收入在500-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出任的官职越高,第一、二等级能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2)作用:这一措施保护了贵族的利益,但同是按财产多寡来分配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权利的垄断,特别是后来非土地收入也可作为财富划分标准。
4、创立四百人会议
(1)内容: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其主要职能是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2)作用:它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使新兴的奴隶主贵族能参加到国家的管理中,但平民和奴隶仍被拒之门外,而且按四个部落选举,只有四个部落在参与最高权力中心。
5、组建民众法庭:
(1)内容:与贵族法庭共同构成司法系统,贵族法庭只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民众法庭采取陪审员制度,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论案件先由陪审员审查,然后判决,但法官判决伯,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的权利。
(2)作用:打破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使平民能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三、特点:不温不火,既满足了一些平民的要求,又没有完全满足其要求平分财产的要求,既对贵族的权利有所削弱,又保护了贵族一些政治特权。
四、评价
1、进步性:
(1)政治: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扩大了享受政治权利的范围,通过权力的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使雅典民主政治朝着多元化格局发展,完善了雅典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所有雅典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治,他们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参加国家政治。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顶峰。
(2)经济:消灭了债务奴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壮大雅典的国家实力。
2、局限:
(1)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2)平民的要求没有完全满足,贵族的利益受到削弱,两面不讨好。
[教学设计]
梭伦改革 第2篇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1讲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大题预测
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制定的四个财产等级及其权利的分配
500麦斗级拥有年产500麦斗(1麦斗约合52公升多)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
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官职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麦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牛轭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产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麦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日佣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
答案 (1)财产的多少。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
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说明商鞅实行“连坐”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商鞅变法的“严刑酷法”?
答案 (1)赞扬态度。
(2)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利用严刑酷法打击了守旧势力,树立了变法的权威但又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也给守旧势力以反对变法的借口。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西方和东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
(2)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大题预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魏书》
材料三 孝文帝此举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将要进行哪一重大举措?他为何要这样做?
(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们对孝文帝上述重大举措的不同态度或观点。你对孝文帝这一举措持什么态度或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举措:迁都洛阳。原因: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时常受柔然族骚扰,很不安全;地理位置上,平城偏北,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区。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否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面否定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使鲜卑族走向衰亡。
答案二: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肯定态度。孝文帝迁都洛阳,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取得了成功,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答案三:以上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或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持辩证态度。第一种观点否定了孝文帝迁都的历史作用;第二种观点忽视了迁都对鲜卑族在保留民族特色方面的消极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时,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有关孝文帝改革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有关孝文帝改革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答案 (1)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奴隶制盛行;孝文帝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有很深的造诣;孝文帝改革后,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服饰和饮食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对汉文化的热爱,使孝文帝在改革中推行汉化政策,由此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胡汉民族的融合。
3.(•北京文综,37)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
(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答案 (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2)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目的措施
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遂,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法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答案 (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立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
(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的认识,解决内部纷争。
梭伦改革 第3篇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2)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3)用归纳法概括“解负令”的基本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影响;(4)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2)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理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意义;(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讲授新课
梭伦改革的内容
(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1、措施:
(1)颁布“解负令”:
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伦理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2)颁布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法:
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
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3)制定“遗嘱法”:
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
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
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原则:财产的多少;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标准
享受的权利
应尽的义务
第一等级
年收入500斗以上
担任一切官职
提供骑兵
(自备军械、军装、马匹)
第二等级
年收入300-500麦斗
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年收入200-300麦斗
担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是军队主要成分)
第四等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
4、评价:
局限性:未实现公民间真正的平等。
由于确定财产等级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就越大,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像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进步性: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三)改革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2、措施: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权有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有权利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梭伦改革的最大进步之处就在于将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扩大到了包含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这就打破了公民大会做为贵族政治的附属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
(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即是雅典政治的进步表现,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集中体现。首先,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只有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其次,第四等级公民和其他人如奴隶、外来人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再次,“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最高统治权。所以,“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梭伦改革首创陪审法庭制度,这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参与审判”权利的表现,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陪审法庭有审查任何诉讼案件、起诉已判决案件的权利。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梭伦还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在梭伦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民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权的一个表现。
3、影响:(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权利; (2)有限的津贴使农民手工业者无法经常参政,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四)鼓励发展工商业:
1、目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2、措施: (1)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自给有余的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2)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3)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3、影响: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课后小结】
通过梭伦改革具体内容的分析,可得知梭伦改革的一些基本特点:基本特点:革命式、中庸式;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改革获益: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改革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梭伦推崇“中庸”,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走的是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但又不使过分强大。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结果将会如何呢?成功?失败?——下节课分析!
