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通用16篇)
《人生寓言》 第1篇
(节选)周国平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
白兔和月亮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研讨与练习
一 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下列问题。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读一读,写一写
慧心 嬉戏 风韵 慷慨 闲适 撤销 禀告 厄运 折磨
行乞 正色 落难 归属 流落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原野《人生》)
《人生寓言》 第2篇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第3篇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人生寓言》 第4篇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生寓言》(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在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人生寓言》是其中意蕴深长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及复述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入手,探究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 诵读;
b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对于像本文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对这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即“主动学习来源于好奇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寓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因此,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及媒体教学法。
说学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名言导入,初步感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述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两大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名言导入,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环节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落实基础,扫清生字障碍,为诵读打下基础。
环节三、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自由诵读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环节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在这个环节我将分别阐述《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的设计过程:
1、《白兔和月亮》
问题一: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环节入手揣摩寓意,让学生从白兔的不同心境中体会白兔最后的决定。同时为下一问题做了铺垫。
问题二:“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了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进而引出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和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2、《落难的王子》
问题一: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子的人生感悟,并从中悟出这篇寓言的寓意。在两则寓意的对比中,去领悟面对厄运时人应该有的一种坚韧意志和勇于担当的态度。
问题二:《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那么这则寓言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从人称、事件设计、语言反复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从对寓言故事的构思中,了解文章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多留意生活,多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作。
环节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六、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绝非仅仅只是寓意,希望同学们在幸运或厄运来临时,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相信你的生活定会丰富精彩。
环节七、课后作业
1、写课后生字。
2、试写一篇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我把课后作业分为知识类和习作类。用意在于让学生既巩固知识点,又发挥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人生寓言》 第5篇
课文分析:《(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两则寓言都是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意,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习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知识与能力目标)二、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四、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
五、课时分配: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找两位同学回答)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板书课题:人生寓言)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调动积累,了解寓言特点
1,什么叫寓言?
明确: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3,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
(三)研读讨论《白兔和月亮》
1,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明确: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3,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4,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5,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明确:用原句回答。
6,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7,《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这一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板书)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
白兔和月亮 转折1:诸神赏赐
(得失之患)↘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2:请求撤销
8,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明确: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9,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10,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明确: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
关键: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11,难道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自在吗?
明确: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其实,他惟恐风吹草动,他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12,这一则寓言最后一段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1)找出文中原句
明确:“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2)“慧心”什么意思?
明确: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
3)此句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就是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13,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明确:“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14,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15,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写书后字词
2,预习《落难的王子》
(五)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
白兔和月亮 转折1:诸神赏赐
(得失之患)↘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2:请求撤销
(六)教后感: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二、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含义四、课前准备:根据学习第一首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首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二)研读《落难的王子》自学分组讨论,出示问题:1,这篇寓言讲的什么故事? 明确:略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明确: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4“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明确: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似乎寓言里描述的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某人的亲身见闻。使读者自然产生联想,“假如明天我也遭遇厄运该怎么办……”5,“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6,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7,“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这样写加强了寓言的真实性,又让人意识到类似的故事在现实中不断重演,给人启发,耐人寻味8,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明确: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9,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明确: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10,作者为什么把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王子并极写他的脆弱,还把他遭遇的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明确: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这一主题。一方面,贵为王子,养尊处优,受到种种呵护,按常理是不会遇到什么挫折,更不会大难临头的,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也极度脆弱,“多愁善感”,经常“流着泪叹息”。灾难也是巨大的,国破家亡,沦为努力,变成残废,行乞度日,王子的这一变化,由“天堂”掉进了“地狱”。最后,王子面对“我”的叹息,竟然能“正色”而言,讲出厄运能使人坚强的道理。王子命运大起大落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突现了主旨:一是人不能侥幸躲过一切灾难(即使贵为王子,也可能会大难临头);二是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去正视和迎战灾难(你看,脆弱的弯子也挺过来了呵)(三)比较阅读:比较《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明确: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四)布置作业: 1,编写一则寓言 2,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具审美的慧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3)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4)__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家。(6)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风韵。(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8)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9)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适的心情。(10)_____________乌云蔽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象迭生。(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未泯。(五)板书设计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前:流泪叹息 脆弱 王子遭遇厄运 后:正式相告 坚强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六)教后感:
