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罗书馆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初二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精简2篇)

jingluocom

更新时间:3周前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初二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精选2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初二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第1篇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鉴赏品味

  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见大。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

  1.军驻军周亚夫军细柳

  军队上自劳军

  2.以任用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用来以备胡

  3.及和至霸上及棘门军

  赶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4.之到已而之细柳

  的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称善者久之

  5.使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使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6.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若儿戏耳

  耳朵闻寡人之耳者

  7.为作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被天子为动

  8.被bèi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军士吏被甲

  9.持拉持满

  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0.骑qí骑马将以下骑送迎

  jì“骑马的人,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

  通假字

  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

  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诏下诏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形容词作动词

  锐使……锐利例句:锐兵刃

  古今异义

  1.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

  例句:军霸上

  2.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

  例句:天子先驱至

  3.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主语“文帝”

  译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2)省略宾语

  例句:天子为动省略宾语“之”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2.被动句

  例句: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3.感叹句

  例句:嗟乎,此真将军矣嗟乎、矣,表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

  文章结构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

  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

  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

  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三、古文二则

  一词多义

  1.以因为蒙辞以军中多务

  表目的,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任命以逖为奋威将军

  2.见了解,知道见往事耳

  看见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遗憾)

  3.更gēng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gèng更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于向、对言于睿

  在能谤讥于市朝

  5.诚假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的确、实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之的晋室之乱元北伐之志

  代词,他们,指愿意收复中原的人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7.将将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统帅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古今异义

  1.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诚古义:假如今义:真诚的心意

  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省略宾语“之”(祖逖)

  译文: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2)省略主语

  例句:击楫而誓曰省略主语祖逖

  译文: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

  文中涉及的人称

  1.卿: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亲切的第二人称。

  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长兄,是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

  文中涉及的成语及典故

  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将表传》:“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3.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宰割的器具;鱼肉,受宰割者)后来比喻用暴力欺凌。

  4.击楫中流:语出《资治通鉴》,表下决心要做之意。

  文章主旨

  《孙权劝学》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三、公输

  一词多义

  1.为wèi给、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éi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作为、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为与此同类

  2.以凭借将以攻宋

  认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以牒为械

  3.之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愿藉子杀之

  代词,指宋宋无罪而攻之

  的宋之地

  宾语前置的标志宋何罪之有

  4.起出发、动身起于齐

  起身子墨子起,再拜

  5.说同“悦”,高兴公输盘不说

  解释请说之

  6.见jiàn会见见公输盘

  拜见子墨子见王

  xiàn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7.于给(引出动作的对象)胡不见我于王

  在今有人于此

  从起于齐

  8.类条例、道理不可谓知类

  种类为与此同类

  通假字

  1.说,同悦,高兴例句:公输盘不说

  2.距,同拒,抵挡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异义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例句:子墨子起,再拜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主要内容

  《公输》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记叙了墨子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了墨子机智勇敢和“非攻”(反对侵略)的思想。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用简短的语句可概括为:(1)用道理说服公输盘;(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与公输盘进行攻守演练,凭实力取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五、诗词五首

  《采薇》

  这是一首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士兵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课本选择的是诗的末章,也是全诗的最佳段。抒发士兵归途遇雪,忍饥受渴,从而抚今追昔,痛定思痛的悲伤情怀。诗味最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诗人抓住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杨柳。通过描写抒发了离愁别绪。

  描绘了一幅清新、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朝天子·咏喇叭》采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在戏谑中寄予憎恨之情,在诙谐中寄寓了抨击之意。