三、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这种财产等级制度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相比有什么不同?请对此做出评价。答案提示: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财产等级制度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广大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不仅无权担任官职,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经常参政。
⊙本课测评
1、梭伦改革中债务奴隶制的废除和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与人身自由,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重新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2、梭伦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答案提示:(1)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自给有余的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2)发展手工业的措施: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3)发展商业的措施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写一篇历史随想,想一想,如果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平民或贵族,梭伦的改革对你有些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如果是平民,是改革的受益者;如果是贵族(非工商业奴隶主)是改革的受害者。2.阅读与思考请你分析上述材料,谈谈梭伦改革有哪些法制特征。答案提示: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写在牌子上,立在柱廊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发誓遵守,执政官宣誓;法律的稳定性,百年不变。
梭伦改革 第4篇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 ,但因 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 ,包揽官职, ,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 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 上没有地位,不满 的统治,逐渐与 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 与 的矛盾, 与 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 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 和 ;禁止以 和 做抵押;限制 。(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 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 和限制谷物 ,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 、 、 和 。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 官职,第三等级担任 官职,第四等级 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 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 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 势力,奠定 民主政治乃至 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知识链接
必修ⅰ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教师讲解参考用)课时1-3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不满贵族的统治,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进口和限制谷物出口,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知识链接
必修ⅰ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生预习课文用)课时4--6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二、大变革:
1、社会经济变化:随着 使用和 推广, 被破坏。
2、阶级关系变化:⑴随着土地私有化,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⑵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3、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⑴表现: 、 、 、 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⑵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 次思想解放高潮。
三、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时4--6
一、历史背景:
1、客观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 国 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
2、主观条件:
⑴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
___:发布“求贤令”,吸引有识之士。
⑵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①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
②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他的主张得到秦孝公赏识。
③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
1、人物:秦孝公,商鞅。
2、中心: 和 。
3、目的:实现 。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
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
措施内容
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__: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
__: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①制定 级军功爵制;
② 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
废分封,行县制① 为地方行政单位。
②县设令、丞、尉,由 任免。
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①收粮多、织布帛多者, ;
②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的,罚作官奴;
③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实行 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
社会风俗方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四、变法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五、变法的评价
历史作用:
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 政治体制。
⑵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_____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 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变法前变法后
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生活上陈规陋习移风易俗
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新兴的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课时7-9
知识与能力: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认识改革措施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讨论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措施内容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迁都洛阳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②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③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④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⑤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
特点:①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②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影响: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②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 第5篇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导学案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能力目标: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
【学习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知识链接】必修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导学】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梭伦改革的背景1)
(1)环境优越:位于 ,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 、 、优质陶土和 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 良港 港。所有这些对农业、工商业发展十分有利。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梭伦改革的政治背景2)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在“ 时代”,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这些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 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 的雏形。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①政治上, 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公民大会(代表平民)没有实际权力。
②经济上, 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 ”。 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平民的反抗: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 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虽然最后被镇压,但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雅典统治者后来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三)工商业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工商业得到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 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 的斗争。社会各阶级出现分化: 因为占有平原地区的大片沃土,被称为“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 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权益。 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他们大都住在山区,被称为“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
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他们在经济上主要关注 ,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政治上要求打破“ ”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派”和“ 派”共同的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来源:网]
【三派结构图示:】
(四)梭伦改革的 主观条件(梭伦任首席执政官)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在这危急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 ”和“ ”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梭伦改革的目的: 。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著名的“解负令”。这一法令规定:
2、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 。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
。
3、为了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梭伦在坚持改革的同时也作了一些让步。例如,允许贵族保留 ,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来源:学*科*网]
4、改革以后,贵族 。改革解除了 对平民的 威胁,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 的基础。为了获得更多的 ,雅典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5、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 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把雅典所有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财产等级制度 的改革虽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是,它打破了 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不久,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计算财产资格时还将非土地财富也包括在内,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6、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和建立“四百人会议”: 为了 的专权,梭伦推行了国家权力机构改革。恢复 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 的积极性,削弱了 的权力,赢得了广泛支持。
梭伦还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一个“ ”,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 “ ”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 治权。
7、在司法制度方面,设立 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这样, 被打破。
8、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梭伦还颁布丁一系列法令,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 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9、【合作探究2】
措 施作 用
鼓励发展工商业
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
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
(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出走的原因:梭伦改革没有消 除 的根本矛盾。贵族利益受损失,对改革十分不满:下层平民 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也有很多抱怨。平民和贵族矛盾又趋尖锐,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
2、有些人劝梭伦利用自己的权威,在雅典建立 政治,但遭到了梭伦的拒绝。后来,梭伦不得不放弃权力,离开雅典。
3、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引起三派纷争:“ ”企图恢复旧秩序;“ ” 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 ”继续拥护梭伦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消除纷争。
4、公元前560年, 凭借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不过, 并没有废除梭伦改革成果,而是采取了进一步改革措施,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的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 。
【合作探究3:】阅读庇西特拉图的改革措施,思考:僭主政治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贵族寡头政治的复辟?是否意味着梭伦改革的失败?
