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发展与变化(通用2篇)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第1篇
主备人: 使用者: 时间:
课 题第24课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识记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流派;
2.识记这两个时期音乐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各时期音乐的欣赏与比较,归纳其特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音乐陶冶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发展的理解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难点: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设计)个性化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第一目: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一、19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十九世纪的欧洲和北美在政治与经济上发生了怎样变化?以引出对19世纪音乐发展背景的讨论。
【提问】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想想19世纪的欧美发生过哪些大事。
【解答】工业革命,殖民国家的扩张,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前进,德意志与意大利走向统一,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尝试,等等。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德意志地区的浪漫主义音乐,俄国与东欧的民族乐派音乐和美国音乐。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的音乐中心是奥地利和德意志。
浪漫主义音乐中名曲不断,大家辈出。“乐圣”贝多芬的作品题材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代表作既有柔美的《献给爱丽丝》和《月光奏鸣曲》,又有磅礴的《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贝多芬在26岁时听力就开始衰退,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那之后写下的。对于一个作曲家而言,失去听力无疑是灭顶之灾。但是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顶住了厄运,发出了“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
与贝多芬同时代的是“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以《小夜曲》和《摇篮曲》为代表作。舒伯特的作品清新自然,流畅而富有画面感,其中以《鳟鱼五重奏》最具代表性。歌曲通过“小男孩看鱼-男人钓鱼,鱼儿不上钩-男人搅浑水诱使鱼儿上钩-小男孩惋惜单纯的鱼儿的命运”的过程,表达了音乐家对当时善人被欺、恶人得势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经过上面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生平介绍及其代表作的欣赏后,请学生归纳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突出个人感受(贝多芬、柏辽兹);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比才、舒伯特);
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肖邦、小约翰•斯特劳斯)。
三、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俄国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和“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是爱国主义的歌剧《伊万•苏萨宁》。柴可夫斯基是俄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着重内心刻画,旋律和配器富于表现力,代表作是童话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
四、美国音乐
19世纪末,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促使音乐的长足发展,这个时代美国的音乐因此别具一格。
福斯特的歌曲《淡褐色头发的珍妮》、苏萨的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等作品,既表现了美国国力不断上升时的情怀,也体现出美国文化的多元融合特点。
《星条旗永不落》便是后来的美国国歌。
第二目 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
一、20世纪音乐家的创作的背景
现代派产生在20世纪初以来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里,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金融危机等种种尖锐的社会现实,使不少艺术家们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幻灭。他们不是政治家,不可能要求他们去反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在犹豫、彷徨之后,只有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沉浸在各自所向往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之中。
二、20世纪音乐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
现代音乐在20世纪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注重个性的表现与表达,在音乐题材、音乐表现方式等方面各流派的差别越来越大,从新古典主义到表现主义进而发展出流行序列等等越来越诡异的风格。
(一)爵士乐
(二)摇滚乐
(三)音乐风格多元化
(四)比较
课堂小结:
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音乐的发展在这段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少不了音乐家们的努力,他们不断地创新,用音乐书歌颂着时代,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使音乐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第二课时
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
【巩固练习】
课时活页作业(24)
【教后反思】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第2篇