  名句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四句,以春风拂动的柳丝来渲染依依别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归途的艰难和心情的黯淡,以景写情,含蓄深永,被后人誉为三百篇中最动人的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在归途中忧伤地想起:“当年我离开家乡时,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在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之下,他冒着风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挣扎着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更浓的远方……。“杨柳依依”一词既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态,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一句写出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满天飞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这两句写景,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题为《送别》,开篇却不言送别,而是先勾勒出一幅杨柳青青,杨花漫天的情景。这一情景的创设,不是无心之作。首先,折柳送别在古诗中早有表述,在后来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为一种生活的情趣。所以,开篇即写杨柳,很吻合送别的情感。其次,作者创设的这种情景也烘托了送别的气氛。杨树和柳树的枝条一片青翠,已经垂到了地上,杨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看似大好的春光,却不得不面对离别,怎能不让人更加伤感。杨花“搅天飞”,一个“搅”字,既写出了杨花的铺天盖地,也表现了一种纠缠不清,难以割舍的状态。这两句诗,为下面作者升华离别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诗位于全诗的结尾,强化了全诗安详、宁静、喜悦的气氛。从开篇的乡村景貌、到说话柔声细语的老夫妇,到在地里干活的大儿子、在编鸡笼的二儿子,读者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中表现的一派安详宁静的乡村生活气息。“最喜”,更是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在这样的生活中,最令人欢喜的场景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在“最喜”之后直接言明,而是卖了一个关子──“最喜小儿无赖”,小儿子是最顽皮,他正躺在溪边剥莲子呢。这个最小的孩子确实顽皮,即便是干活时,也是躺在溪边。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情景。同时,读者在此也会不由得展开联想:卧着剥莲子的同时,它是不是在边干边玩啊……把自己的工作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很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更能显出他的顽皮。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开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应,同时通过“曲儿小”和“腔儿大”作比,既照应了喇叭和唢呐的特点,又暗示了作品影射对象的特点,可谓一语双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横行霸道。开篇的这一对比,正道出了宦官的这一特征,把这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初二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第2篇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初二(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刘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李贺)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8-1-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2-22.记承天寺夜游

  1.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乐: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这里是游乐的意思。

  2.古今异义但古义:只,仅。今义:但是,表转折。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

  4.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8―1―23.*游恒山记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名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策杖登岳古义:这里指恒山。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还过岳殿东通“环”,转,绕。

  4.第①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②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③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第④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5.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上山时经过的地方及山顶所见的事物。

  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在山顶上看见北山“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看见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这些山都是相互连接的。

  6.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的精神。

  8-1-24.*满井游记

  1.古今异义

  局促一室之内古义:约束。今义:不安。

  恶能无纪古义:安、哪。今义:可恶。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茗,茶。(léi),盛酒、水的器皿。蹇(jiǎn),驴。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第①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②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③段是议论,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4.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万物复苏、山水草木鱼鸟等充满生机;从旧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顿、百无聊赖写到游历于郊野春景,表达了作者如脱笼之鹄的无比欣喜的感情。

  5.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8-1-25.诗词五首

  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①段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②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态。

  第③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第④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2.过故人庄

  首联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

  颔联“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亲密的关系。

  颈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景中充溢着诗人激动喜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

  3.游山西村

  第一、二句写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第三、四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渔家傲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

  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阕写清泉寺的风光,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名句欣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前两句写自然环境,清闲愉悦。田家的风景,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使人一进村就感到亲切美好。后两句写与朋友的欢聚。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他所描绘的这种境界,贴近生活,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关于农村的美好的回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啊。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用声色对将士们的感情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前句用反问句强调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门前”句以“溪水西流”作比衬,说明人生再少的可能性。“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本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却大声宣扬,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这种身处逆境仍然达观、进取的精神给我们许多启示。也是全诗的意旨所在。

更多优质教案课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本站右侧),找素材就来“鲸罗书馆”。上传您的稿件,人人都是创作者!

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精拣11第)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

《老王》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1篇)

《老王》教案(精拣11第)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

教案素材设计:初二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篇)

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精简13第)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

《时间的脚印》教案素材设计(精拣12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精拣12第)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素材设计(精拣8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精拣8第)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精简7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精选7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满井游记》课后练习(精简14篇)

《满井游记》课后练习(通用14篇)《满井游记》课后练习 第1篇  基础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

《差不多先生传》(精简14篇)

《差不多先生传》(通用14篇)《差不多先生传》 第1篇  胡 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的经历

《明天不封阳台》课堂教学实录(精简17篇)

《明天不封阳台》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7篇)《明天不封阳台》课堂教学实录 第1篇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是第

《看云识天气》教案 10-(精简14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 10-(精选14篇)《看云识天气》教案 10- 第1篇  设计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

复制 微信 置顶

添加微信号