【合作探究4:】什么是僭主政治?僭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
1、经济意义:它为 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 的发展。雅典生产的 、 等大量出口,雅典商船出没于 海沿岸各地甚至地中海许多港口,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
2、政治意义:梭伦改革动摇了 统治,奠定了 的基础。“ ”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 ,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 。以 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恢复 的权力、设立 和
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3、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参考必修一同) :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 通过反对僭主政治执政,他沿着梭伦开辟的道路进行更加深刻的政治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发展和完善: 公元前5世纪, 推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合作探究5】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进程:
(三)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 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没有 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② 制度残余仍 得以存续。贵族凭借血缘门第,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总之,贵族对权势的削弱不满,下层平民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 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合作探究6】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阅读与思考】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
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
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
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
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
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
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
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
错了:我应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
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
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
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摘自量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梭伦改革 第6篇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 梭伦改革
第一节 雅典往何处去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概况;首席执政官梭伦。:
过程与方法 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雅典国家的形成---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形势
一、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
(一)雅典国家的形成
1、王政时代:提修斯改革
1)确立: 改革,建立 。
2)内容: ⑴以 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 权。
⑵以 为中心,建立起 和各种行政组织。
3)影响:奠定了希腊国家的雏形。
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1)确立:公元前 。
2)机构: ⑴元老院——是国家 机关,拥有 权(元老院由 组成)。 ⑵执政官——有 名(从 中选出,任期 年)。
(二)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矛盾的激化
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 ,但因 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 ,包揽官职, 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 、 或买到海外抵债,“ ”是典型代表。
2、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 ,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家致富,成为 。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 没有地位,仍受到贵族歧视,他们逐渐与 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 与平民矛盾, 与 矛盾是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 响:公元前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思考:1、梭伦改革前各阶层处境如何?
2、何为“六一汉”?
知识迁移: 阅读下列材料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除数售,有的因故卖身,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 即使就有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二、解决危机的尝试
改革的内因: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⑴背景:①动荡的政治形势;②基伦的经历和准备。
⑵结果:基伦暴动失败。 ⑶败因:雅典是贵族共和国,雅典公民形成了反专制观念,平民和贵族联合抵制叛乱。
⑷教训:基伦暴动失败表明当时雅典人彻底改变旧制,建立 政治并不认同。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⑴背景:①基伦暴动被镇压后,雅典社会矛盾继续激化,人们试图在原先的体制内实行改革。
②由于贵族掌握国家权力,肆意歪曲法律,实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为改革的方向之一。 ⑵特点:①雅典第一部 ; ② :把不能还债的人及家属罚没为奴或卖为奴。对盗窃蔬菜的人和犯懒惰罪的处死.(内容) ③维护 的利益。 ⑶评价:①法典对抑制 和雅典政治 有重要意义。 ②法典站在贵族立场上,用严厉的法律维护贵族利益,不能平息公民的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矛盾。 ⑷败因:①法典回避雅典社会尖锐的社会矛盾,并没有改善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不利地位。 ②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采取 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的社会矛盾。 ③由于审判权完全掌握在贵族手中,法典变成了平民受压迫地位的象征,所以它必然失败。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 年平民开始酝酿暴动,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思考:1、基伦暴动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德拉古法典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如何评价?失败根源是什么? 改革外因和导火线:萨拉米危机(解决危机尝试的影响)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 ,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夺取港口使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 之事。 ⑵影响: 暴露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雅典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⑶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 , 空前严重。
小结: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矛盾的对立;
2、改革的内因: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3、改革外因和导火线:萨拉米危机(解决危机尝试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 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受命编订成文法。) 公民权授予所有有财力准备武装、从军打仗的人。 执政官从拥有不少于10明那自有财产的人中选出。其他低级官员从有能力从军的人员中选出。高级军队官职从拥有不少于100明那的财产,缔结了合法婚姻,子女超过10岁的人中选出。 公民大会由401人组成,从全体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通过抽签产生。在所有的人轮过之后重新开始第二轮抽签,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连任两次。如果有人拒绝任职,富人罚款3德拉克玛,中等阶层罚款2德拉克玛,下层罚款1德拉克玛。 最高法庭议事会由贵族组成,监督司法活动和各类官员。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人可以向其提出申诉。 请回答: (1)材料援引自哪一部文献?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摘引材料加以说明。 (2)这部文献有哪些进步的政治意义? 【课后反思】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一 梭伦改革