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教学建议:1、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2)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b.舒伯特。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c.舒曼。舒曼,是德国作曲家。自幼爱好文学,音乐,但是母亲强求他学了两年法律。为了急于成为优秀的钢琴家,把自己手吊起来练琴,致使手伤而改攻作曲。加之为婚姻之事的长期苦斗,使舒曼一生的大部时间为一种痛苦的幻觉和恐怖的心理所折磨,患上严重的精神病。舒曼的钢琴作品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风格的特征。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表现在他的歌曲形式丰富多变、表情亲切。描写人和他自己的内心活动,是舒曼创作的基本主题,着重于复杂心理活动的刻划,体现出感情的无尽丰富、美妙和力量。2、关于“民族乐派音乐”一目,主要介绍民族乐派,建议教师讲清:(1)民族乐派的出现及特点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2)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a.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b.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他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6岁的时候他来到布拉格,开始了音乐学习,后来成为捷克国家剧院乐队的中提琴手。l873年,他的爱国主义合唱作品《赞歌》的演出成功,促使奥地利艺术部给于他经济上的补助。然而他最初在音乐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勃拉姆斯的提携。勃拉姆斯极力推荐德沃夏克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作曲家,而且还说服了一家德国音乐出版商出版了德沃夏克的《摩拉维亚二重奏》和《斯拉夫舞曲》。这使他有条件去欧洲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职位。 德沃夏克的音乐具有自然而优美的特性,他在欧洲很快出了名。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邀请他去作院长。这次美国之行产生了他作品中最杰出的两首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第9首交响曲。所谓"新大陆",又称"新世界",指他客居的美国。但是,作为一个捷克作曲家,他是不会去写一部美国作品的,作品充满了他身居异国而怀念故乡的情绪。曲中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灵歌作材料,以他的民族性手法并经过加工和整理而成的,带有捷克风格。在纽约演出时好评如潮,取得很大成功。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交响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同样具有浓厚的捷克风格。对故乡的热爱使德沃夏克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3年后,他回到祖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3年后,他在布拉格去世。德沃夏克留下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多种创作才能。9部交响曲、14首弦乐四重奏、许多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4部清唱剧、5首交响诗、11部歌剧和大量声乐作品。在他的音乐中,民族主义情感和古典主义的结构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代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关于“音乐的变奏”一目,主要讲述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1)印象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法国音乐家德彪西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象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2)表现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表现主义音乐,这个现代音乐的第一个主要流派,是以奥地利音乐巨人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紧随在印象乐派之后产生的、一种相悖于印象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的音乐流派。表现主义,以其极大的主观性着眼于人类精神与体验的直接表现。在抗衡着印象主义客观性的同时,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最大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囿限,显示其表现主义的共性特征。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无视传统,无视规则,不追求庞大、夸张,刻意追求精致、纯朴,抛弃印象派的玄妙模糊,力求于音乐表现的简洁、单纯、明快和热烈。勋伯格,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家境清寒,曾在银行当小职员。他作曲靠自己摸索。后来与其门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形成“新维也纳乐派”,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基本上自学成才。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逐渐倾向于无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从而开创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音乐理论。1933年勋伯格流亡到美国,后加入美国籍。晚年创作由朗诵、男声合唱、管弦乐演出的名作〈华沙幸存者〉,用音乐向纳粹提出强烈的抗议。其音乐理论与作曲体系对世界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和声学理论》、《和声的结构功能》和《作曲基本原理》等。(3)新古典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格发展过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音乐流派。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新古典主义最典型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拟古的音乐风格。4、关于“风靡全球的摇滚乐”一目,建议教师讲清: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倍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正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了。同一般流行音乐相比,摇滚歌曲有以下几大特点:它多半以12小节为单位,加以反复,而一般流行歌曲 则以8小节、16小节为单位,或坚守一首歌32小节的模式;从节奏上看摇滚歌曲则是以早期布吉乌吉每小节8拍发展而来,它的重音在后半拍,对贝斯的重视超过鼓;从和声中看,摇滚歌曲多半用变调而少用7个全音,它不是用最引人的旋律来打动听众,而是用强调精神与感觉,用延长音的效果来“扩大知觉,解放自我,并发觉世界”。摇滚乐突出的标榜吉他和电子乐器的乐队风格,将乐器触弹成跳动式的合奏,并在间奏部分制造出即兴演奏的乐句。吉他手的和弦奏法仿效爵士吉他的奏法,多强调第1至4弦的音质。偶尔还变化音调,制造出回响和破坏性的效果,在吉他独奏或结束时通常会特意强调单弦奏法。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