《人生寓言》 第6篇
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禀告(bĭng)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1、朗读2、复述3、精缩内容4、概括寓意
5、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四)、研读与赏析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7、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
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与反思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六)、拓展与延伸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七)、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八)、布置作业:
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1、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
2、200字左右
三、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惊喜万分
守月得失之患
还月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相结合?”这一问题没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师不能离开操作台进行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及“如何评价、鼓励学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
《人生寓言》 第7篇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第8篇
8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学习精美的表达。
●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1)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 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 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 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第9篇
白兔与月亮[教材分析]这一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须把握的是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设计思路]1、 看导语默读课文。2、 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3、 朗读。4、 内容研讨。5、 语言运用。6、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理解。7、 作业。[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课时] 二课时[教具运用] 多媒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二、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四、问题探究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五、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六、体验反思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七、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八、巩固训练1、完成“研讨与练习”2、作文训练:《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逆境中成长》[板书设计]白兔与月亮 落难的王子 赏景 王子 多愁善感白兔 月亮 归还 诸神之王 逆境 拥有 落难 磨炼 承受[备课卡片]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人生寓言》 第10篇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4.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复述;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寓言及作者简介
1.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初读课文,理清生字词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四、感悟课文
学习《白兔和月亮》
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下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故事。注意复述故事的语气。
审美心旷神怡闲适险象迭生得失之患慧心未泯
2.概括文章内容:
(心旷神怡)赏月——得月——(紧张不安)赏月——还月
给赏月前加一个修饰语,从课文中找。
3.白兔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前后的变化?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学习《落难的王子》
1.用“天哪,太可怕了......”这句话为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3.你认为这样的“厄运”,对王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五、学完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请学生当堂写下来,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书写。
六、出示名言警句: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板书:
心旷神怡地赏月
白兔和月亮转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折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人生寓言》 第11篇
孙平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人生寓言》 第12篇
八、人生寓言
知识目标: 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
教学用具: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反复朗读《白兔和月亮》,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二、朗读《白兔和月亮》,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第二问,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思考2: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围绕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不鼓吹一无所有。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讽刺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
思考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正确面对得失,把握人生态度。
思考4:由你读到的这个故事思考:什么是寓言?
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短小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就叫寓言。
基本特征:象征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五、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让学生试着仿写,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2、 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
3、 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5、 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6、 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六、作业:查字典、词典,注音:
皎洁,慧心,嬉戏,风韵,慷慨,撤销,禀告,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归属,险象迭生 ,
阴晴圆缺
解释词语:审美,闲适,窖,得失之患,泯,举世无双
七、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 心旷神怡地赏月 ↘
白兔和月亮 转折1:诸神赏赐
(得失之患)↘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转折2:请求撤销
第2课时:反复朗读《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含义,体会其情节的巧妙。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寓言导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基本特征?
同学回答,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征。
二、朗读《落难的王子》,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思考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构思巧妙)
思考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思考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五、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1:查字典、词典,注音:
厄运,折磨,行乞,掳去,正色,落难,流落
作业2:解释词语:厄运,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作业3:(可选择)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九、板书设计: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寓意:厄运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教学重点。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第13篇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人生寓言》 第14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八)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人生寓言》 第15篇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点 评
本教学案,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本教学案依据教材特点,采用对比阅读教学的方法,形式新颖别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突出了教学重点。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考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从教学流程上看,学生互动性强,参与面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人生寓言》 第16篇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资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国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 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字词积累:
3、预习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4、《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5、《落难的王子》 这则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合作探究
6、(1)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7、《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拓展迁移
8、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达标检测
9、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戏 风韵 厄 运泯 灭
禀 告 抢劫 闲适 皎 洁
险象迭 生心旷神怡
10、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
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 伶俐
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1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类文赏析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