第二节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探究“解负令”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梭伦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的现实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的场景。
一、诗人政治家
改革原因: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1、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年,全权负责立法,改革运动政治制度的积弊。 2、原因:①雅典 与 矛盾再度激化, 一触即发。(这是客观原因,以下为主观原因) ②从事过 活动,受过良好教育,知识丰富,是希腊“ ”之一。 ③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收复 ,声望大增。 ④中庸政策获得 和 的支持。(中庸政策:对贵族……,对平民……)。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一切 和 ;禁止以 和 做抵押;限制 兼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 ,保护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 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农 业:鼓励谷物 和限制谷物 ,鼓励出口 、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 ,保障 。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 ;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 格局进一步稳固。
3、提高平民地位 ⑴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①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②内容:四个等级: 级、 级、 级和 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 官职,第三等级担任 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保护贵族特别是 的利益。
③实质:富豪政治代替 政治。 ④意义:打破贵族的 ,维护了 利益,为雅典 开辟道路。
⑤评价:局限性:没带来真正的平等。
进步性:扩大了民主权利的基础。 ⑵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①组成:四个部落各选 人组成,但第 等级没有资格。 ②职能:为 预审提案,准备日程。 ③作用:使第 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 地位;打破贵族对 垄断。 ⑶组建民众法庭和创立陪审法庭,分割贵族法庭权力 ①措施:将贵族法庭大多数职权转归 ,贵族法庭负责 和 审理。 实行 (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陪审员负责案件 、 和 。 ②作用: 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课堂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以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是两个被命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他们长着大脚丫,有长长的脖子和小小的脑袋,一个穿着深黄色衣服,一个穿着深蓝色衣服,头和脚为金黄色,十分可爱。 根据希腊神话故事记载,雅典娜和费沃斯是兄妹俩。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腊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来。费沃斯则是光明与音乐之神。 “达伊达拉”制作于公元前7世纪,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钟状陶制玩具娃娃,腿与身躯之间有绳索相连,使腿可以摆动。在古希腊鼎盛时期制作的这种玩具娃娃的原作现保存在希腊考古博物馆中。 材料二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读材料二,梭伦改革中,为“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 势力,完善雅典 ,促进 形成,最大意义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 政治基础 ⑵消灭 制,稳定 ,确保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物质基础 ⑶按 划分社会等级,扩大享有 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权力范围 ⑷促进 崛起,巩固 , , 三足鼎立多元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⑸完善了雅典的 ,为 参与国家政治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 2、局限性: ⑴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改善平民的 ,但又没有很好满足人民的要求; 保护 特权,但贵族利益受损而心生怨恨。致使梭伦两面不讨好。
⑵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⑶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五、性质: 性质的改革。 六、特点: 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政策.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小结:1、如何认识解负令?财产制度能否带来真正的平等? 2、梭伦是如何改革国家机构的? 3、梭伦改革有什么特点?其最大影响是什么? 【重点难点】如果你是雅典最高统治者,你将采取什么方法来克服雅典所面临的社会危机?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庭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梭伦的诗歌 请回答: (1)概括梭伦改革“解负令”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驳斥诽谤梭伦改革的观点。 【课后反思】
梭伦改革 第7篇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江苏苏州)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2.下列有关“遗嘱法”的表述
①其目的是为了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
②其内容之一是规定无子女者有权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②都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3.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影响不包括
a.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c.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开辟了道路
d.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
4.梭伦改革后,有权参选进人“四百人会议”的是
①第一等级 ②第二等级 ③第三等级 ①第四等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强化提高
7.“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8.梭伦颁布“解负令”,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和制定“遗嘱法”的后果是
①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②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③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④使希腊各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
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 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c.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d.创立了四百人会议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为“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回答:梭伦为什么要推行以财产划分等级的制度?这项重要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our constitution does not copy the laws of neighbouring states;we are rather a pattern to others than imitators ourselves.its administration favours the many instead of the few;this is the why it is called a democracy.
——perices
材料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也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pattern”一词在英文里有“模范,式样,模式”的意思,请分析文中“pattern”一词具体指什么?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得到人民的支持?
高考猜想
13.(•东莞模拟)阅读关于梭伦改革的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托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的四个等级
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麦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麦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就梭伦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并赋予不同权利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材料回答,梭伦对其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措施有何评价?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c项是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d项的内容与梭伦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相符,c、d项首先可以排除。a项是解负今的内容,但只是手段,目的是缓和雅典社会尖锐的矛盾,消除社会动荡局面,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
2. b 依据教材可知:①②都正确。该题考查考生逻辑辨析能力。
3.b 本题考查理解分能力。b项中的“废除”不准确,应为“动摇”。
4.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第四等级有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
5.a 该题考查考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①②③④都符合主题干之意。
6.a 注意限定语是“限制贵族特权”。
强化提高
7.a 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的内容。
8.d ①②③④都符合主题干之意,该题考查考生多项归类选择能力。
9.b 既然存在等级,那么不仅雅典社会成员之间不平等,即使是雅典公民之间也是不平等的。将带①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b 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奴隶主工商业阶层的力量,相应地使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力量——氏族贵族力量削弱,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阶级基础。
课外延伸
11.【解析】回答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度的原因,要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进行思考。随着雅典社会的发展,希腊民族制度开始瓦解,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不断发展,他们要求打破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权,分享政治权利。回答第二问,要把梭伦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结合起来。
答案:原因:在稚典城邦发展的过程中,贵族把持着政权,实行专权。随着雅典城邦的发展,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力不断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意义:财产等级制度的推行,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它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对梭伦改革内容、结果及特点的认识。第(1)题可从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中归纳出来;第(2)题要能读懂材料二的英文意思,可知“pattern”的含义为完善的雅典民主政治规范;第(3)题掌握梭伦改革的特点及作用。
答案:
(1)指导思想是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
(2)pattern具体指雅典民主政治的规范,包括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的运作方式。
(3)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允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 优势。”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由材料表格分析,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答案:指导思想:建立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措施: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评价:按财产相对于按出身来享有权利和参与管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14.【解析】 解答本题的第一问,要注意材料中的“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这充分说明,梭伦对其改革充满了自信,认为他废除债务奴役制改革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将对雅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回答第二问,要把梭伦的自信与雅典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并上升到一个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等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梭伦认为他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改革,适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认识:作为一个改革者。采取的任何改革措施一定要同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并对自己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梭伦改革 第8篇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梭伦改革 第9篇
课程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雅典早期政治体制★
一、公元前8世纪初形成雅典王政国家。
二、公元前7世纪初形成雅典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雅典:梭伦改革★
一、改革背景
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矛盾的激化
1、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卖到海外抵债。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
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不满贵族的统治,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
⑴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㈡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
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
2、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3、两次事件的影响:没能解决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㈢改革的导火线:萨拉米危机
⑴原因:①雅典严重社会危机之时,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对雅典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②雅典贵族担心平民力量乘机壮大,禁止讨论夺取萨拉米之事。
⑵影响: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
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㈠经济方面:
1、颁布《解负令》
⑴内容: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限制土地兼并。(土地和债务)
⑵影响:取消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⑴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
②商业:鼓励谷物进口和限制谷物出口,鼓励出口葡萄酒、橄榄油。
⑵影响:①从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生活。
②从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
政治上: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力量增强,多元化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㈡政治方面:提高平民地位
1、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⑴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⑵内容: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⑶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⑴组成: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⑵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
⑶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四、改革评价(梭伦的遗产)
1、积极意义:
⑴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⑵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⑶有利于公民行使权利。
2、局限性:
中庸政策决定改革的不彻底性。
知识链接
★必修ⅰ专题六: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演变★
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任执政官)
内容、评价见上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xx年,执政官)
内容:⑴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⑵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原来“四百人会议”。
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⑷制定陶片放逐法。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⑴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⑶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局限性(失):
①就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⑵进步性(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专题二 商鞅变法(学生预习课文用)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大动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
二、大变革:
1、社会经济变化:随着 使用和 推广, 被破坏。
2、阶级关系变化:⑴随着土地私有化,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⑵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3、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⑴表现: 、 、 、 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⑵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 次思想解放高潮。
三、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一、历史背景:
1、客观背景:大动荡大变革
⑴诸侯争霸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
⑵变法风潮席卷各国:首先 国 变法。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
2、主观条件:
⑴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
___:发布“求贤令”,吸引有识之士。
⑵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①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
②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他的主张得到秦孝公赏识。
③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
1、人物:秦孝公,商鞅。
2、中心: 和 。
3、目的:实现 。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
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
措施内容
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__: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
__: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①制定 级军功爵制;
② 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
废分封,行县制① 为地方行政单位。
②县设令、丞、尉,由 任免。
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①收粮多、织布帛多者, ;
②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的,罚作官奴;
③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实行 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
社会风俗方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四、变法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五、变法的评价
历史作用:
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 政治体制。
⑵军事上: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_____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 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变法前变法后
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生活上陈规陋习移风易俗
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新兴的封建社会
梭伦改革 第10篇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
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
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
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
①首席执政官 ②长老会议 ③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⑧
4.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
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
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
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
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
c.梭伦的个人努力
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
强化提高
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9.雅典的“山地派”
①都是债务奴隶 ②大都居住在山区 ③不能享受公民权 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二众多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请说明依据。
(3)有些史学家认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国家的体制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请说明依据。
12.阅读下列材料: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层?
(2)当时人民受专制奴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该诗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思想?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国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或旯。他们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介绍雅典公民在梭伦改革前的状况。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古希腊城邦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前后。
2.a 本题考查对城邦概念的理解。“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共同体,这种特征导致了它的狭隘性,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民族意识。
3.b 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贵族政治特点的掌握理解能力。其中③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而贵族把持的都是要职。
4.b 君主制被推翻后,实行了贵族政治。但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5.b 雅典人的经营活动主要局限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雅典时代是奴隶制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强化提高
6.d 实际上雅典统治者反对宣战。
7.b 六一汉”的含义是: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贵族对平民盘剥的结果。
8.d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否定选择能力。经辨析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 符合题干表述“不正确”之意的是d项。因为暴动没有成功推翻贵族政治。
9.c “山地派”是雅典的下层平民,他们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但不都是奴隶,他们是雅典公民的一种。
10.c 明确题干“公民”应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推选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b、d三项错误。
课外延伸
11.【解析】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特色的形成的关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不少精彩的论断。一般认为自然环境虽不能对国家体制和文明特点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答案:(1)古希腊地区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把陆地隔成小块,希腊公民在彼此隔绝的小块土地上安居下来,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了城邦。
(2)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耕地缺乏、土地贫瘠的局限,为了生计,希腊人不得不发展海外贸易,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也有利于古希腊人进行海外贸易。
(3)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希腊人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便于其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为古希腊人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求生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同时,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这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与雅典社会现状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第(2)题要了解当时雅典社会的特点——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1)贵族、平民。
(2)政治上无权,经济上遭到贵族盘剥,时常有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的危险。
(3)认识到社会危机,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第(1)题要注意总体特征和政治体制,第(2)题注意雅典公民的发展变化、工商业奴隶主的兴起以及雅典公民的分化。
答案:(1)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自治权归属于城邦公民;城邦政体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2)雅典公民包括贵族与平民两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发展起来。梭伦改革前雅典公民分化为三部分: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统治;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分享政治权利;代表平民的“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14.【解析】 本插图名为“改革前的辩论”,但没有写明参与辩论的派别,因此,解答第(2)问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哪一个派别,而应该将三个派别都考虑在内。
答案:(1)贵族阶级、平民阶级。贵族在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要职,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
(2)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实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内战一触即发,改革势在必行。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